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由于饮食不当,食入过多生冷不易消化、刺激性食物,或摄入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此病好发于夏秋季节,起病急,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等。可分为三型:以胃痛、恶心呕吐为主者,称急性胃炎;以腹痛、腹泻为主者,称急性肠炎;二者兼有者,称急性胃肠炎。
本病属中医学“呕吐”、“胃脘痛”、“泄泻”、“腹痛”、“霍乱”等范畴。多由中焦元气素亏,外感风寒暑湿之邪;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以致运化失职,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浊阴内阻,清浊相干,乱于胃肠而成。临床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突出止呕、止泻、止痛,然后针对病因采用散寒、理气、清热、消食、活血、祛湿、收涩、健脾、疏肝、和胃等方法,调畅胃肠气机,使邪去正安。
【方一】葛根芩连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葛根15克,甘草6克,黄芩9克,黄连9克。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急性胃肠炎,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症见身热汗出,泻下急迫,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胸脘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方解】方中重用葛根,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药理】葛根芩连汤对内毒素所致的发热家兔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轮状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对内毒素所致小鼠腹泻有抑制作用;能促进小鼠胃排空;使家兔离体肠肌松弛,并能对抗乙酰胆碱对肠管的兴奋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藿香正气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5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10克、藿香15克,炙甘草12克,生姜3片,大枣1枚。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急性胃肠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脘腹疼痛,上吐下泻,泄泻清稀,甚如水样,或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苔白腻。
【方解】方中藿香辟秽和中,升清降浊,为君;配以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化湿浊;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姜、枣、甘草谐营卫而调药和中。
【药理】研究表明,藿香正气水有抑制离体肠管收缩、抑制胃肠推进功能和体外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三】连朴饮
【出处】《霍乱论》
【组成】制厚朴6克,姜川连、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炒香豉、焦栀子各9克,芦根60克。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急性胃肠炎,湿热并重者。症见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方解】芦根清热和胃,除烦止呕;又以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气祛湿,菖蒲芳香化湿,半夏和胃燥湿,四者合用,可使湿去热清,气机调和;佐以栀子、豆豉清宣胸脘郁热,而除烦闷。诸药配伍,使湿热除,脾胃和,吐泻立止。
【药理】厚朴可调整胃肠运动,对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高浓度黄连小檗碱可抑制离体豚鼠回肠痉挛。石菖蒲煎剂对豚鼠离体回肠有很强的解痉作用,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的异常发酵。制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
【用法】水煎温服。
【方四】木香槟榔丸
【出处】《儒门事亲》
【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3克,黄柏、大黄各5克,炒香附子、牵牛各10克。
【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主治】急性胃肠炎,属湿热食积者。症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酸臭,泻下黏腻臭秽,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沉实等。
【方解】方中木香、槟榔行气导滞,消脘腹胀满,除里急后重;大黄、牵牛攻积导滞泄热;青皮、香附行气化积;莪术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陈皮理气和胃,健脾燥湿;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全方以行气导滞为主,配以清热、攻下、活血之品,共奏行气导滞,攻积泄热之功。
【药理】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槟榔、牵牛子增加肠蠕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黄柏可增强家兔离体肠管收缩。大黄小剂量可促进胃液分泌,对离体胃有促进胃运动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五】保和丸
【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18克,神曲6克,半夏、茯苓各9克,陈皮、连翘、莱菔子各6克。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急性胃肠炎,属食积内停者。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方解】方中重用山楂,能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善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诸药相合,共奏消食和胃,清热祛湿之功。
【药理】实验研究,本方无糖颗粒剂灌胃,能显著增加小鼠肠蠕动频率,加速小肠推进运动,增加胃液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使胃蛋白酶和胰蛋白排出量增加。
【用法】水煎服。
【方六】半夏泻心汤加味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姜半夏12克,黄连9克,黄芩9克,党参12克,广木香12克,厚朴12克,白芍15克,干姜6克,苍术12克,车前子(包煎)15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主治】急性胃肠炎,症见胃脘不适或痞满,恶心、呕吐,肠鸣绞痛,腹泻黄色水样便或带黏液,或有发热,舌质偏红,舌苔多腻。
【方解】半夏泻心汤中半夏为君,辛苦入胃,以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辅以干姜辛温散寒,增强其辛开散结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增强其苦降除逆之力;佐以参、草、枣补脾益气以和中。同时在原方基础上酌加白芍以缓急止痛;广木香行肠胃滞气;厚朴除胃满积滞;苍术燥湿,以除脾湿,升清阳;车前子以利小便实大便。全方寒热、辛苦、补泻同施,而使胃气得和,升降复常,则痞满吐利诸症自消。
【药理】姜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黄芩、黄连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能抑制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黄连小檗碱还可对抗霍乱弧菌和大肠杆菌所致肠分泌亢进、腹泻及死亡。苍术挥发油可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干姜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泻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3日为1疗程。服药时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以免药汁入胃即吐。对个别恶心呕吐严重者,服药前应先服生姜汁半勺,以开胃止呕。
【方七】滑石藿香汤(温病条辨)
【出处】《江苏中医》
【组成】滑石15克,藿香梗10克,茯苓皮10克,猪苓10克,陈皮10克,白豆蔻5克(后下),厚朴5克,白通草5克,广木香10克,焦楂A(各)10克。
【功用】淡渗芳化,行气导滞。
【主治】急性胃肠炎,证属湿热阻滞脾胃,湿重于热者。症见胸脘痞闷,恶心欲呕,不思饮食,口干而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滑。
【方解】方中滑石清热利水;藿香梗化湿止呕;茯苓皮、猪苓、通草利水渗湿;陈皮健脾燥湿;白豆蔻芳香化湿;厚朴、木香行气;焦楂A消食和胃。
【药理】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还可收敛止泻。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木香、厚朴调整胃肠运动。白豆蔻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呕。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八】三仁汤加味
【出处】《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组成】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滑石15克,竹叶10克,厚朴15克,通草15克,制半夏10克,木瓜15克,石苇20克,白芍15克,神曲20克,焦楂15克,甘草5克。
【功用】清利湿热,消食化积。
【主治】急性胃肠炎,属湿重于热者。
【方解】方中杏仁宣利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利湿清热健脾;滑石、通草、竹叶淡渗利湿;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痞;神曲、焦楂消食化积;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药理】白蔻仁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呕。木瓜似有缓和胃肠肌痉挛的作用。石苇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芍药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三次,共得药汁600毫升,分三次服用,对于呕吐频繁的患者可随时饮用。
【方九】神术散
【出处】《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组成】藿香6~10克,砂仁(后下)2克,川朴3克,陈皮3克,苍术6~10克,甘草2克。
【功用】运脾止泻,和胃止呕。
【主治】小儿急性胃肠炎。
【方解】方中藿香外散表邪,内化湿浊,与砂仁相配,既能理气和中,又能辟秽止呕;苍术、川朴燥湿运脾,宽胀除满;陈皮理气行滞;甘草增脾强胃,调和诸药。
【药理】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还可收敛止泻。砂仁挥发油、陈皮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苍术挥发油可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
【用法】每日1剂,每服80~120毫升,分3~4次服完,2天为1疗程。
【按语】湿热重者加葛根、黄芩、川连;寒湿重者加干姜;泄泻次多者加薏苡仁、车前子;呕吐较剧者加姜半夏、伏龙肝;腹胀明显者加神曲;大便镜检有红
、白细胞者加白头翁、地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