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孩子各种哭闹不配合可以说是相当常见的事了,有见过直接抱走的,也有见过当街对峙的,更有甚者抱臂旁观让孩子跟手机电量比持久性的……可谓花样繁多。
可除了以上方式,最近一宝妈为避免孩子因不听话影响自己行程,竟直接将孩子塞进了行李箱拖走了,这一招式也算相当惹眼和惊人了,因此很快就被群众举报了,警察叔叔效率也是相当高,一分钟左右就出来解救了孩子,孩子毫发未伤,也算是非常幸运了。
大概也是第一见如此“大场面”,让不少网友纷纷担心这行为怎么看怎么不地道,会不会不是亲生的?
有质疑就有答案,随后消息出来,证明这孩子确实是该女子亲生的,也让不少网友觉得活久见。
尤记得前几年也曾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新闻,同样是一位妈妈将女儿塞进行李箱,骑着摩托车飞奔,不过那次经核实后发现,这妈妈是精神病患者……
再看看如今这位妈妈,也着实太不应该了,如果她真的精神状态不好,那家里人也不应该独自让她带孩子出来,可如果不是,那就更不应该了,这不就是在挑战为人父母的底线吗?
孩子不是物件,怎能说塞行李箱就塞行李箱,而且行李箱空间狭小,空气流通极差,磕到碰到,窒息什么的都不是难以想象的事。
前年韩国不就有一个9岁的小男孩被父母锁进行李箱数小时后挂掉的事,这种前车之鉴,怎么就能当自己是无知呢?
但同作为一个母亲,一边是准点出发的车次,一边是哭闹、拖延时间的孩子 ,她的焦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但是当愤怒之后其肢体输出行为超过常人范畴,那就不是能不能理解的事了,而是犯不犯F的事了。
如果这事发生在西方国家,这位母亲的监护权极有可能就要被剥夺了,因为她明显已经涉嫌N待以及危害孩子的身心 健康 。
事到如今,我们还无从得知小女孩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如此盛怒的事,以至于让妈妈还能“特意”带一个行李箱专门用来装她去赶行程,毕竟出门如果有随身物件,再加上一个5岁小女孩的体型,估计塞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
但不管如何,孩子毕竟才5岁,如果指望孩子什么都能懂,那还要父母做什么呢?
当代的父母,大多都被生活裹挟着日子匍匐前行,没有受过正规 育儿 培训的大多数父母,大多也就延续着 祖辈强制、命令、服从、指责的 育儿 方式。
于是不少父母面对孩子不听话,更准确地说是“不配合”时,更容易歇斯底里走进极端, 你不听我的—就是挑战我的权威—我生气了,我要找回我权威—于是我就要控制你,软的不行就硬的,总之你必须听话才行。
可这样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更激烈的反抗,于是就更易出现装行李箱的情节。
其实想要让孩子更加配合自己的行为,比起板脸命令,改变沟通方式,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心理因素往往是最关键的一步。
跟孩子交流时,不要整“说走咱就走”那套潇洒系列,往往更容易把孩子整懵:怎么说一出是一出,我都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呢,我不愿意去做。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父母们所说的磨蹭,比如在孩子正看电视时,父母突然说要出门办事,一边是还沉迷在剧情中不可自拔的娃,一边是狂催的家长,一场拉锯战自然难以避免,如果家长还干脆利落关掉电视,那孩子更难免出现暴跳如雷的情况。
想想自己追剧时那熬的夜,黑的眼圈,这种磨蹭其实自然也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
因此,与其如此滥用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利,不如提前告知孩子这集看完就要关电视了,多久时间我们要出门了, 让孩子有个心理预期,孩子配合度自然更高。
大多数家长都不喜欢孩子哭,除了吵闹之外,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 潜意识在暗示自己的无能,连个孩子都搞不定,为了消除这种无能感,于是大多数家长都会阻止孩子去哭。
然而 “哭”尽管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并不是一种坏情绪, 我们没必要想着去堵它或者消灭它,相反而是应该接纳它,让它自然过去。
其实 大多数孩子会哭闹是因为对未来的事情充满恐惧感, 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恐惧, 才会本能去抗拒,不配合,想要呆在自己的舒适圈内。
因此除了共情之外, 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恐惧才是让孩子配合的根本, 比如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要离开你的朋友很难过,但是妈妈必须要去另一个地方工作了,我们以后回来后可以再找他们玩”,“妈妈知道你还想看电视,但是时间已经到了,我们是已经约定好的,要说话算数”。
让孩子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是让孩子获得尊重,并让他觉得自己有“主控权”的最佳法宝 。
比如出门时不要一味催“快点快点,要迟到了”,而是让孩子自主去选择“到了地方想先吃东西还是先逛街?”“你想穿红色衣服出门还是黄色衣服出门?” 让孩子有选择有期待,自然也就有动力去行动起来。
但值得注意的, 选择权还有一个条件是必须“有限”,在2-3种事件中选择一件,而不是在无数事物中选一件, 比如你想催孩子起床,你可以说“宝宝今天想穿红色还是黄色的衣服”,而一定不能是“宝宝今天起床想穿哪件”,那孩子大概率会在裙子长裤短裤中迷失自己,而什么时候能下定决心,就不一定了……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自然孩子也不例外,但赞美却决不仅仅是“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类空泛而敷衍的马屁,而应该是具体到事情细节的赞美。
