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与<垓下歌>赏析与点评

如题所述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鉴赏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 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他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古代,“气”即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骓-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 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无敌。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他们的和中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骓就够了。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是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崐讨的一位美人-虞-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崐”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是的,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欢喜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鉴赏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他的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这些部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部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这过程中,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抢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缍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底屋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姑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02
《垓下悲歌》体现项羽的英雄气概,但也体现了他的人格缺陷,即使到了兵败身死的地步,他还不忘自己的武艺、宝马和虞姬,讲来讲去都是讲自己力气怎么怎么大,马怎么好,女人怎么漂亮,没提到旁的,仿佛自己失败是老天故意捉弄他
《大风歌》就不一样了,刘邦首先想到的虽然也是自己,说自己衣锦还乡,威加四海,但很快就想到要镇守四方,还需要天下英才来辅佐自己,这就是两个英雄的差别
其实评价这两首诗歌不如评价两个人在看到秦始皇巡游时说的话,项羽说“吾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这已经能很好体现两个人性格上的差异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0-07
补充:大风歌既唱出刘邦的喜悦,又唱出他的担忧,担心江山没有猛士镇守会落入他人之手。
第3个回答  2006-10-07
恩 不错 长见识了 谢谢

《大风歌》与《垓下歌》赏析和比较
1、《垓下歌》是英雄气短。动情地抒写了一个曾经让历史也为之惊叹的慷慨悲壮英雄的悲哀,令人动容兼动情。四面楚歌中,项王在惊讶之余心生悲凉之感 2、刘邦吟唱《大风歌》是踌躇满志。表现出了自己夺得天下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思考,也是面对这个庞大的汉帝国如何发展的一种踌躇与兴奋。

刘邦《大风歌》与项羽《垓下歌》的对比
《垓下歌》体现项羽的英雄气概,但也体现了他的人格缺陷,即使到了兵败身死的地步,他还不忘自己的武艺、宝马和虞姬,讲来讲去都是讲自己力气怎么怎么大,马怎么好,女人怎么漂亮,没提到旁的,仿佛自己失败是老天故意捉弄他。《大风歌》就不一样了,刘邦首先想到的虽然也是自己,说自己衣锦还乡,威...

谁能对《垓下歌》与《大风歌》进行对比赏析?
英雄与英主的慷慨绝唱: ——《垓下歌》与《大风歌》的对比赏析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只有三句,却写了创业、成功、和守业三个阶段的情...

刘邦的《大风歌》是专门讽刺项羽的《垓下歌》吗?
第一个方面,从诗歌入手。《垓下歌》说的是项羽自己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雄心与抱负即将破灭,陪伴自己的骏马与美人虞姬也将前途未卜,而发出的对命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之情。《大风歌》是刘邦击败英布后,衣锦还乡途经故里,所作的一首表达自己大败敌军荣归故里的畅然之情,也表达了...

垓下歌与大风歌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垓下歌是项羽被围垓下时的无奈之作。表达的是英雄末路的感慨,里面项羽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与时运的不利,无疑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大风歌则是刘邦在争夺帝王之位的战争中获胜之后的作品,里面处处洋溢着一个胜利者衣锦还乡的骄傲和自信。英雄的逝去令人感慨,曾经的硝烟也已经散去,我们也唯有从这些...

<大风歌>《垓下歌》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赏 鉴 汉魏六朝 web@guoxue.com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

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什么不同_百度知...
都是英雄的心声,项羽被围垓下,夜间四面楚歌,项王在惊讶之余心生悲凉之感,夜起,在帐中饮酒,品味人生的苍凉,悲愤之情在胸中激荡,于是吟唱除了流传千古的《垓下歌》,项王泪流满面,虞姬在一旁轻声相和,左右大臣闻听此曲,皆低头啜泣,不敢抬头看见项王的痛苦表情,这是英雄的无奈。《大风歌》...

《垓下歌》与《大风歌》,两位帝王级人物的不同人生
《垓下歌》的奈若何,《大风歌》的大风起兮,一个无可奈何的结尾,一个坐拥江山的豪情,是两个不同的人,也是两段不同的人生。《垓下歌》是一代英豪西楚霸王的绝命词,楚军被汉军围困垓下,兵士所剩无几,也没有了粮草,士兵们也许都在沉默,即便饥肠辘辘,也可能没有心思去思索寻找食物了。偏...

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的一切
“气盖世”“力拔山”,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项羽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且“ 力拔山兮气盖世 ”,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他的履历中,不乏所向披靡、勇冠三军的神奇故事...

大风歌与骇下歌的内容是?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