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6-10-11
《一个人的遭遇》[苏] 肖洛霍夫
第一章
在顿河上游,战后的第一个春天显得持别爽朗,特别蓬勃。3月底,从亚速海一带吹来暖洋洋的春风,吹了两天两夜,就把顿河左岸的砂滩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草原上的谷地和山洞由于积雪,似乎显得比过去更宽阔了,小河凿开冰面,汹涌奔流,这样一来,道路就简直无法通行了。
在这交通阻塞的倒霉的日子里,我正巧要到布康诺夫镇去一下。距离不能算远,总共才60公里光景,但要走完这段路,可并不太简单。我跟一个同志在日出以前出发。两匹喂得饱饱的马,紧紧地拉着挽索,很费劲地拖着一辆沉重的马车。车轮陷在混和着冰雪的湿漉漉的砂地里,一直陷到轮毂。一小时以后,在马的腰部和大腿上,在后辙的细皮带下,已经密密地出现了一圈圈白色的汗花。由于马具上涂过厚厚的柏油,在早晨新鲜的空气里.就强烈而醉人地散发着马汗和暖烘烘的柏油的味儿。
碰到马特别难走的地方,我们就下车步行。浸水的雪在鞍了底下发出吱咕吱咕的声音,走起来很吃力;道路的两旁还结着薄冰,被阳光照得像水晶一样闪闪发亮,那里就更加难走。走了六小时光景,才走了30公里,来到叶蓝卡河的渡口。
这条河并不大,在莫霍夫斯基村前面,夏天有几处常常干涸,如今在那赤杨丛生的河滨的沼地上,河水泛滥了整整有一公里宽。要渡河就得乘一种不稳的平底小船,这种船载重不能超过三人。我们把马打发回去。在对岸集体农庄的板棚子里,有一辆饱经风霜的老爷吉普车在等着我们,这还是冬天留在那边的。我跟司机两人提心吊胆地跳上破旧的小船。那位同志和行李就留在岸上。船一解缆,在腐朽的船底里,水就像喷泉一样从好几个地方喷出来。我们用手头的一些东西堵上漏洞,一路上舀着船底的水。一小时以后,我们已经来到叶蓝卡河的对岸。
司机从村庄里放出车子,又走到船旁,拿起桨说:“这个该死的木盆要是在水里不沉掉,大约再过两个钟头可以回来,不会再早啦。”
村庄远在一边,埠头附近一片寂静。这种冷清的光景,只有在深秋和初春人烟稀少的地方才有。河里飘来潮湿的水气,还送来腐烂的赤杨树的苦湿味儿,而从那迷失在紫色雾霭中的遥远的霍皮奥尔河草原那边.微风送来了刚从积雪底下解放出来的土地的永远新鲜而又难以捉摸的香气。
附近的河滩上,横着一片倒下的篱笆。我在篱笆上坐下来,很想抽支烟,可是,伸手到棉袄的右边口袋里一模,才发现那包白海牌纸烟已经湿透,真是懊恼极了。在渡河的时候,波浪打低沉的船舷上泼进来,混浊的河水一直泼到我的腰部。那时我可没工夫想到纸烟,我得抛下桨,尽快地把水舀出去,使小船不至于沉没。现在却深深地后悔自己的疏忽。我小心翼翼地掏出那包泡过水的烟,蹲下身去,把潮湿变黄的烟卷一支支摊在篱笆上。
已经是中午了。太阳照得像5月里一样热。我希望纸烟快些晒干。太阳照得那么热,我简直后悔不该穿士兵的棉袄裤出来。这是开春以来真正暖和的第一天。就这样独个儿坐在篱笆上,完全置身于寂静和孤独中,并且摘下头上那顶旧的军用暖帽,让微风吹干因为用力划船而被汗湿透的头发。茫然地凝视着那飘翔在浅蓝色天空中的朵朵白云,真是惬意极了。
第二章
一会儿,我看见有个男人,从村庄尽头的房子后面走来。他手里拉着一个很小的男孩子。照身材看来大概五六岁,不会再多。
他们吃力地朝码头蹒跚走着。到汽车旁边,转身向我走来。这是一个背有点驼的高个子,走到我面前,嗓子低沉地说:“你好,老兄!”
“你好!”我握了握那只向我伸来的又大又硬的手。
他向孩子弯下身去说:“向伯伯问好,乖儿子。你瞧,他跟你爸爸一样,是个司机。不过咱们开的是大卡车,他开的可是这种小车子。”
那孩子用一双天空一样清澈的蓝眼睛朝我望望,露出一丝笑意,大胆地伸给我一只嫩红的冰凉小手。
我轻轻地握了握它,问:“你这个老头儿,手怎么这样冷啊?天气这么暖和,可你却冻坏了?”
小家伙显出天真动人的信任神气,靠在我的膝盖上,惊奇地扬起两条淡白的眉毛。
“伯伯,我怎么是老头儿呢?我完全是个孩子,我完全没有冻坏;手冷,那是因为抛过雪球了。”
那父亲除下干瘪的背囊,懒洋洋地在我身旁坐下来说:“带着这种客人真倒霉:他简直把我累坏啦。你的步子迈得大一点,他就得跑步了。嘿,要迁就这种步兵真伤脑筋。一步路得分三步走,可这样他还是跟不上我,就像乌龟跟不上马一样。可你又得随时留意他。你一转身,他不是溜到大水洼去玩,就是在什么地方折下一条冰棍儿,像吃糖一样吃起来。不,带着这种客人旅行,真不是男人干的事,何况还得步行呢!”
他沉默了一下又说:“老兄,是在等你的首长吗?”
我觉得不便向他说明我不是司机,就回答说:“得等一会啦。”
“他们是从对岸来吗?”
“是的。”
“你知道船快到了吗?”
