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中的忍是什么意思?

有哪位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先在这谢谢了。

  佛教中所说的“忍”一般指“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蜜中的第三种。意思是忍受他人侮辱或迫害等,而不起愤怒心。忍的程度从浅到深分为五种:生忍、力忍、缘忍、观忍、慈忍:
  1、生忍:恶缘逆境出现时,人们没有办法逃避,没有一点招架之功,百般无奈只好把它忍耐下去,然而这种忍耐是在外力的压迫下作出的选择,心如刀绞,非常痛苦。“忍”字是心上一把刀,因此叫生忍;
  2、力忍:恶缘逆境出现时,不跟它正面发生冲突,而是借助各种方便法门,用最大的力量,退一步,让三分,把它压一下。例如:逆境加身时,可一心称念佛号,借佛号的力量把嗔恚心压下去。但是修行不到一定层次,不能放松警惕,防止嗔心东山再起,因此称作力忍;
  3、缘忍:恶缘逆境加身之时,应用智慧来观照,即运用十二因缘观照,为什么无故挨打受骂,其中必定有种种原因,必是前生恶缘成熟,如果作受报想,作还债想,这样就是再大的逆境也不生嗔恨心,而心甘情愿去面对,因此叫缘忍;
  4、观忍:恶缘逆境加身之时,行者以空观智慧来观察四大体空,了知身心无我可得,既然连我也没有,哪里还有什么我被打挨骂的逆境呢?亦即能空的我相与所空的逆境二者完全是空的,如此观照,嗔恨心自然不会发生了,因此称观忍;
  5、慈忍:恶缘逆境加身之时,菩萨行者不但不生嗔恚心,反而生大慈悲心,对加害者哀怜愍念,认为这人愚痴可怜,将来必受果报。我应该用佛法方便教化他,让他觉醒,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因此叫慈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9
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修道中的忍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所谓修道忍辱,是于诸业障中出离之做。佛说忍者,乃过而有道、有所求、有所得称之为忍。若过而无道、无所求、无所得,称为愚痴,不称为忍。
譬如:有青蛙生于诸恶井底,蛇于虹倪随时斗杀欲啖,是蛙因故寻求逃离,逃离之做为蛙之修道,为逃离故,遇所有害不与之争斗,只奔出路,最后得出,以故不予理睬、不予争斗者,如是之作,称为过而有出,称之为忍,若是蛙与之争斗则不能出离,不称为忍,若是蛙不求出离,却又不与之斗,随遭命丧称为愚痴;又如有人欲求金银,其路凶险,忽落悬崖命悬一线,是人虽身为荆棘划伤流血,亦不能分离荆棘,若分离荆棘必落谷底死于非命,是人为求活命故不理睬荆棘所害,之一心求出,最终活命,于是之做称为过而有出,称之为忍。
善知识,佛说得成于忍者,乃为皈依三宝修道出离者说,乃具大众为求大义之,舍却诸所受小害,不与为破,得所求之事之意。
坐下弟子,汝等当知,入吾门下,为求佛道,诸事若与汝等成害或障碍,当以过之为法,必获成道。切勿与之纠缠,不能成过而之相,当忍辱得道。谛深2015,2,10日应弟子代群中声闻问。
(因群里有人表个人执见,“小时看一些武打片,尤其是有关少林的,和尚经常忍着,不管对方是打是骂。就觉得干嘛不还手,有这么好的武功。其实现在想想,就应该这样,因为出家僧人是修佛的,菩萨行有六波罗蜜其一为忍辱,且佛法以为万法皆空,别人对待你的其实都是虚幻不实,如若回应,反倒堕入因果,不得解脱了。”) 关于“万法皆空”师父以前已做开示“莫着空有”,关于“什么是修道中的忍”师父做如上开示。
第2个回答  2010-01-29
楼主可以参考《央掘摩罗经》:佛弟子中“忍辱第一”的沙门陀娑和央掘摩罗的对答。如下:

尔时尊者沙门陀娑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见央掘魔罗心生随喜,以偈叹言:
奇哉央掘魔,善修殊胜业,我今发随喜,宜应修忍辱。

尔时央掘魔罗以偈问言:
云何为世间,成就第一忍?云何生忍辱?速说决所疑。

尔时沙门陀娑以偈答言:
栴檀涂右臂,利刀斩左手,等心不倾动,能生最上忍,
是则名世间,堪忍上调伏。

尔时央掘魔罗复说偈言:
若说如来藏,显示诸世间,无知恶邪见,舍我须无我;
言是佛正法,闻彼说不怖,离慢舍身命,广说如来藏,
是名为世间,堪忍上调伏。呜呼沙门陀,修习蚊蚋行,
不能知出生,最上忍方便;蚊蚋亦堪耐,饥渴寒热苦,
陋哉蚊蚋忍,无知宜默然。

略解:
尊者沙门陀娑来到法会,顶礼佛足后,也对央掘魔罗,心生随喜赞叹说:“奇哉!央掘魔罗,善于修积殊胜的事业,我随喜你,你现在很适宜修忍辱。”央掘魔罗问他说:“什么是世间的忍辱,如何成就呢?”
沙门陀娑回答说:“栴檀涂右臂,利刀斩左手,一点都不心动,这样才能生出最上的忍辱。”
央掘魔罗批评沙门陀娑说:“沙门陀娑,你并不知道:听佛说,这个世间只是如来藏所显现的,并不是真实不坏的,乃至,众生所认为的这个“我”都是假的,能如此听佛说了以后,心里面没有恐怖的,这个才是世间最上等的忍!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3个回答  2010-01-29
忍辱:不合理的才叫做忍辱~~反之~你打人一拳~别人回你一拳~这是应该被打的~不算是忍辱~
忍辱 是对 想要修炼上天堂的人 提出的条件~对於不想要修炼上天堂的人 是不用勉强的~
修行 随时都会有考验的~
第4个回答  2010-01-30
舍利弗尊者受母亲辱骂(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不瞋恚,有德行,持戒,不贪爱,调伏身心,
证得最后身的人(注),我称之为婆罗门(偈400)

