求李鸿章的功与过的介绍

功与过分开来写,谢谢。

  李鸿章的功与过

  诗评李公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对于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李中堂,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也有人由于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还是让我们回顾李中堂的一生,整理一下他的功与过。

  (1) 功绩

  【1】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简评: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试问哪个国家的崛起是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的?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2】 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

  18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大清帝国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只留下一个外强中干的躯壳。中国人名被赋予了一个耻辱的名字——东亚病夫

  可是即使这样,清政府内部还有一批顽固分子仍不知变通,死守“祖宗之法”。就在这一时刻,一个人站来出来,并与顽固派进行了斗争,用自己的方式来使国家富强。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且不论他兴办洋务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单就他创立了中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和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这点来看,他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是他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 维护国家利益

  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有资料为证:

  面对日方提出的苛刻条件,中方只有“允”和“不允”两种选择,而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李公一直磨到点灯时分,口干舌燥地要求再削减五千万两,实在达不目的了,又说减少二千万两也行,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看到我这把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算送给我回国的路费吧。可以说他是忠实地执行了清廷的电旨:“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但人家根本不为所动。老人家何等可怜!日方更以中方代表能否安全回国相要挟,李氏父子只得无可奈何的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

  “弱国无外交”正反映了当时中国尴尬的外交局势,并非李鸿章卖国求荣,实在是逼不得已、无可奈何之举。

  【4】 对维新派及革命者的宽容态度

  李鸿章算是当时清政府中比较开明的官员之一,他也为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感到忧心。这时的他已经意识到如不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必亡。于是他“兴洋务、筹海防”,积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等。正是由于他同样抱着“救国”的决心,致使他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暗中保护维新人士,甚至在孙中山游说他造反后也没有杀他。可见李鸿章内心深处还是支持革命的。只是由于深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影响,不敢明目张胆的和清政府对抗。从某种角度来看,要不是他对革命者的宽容态度,也许中国还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向共和。

  (2) 过失

  【1】 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

  此举有过河拆桥之嫌,显得李鸿章有些不仁不义。

  【2】 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关于李鸿章这位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和改革家不平凡的一生,我们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和研究。相信通过研究,我们一定能对他有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的评价。

  最后我想引用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一句话来结束本组的开题报告。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B1%B4%BF%CB%BD%D61028/blog/item/d93e68094d4f3284d1581b9b.html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31
李鸿章首先是大清国的一名忠臣。他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他文采飞扬,才华横溢;他有卓越的军事才干和政治作为。他还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虽然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但这不仅仅是李鸿章个人的过失,还有当时大清朝走向腐败和没落的背景。为了中国的独立自强,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李鸿章一直在埋头肯干、默默做事,直到生命即将结束之时.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的最主要论据是他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人民大学史学博士翁飞介绍,历史上李鸿章签订过大约30多个条约,除了1871年的《中日修好条约》等少数平等条约外,大部分是不平等的。其实签订这么多不平等条约不能说是李鸿章一个人的错误,所谓“弱国无外交”,以当时清朝的实力,换做别人去谈判结果也差不多。
李鸿章生活简朴,酒量尚可,午餐喜欢喝两杯。他喜抽水烟袋,对鸦片十分痛恨,经常组织各地戒烟。李鸿章为政也十分清廉,死后没有给后代留下多少财产。
中日甲午战争基本上是由他个人指挥的.甲午战争战败的责任他是不能推脱的.
第2个回答  2009-12-31
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点很重要,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就是打退了外国的宗教入侵;办洋务运动,发展了中国的近代工业,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过: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没办法,这是身不由己
第3个回答  2012-10-16

    功:

李鸿章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李鸿章晋升江苏巡抚时,对江苏各方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李鸿章与秘鲁签订《中秘有好通商条约》 。

 

李鸿章不仅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他主持的洋务事业涉及到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是洋务运动的集大成者。

过:

李鸿章洋务思想有其局限性。

李鸿章对于外国侵略一贯妥协退让,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曾经想放弃新疆。

第4个回答  2009-12-31
李鸿章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大清帝国的一系列条约使他成为了民族的罪人。而兴办洋务,创建海军又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国家的近代化,依靠了他们。至于失败,时代局限性而已
中国当时近代化的进程,少了此人还真不行!那个年头,像李这样的人,太少了。
被日人打败此人要负一点责任,但不能让他全扛!

只能说生不逢时,难的的人才!

李鸿章的功过与评价要客观的
功:1、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2、镇压太平天国。3、兴办洋务:李鸿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过:1、李鸿章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其政治制度本身,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初二历史!李鸿章的功与过,,
可见李鸿章内心深处还是支持革命的。只是由于深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影响,不敢明目张胆的和清政府对抗。从某种角度来看,要不是他对革命者的宽容态度,也许中国还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向共和。(2) 过失 【1】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 此举有过河拆桥之嫌,显得李鸿章有些不仁不义。【2】指挥...

李鸿章的功过与评价。要客观的
1、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2、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李鸿章的是非功过是: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

李鸿章的功与过如何评价?
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外交上的功与过,一直备受争议。传统观点认为,他软弱妥协、卑躬屈膝,是晚清时期的罪过。然而,站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角度,李鸿章的苦衷和无奈,使他背负了朝廷的罪责。他一生中,多次参与与外签约,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他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李鸿章不仅在外交上有所作为,在近代工业、...

急求~列举李鸿章的功与过
我没上面几个话多.就句话.李鸿章的功我认为,他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响应者,他在洋务运动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帮助清朝学习了很多外国的东西.这点是可以肯定他的功绩的.他的过在于他过于软弱迂腐,由于他是清朝晚期的洋务代表(外交大使),他又是慈喜太后的替身,他所在和外国人谈判和签定那些不平等条约有的...

分别说李鸿章的功与过各是什麽
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 李鸿章堪称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洋务运动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外国殖民侵略和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近代中西文化撞击和交融的初步结果。与同时代的洋务官员相比,李鸿章不仅对中外形势和中国出路的认识要比同僚深刻,而且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新政数量之多、成效之...

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是什么?
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国家大事,因此李鸿章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赞他的认为他是国之栋梁,是整个清朝的支柱,有人将其评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毁李鸿章的则认为其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旁落,国土分崩离析。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家,“弱国无外交”,国家自身的...

李鸿章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
李鸿章从平太平军捻军发家,到最后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几乎是晚清最重要的职位上来,他可以说是晚清第一权臣,觉得不能简

李鸿章事迹
李鸿章之功:1。组建淮军 太平天国成立后,一路如尖刀利刃,乘风纸破,势如猛虎。清军一路败退,到后来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这个时候的江南士绅,已如抱团老鼠,危在旦夕。李鸿章就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组建淮军,前往抵抗太平军。当时是两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