“怕要过两个钟头吧。”
“那么得等一阵了。嗯,那咱们就来歇一会儿吧,反正我也不忙着上哪儿去。刚才我走过来一看:有个咱们的司机弟兄的车抛锚了,就想,让我去跟他一块儿抽阵烟吧。抽烟也罢,死也罢,一个人总很难受。你的日子倒过得不错呀:抽纸烟。看样子,你把纸烟弄湿了,是不是?嘿,老兄,泡过水的烟,就好比害过病的马,说什么也不中用啦。还是来抽抽我的辣烟草吧。”
他从草绿色单裤的插袋里,掏出一只卷得像管子的、红绸做的破旧烟荷包来。他解开烟荷包,我看到它角上绣着一行字:“送给亲爱的战友,列别江中学六年级女学生赠。”
我们吸着很辣的土烟草,沉默了好一阵。
我正想问,他带着孩子上哪儿去,有什么事逼他在这种泥泞的日子赶路,但他抢在我的前面问:“你怎么,战争时期一直在开车吗?”
“差不多一直在开。”
“在前线吗?”
“是的。”
“咳,老兄,我在那边可吃够苦头啦。”
他把一双笼黑的大手搁在膝盖上,拱起了背。我从侧面望了望他,不知怎的忽然感到很难受……你们可曾看到过那种仿佛沉浸在极度悲痛中、充满了绝望的忧郁、叫人不忍多看的眼睛吗?在这位偶然碰到的对谈者的脸上,我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双眼睛。
他从篱笆上折下一条弯曲的枯枝,默默地拿它在砂土上划了一阵,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图形,这才开了口:
“有时候夜里睡不着觉.在黑暗中睁大一双眼睛想想:唉,生活,生活,你究竟为什么要那样折磨我?为什么要那样惩罚我?不论黑夜,不论白天,我都得不到解答……不,永远得不到!”他忽然醒悟过来,亲热地推推儿子说:“去吧,宝贝,到河边玩去,在大河旁边孩子们总可以找着点什么的。可得留神,别把脚弄湿了!”
刚才当我们默默地吸烟的时候,我偷眼瞧瞧这父子俩,就奇怪地发现一个我觉得很古怪的情况。
孩子穿得很简单,但衣服的料子很坚固:一件旧的薄羊皮统子的上装,前襟长了些,不过很合身;一双玲珑的小皮靴,稍微宽大些,里面可以穿一双羊毛袜;上装的一只袖子曾经撕破过,但已很精细地缝上了,——这种种都表明一个女人的照顾,一双能干的母亲的手。
父亲的样子可不同了:棉袄上有好几个地方烧了洞,只是粗枝大叶地补上,破旧的草绿色裤子上的补丁,不是好好地缝上去,而是用稀稀落落的男人的针脚钉上去的;脚上穿着一双差不多全新的军用皮鞋,可是一双很厚的羊毛袜却被虫蛀破了,它们显然没有得到女人的照顾……
当时我心里想:“要不是个鳏夫,就是跟妻子的关系没搞好。”
他用眼睛送走儿子,低沉地咳了几声,重又开口。我全神贯注地听着。
第三章
“开头我的生活过得平平常常。我是沃罗涅日省人,1900年生的。国内战争中参加过红军,是在基克维泽师里。在饥荒的1922年,上库班给富农当牛马,总算没有饿死。可是父亲、母亲和妹妹都在家里饿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无亲无故、孤苦伶仔。嗯,一年后从库班回家,卖掉小房子,来到沃罗涅日城里。开头在木工合作社干活,后来进了工厂,当上了钳工。不久结了婚。老婆是在儿童保育院长大的。是个孤女。可真是个好姑娘!又快活,又温柔,又聪明.又体贴,我可实在配不上她。她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苦难,也许因此养成了这样的性格。旁人看来,她也不见得怎么样出色,但是要知道,我可不是旁人,我看得清清楚楚。对我来说,天下没有比她更漂亮更称心的人了。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我下工回家,筋疲力尽,有时候就凶得像个恶鬼。你粗声粗气对待地,她决不会用粗言粗语回答你。不,从来不会:她又娴静,又亲热,不知道怎么样服侍你才好。我们的收入虽少,她还是努力让你吃得又香甜。你向她瞧瞧,气也消了。过一会儿就会去拥抱她,还会说:‘对不起,亲爱的伊琳娜,我对你大粗暴了。你要知道,今天我干活很不顺利。’于是我们又太太平平。我自己也觉得心安理得。嘿、老兄,你知道这对工作有什么样的意义吗?第二天早晨,我一骨碌爬起来,走到厂里,不论什么活到了手里,都顺顺当当,头头是道!瞧吧,家里有个贤慧的老婆,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有时我领到工钱,偶尔跟同志们去喝一杯。有时喝了洒回家,一路上踉踉跄跄鲍,那副样子旁人看来一定很可怕吧。你会觉得大街太狭窄,当然更不用说小巷子了。那时候我是个强壮的小伙子,身体结实得像魔鬼,极能喝酒,就是醉了,也还能自己走回家去。不过,有时候最后一程路只好挂了一档,那就是说,爬了回去,但还是爬得到的。可她对你既不责备,也不叫嚷,更不吵闹。我的伊琳娜只是笑笑,连笑也笑得很小心,伯我喝醉了酒动气。她一面给我脱鞋,一面细声细气地说:‘安德留沙,你靠墙睡吧。要不睡着了会从床上滚下来的。’嗯,我就像一袋麦子一样倒下了,什么东西都在眼睛前面晃动。只在睡意朦胧中,听到她用一只手轻轻地抚摩着我的头,嘴里喃喃地说些亲热的话,这是说,她在疼我……
