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5-11-22
二桃杀三士
春秋的时候,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名叫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有万夫不当之勇。号称齐国三杰。齐景公觉得有了这三位,不但可以发挥保镖的作用,而且到了战场上,他们取上将首级定如探囊取物,所以景公非常信赖他们,走到哪儿都带着。这三位估计是被宠坏了,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其实也就是一勇夫,跟贵族王亲相比,仍然不够份儿。可惜这是后话,当时他们仨都没这么觉悟,而且一不小心由于习惯了的傲慢,得罪了一位聪明绝顶的人物。谁?晏子!
晏子个头矮,属于那种浓缩的精华。那时他是齐国的相国,依靠自己的聪慧,使得齐国在列国中颇有威望。晏子使楚的典故我就不多罗嗦了,楚王那么大架子那么不可一世,都被这个矮子折腾得无话可说,回到轻车熟路环境可靠的国内,更是如鱼得水,心想事成了。这天矮子上朝面圣(对不起,齐景公充其量就是一公爵,不过没办法,独立王国啊,暂僭称圣无伤大雅吧),那三个傻冒正坐在一块瞎掰,乐呵着呢,估计没留神,没注意到矮子相国从他们身边经过,没有起身行礼,仍然自顾自地谈笑;晏子当即严重不爽,觉得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及侮辱,怎么办?告状!于是去跟景公说,『立国的根本是君臣长幼有礼有序,可您手下那三位,自恃勇猛,毫无礼数,而且丝毫功劳都没有,这样下去,真是祸害!要想办法除掉才行。』齐景公倒是聪明,听到相国发牢骚,知道事情不好办,治理国家不能靠头脑简单的大力士啊,还是要安抚这个矮子才对。于是说:『您说得真对!可这三个人,没人抓得住,更甭说杀了。』晏子多聪明啊,您瞧我的吧。『您给他们仨送俩桃子,就说送给“最勇敢的人”。保证有效。』
桃子送来了,三人一看傻眼了。要说勇敢,他们仨难分伯仲,而且彼此间非常讲义气,绝对是那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主儿。甚至这三个人还有那么点小聪明,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个陷阱。天知道当时人们的为人处事和思维方式是怎么一种结构,明知道是陷阱,还要义无反顾地表现勇气。真是诚恳到了极致。于是三头猪首先互相倾诉了一下自己的优良战史,然后纷纷自杀,表示出不能有福同享的痛苦。换到现在,估计我肯定马上炒齐景公的鱿鱼——给我穿小鞋?拜拜吧您。
今天我们常说“人心不古”,估计就是对照了先秦诸子的言行。古时候我们的老祖宗真正是表里如一,绝不象今天这个两面三刀、娼妓横行的龌龊时代。晏子虽说毒了点,不过却明智地把三个未来的误国祸水扑杀在萌芽阶段,不愧是治国高手;齐景公难得糊涂了一次,反正有相国梳理朝政,真可谓无为而治;三位勇士令我可惜可叹可怜可恨,他们空怀绝技,却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场合,反遭人嫉恨,以致送命。教训深刻!
今天楼主用这两百分,勾引百度上的自以为是者,到您的帖子里争夺注意力。唉,我们何尝又不是那三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傻冒呢?
第2个回答 2005-11-24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典故新解
夜郎国之所以家喻户晓,与”夜郎自大“的成语关系颇大。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派使节到西南,探寻由长安到今印度的通道。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汉史才到达滇国,见到滇王套羌。滇王曾不无炫耀地探询:“汉孰与我大?”之后,汉使辗转到达夜郎国,夜郎王多同也发出了“汉孰与我大”相同的问话。于是,“夜郎自大”就成了人们讥讽妄自尊大者的典故。若追本溯源,“汉孰与我大”的专利应属滇王,夜郎王不能专美。弄清这典故的由来,并不是要为多同洗刷冤情,更无将夜郎自大该为“滇王自大”的必要。对于诱人探幽发微的视郎历史文化,大可不必拘泥于前人的巢臼,应认历史实际与现实的需要寻求新解。据《史记》记载:“西南夷君长以计数,夜郎最大。”又说,“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对于自己独领西南夷之风骚,对夜郎王的自豪、自信不必多所指责。况且,“汉孰与我大”相同的问题 ,透出了夜郎王在群山封闭中急于想出了解外面世界的求知热望。他向往汗朝的文明,约为置吏,归属汉朝,受金印册封,并派使者到京城朝贡。这一切,并不能说明他自大。夜郎的灭国既由于他的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却也有诸多历史的恩恩怨怨纠缠其中。
第3个回答 2005-11-28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第4个回答 2005-11-30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第5个回答 2005-12-03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
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
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
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
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
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
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
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
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Quenching Thirst by Watching Plums Cao Cao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220-265) was
not only a capable politician in managing state affairs, but also a strategist good at
leading troops in going to war.
One summer, Cao Cao was leading his troops in a punitive expedition against Zhang Xiu.
It was extraordinarily hot. The burning sun was like a fire, and the sky was cloudless. The
soldiers were walking on the winding mountain paths. The dense forest and the hot rocks
exposed to the sun on both sides of the paths made the soldiers feel suffocated. By noontime
the soldiers' clothes were wet through with sweat, and the marching speed slowed down. Some
solders of weak physique even fainted on the roadside.
Seeing that the marching speed was slower and slower, Cao Cao was very worried because he
feared that he might bungle the chance of winning the battle. But how could they quicken
their speed? Cao Cao at once callde the guide and asked him on the quiet whether there was a
source of water nearby. The guide shook his head, saying that the spring water wa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 which was very far to have to make a detour to reach. Cao Cao
realized that time didn't permit them to make such a detour. After thinking for a moment, he
said to the guide, "Keep quiet. I'll find a way out." He knew that it would be to no avail
to order his troops to quicken the steps. He had a brain wave and found a good solution. He
spurred his horse and came to the head of the column. Pointing his horsewhip to the front,
Cao Cao said, "Soldiers, I know there is a big forest of plums ahead. The plums there are
both big and delicious. let's hurry along, and we will reach the forest of plums after
bypassing this hill." When the solders heard this, they immediately slobbered. Picturing in
their minds the sweet and sour flavour of the plums, the soldiers felt as if they were
actually eating the plums, the soldiers felt as if they were actually eating the plums
themselves. The morale greatly boosted, the soldiers quickened their steps a great deal
automatically. This story comes from "The Fake Tangery" in Anecdotes of This World by Liu
Yiqing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period (420-589). From this story, people have derived the
set phrase "quenching thirst by watching plums" to refer to trying to comfort oneself of
others by idle 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