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拱卫京畿的「 ”天下之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天下之脊与太行八陉 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称太行山为「 ”天下之脊”,谁控制了太行山,谁就可以得天下。 太行山上有著名的「 ”太行八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皆是兵家显要之地。著名的北京居庸关就建在军都陉的中枢关沟,是华西进入北京平原的重要关隘。军都陉虽险,却被列为太行八陉之末。这是因为宋朝以前,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关中和中原地区。明朝把首都定在北京后,居庸关才成为守卫京城的第一要塞。军都陉的防卫也沿着河北的怀来谷地,一直延伸到塞上的张家口。如果有人沿着这条路线走,就会发现沿途到处是驻军和驿站的遗址。 清朝时,内蒙古与清廷有着密切的联系,军都陉也从关防一改变为通途。清末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路便是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因为大同是北京的供煤基地。可是如何通过军都陉之险呢?工程师詹天佑来到关沟勘测地形后,决定采用打通隧道和人字形的铁路走向,穿越险峻的八达岭,把千年的隘路变成了通途。生活在50年代的人还记得,那时火车过八达岭时,需要两台蒸汽机车,一个前拉,一个后推,喘着粗气把列车推上山顶。今天,在实现了电气化的大秦铁路上,满载煤炭的列车呼啸而过,八达岭高速公路上车如长龙,除了一个接个的隧道使人还能略微感觉到山路的险峻外,历史上军都陉所曾有的味道已经体会不到了。 四十里飞狐隐藏凶险 军都陉南边是赫赫有名的飞狐陉,早在西晋前,它就是从大同进入河北的重要通道。飞狐陉就在太行山山脉最高峰小五台山脚下,乘车到了蔚县县城再向南行15公里左右即可到飞狐口。这里是恒山支脉翠屏山,远望像个巨大的屏障,根本无路可行。走到近前,才看见大山裂开一条窄缝,飞狐陉就从这个裂谷中蜿蜒行进,直达涞源。 飞狐陉有「 ”四十里飞狐四十里景”之说。走进大峡谷,但见山高路隘。这一带的山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2000米,而峡谷的宽度呢,宽处有百十来米,窄处仅1米左右!高陡与狭窄之比极其失衡。明崇祯时大学土、兵部尚书杨嗣昌在《飞狐口记》中形容飞狐陉的山如「 ”千夫拔剑,露立星攒”。而路呢,是「 ”珠曲蚁穿”。高处「 ”有如天门”,深处「 ”令人旋踵转足”描绘得十分形象。 沿陉前行,有无数洞天美景奇观。如果是秋季来此,山花烂漫,更为美丽。交通的顺畅,使飞狐陉已经成为现代人又一处观光胜地。然而在兵家眼里,如此怪异的山峰,幽险的峡谷,绝对是处处隐藏凶险之地。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就力劝刘邦要占据飞狐之口,以防止楚军迂回到汉军的后方袭击。 紫荆关天险护卫京城 平型关大捷对处在抗战初期的中国人来说,仿佛一支强心剂。但是 *** 却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这样打硬拼仗,用不了多久,这些经历长征的骨干力量就会消耗殆尽。面对战争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现实, *** 提出了持久抗战的理论,并把原来八路军三个师集中于恒山地区的方案,改为分散到山西的四个角,化整为零,如同「 ”麻雀满天飞”—到处填补 *** 军队撤退后的空白,创造了一种「 ”犬牙交错”的局面:日军占领城市和交通线,八路军则在山区、平原的农村开辟了一块又一块的根据地。 平型关一战,也使日军注意到了八路军的存在,所以从1939年起,加大了对太行山扫荡的力度,甚至抢占了太行八陉的一些关口要隘。战事激烈时,一些关隘甚至反复易手。河北易县西面的紫荆关就曾经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八路军占据了关城,日军就在山根下的坡下村围堵。当年日军修筑的5座碉堡,现在还留有3座。 蒲阴陉是从河北易县紫荆关到涞源的一段山路,是京师通往山西的又条重要通道。紫荆关就是蒲阴陉的重要关口。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从大同出灵丘、涞源,攻克了紫荆关就可以进入河北平原。从这里迂回进攻北京比强攻居庸关要便利得多。顾祖禹说从居庸关攻北京,十成中仅有三成胜算;而攻紫荆关,十成中有七成胜算我们曾登上仅剩下遗迹的关城四下眺望,深切体会到了「 ”天险”的意义:紫荆关关城的东面是万仞山,千岭耸立;城西有犀牛山,峭壁危崖;城北为拒马河,谷宽坡陡;城南是黄土岭,层峦叠嶂。而紫荆关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两山相夹的盆地内。有人说,紫荆关若破,敌骑便势如破竹,半天时间就可打到西直门。公元1209年,蒙古军从居庸关攻金不得入,便是南下夺取紫荆关后进入北京的。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剩部酋也先也是从紫荆关入京的,若不是兵部侍郎于谦率众奋勇抵抗,北京就差点被也先攻陷。不过那是一件令明蒙羞的事情。1449年,也先进犯大同,明英宗匆率50万大军出征大同,却被瓦剌战败。他们仓皇沿军都陉撤回北京,在土木堡宿营时不料又遭到瓦剌骑兵的奔袭。