“早晨她在上工前两小时把我叫起来,让我好活动活动身子。她知道,酒没有醒,我是什么东西也吃不下的。嗯,她就拿出一条酸黄瓜,或者还有什么清淡的东西,又倒了一小杯伏特加,说:‘喝一点儿解解酒吧,安德留沙,只是以后别再喝了,我的好人儿。’难道还可以辜负这样的信任吗?我喝干酒,用一双眼睛默默地谢了谢她,又吻了吻她,乖乖地上工去了。如果我在喝醉的时候,她粗声粗气,吵吵闹闹,那么,老天爷在上,我到第二天还会去喝个够的。有些家庭就是这样干的,做老婆的傻得很。这种傻婆娘我可见得多了,我知道的。
“不久我们有了孩子。先是生了个儿子.过了几年又生了两个姑娘……从此我跟同志们不再来往了。全部工钱都拿回家去,家里人口也多了,根本顾不上喝酒。碰到休息日喝一杯啤酒,而且只要一杯,决不多喝。
“1929那年,汽车吸引了我。我学会了开车,就开起卡车来。后来着了迷,不想再回工厂了。我觉得开车有趣多了。就这么过了10年,也没留神时光是怎么过去的。过得就像做了一场梦。嘿,10年算得了什么:你可以随便问问哪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他可曾发觉日子是怎么过去的?一点也不会发觉的!往事就像那迷失在远远的雾中的草原。早晨我出来的时候,四下里什么都是清清楚楚的;可是走了20公里,草原就给烟雾笼罩了,从这边望过去,已经分不清哪儿是树林,哪儿是草原,也分不清哪儿是耕地,哪儿是草地了
“这10年间我白天黑夜地干着活。我的收入很好,我们的日子过得不比人家差。孩子们也叫人高兴:三个人的学习成绩都是‘优’,儿子阿纳托利对数学持别有才能,连中央的报纸都提到过他。他对这门科学哪来那么大的才能,嘿,老兄,可连我都不知道。不过这使我觉得脸上很光彩,我为他骄傲,是的,真为他骄傲!
“10年中间,我们稍微积蓄了一些钱,在战前盖了一座小房子,有两个房间,还有贮藏室和走廊。伊琳娜又买了两只山羊。人生在世,还需要什么呢?孩子们吃的是牛奶糊。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鞋穿,可以说心满意足了。只是我的房子盖得不是地方。划给我的那块地皮,面积有600平方米,离开飞机厂不远。要是我的小房子盖在别的地方,生活也许会换个样子了……
“这时候战争爆发了。第二天军委来了通知书,第三天就得上军车。我那一家四口都来送我:伊琳娜、阿纳托利和两个女儿——娜斯金卡和奥柳施卡。三个孩子都很坚强。嗯,两个女儿难免眼泪汪汪。阿纳托利只是抽动肩膀,好像怕冷一样,他那时已经16岁了。可是我的伊琳挪……我们共同生活17年来,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她那种样子。那天夜里,我那件衬衣的肩膀和胸口这儿都给她的眼泪湿透了,第二天早晨也是同样的情形……走到火车站,我真不忍瞧她:嘴唇哭肿了,头发从围巾里散露出来,眼睛浑浊而没有表情,好像一个精神失常的人。指挥员宣布上车,她却扑在我的胸上,双手紧紧地勾住我的脖子,浑身哆嗦,好比一株刚砍倒的树……孩子们也劝她,我也劝她,——毫无用处!别人家的女人跟丈夫、跟儿子谈着话,我那个却贴在我的身上,好比一张叶子贴在树枝上,还浑身哆嗦,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对她说:‘坚强些,我亲爱的伊琳娜!你就对我说一句告别的话吧。’她这才一面哭.一面说,每说一个字,抽一口气:‘我的……亲人……安德留沙……咱们……今世……再也……见不着……见不着面啦!……
“人家看着她本来已经心碎了,可她还要说出这样的话来。其实她应该知道,我跟他们分手也很难受,又不是到丈母娘家里去吃薄饼。这当儿我可火了!我用力拉开她的手轻轻地往她的肩膀上一推。仿佛是轻轻地一推.但那时我的力气大得厉害,她站不住脚跟,一连后退三步,接着又伸出双手,一步步向我走来,我就对她嚷道:‘难道人家是这样离别的吗?我还好好儿的,你干什么急于把我给活活地埋掉哇?!’嗯,我又抱了抱她,我看见她简直疯了……”
他讲到一半忽然中断了,在一片寂静中,我听到他的喉咙里有样东西在翻腾,在咕噜咕噜地发响。别人的激动也感染了我。我斜眼瞧瞧这个讲述的人,但在他那死气沉沉的眼睛里,却看不到一滴眼泪。他坐着,颓丧地低下头,只有那两只不由自主地垂下的大手在微微哆嗦,还有下巴和刚毅的嘴唇在哆嗦……
“不用了,朋友,别说了!”我低声说,但他大概没有听见我的话。接着他竭力克制住激动.用一种变得异样的嘶哑的声音说:“为了当时推了地一下,我就是到死,就是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能原谅自己呀!”