有一次,佛陀在竹林精舍时,舍利弗和一群比库前往那罗卡村他母亲的家去化缘。他母亲邀请他们进去接受供养,但当她拿食物给舍利弗时,她说:「你这吃剩菜剩饭的人!你抛弃所有的财富,出家做比库,你毁了我们!」她接着拿食物给其他比库时,也粗鲁地说:「你们总是把我的儿子当作侍从,现在吃吧!」舍利弗一言不语,只是保持他一贯高贵的沉默。回到精舍后,比库们向佛陀报告,舍利弗耐心忍受生身母亲的诃责。佛陀说,阿拉汉绝对不会生气,也绝对不会失去性子。

注:阿拉汉弃绝所有的贪爱,不再轮回,所以是最后身。

断绝‘嗔恨’,就是‘忍’。因为他不再会‘恨’,更不用‘忍受’不必要的包袱。

佛中的忍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所说的“忍”一般指“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蜜中的第三种。意思是忍受他人侮辱或迫害等,而不起愤怒心。忍的程度从浅到深分为五种:生忍、力忍、缘忍、观忍、慈忍:1、生忍:恶缘逆境出现时,人们没有办法逃避,没有一点招架之功,百般无奈只好把它忍耐下去,然而这种忍耐是在外力的压...

忍从佛学和哲学怎么解释
忍对于佛法从哲学上可以理解为理性勇敢甚至慈悲智慧的管理控制好情绪及内心,安处于正法、正道中。 佛法中忍大体分:生忍、法忍、无生法忍。生忍即安忍众生之嗔骂捶打或优遇。法忍即安忍一切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以及内心安处于正法之真理中。无生法忍是内心安处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

佛教世间的忍辱和出世间的忍辱,有何差别?
不过先要说明忍的定义,佛法中的忍,是安忍,也是安住,也可以说是接受。也就是深心接受某个状况而能够安忍於这个情况下。因此并不是强忍,而是接受。世间忍,主要是对於众生的忍,对於众生瞋骂毁辱的忍(接受),对於五欲的忍(接受)。出世间忍,可以分为二乘与大乘。二乘的出世间忍:无生忍,这...

佛门中的“忍”是什么意?
佛法中的六度之一就是忍辱,忍辱的一般意义是安忍于外在的侮辱、诽谤等。但是,佛法的忍辱并非是一般意义的安忍,而是无忍之忍。通过由修一般意义的忍辱,慢慢照破外在的侮辱、诽谤也是由各种条件聚合产生,慢慢了达无常空性,破除对外在侮辱、诽谤的执着,面对一切侮辱、诽谤无需再起心动念去安忍,随...

佛家所说的隐忍指的是什么?具体指什么?怎么做?
佛家所说的隐忍是指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内心不显露,保持平静和定力的态度。详细解释:1. 隐忍的内涵:在佛家思想中,隐忍不仅仅是一种忍受或承受,更是一种超越情感波动的智慧。它强调在面对逆境、困难或痛苦时,不轻易表露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2. 具体的表现:隐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佛学忍辱一定要忍受吗?不能做出回击也不能躲避吗?为啥要忍辱呢?
总之,佛从来没教人做但小鬼,佛教也从没说过懦弱就是忍,佛教的忍是包容,是指不动怒火,但作为外在表现,面对恶的,面对欺凌,一定要反击,哪怕有所牺牲,有所付出,因为阻止恶,也是一种发扬善的方式。但有一点要注意,我说的这些是主观的说法,客观上还要用智慧来判断,-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当...

佛教中的忍耐是为什么?
佛教中,准确的说法叫做“忍辱”,属于六波罗蜜中之一,六波罗蜜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佛法立论的两大基本出发点,第一是智慧的观察,第二是因果和轮回这两大基石。整个六波罗蜜中的其他五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需要以智慧为眼,才不至于跑偏...

佛教中讲:一切法得于忍怎么解释
这里说的忍,是“忍辱”是佛法六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何以谓“六度”呢?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们学习佛法就要依靠这六种方法 忍辱分为生忍和法忍。生忍即安忍有情之嗔骂捶打或优遇;法忍,即安忍一切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我们很多修行人遇到苦境容易生忍辱...

麻烦请详细说明下~佛也只能忍三次~的含义?
佛家常有“忍辱”一说,指的是忍受各种侮辱而不起嗔恚恼恨。这也是佛家的修行之一。 而“佛只能忍三次”这句话,据我所知,在佛义里是没有的,也没有相关的故事。 也就是说这句话只不过是编出来的,为了说明在好脾气的人,“忍”也是有限度的。不应欺善。

佛教中的忍辱,是不是就是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忍辱,是修行“如何克制自我认识、自我见解的执著”的一种方法,不是忍世间的事,而是忍“自我”对世间事物的局限看法认识。也就是说,忍是对自己的心,是忍自我意识的妄执,而对行为的判断和行动,还是需要有的。第一,如果对方的行为仅仅是针对我自己,是对方的无明思维造就的无知举措,那么我们完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