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十九放飞的蜻蜓翻转教案

如题所述

放飞蜻蜓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自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检查词语:田埂、孑孓 四面八方、
慈爱 苍蝇 蚊子 掌握 抢着 七嘴八舌
据说 复杂 构成 抚摸 成千上万
抢——枪 蝇——绳 纹——蚊
钩——构 饿——我 夏——复
3、词读好了,把词语放到课文中,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在大家读课文的时候,老师留意到了这些句子
出示句子:(这句话配合起来读可能更有意思)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这里的“七嘴八舌”什么意思?从“孩子们”可以看出说话的人很多,“抢着说”看出他们是有的说得快,有的说得慢,不是一起说出来的,比较的杂乱,所以七嘴八舌的意思就是人多口杂。这里的“七”和“八”是表示数量多,比如:七手八脚、七零八乱
老师考考大家有没有真的理解,老师和大家合作一下,老师读旁白,大家读孩子们说的话。
指导读,各人说各人的,不能大家一起说,这就是七嘴八舌。
4、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不错,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一天,陶行知看到几个孩子在( ),后来他和孩子们 ( ),最后,孩子们 ( ) 。
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5、出示陶行知资料(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创办了多所学校。)
三、精读课文,交流探究蜻蜓,以读促情,感悟陶行知。
(一)激起悬念,了解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学习课文2-6自然段。)
蜻蜓美丽、可爱,像一只只精灵,在夏日的天空中飞行。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指读1——6自然段。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老师做陶行知,指生读旁白、翠贞、一个男孩,其他同学做孩子们。刚才你们都异口同声,齐读的吃草吃树叶吃泥土,课文中却说“七嘴八舌”,这是怎么说?你们快试试。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利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七嘴八舌”,显得生动形象,使得课堂活跃,学生也乐学。
(二)学习课文 7—10自然段,了解蜻蜓的知识。
过渡: 陶行知先生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呢。学习课文 8—10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8—10自然段。 说说陶行知先生还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指名说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出示表格。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
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找出蜻蜓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并出示眼睛和尾巴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眼睛和尾巴进行描述,
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3.陶行知先生不仅带孩子们认识了蜻蜓,还介绍了蜻蜓眼睛和尾巴的特点以及作用了。他的知识可真丰富啊!
4.理解“据说”一词。 蜻蜓饿极时,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学生讨论后,再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陶行知也不太确定这个说法是否科学,所以用了“据说”,他说话又是多么严谨啊! 那“吃尾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说,老师作适当地补充。)学生对照图片介绍蜻蜓的有关知识。
陶行知先生仅仅介绍了蜻蜓的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的知识吗?(找出省略号)
5你知道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对照图片,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蜻蜓的知识。
小结:蜻蜓的知识太有趣了! 齐读第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对照图片,让孩子介绍蜻蜓。这样既可以检测孩子对蜻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积极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主动地应用语言,学习观察和分析事物,在实践中揣摩遣词造句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品读语言文字,感知陶行知的为人。
1.出示图片: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还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出示:陶行知爷爷不仅( ),而且( )。 (亲切和蔼、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富有爱心)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
3.交流体会:
在交流每一部分的时候,都要关注课文中孩子们的反映,体会陶行知爷爷引导的效果,并适时指导朗读。
⑴“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和蔼可亲。
⑵“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
——心地善良、有爱心。
⑶“用商量的口吻”“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民主平等、尊重孩子。
陶行知和翠贞的对话,必须抓住“慈爱”和“抚摸”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理解 “慈爱”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再做一做“抚摸”的动作,想一想该用什么表情,什么语气来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感悟到陶行知对孩子的亲切关爱。课文的最后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在朗读这一句时,要抓住“商量”这个词语,读出“商量”的语气,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读,我可以先示范读,再让学生自己读。陶行知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个了不起的人居然和一个孩子商量,说明他是多么的尊重儿童啊。
【设计意图】找出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陶爷爷爱孩子、爱动物词句,反复揣摩体会,联系之前的“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的介绍,获得爱的感动,受到心灵的陶冶。
4、感悟提示语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大家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写的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预案:写人物的动作、对话、神情、心理等等)人物的对话中,在说的前面的内容叫提示语。提示语可以在前,可以在后,还有一些对话没有提示语,自成一段。
2、陶行知说话时,提示语都在前,出示陶行知的话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2)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3)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4)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5)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四、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1.师:多可爱的孩子啊!当陶行知用商量地口吻说——(引读)
孩子们纷纷说——(引读)
师:于是,翠贞张开小手——(引读)蜻蜓展开翅膀——(引读)
2.点题:这动人的情景就是——放飞蜻蜓
3.蜻蜓放飞了,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心情,体会放飞的快乐。)小蜻蜓会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
4.带着感受再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给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一个舞台,既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灵动、活泼的课堂。充满童真、童趣。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陶行知先生的引导下,孩子们认识了蜻蜓,喜爱上了蜻蜓,最终放飞了蜻蜓。我们真应该感谢陶行知先生呀!
2.出示伟人对陶行知称赞的话语。学生读出赞扬的语气。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3. 课文学到这儿,课前,大家提出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孩子们捉蜻蜓是因为喜欢,放飞也是因为喜欢啊。
【设计意图】激情赞叹,表达敬佩。帮助孩子确立陶行知的高大形象,升华文章的主题。回归文本,引导朗读全文,达到“入境悟情”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
1.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孩子们在陶行知爷爷的循循诱导下,放飞蜻蜓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了?
2.陶爷爷爱孩子,也爱动物,特别是那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更应该保护。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伤害动物的行为吗?说说。如果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面前,你会什么做呢?(青蛙)
【设计意图】懂得尊重生命,才有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把爱融入生活,才会用实际的行动关爱生命、呵护生命。孩子们才可以在获得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课后作业。
1、蜻蜓饿极了时,会吃自己的尾巴吗?通过观察或查找资料完成。
2、写一句保护蜻蜓的宣传语。
3、把你了解到的蜻蜓给爸爸、妈妈说一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20
你好

