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5-11-24
杯弓蛇影
汉代有个叫应劭的人,写了一部书,叫《风俗通义》。这部书中有记录他所谓“世间多有见怪惊饰以自伤者”的内容。 “杯弓蛇影”就是写他祖父应彬遇到的一件怪事。
有一年夏至那天,当县令的应彬把主簿杜宣请来一起饮酒。当时,在喝酒那个厅堂的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正好光线折射,那张弓在酒中的影子在杜宣看来,就像一条蛇在蠕动。
杜宣见了,吓得全身起了疙瘩,再也提不起兴趣了。可这是在上司家里,又是上司请喝的酒,不敢不喝,因此硬着头皮,勉强地喝了下去。仆人再给他斟酒杯时,他借故推辞了。
回到家里后,杜宣一想起酒杯里那条蛇,就浑身哆嗦,好像随酒入口的那条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部和腹部都疼痛异常,难以忍受,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十分焦急,赶紧请来大夫为他医治,大夫用尽各种方法,让他服用各种药物,病情仍然不见好转。
有一天,应彬因为有事,来到杜宣家中,发现他病得很重,便询问他怎么会得这种病。杜宣不得不把那天喝酒时的事告诉他,并坚持说那条蛇还在他的肚子里。应彬安慰了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那个厅堂里冥思苦想,怎么也不清楚蛇是怎么进酒杯的。忽然,悬挂在北墙上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反复琢磨,并坐到原来杜宣坐的那个位置上,取来一杯酒,同样放在原来那个位置。结果酒杯杯中有弓的影子,就像一条蛇在蠕动。
应彬顿时大悟,立刻叫人用马车把病中的杜宣接来。他让杜宣坐在原来坐的位置上,斟了一杯酒,随后指着杯中的“蛇”对杜宣说:“你所说的蛇,只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蛇。”
杜宣验看了一会,果真如此,心情马上轻松下来,病也很快就好了。
后来人们用“杯弓蛇影”来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第2个回答 2005-11-21
临时抱佛脚
古时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民族建立的小国家,这个小国家的民众都是信仰释迦牟尼的佛教徒。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第二天清晨,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那个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难以逃脱,便一头撞进了一座古庙。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号啕大哭起来,并不断用磕头表示忏悔。这个罪犯一边磕头,一边嘴里不停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我自知有罪,请求剃度为僧,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
正在这时,追兵赶到。兵丁差役见此情景,竟被罪犯的虔诚信佛、真心悔过的态度感动了,便派人去禀告官府,请求给予宽恕。官府听后,不敢作主,马上禀告了国王。国王笃信佛祖,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
后来,当这个国家的一些和尚到中国传播佛教时,将这个故事及因故事产生的“临时抱佛脚”的俗语带入了我国。
第3个回答 2005-12-02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隐公元年 左 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西鄙北贰於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於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 ,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 ,姜氏于城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考叔为 谷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 我独无。” 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 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第4个回答 2005-11-21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黔——音钱,就是黔州,在现今贵州省境内。
庞然——庞,音旁,庞大,形体或数字很大。庞然,身体高大的样子。
应应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骇——音害,惊骇,就是恐惧的意思。
遁——音盾,逃遁,跑开、逃避的意思。
搏——音脖,搏斗,就是双方对打。
狎——音狭,表示亲近但态度放荡、不庄重。
踉——音狼,踉跄,乱步行走的样子。
喊——老虎跑哮、大叫的声音。
柳宗元——人名,生于公元七七三年,死于公元八一九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作家,著有《柳河东集》。
评点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强大,样子很可怕,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从而说明。努力拼搏,善于用脑,会有所成就的……
第5个回答 2005-11-21
此地无银三百两
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康平村。村里住着个瓦匠,名叫张三,憨头憨脑。和张三住隔壁的,是个种地农民,名叫王二眉,宇间冒着一股傻气。
张三在外打工已经好几年了,挣了三百两银子。张三觉得已离家好久了,也该回去看看了。他盘算着,回家后把旧屋拆了,盖一所宽敞明亮的大瓦房.
这天,张三穿着在城里成衣铺定做的新衣裳,回到了康平村。这对村里人来说,真可谓“衣锦还乡”,人们都说他发了财。
张三为此却又很苦恼,担心有人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银子偷去。于是,他决定把银子妥善藏起来,以备来日建房之用。藏在哪儿最保险呢?张三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满意的主意:他趁着夜深人静,在房后墙脚下挖了一个坑,然后把银子埋在坑里。可是,他仍然不放心,万一别人怀疑这个地方理了银子,再来挖。他蹲在那里左思右想,又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巧妙”的 办法。他急忙跑回屋,在一张纸上写下了7个醒目的大字“此地无银三百两”。然后将纸贴在理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张三搓搓手,放心地回屋睡觉去了。
隔壁的王等张三睡熟以后,去屋后悄悄地把三百两银子挖出来,偷走了.王二也是个自作聪明的笨蛋。他捧着偷来的银子,心里乐开了花。银子在手里的撞击声,却又使他心惊胆战,他害怕张三怀疑自己偷了银子,就“灵机”一动,也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依然是7个醒目的大字:“隔壁王二不曾偷”。
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的事情,因为方法不当,反愈加暴露了,有“欲盖弥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