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总结

从每个战争谈起,400字以内,简洁明了

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Nazi])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懦弱的魏玛共和国以及被指称握有国家经济命脉的犹太人。他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德国人的支持,到1933年时纳粹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总统兴登堡元帅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共和国总理。不久后,希特勒政府通过行使宪法赋予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特殊权力来执行公务,这些权力令希特勒可越过联邦议会进行实际独裁统治。此时,魏玛共和国走到了其政治生命的终点,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了摆脱英法等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束缚,希特勒在上台之初就因扩军备战计划受到限制而于1933年10月宣布退出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又依据宪法继任了总统,成为了第三帝国唯一的真正拥有实权的最高领袖,在德语中称为“元首”。战前欧洲局势
希特勒并不是只会叫嚣喊空话的政客,他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加上他具备远见,让社会底层的劳动阶级也能享有过去所没有的福利,因而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支持率大幅提升。德意志帝国内部已经政局稳定,纳粹党人开始将重心放到外交方面,并采取了多个冒险的行动。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从而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它部分被瓜分。
1935年至1939年的欧洲局势,纳粹德国迅速崛起,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在纳粹运动的狂热浪潮中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斯洛伐克保持独立),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德国称默麦尔地区)并入德国;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匈牙利和波兰瓜分;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局势不稳的时候占领了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则处于内战状态,内战的结果以亲法西斯的叛军获得胜利而告终。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从而突破了《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德国军队人数不得超过10万的最高限额(其实在希特勒上台时就已经将十万人的军队限额秘密扩展成30万人),把10万陆军迅速扩充至60万,但是这些行动仅仅遭到了英国和法国的正式抗议(当时希特勒宣称这只是寻求德国的正当自卫能力,使得当时各国的舆论都偏于同情德国,英法无法有大动作反对)。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借口法苏订立《互助协定》,违反国联规定,因而进兵莱茵河非武装地区(希特勒称其目的仅在求取自卫的平等权利),并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巴黎和约》。而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在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不得设防(这使得德国西部门户洞开法国随时可长驱直入,为德国的致命伤)。但是这次行动就像上次一样,并没有遭到英法的阻止(法国虽然有一些人主张用军事行动来对付德国,但是又恐引发全面性战争,加上当时的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使得与意大利交恶的英国反对法国入侵德国),接着希特勒以法拒绝与其签订不侵犯公约等建议为由,在西线兴建坚强的防御工事,于是德国的国防置于磐石之安,成为希特勒发动二次大战的先决条件。
另外,希特勒在其政治主张中强烈反对共产主义,1933年2月,纳粹党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给德国共产党,并在德国境内取缔共产党。1936年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该协定,该协定是在反对共产主义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政治军事同盟,有史学家分析,德国的矛头主要是指向共产主义的苏联,这是德意日轴心的初步形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2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

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

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

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

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

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

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

告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和教训是什么?
国际帝国主义突击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市,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粉碎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结果,使被法西斯集团侵占的国家恢复了主权。国际舞台的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势力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苏联的盘算落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告终,这场胜利不仅标志着世界和平的恢复,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战争期间,航空技术、原子能和重炮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尽管战争在技术上有所推动,但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德日两国作为战争的发起国,对于战争的反省程度成为了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
具体来说就是,尊重历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进行综合研究,而不是仅仅作为军事史来写;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自觉清除“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重视探求和揭示大战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和世界影响。肯定中国共...

两次世界大战的总结
主要结果是,欧洲列强实力进一步削弱,巴黎和会的不公平裁决使诸如日、德等国产生仇恨情绪,为2战埋下祸根。二战:是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的世界,真正形成了合理的国家联合组织——联合国,大量第三世界国家的诞生,殖民体系的崩溃 ...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以及战后产生怎样的世界格局
战争责任的不同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四、战争的结果 无论是什么战争,受到伤害最深的永远是人民。两次大战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一战摧跨了德、奥匈、俄、土四个帝国,沉重...

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 总结一下
性质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影响①战争的破坏性相同:两次大战都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给世界人民造成严重的损失。②帝国主义被削弱和革命力量的壮大相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一个重大后果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建立,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第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冲突的史诗篇章1939年至1945年间,一场席卷全球的冲突——二战,以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与盟军(英、法、中、美、苏)之间的对抗拉开序幕。轴心国在初期取得了显著的胜利,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他们的命运逐渐逆转。在欧洲,纳粹德国的崛起和凡尔赛条约的后续影响引发了战争...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特点,并思考为什么美国一直保持...
战后,局部地区动荡不断,中东战争 朝鲜战争 印巴冲突等昭示世界和平关系在曲折中前进 中国做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发挥重大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美元的强势地位垫定坚实基础 美国在战争中发展,其他老牌国家在战争中衰退 美国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全球高科技人才 ...

二次世界世界大战的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闪电战,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总结一战经验教训,发展出集中使用空中力量和装甲集群进行大纵深突击的闪电战战法,在波兰发挥了威力,波军来不及集结兵力就被分割包围,飞机来不及起飞,火炮来不及展开就被击毁,德军顺利突入波兰境内,英法宣战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