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的兵法韬略在历史上为什么屡屡被游牧民族打败?

如题所述

这也是古代把兵家划分兵权谋与兵形势的原因。游牧民族基本都是兵形势,汉朝以后汉人大多都是走兵权谋的路。兵权谋更注重大战略、谋略等,不注重个人勇武,讲究协同,这也造成机动力欠缺。兵形势的个人勇武更强,也更讲究速度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7
因为游牧民族擅长骑射,骑兵十分的强大,而中原王朝骑兵较弱。即使是计谋再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是没有用的。
第2个回答  2020-10-17
因为在古代,游牧民族都是打游击战的,他们是打完就好。跟他们开展不好兵法的也无法实行作战战略。
第3个回答  2020-11-07
因为汉人军队的素质并没有游牧民族军队实力强,所以尽管兵法韬略很高,但是面对对方强大的实力军队,也是无法战胜的
第4个回答  2020-10-17
所有的谋略都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
知己知彼,百战不怡!
很多时候,所谓谋略的规划者,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一厢情愿,纸上谈兵!
焉能不败!

汉人的兵法韬略在历史上为什么屡屡被游牧民族打败?
这也是古代把兵家划分兵权谋与兵形势的原因。游牧民族基本都是兵形势,汉朝以后汉人大多都是走兵权谋的路。兵权谋更注重大战略、谋略等,不注重个人勇武,讲究协同,这也造成机动力欠缺。兵形势的个人勇武更强,也更讲究速度等。

历史上有那么多兵法韬略,为何就挡不住草原骑兵?
还有就是比效率,中原文明很复杂、很发达,但是这个复杂的综合体,完全没有草原的游牧部落制更有效率。所以说,古代中原王朝的兵法韬略,完全没啥用。指望用兵书抵挡草原铁骑,就是集体做赵括。

三国时的中原那么混乱,为什么却没有外族入侵?
那就是,实行征兵制度,汉代的青壮年必须在边境与地方去戍兵,这样中原地区的常备军事力量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数目,战斗力不但没有变弱,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同时,东汉末年政府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允许地方有实力的豪强私募兵力,这样就打开了地方兵力持续增强的源头。

为什么胡人的军队离开汉人智商就不在线?
而胡人多半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草原上地形平坦,一览无余,是很难依据地形,运用智谋的,而且胡人的文化远没有汉文化那么先进,所有胡人中间是没有什么兵法智慧的。但是,胡人大多民风彪悍,而且充满侵略性。他们在跟汉人作战的过程之中见识了汉人兵法的奇妙,就是就为自己的军队配置...

西晋统一了三国,国力那么强大,为什么会被五胡灭掉
二,西晋广封诸侯王,诸侯王手中权力过大,在中央对藩王控制力减退时,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八王之乱,长期内乱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实力。三,惠帝司马衷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个智障皇帝,后宫外戚掌控权利,中央权威丧失,引起地区不稳。四,随意接纳外族内附却不加任何限制,结果引狼入室。

哪位高人能系统介绍下北方游牧民族的变迁,万分感谢!
这对促进民族融合,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虽然匈奴作为国外敌对势力被汉帝国驱逐了,但这些降汉的匈奴部族仍保留着凶悍好斗、残忍嗜血等游牧民族的天性,他们学会了汉人的政治、军事韬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冶炼技术。曹操的这些举措为日后北方游牧民族彻底灭亡中原汉族政权埋下了隐患 ...

中国历史小问题
僻处西凉的武威,仁义礼教的道德规范本来就淡薄,与游牧民族斗争与杂处的生活体验、严峻的生存环境的考验是贾诩不会去在意那些已经变得虚伪的道德,他的谋略只是关注生存,以他和他周边的人的生存为第一义,因为没有精神束缚,他可以纵横驰骋地展现自己的谋略才华。正是在这种精神自由中,他的谋略达到了权变的极至。 贾诩...

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啊
两人年纪相仿,都是有勇有谋的,贡献不一样,不好分出谁更厉害,但司马懿历史上地位要高一些。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司马懿是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诸葛亮在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而司马懿73岁才病逝,被追封宣皇帝,庙号高祖。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

元朝那些皇帝和蒙古贵族们,他们读过《三国志》吗
读过,应为在成吉思汗的引导下,蒙古人也在学习汉语,而且蒙古人也是读汉人的四书五经,韬略兵法,三国志自然也是读的。(三国木剑客,看到你好多次提问了,我全都答了)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如今人们在探讨为什么中国的游牧民族屡屡能进入中原,打开城墙高筑的中原门户,恐怕原因恰恰在此。 因为游牧民族的流动性,本身就是一种进攻样式的推演,而中原以墙自守,典型的农业式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消磨了人的进攻意识。一个没有进攻意识的民族,要与强悍的游牧民族交战,其胜负可想而知。 其次,成吉思汗的治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