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松年,字鹤侪,山西徐沟人,清朝官吏,出生于1815年,逝于1875年。道光十五年,他以进士身份入仕,初任工部主事,后升至郎中。咸丰三年,被任命为江苏知府,先在松江任职,后调往苏州。面对上海的刘丽川匪乱,松年发现省城的潮勇暗中勾结,他立即上报,朝廷诛杀了为首者。为父守丧期间,总督怡良上奏请求让他留任,他参与攻克上海,晋升为道员,获赐花翎,并被授予常镇通海道的职位。
咸丰六年,随怡良驻常州,暂代两淮盐运使。八年,他为本生父守丧,总督何桂清再次奏请留任。九年,正式担任两淮盐运使,兼办江北粮台事务。十年,他弹劾南河河道总督庚长擅自挪用淮北存盐充作军饷,并扣留山西解往江北粮台的款项。又揭露庚长在清江警报时仍歌舞宴饮,危急时匆忙撤退。经文俊侍郎调查证实,庚长被革职查办。松年还主张用兵而非单纯依赖勇力,建议调遣京师护军营和北五省绿营前往江北防剿。英吉利和法兰西军队入侵时,他虽请求前往畿辅督兵,但未获准。
同治十一年,设立江南北两粮台,松年继续负责。因功绩显著,他被记名按察使。次年,升任江宁布政使,仍兼办粮台,后升任安徽巡抚。在安徽任上,他积极应对捻匪,增设军勇,加强防务,并提出在战略要地雉河集设立县治的建议,得到批准。他还宽大处理苗沛霖余党,整顿捕务,以防流匪。在湖北麻城、罗田的粤、捻匪窜入安徽后,他调动军队,成功击退贼军,俘获陈得才并迫使其服毒自杀。
捻匪大举侵犯皖北时,他与曾国藩并肩作战,建议由李鸿章接替曾国藩督师山东,认为李鸿章年富力强,才能次于曾国藩但更合适。捻匪被逐出陕西后,西路回匪未平,松年因病请假回家。病愈后,他先后担任仓场侍郎和河东河道总督,提出治理黄河的策略,主张在东境筑堤约束黄水,以保证运河畅通。然而,他请求裁撤东河总督的建议未能实施。光绪元年,乔松年去世,被追封为“勤恪”谥号。
乔松年(1815—1875),字鹤侪(一说字健侯,号鹤侪),山西徐沟(今山西清徐)人。 乔松年出身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同时又是满清政府极为倚重的重臣。曾任工部主事、苏州知府、常镇通海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河东河道总督等职。在其入仕不久,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他的职场生涯便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革命军紧密联系起来。
乔松年人物传记(古文版)
乔松年,字鹤侪,山西徐沟人,清朝官吏,出生于1815年,逝于1875年。道光十五年,他以进士身份入仕,初任工部主事,后升至郎中。咸丰三年,被任命为江苏知府,先在松江任职,后调往苏州。面对上海的刘丽川匪乱,松年发现省城的潮勇暗中勾结,他立即上报,朝廷诛杀了为首者。为父守丧期间,总督怡良上奏...
乔松年的人物传记
乔松年(1815—1875)字鹤侪,山西徐沟人,清朝官吏。道光十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再迁郎中。咸丰三年,以知府发江苏,除松江,调苏州。会匪刘丽川据上海,省城潮勇潜与通,松年侦知之,白上官诛其为首者。丁父忧,总督怡良奏留,从克上海,擢道员,赐花翎,授常镇通海道。六年,从怡良驻常州,署...
乔松年人物传记(现代文版)
乔松年在咸丰三年(1853)担任江苏苏州知府时,迅速平定了与太平天国起义有关的小刀会,因功升任道员,荣获花翎,并担任常镇通海道。在咸丰六年(1856),他跟随怡良总督驻守常州,主张严厉镇压与太平军有联系的人,以遏制起义势力。同治二年(1863),乔松年被任命为安徽巡抚,加强了对捻军的防范,并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