他重又沉默了好一阵。他试着卷一支烟,可是报纸破了,烟草都撒在膝盖上。最后,他勉强卷成了一支,狠命吸了几口,这才一面咳嗽,一面继续说:
“我摆脱伊琳挪,捧住她的脸吻了吻,她的嘴唇却冷得像冰。我跟孩子们告了别,向车厢跑去,在火车开动时跳上踏板。火车慢慢地离了站,在我老婆和孩子们的旁边经过。我看见我那几个孤苦伶订的孩子挤在一块,向我挥着手,他们想笑,可是没有笑成。伊琳娜两手狠抱住胸部,嘴唇白得像纸,还在喃喃地说着些什么,眼睛—眨不眨地望着我,整个身子向前俯冲着,仿佛要顶着狂风开步走来……她就这样一辈子留在我的记忆里:一双紧紧抱住胸部的手,两片苍白的嘴唇.一对充满泪水的睁得老大的眼睛……我在梦里看见她,多半也是这个样子……当时我干什么要推她呀?直到现在一想起来,心还像被一把钝刀割着似的……
第四章
“我们在乌克兰的白采尔科维附近编了队。发给我一辆‘吉斯—5’,我坐着它开到前线。嗯,关于战争用不着跟你讲了,你亲眼看见过,知道开头是怎么个情况。我常常收到家里的来信,但自己却偶尔才奇一封信回去。有时候你在信里写道,一切平安,有些小接触,现在虽然退却,但不久可以集合力量,到那时就要让德国佬尝尝滋味了。别的还有什么可写的呢?日子那么沉闷,根本没心思写信。再说,我这个人也不喜欢婆婆妈妈,喊怨叫苦,最看不惯那种爱哭鼻子的家伙,他们不论有事没事,天天给老婆情人写信,眼泪鼻涕把信纸弄得一场糊涂。说什么他的日子很难过,很痛苦,又担心被敌人打死。这种穿裤子的畜生,流着眼泪鼻涕诉苦,找求同情,可就是不想一想,那些倒霉的女人孩子,在后方也并不比我们舒服。整个国家都得依靠她们!我们的女人孩子要有怎样的肩膀才不至于被这种重担压垮呢?可是她们没有被压垮,终究支持下来了!而那些流眼泪拖鼻涕的脓包,还要写那种信诉苦,真好比拿一根木棍敲着勤劳的妇女的腿。她们收到这种信,可怜的人,就会垂下双手,再也没心思干活了。不行!你既然是个男人,既然是个军人,就得忍受一切,应付一切,如果需要这么做的话。但如果在你身上女人的味儿比男人的还要多些,那你干脆去穿上打摆的裙子,好把你那干瘪的屁股装得丰满些,至少从后面望过去也多少像个婆娘,你去给甜菜除除草,去挤挤牛奶好了,前线可不用你去,那边设有你,臭味儿也已经叫人够受的啦!
“不过,我连一次仗都没有打满……在这个时期里,受过两次伤,但两次都很轻:一次伤了胳膊上的肌肉,另一次伤了一条腿。第一次是中了飞机上打下来的子弹,第二次是被弹片击伤的。德国人从上头和旁边把我的汽车打了好多个窟窿。可是我呀,老兄,开头总算走运。不过,走运,走运,最后可走到绝路上来了……1942年5月,我在洛佐文基城下,在一种极其狼狈的情况下被俘虏了:德国人当时攻势很猛,而我们的一个122毫米榴弹炮炮位上差不多没有炮弹了;我的车子给装上炮弹,装得车顶都碰到了;我自己干装运活儿,干得军服的肩膀都让汗湿透了。我得鼓足劲儿赶,因为仗打到我们的跟前了:左边不知谁的坦克在隆隆地响,右边在射击,前面也在射击,而且已经闻到焦味了……
“我们汽车连的指挥员问我说:‘冲得过去吗,索科洛夫?’其实还问这个干什么呢。同志们也许正在那边流血牺牲,难道我能呆在这儿不理不睬吗?我就回答他说:‘什么话!我应该冲过去,这就是了!’‘好吧,’他说,‘那就快去!开足马力!’
“我就开足马力进去。我生平没有开过那样的快车!我知道运的不是土豆,运这种货得非常小心,可是弟兄们在那边空着一双手作战,一路上又是炮火连天,这种时候哪儿还谈得到什么小心呢!跑了约莫六公里的样子,眼看着就可以拐到村道、开到炮兵连所在的深沟里了。但这时候我抬头一看——嚯,圣母娘娘——我们的步兵在大路两边的原野上跑着,而迫击炮弹已经在他们中间炸响。叫我怎么办呢?总不能向后转吧?我就拼命开足马力!离炮位还有一公里的样子,车子已经拐到村道上,可是,老兄,我却没有能开到自己弟兄那儿……大概是远射炮的一颗重磅炮弹落在我的车旁了。我没有听到爆炸,什么也没有听到,只觉得头脑里好原有一样东西破裂了。别的就什么也记不得了。当时怎么能保住性命,我不明白;在那离开排水沟八米的地方躺了多久,我也没法知道。等到清醒过来,可怎么也站不起来:我的脑袋抽动,浑身哆嗦、好像发寒热一样,眼睛里一片漆黑,左肩膀格格地发响,周身疼得要命,仿佛被人家狠狠地打了两天两夜。我在地面上爬了好一阵,才勉强站了起来。不过,还是一点也不明白,我这是在什么地方,出了什么事。我的记性丢得干干净净。可又怕再倒下去。我怕——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就完蛋了。我站着,摇摇摆摆,好保暴风雨中的杨柳。
“等到恢复知觉,冷静下来,往四下里一望,我的心仿佛让什么人用老虎钳给夹住了:周围横七竖八地散着我运来的炮弹,我那辆车子翻倒在不远的地方,车轮朝天,车身给打得稀烂,可是战斗已经转移到我的后头去了……叫我怎么办哪?