明军溃败,英宗被俘。这时有太监背叛英宗,建议也先假借英宗还京之名,可叩关直入。于是也先依计实施,来到紫荆关下。守关的将领不知有诈,还急率千余骑兵出关接驾,遂被也先包围,奋战而死。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然现在的紫荆关边已是车水马龙,可是我的脑海里涌现出的却是这样的诗句。也许因为紫荆关背负的历史都过于沉重,战火所留下的硝烟味永远也不能消弥。不是吗,就在它南面的狼牙山,70多年前还有5位壮士在日军的包围下舍身跳崖。 长约百里关隘重重 太行八陉中最重要的当属井陉。在古代,由井陉东出,可直达河北重镇真定州(今正定),入华北平原:西出,就是山西平定,然后直通太原并可转入关中。一条长约百里的井陉,直接连系着关中和中原的安危。因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井陉古驿道就是当时主干线上重要的一段。而秦始皇第五次在东巡中病逝于河北沙丘宫时,臣下护送灵车也是从井陉返回咸阳的。 到井陉最为方便,从石家庄到太原的公路、铁路,都倚它而过。有的地段甚至还重合着。因此有许多北京人开着车,沿着京石、太旧高速,伴着川流不息的从山西而来的运煤重型卡车去寻访秦皇古驿路。 「 ”平生慷慨悲歌士,今日驱车燕赵间。无限苍茫怀古意,题诗独上井陉关。”谭嗣同的一首《井陉关》,似乎可以描绘出所有来访者的心情。井陉关就是河北这边把守井陉的关隘,旧关门上写着「 ”三省通衢”的匾额。当时的井陉是「 ”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可见是一条多么狭窄的隘路。但是从秦汉到明清,发生在井陉关的战争就达17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楚汉战争中韩信率军出井陉指挥的「 ”背水之战”。那「 ”水”就是今天井陉边的微水。井陉关附近还有「 ”韩信山”供人凭吊,山上当年凿石而成的旗杆眼还依稀可见。而唐朝平定「 ”安史之乱”时,唐军也是从太原出井陉,攻真定,直捣叛军后方的。历代河北战事,都与井陉有关。所以兵家总结说:「 ”太行为控扼之要,井陉又当出入之冲。” 从井陉关东进,到山西边境的井陉西口固关,长约百里、关隘重重,号称天下第九关的娘子关就坐落其中。娘子关在桃花河瀑布峡谷的隘路上面,向山西的西关城是整修过的,高大雄伟,城楼的匾额写着「 ”京畿藩屏”四个大字。而面向河北的东关城面貌依旧。关内住家不多,显得安静祥和,路边有母亲怀抱中的孩子,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些三三两两衣着异样的外来客。曾经战火纷飞的娘子关,如果没有对历史怀有兴趣的游客的到访,是不是最后会慢慢被人们遗忘? 正太线就是通过井陉,横贯太行山的。日军占领山西后,扒掉正太、同蒲路原来的窄轨,换成统一的宽轨,使之成为他们将山西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同时也希望依靠「 ”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 ”囚笼”政策,将八路军在太行山的根据地从中割断形成分割包围之势,不断蚕食、压缩抗日根据地。要打破敌人的封锁和围攻关键是让日军的交通命脉瘫痪。于是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对华北公铁路的大型反击战,即「 ”百团大战”。 秘密而又安全的交通线 滏口陉在今天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石鼓山(即滏山)中,是滏阳河上游在山中形成的一条峡谷。进入滏口陉,经响堂铺,沿清漳河就可进入山西,历史上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就是从这里发端。当年赵国45万大军就是从邯郸出滏口陉西征的。那时的滏口古道,幽深而狭长。一边是险竣高拔的石鼓山,一边是蜿蜒柔曼的滏阳河,45万大军走过,马蹄声响旗帜飘扬,该是怎样一幅场景?!但是赵军此行却是有去无回,悲壮得令大山鸣咽。三国时,曹操也曾二度来到滏口陉,滏口陉给曹操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他以《苦寒行》为题抒发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拨去战火的烟尘,如今穿行在滏口陉上的是来朝拜北齐留下的著名的响堂铺石窟的人。随着现代工程技术能力的发达,太行山昔日的险关隘路已变成了通衢大道。原来交通不便的老区,也已村村通公路,往来自如。这时,太行山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美丽的风光和深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渐露真容。也许,从此太行山留给人们的再也不是苦难与战争了。

太行山:拱卫京畿的「 ”天下之脊”
天下之脊与太行八陉 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称太行山为「 ”天下之脊”,谁控制了太行山,谁就可以得天下。 太行山上有著名的「 ”太行八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皆是兵家显要之地。著名的北京居庸关就建在军都陉的中枢关沟,是华西进入北京平原的重要关隘。军都陉虽险,却...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