语文十九放飞的蜻蜓翻转教案
4、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不错,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一天,陶行知看到几个孩子在( ),后来他和孩子们 ( ),最后,孩子们 ( ) 。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5、出示陶行知资料(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创办了多所学校。)...

《放飞蜻蜓》教案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 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师:(出示图片,音乐响起)在陶 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放飞了手中的蜻蜓。重新获得自由的小蜻蜓在空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如果你就是这只蜻蜓,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童心留言: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 生:谢谢你们让我重新回到大自然。 生;我们是你们人类的好朋友,请不要再捕捉我们了。 生;希望...

《放飞蜻蜓》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学生3:因为 陶行知 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

放飞蜻蜓说课稿
放飞蜻蜓的故事充满情趣,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终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这个故事富有启迪意义,教育孩子必须爱护益虫。孩子们放飞的不仅是蜻蜓,更是童真、爱心和希望。教学设计围绕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渐次深入探究。首先,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放飞蜻蜓说课稿
《放飞蜻蜓》是语文S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第21课,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因势利导教育孩子,让学生明白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最终放飞蜻蜓的故事。选编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领悟陶行知先生的美好品质。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课文及教学设计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放飞蜻蜓。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课件【三篇】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课件篇一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范文
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一直影响着我们。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深入人心,他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更是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放飞蜻蜓》这一课,讲述的是一段陶行知与小朋友的温馨互动。在教学时,不少教材将了解蜻蜓知识、增强保护动物意识作为...

《放飞蜻蜓》教后反思
《放飞蜻蜓》教后反思一 《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一、抓住灵动的语句,走近陶行知。在本课中,有这样几个词语在文中跳跃:慈爱、小心、商量 我抓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