“不瞒你说,这时候我的两腿发软,身子就像一束割下的草那样倒下来,因为心里明白,我已经落在包围中了,说的更恰当些,给法西斯俘虏了。是的,在战争中就有这样的事……
第五章
“唉,老兄,当你明白,你已经无可奈何成了俘虏的时候,那真是不好受呐。淮没有亲身经历过,谁就无法一下子体会这玩意儿是怎么个滋味。
“嗯,这样我就躺在地上,还听见坦克隆隆地响着。四辆德国中型坦克,开足马力在我旁边经过,往我刚才运炮弹来的方向驶去……这叫人感到是个什么滋味?后来,牵引车拉着大炮开过,炊车开过,最后步兵也过去了,人数并不多,大概不会超过一个作过战的连吧。我望了望,用眼角向他们望了望,又把脸贴住地面,闭上眼睛:我不想看见他们,打从心底里感到厌恶……
“我以为他们都过去了,就拾起头来,只见六个冲锋枪手,在离开我100米光景的地方大踏步走来。我一看,他们从大道上拐个弯,一直向我走来。一声不响地走来。我想:‘吓,我的末日到啦。’我坐了起来,不愿躺着死去,就又站了起来,他们之中的一个,在离开我几步远的地方动了动肩膀,卸下冲锋枪来。嗬,人这个东西真有意思:在这一刹那间我既不慌张,也不胆怯。只是眼睛瞧着他,一面心里在想:‘他马上要向我来上一梭子了,可是会打在哪儿呢?打在脑袋上.还是胸膛上?’仿佛他射穿我身体的哪一部分,在我倒不是一码事似的。
“这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模样儿长得倒不错,头发黑黑的,嘴唇很薄,抿成一条缝,眯着眼睛。‘这家伙会不加考虑地打死我,’我心里想。果然不错:他举起枪来了,——我盯住他的眼睛,一声不响;而另外一个,大概是个上等兵吧,岁数大一些,可以说是上了年纪了,不知嚷了一声什么,把他推到一旁,走到我的前面,叽哩咕噜地说了一通德国话,弯起我的右胳膊,摸摸肌肉。摸了摸之后,说;‘喔——哊——哊!’接着指指道路,指指太阳落下的地方,意思是说:‘走吧,给我们帝国当牛马去吧。’呸,摆出主人的架子来了,畜生!
“那个头发黑黑的家伙,仔细看看我的靴子,——我那双靴子看上去很不错,——用手指了指,意思是说:‘脱下。’我在地上坐下来,脱了靴子,交给他。他就不客气地从我的手里一把抢了过去。我又解下包脚布递给他,并且从脚到头地打量他。他可嚷起来了,用他们的话骂着,同时又抓住了冲锋枪。其余的几个都哈哈大笑起来,接着他们就平静地走开了。只有那个头发黑黑的家伙,在走到大路上以前,回头看了我三次.像一头小狼似的闪亮眼睛,生着气,可是为什么呢?仿佛是我脱了他的靴子,不是他脱了我的靴子似的。
“唉,老兄,我可实在没地方躲避。只得走到大路上,恶声恶气他用花巧的沃罗涅日土话骂了一阵,开步向西方走去,去当俘虏!……当时叫我走路可实在不行,一个钟头只走了一公里,决不会更多。你心里想往前走,身子却东倒西歪,一步拖一步,好侮喝醉酒的人。走不多远,一队我们的俘虏赶了上来,都是跟我同一师的。约莫有10个德国冲锋枪手押着他们。那个领队的赶上了我,一句话不说,就举起冲锋枪,拿枪柄用力朝我头上打了一下。我要是倒下的话,他准会一梭子把我结果在地上,但是我们的弟兄一把抱住了我,把我推到队伍中间,扶着我走了半小时的样子。等到我清醒过来,其中一个弟兄悄悄地对我说:‘上帝保佑你,干万别倒下!拼着所有的力气走吧,要不,他们会把你打死的。’我就拼着所有的力气走去。
“太阳一落山,德国人就加强了押送队,卡车又运来了大约20个冲锋枪手,加快速度赶着我们往前走。我们中间那些重伤的,跟不上大伙儿,就在路上被枪毙了。有两个人想逃跑,可是没考虑到,夜里在有月亮的原野上,人家他妈的看得你清清楚楚。嗯,当然啰,这两个也被打死了。半夜里,我们来到了一个烧剩了一半的村庄。我们被赶进一座屋顶打坏的教堂里去过夜。石头地上没有一根麦秆,我们大家又都没有大衣,只穿着一身单军衣,因此可铺的东西一层也没有。有几个人连上装都没有穿,只穿着粗布衬衣。这些多半是下级指挥员。他们都把军官制服脱掉了,使人家无法认出他们是军官还是战士。还有那些炮手也没有穿军服。他们原来光着身子在大炮旁边操作,因此就这么光着身子给俘虏了。
“夜里下了好大一场雨,弄得我们个个浑身湿透。教堂中央的圆顶不是被重炮就是被飞机炸毁了,旁边的屋顶也给弹片打得全是窟窿,连祭坛上都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只好通夜在教堂里逛来逛去,好像一群羊关在黑暗的羊圈里。半夜里我听到有人推推我的胳膊问:‘同志,你没有受伤吗?’我回答他说:‘你要什么呀,老兄?’他又说:‘我是个军医,也许我能帮你些什么忙吗?’我就向他诉苦说,我的左肩在格格地发响,肿了,痛得厉害。他断然地说:‘把装和衬衣脱下。’我就把这些都脱下了,他动手用细细的手指在我肩膀上摸着,痛得我眼前发黑。我把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对他说:‘你准是个兽医,不是给人看病的医生。你这没心肝的,干什么在人家痛的地方按得那么重啊?’他却依旧摸着,还恶狠狠地回答说:‘你给我闭嘴!也想来跟我啰嗦。等着吧,还要痛得更厉害些呢。’说着就那么重重地拉动我的胳膊,痛得我眼睛里直冒火星。
“我清醒过来,问道:‘你这是在干什么呀,该死的法西斯分子?我这只胳膊让人给打碎了,可你还要那么扯它。’我听到他轻轻地笑了起来,说:‘我还以为你会用右手打我,没想到倒是个挺老实的小伙子。你那只胳膊并没有打坏,只是脱臼了,可我已经给你摇上了。嗯,现在怎么样,好一些吗?’真的,不知怎的我觉得痛慢慢地消失了。我衷心地向他道了谢,他却继续在黑暗中埃着走过去,悄悄地问:‘有受伤的吗?’瞧吧,这才是真正的医生!他就是当了俘虏,就是在黑暗中,还是干着自己伟大的事业。
第六章
“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德国人不让我们出去大小便。这一层,当我们成双行地被赶进教堂的时候,押送队的长官就警
第2个回答 2006-10-15
《一个人的遭遇》肖洛霍夫著。草 婴译。
第三个巧合!《静静的顿河》依然梦魂萦绕,格里高力们的命运未下心头,一日,又看到电影《一个人的遭遇》。一样的英勇悲壮,一样的凄惨苍凉!与鸿篇巨制的四卷本《静静的顿河》不同,肖洛霍夫于一九五六年发表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是一个短篇,不到三万字。但他所充溢着的英勇悲壮与凄凉感却与《静静的顿河》一样震撼人心。一个,不,一大批,也不,是千千万万的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大写的俄罗斯人的形象高耸在我们面前!