比如当孩子认真擦完桌子后,我们可以说孩子擦得非常干净,连桌子上那一点红红的小污渍都给擦没了;当孩子能准时准备好出门之后,我们可以赞美孩子穿衣穿鞋真迅速,时间观念真不错。
发自内心的对细节细致入微的赞美,会让孩子更感受到被重视的价值感,会让自己产生更努力的心态,这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成长心态”,是一种传递给孩子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成就的能力。
而聪明、真棒则是一种难以习得的特质,因为过于广泛,孩子无法确定到底什么叫聪明,是准时叫聪明,还是考90分是聪明,抑或是考全班第一才是聪明。
一味用聪明去表扬孩子,更易让孩子陷入“固定心态”,做得好考得好是因为我聪明,跟我努力不努力并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 父母学会赞美的艺术,往往能让孩子拥有更积极的心态,在沟通中也更愿意配合父母。
其实养一个“听话”的孩子,并非是一朝一夕,一句赞美就能让孩子转型,但不经思考直接上手的教育方式,却绝对不是能让孩子自主配合的法宝。
暴躁老妈嫌娃磨蹭,塞行李拖走,好好说就不行,让娃听话咋那么难
可除了以上方式,最近一宝妈为避免孩子因不听话影响自己行程,竟直接将孩子塞进了行李箱拖走了,这一招式也算相当惹眼和惊人了,因此很快就被群众举报了,警察叔叔效率也是相当高,一分钟左右就出来解救了孩子,孩子毫发未伤,也算是非常幸运了。大概也是第一见如此“大场面”,让不少网友纷纷担心这行为怎...
如果母亲骂孩子的话很难听,而且经常骂,但在吃穿却对孩子比自己好很多...
这种观念很难改变,旧式家庭教育观念可能是一部分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你的母亲脾气本身也比较不好,但是无论是哪个原因,都很难改变。建议一方面是能够开诚布公的跟你母亲谈谈心(我们含蓄的性格让我们的家庭很难坐在一起谈心,但是这其实是最好的沟通和增进感情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和母亲一起去...
我特别讨厌我妈说话的态度与方式,嗓门大,说话偏激,她总是指责别人,从来...
有的父母根本体会不了年轻人的苦和累,思想简单,只顾及攀比,总在不经意间刺激到我们,所以我们要保持沉默,想想她的不容易,必定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思想代购是正常的,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有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急到心梗,为什么陪小孩做作业容易暴躁?
陪小孩子写作业容易暴躁,原因之一在于现在小孩子的题目太过于刁钻古怪。很对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成年人面对这样奇葩的问题,也会感到手足无措。对于一些学渣出身的家长,更能容易让他们抓狂。此外,小孩子一般都比较调皮,不愿意听家长的话把心思用到学习上去,注意力比较差。而家长又望子成龙的心态比较严重...
家长哪几种不当做法,会让自家娃感觉不幸福?
1. 孩子在写作业,你在干什么?错误做法:边看电视,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念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2. ...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这样一来,孩子就不至于用“磨蹭”表达反叛。 05 怕犯错,导致磨蹭 一朋友的孩子,15岁,很喜欢画画, 他的作品,是能达到让人惊艳的程度。 有一次,我叫他帮我画个简笔画, 以为很快就能完成的, 没想到, 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画了擦,画了再擦。 我走过去,说: “我要求很简单的,你刚才画得就很好...
只把育娃当负担,既搞得自己身心俱疲,也令孩子不堪重负,而且...
孩子还小,学习起来不可能那么快就达到你要求的速度,你认为很简单的,对他而言是正在接受的过程,他也满心希望把内容学好,快点做完作业,让爸爸妈妈高兴高兴...对他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就什么都有了。 生一个孩子很容易,但给予孩子成功的教育却大有学问。子女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凭爱心、耐心和细心来做的事情。可以...
老人(60岁)脾气暴躁、多疑,常为小事就大发脾气摔东西,讲道理听不进去不...
1、所谓老人越活越儿童,思想行为等都会更加的幼稚化,这些东西不要去计较,只会说你越是计较,你心里越难受。2、老人的行为像孩子,所以你对于她的照顾既不能像孩子那么幼稚,多一些其他的方式和她相处,比如买一些她爱吃的爱玩的东西,和和气气的和她相处,不要去怪她谴责她,反而会让她越来越爱...
晒娃调皮捣蛋的句子说说朋友圈六十句
1.时常觉得自己好失败,失败到连孩子都教育不好,被孩子气到哭。2.被孩子气到发疯,气到抑郁,气到崩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觉得孩子不打死,我也被气死。3.熊孩子,该揍的也揍了,还是不听话。不能揍得太狠留下印记。真的是到哪都惹人烦的货啊。见啥要啥。4.好失败的人生,好好的家过散...
父母如何应对家里的“磨蹭娃”?从磨蹭到自觉,只需做好这4步
1. 没有时间观念 像这种情况下, 家长可以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来帮忙,让孩子切体会“5分钟”、“10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概念。2. 缺乏对事物的兴趣 孩子做事磨蹭不专心,往往也是 对所做之事不感冒 ,因此会故意用“磨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和孩子好好沟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