小说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主人公安德列.索科洛夫是上个世纪的世纪同龄人。十月革命后参加过红军,在战乱与大饥饿的年代里,他的家人饿死了。他后来与也是孤儿的伊林娜结婚,有了家,有了儿子和两个女儿,也有了自己的房子。温柔善良体贴的妻子,把酗酒的索洛科夫感化了,成了好公民好丈夫好父亲。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这一切。索洛科夫应征开往前线。一年后,他运送炮弹的车被击中,醒来后就做了俘虏。后来被押送到德国做苦工。在俘虏营里,他与同志们杀死了打算出卖共产党员与政委的叛徒!他也逃跑过,又被抓住。二年多的时间,他走遍了半个德国:萨克森,鲁尔,巴伐利亚,绍林几亚......每天每天,每时每刻不得不忍受劳累,饥饿,瘟疫,辱骂,毒打,经受身心摧残。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军向西推进。他利用给法西斯军队的一个工程师开车的机会,开车回到了自己的阵地。他立了功,养病治伤,还给了一个月探亲的奖励。他多么高兴啊,他多么想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但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家的毁灭:房子被炸,妻子与女儿早已死亡!儿子还在,在一个炮兵连当大尉。但就在胜利的日子里,攻克柏林的儿子又被德军一名狙击手的罪恶的子弹击中!在异国的土地上,"埋葬了我那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后,无家可归也不愿再回到家乡的索洛科夫到了战友的家,仍然开车,并收养了一个流浪儿。两个孤苦的人相依为命。在一次事故中,他的驾照被没收,他不得不带孩子到另一个战友那里去谋生。
小说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主人公安德列.索科洛夫是上个世纪的世纪同龄人。十月革命后参加过红军,在战乱与大饥饿的年代里,他的家人饿死了。他后来与也是孤儿的伊林娜结婚,有了家,有了儿子和两个女儿,也有了自己的房子。温柔善良体贴的妻子,把酗酒的索洛科夫感化了,成了好公民好丈夫好父亲。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这一切。索洛科夫应征开往前线。一年后,他运送炮弹的车被击中,醒来后就做了俘虏。后来被押送到德国做苦工。在俘虏营里,他与同志们杀死了打算出卖共产党员与政委的叛徒!他也逃跑过,又被抓住。二年多的时间,他走遍了半个德国:萨克森,鲁尔,巴伐利亚,绍林几亚......每天每天,每时每刻不得不忍受劳累,饥饿,瘟疫,辱骂,毒打,经受身心摧残。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军向西推进。他利用给法西斯军队的一个工程师开车的机会,开车回到了自己的阵地。他立了功,养病治伤,还给了一个月探亲的奖励。他多么高兴啊,他多么想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但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家的毁灭:房子被炸,妻子与女儿早已死亡!儿子还在,在一个炮兵连当大尉。但就在胜利的日子里,攻克柏林的儿子又被德军一名狙击手的罪恶的子弹击中!在异国的土地上,"埋葬了我那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后,无家可归也不愿再回到家乡的索洛科夫到了战友的家,仍然开车,并收养了一个流浪儿。两个孤苦的人相依为命。在一次事故中,他的驾照被没收,他不得不带孩子到另一个战友那里去谋生。
看了这篇小说,首先感到的是法西斯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平生活被毁灭,"有过家,有过自己的房子,这一切都是多年来慢慢经营起来的,可这一切都在刹那间给毁了。"大量军人的牺牲与平民的伤亡,索洛科夫一家四口,孤儿万尼亚的爸爸与妈妈,苏联共有二千万人死于战火与饥饿。而索洛科夫在战俘营里更是遭遇了非人的待遇,"你一想起在德国所受的那种不是人受是苦难,一想起所有的那些在俘虏营里给折磨死的朋友们,同志们,你的心就不是在胸膛里,而是在喉咙里跳着了,你就会喘不过气来......"
看了这篇小说,首先感到的是法西斯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平生活被毁灭,"有过家,有过自己的房子,这一切都是多年来慢慢经营起来的,可这一切都在刹那间给毁了。"大量军人的牺牲与平民的伤亡,索洛科夫一家四口,孤儿万尼亚的爸爸与妈妈,苏联共有二千万人死于战火与饥饿。而索洛科夫在战俘营里更是遭遇了非人的待遇,"你一想起在德国所受的那种不是人受是苦难,一想起所有的那些在俘虏营里给折磨死的朋友们,同志们,你的心就不是在胸膛里,而是在喉咙里跳着了,你就会喘不过气来......"
战争的残酷无情,面临无穷无尽的苦难与生死的考验,在战争恐怖笼罩下任何人都很难躲过。与极少数变节叛卖的畜生截然相反,也与某些人的叫苦连天不同,索洛科夫不愧是一条硬汉子,一个真正的俄罗斯人,他完全经受住了考验。他嘲弄那些蹲在战壕里给妻子写信竟对亲人诉苦的男爷们们。他仇恨敌人,更蔑视敌人。他爱妻子儿女,更爱祖国与人民。正是亲人与祖国给予了他生存下来的勇气和希望。他面对死亡与威胁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更让人心灵震撼!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采石厂,被折磨的有气无力的战俘被强迫一天采四方石头。索洛科夫回到营棚里,说:"他们要我们采四方石子,其实我们每人坟上只要一方石子也就够了。"一个坏蛋向警卫队长告了密,法西斯军官要杀害他。索洛科夫被传唤到警卫队长的办公室,他们逼他为法西斯的胜利干杯,遭到了安德烈的拒绝。索洛科夫说:"我愿意为自己的死亡和摆脱痛苦而干杯"。饥肠辘辘的安德列,面对丰盛食品的诱惑,不为所动:"我只喝一杯酒是不吃点心的","我喝两杯也不习惯吃点心"。"我很想让这帮该死的家伙瞧瞧,我虽然饿得要命,但决不会因为他们的小恩小惠而噎死。我有我做俄国人的骨气和骄傲,他们不论用什么手段,都不能把我变成畜生。"索洛科夫是坚强的。苦难没有碾碎他,失去亲人的痛苦时时刻咬噬着他的心,"白天我总是显得很坚强,从来不叹一口气,不叫一声‘艾哟',可夜里醒来,总是给泪水湿透了......"但仍然没有压垮他。他要坚强地生活下去。更何况他身边又有了一个更孤苦无依的生命---儿子!这当然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索洛科夫的坚强不屈与"俄罗人的骨气和骄傲",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正如作者借"我"之口所说:"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已路上的一切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是的,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属于俄罗斯人,俄罗斯人不能丢。俄罗斯人现在也正经历一场剧变带来的磨难,也有迷惑与思考。他们是不是正需要高扬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的精神呢?坚强不屈、骨气和骄傲,也属于中国人。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快要到来的时候,在利益驱动下,某些人热衷于为汉奸卖国贼翻案,贬低英雄,疏离革命,还有一些人哈美、媚日,我们也是非常需要弘扬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的民族精神呢。
战争的残酷无情,面临无穷无尽的苦难与生死的考验,在战争恐怖笼罩下任何人都很难躲过。与极少数变节叛卖的畜生截然相反,也与某些人的叫苦连天不同,索洛科夫不愧是一条硬汉子,一个真正的俄罗斯人,他完全经受住了考验。他嘲弄那些蹲在战壕里给妻子写信竟对亲人诉苦的男爷们们。他仇恨敌人,更蔑视敌人。他爱妻子儿女,更爱祖国与人民。正是亲人与祖国给予了他生存下来的勇气和希望。他面对死亡与威胁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更让人心灵震撼!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采石厂,被折磨的有气无力的战俘被强迫一天采四方石头。索洛科夫回到营棚里,说:"他们要我们采四方石子,其实我们每人坟上只要一方石子也就够了。"一个坏蛋向警卫队长告了密,法西斯军官要杀害他。索洛科夫被传唤到警卫队长的办公室,他们逼他为法西斯的胜利干杯,遭到了安德烈的拒绝。索洛科夫说:"我愿意为自己的死亡和摆脱痛苦而干杯"。饥肠辘辘的安德列,面对丰盛食品的诱惑,不为所动:"我只喝一杯酒是不吃点心的","我喝两杯也不习惯吃点心"。"我很想让这帮该死的家伙瞧瞧,我虽然饿得要命,但决不会因为他们的小恩小惠而噎死。我有我做俄国人的骨气和骄傲,他们不论用什么手段,都不能把我变成畜生。"索洛科夫是坚强的。苦难没有碾碎他,失去亲人的痛苦时时刻咬噬着他的心,"白天我总是显得很坚强,从来不叹一口气,不叫一声‘艾哟',可夜里醒来,总是给泪水湿透了......"但仍然没有压垮他。他要坚强地生活下去。更何况他身边又有了一个更孤苦无依的生命---儿子!这当然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索洛科夫的坚强不屈与"俄罗人的骨气和骄傲",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正如作者借"我"之口所说:"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已路上的一切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是的,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属于俄罗斯人,俄罗斯人不能丢。俄罗斯人现在也正经历一场剧变带来的磨难,也有迷惑与思考。他们是不是正需要高扬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的精神呢?坚强不屈、骨气和骄傲,也属于中国人。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快要到来的时候,在利益驱动下,某些人热衷于为汉奸卖国贼翻案,贬低英雄,疏离革命,还有一些人哈美、媚日,我们也是非常需要弘扬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的民族精神呢。
对这篇小说的评价:一种是这样的:《一个人的遭遇》发表时,曾引起苏联国内外文艺界的强烈注意。小说通过普通劳动者索科洛夫和他一家人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反映出这场战争给苏联人民所带来的严重灾难和他们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勇敢精神;同时,由于作者对战争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过分地渲染了死亡和恐怖,因而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倾向。
对这篇小说的评价:一种是这样的:《一个人的遭遇》发表时,曾引起苏联国内外文艺界的强烈注意。小说通过普通劳动者索科洛夫和他一家人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反映出这场战争给苏联人民所带来的严重灾难和他们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勇敢精神;同时,由于作者对战争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过分地渲染了死亡和恐怖,因而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倾向。
还有一种评价,就是别有深心了:《一个人的遭遇》首先在题材上有所突破,它通过主人公讲述卫国战争,不表现苏军的英勇胜利,而表现失利,不表现英雄抗敌,而表现战俘受难。小说第一次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苏联的真实生活,这是充满了艰辛、不幸和眼泪的生活。小说第一次描述了为祖国作出巨大牺牲的苏联普通人的生活。在卫国战争的小说里,一般写领袖和将军的英勇,但对普通战士写得很少,就是写普通一兵,也是类似《青年近卫军》、《普通一兵》和《真正的人》一样的战斗英雄。而肖洛霍夫把普通人写得很真实,没有拔高,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小说的结尾,作者写两个流浪者"是被苦难的生活抛弃在路边的两粒沙子"。联系苏联的社会背景,可以知道小说的意义:真正揭示苏联普通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主人公,而是沙子。
还有一种评价,就是别有深心了:《一个人的遭遇》首先在题材上有所突破,它通过主人公讲述卫国战争,不表现苏军的英勇胜利,而表现失利,不表现英雄抗敌,而表现战俘受难。小说第一次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苏联的真实生活,这是充满了艰辛、不幸和眼泪的生活。小说第一次描述了为祖国作出巨大牺牲的苏联普通人的生活。在卫国战争的小说里,一般写领袖和将军的英勇,但对普通战士写得很少,就是写普通一兵,也是类似《青年近卫军》、《普通一兵》和《真正的人》一样的战斗英雄。而肖洛霍夫把普通人写得很真实,没有拔高,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小说的结尾,作者写两个流浪者"是被苦难的生活抛弃在路边的两粒沙子"。联系苏联的社会背景,可以知道小说的意义:真正揭示苏联普通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主人公,而是沙子。
我们还是看看这篇小说的翻译者草婴的感受与评价吧:通过反法西斯斗争的翻译实践,我清楚地看到了法西斯主义的野蛮残酷,看到六百万犹太人惨死在几个集中营的毒气室里,几千万人在二战中家破人亡。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人类苦难的根源,分析什么是大是大非,同时逐渐培养自己的爱憎。
在我六十年的翻译生涯中,我从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中确实学到了不少使我能克服困难、忍受苦难的精神力量。我从《一个人的遭遇》主角索科洛夫身上看到一个人即使遭到重重磨难仍能保持一颗对人的爱心,而且竭尽所能去疼爱万尼亚这样一个战争孤儿,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人格!
我们还是看看这篇小说的翻译者草婴的感受与评价吧:通过反法西斯斗争的翻译实践,我清楚地看到了法西斯主义的野蛮残酷,看到六百万犹太人惨死在几个集中营的毒气室里,几千万人在二战中家破人亡。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人类苦难的根源,分析什么是大是大非,同时逐渐培养自己的爱憎。
在我六十年的翻译生涯中,我从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中确实学到了不少使我能克服困难、忍受苦难的精神力量。我从《一个人的遭遇》主角索科洛夫身上看到一个人即使遭到重重磨难仍能保持一颗对人的爱心,而且竭尽所能去疼爱万尼亚这样一个战争孤儿,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人格!
第一种评价是文革前我国文艺界曾流行的批判的观点,肖洛霍夫是修正主义文艺的鼻祖一类。这不对。左了。对于革命,对于人民,对于布尔什准克,对于社会主义,对于祖国,肖洛霍夫是不折不扣的"歌德派"。前几天还从网上见到俄罗斯新出的书,认为肖与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不相能的说法,肖又成了反共的了。现在的俄罗斯,翻案、揭密文章虽然已经走向穷途末路,遭到有识之士的唾弃,但还没有走到尽头。作者的作品在,足以说明一切。你还能相信他们的胡言乱语?第二种就是认定肖的作品是解冻之作,属于邱赫莱依的新浪潮系列,反苏联体制下文艺政策之作。所谓题材突破云云,一片胡言。只要看一看肖氏的其它作品就可戳破评者的谎言:肖洛霍夫一直是写普通人、下层人的,一直坚持写真实的,一直没有拔高的,一直是歌颂英雄与揭示苦难并行不悖的。所谓"......两粒沙子",正是说明作者借此表明索洛抖夫的遭遇也是俄罗斯人的遭遇,而索洛科夫的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也是属于整体俄罗斯人的。与评者所谓的"真正揭示苏联普通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主人公,而是沙子",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我的感觉,在文艺政策上,六七十年代,我们似乎要比苏共更左一些,不知这样表述是不是合适。苏共二十大后就是放弃信仰,脱离人民,搞特权腐败,但一直没有轻视经济建设与生产,而在文艺上的假大空少一些,也允许写爱情么!译者的评价是深刻的。战争是残酷的,死人的事更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说也罢,不说也罢;轻描淡写也罢,极力渲染也罢。战争的残酷血腥对和平生活的破坏,总是客观存在。但战争总还有一个谁打第一枪、正义与否的区别。一般来说,战争总是强加于人民头上的。人家打到家门口啦,是条汉子就不能当软蛋不是?充当炮灰与反抗入侵者不可同日而语也是一条鲜明的原则与界限吧?
而今一些与时俱进的人们又有了新的解说了。他们从小说中看到了苦难悲惨的遭遇、看到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可奈何无家可归的人。但那看法、说法、解读,索洛科夫惨,俄罗斯人惨;战争总之是残酷,人的牺牲与死亡太不应该。这就只有让人丧气了。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吧。而我读之再三,也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与震撼!众说纷纭,谁解其中味?让译者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读书札记吧:我常常想,要改善人们的生活,物质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精神,没有高尚的情操,物质条件只会培养人的贪欲,社会上只会增加尔虞我诈的情况。要提高人的精神风貌,需要做大量工作,而优美的文艺作品,则能在这方面起重大作用。我一辈子从事文学翻译,主要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而且至今不感到后悔。我惟一希望的是后代能过得比我们幸福,今后的社会能充满人对人真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