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孩子上了大学才有出息,不上大学就没出息?

如题所述

不是的,孩子有没有出息主要是看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包括赚钱,社交,婚姻等多个方面,不仅仅是上了大学就是有出息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7
我想这应该是每个莘莘学子在憧憬大学美好蓝图时提前思考的问题,当然更应该是一个个在大学里一无所获、茫然失措的大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从原来的渴望进大学到现在的在大学里缅怀中学的点点滴滴,我才发现了理想与现实真的差的很远。大学里,鲜花、掌声、爱情、友情如果你都没有,我想那毫无疑问是可悲的,因为我时时刻刻都品尝着这种可悲。即使你都拥有了,那又如何?风流、潇洒还是豪爽?试问大学里有多少大学生对得起父母那用血汗换来的几万块钱,又有多少人扪心自问—我到底来大学是干什么的?即使你扪心自问又如何,还不是破罐破摔,玩物丧志,一发不可收拾。我相信很多人天天睡觉前都在后悔当天的是光阴又浪费了,并且还会憧憬明天的重新开始,可真的到了明天还不依旧如此。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几多?我们就在这不断失望,不断希望中虚度了青春。我希望所有迷失的大学生都能静下来仔细地想一下前面那三个问题,我知道很难找到答案,因为我亦如此。相信哪天当你不在迷失彷徨,有所成就时,那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选拔第一培养第二——中国废科举一百年反思
  
  
  
   今年是中国废科举一百年。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很多重新检讨。正面的评价逐渐趋多。科举可能有很多缺点,但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它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创造。科举制度选拔的多数还是有才能的人。比如,在中国完成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那些人,如蔡元培、严修、蒋梦麟、张寿镛等,都是有功名的人。
  
   在人才问题上,选拔的意义远远高于培养的意义。如果选不好,培养就无从谈起。我们经常讲那些伯乐的动人故事,其实就是讲选拔。蔡元培看了梁漱溟一篇文章,就让他到北大来教书。不是要北大培养他,而是要北大给他一个机会。胡适把小学还没有毕业的沈从文请到中国公学的讲台上,也不是要培养他,而是给他机会。熊庆来发现华罗庚时,他还是店员,清华给他的是机会,也不是培养。高明的做法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有才能,就给你机会。
  
   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在培养上投入很大,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就出在重培养,轻选拔。在民国时期,中学生就是小知识分子。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专毕业生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现在硕士已经不稀奇,博士就业已经出现困难,有的重点大学进人只要博士后,博士都不行了。一个人,要想在现行制度内取得学历优势,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硕士博士又是六年,光是学历教育就达22年。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教育产业越来越庞大,但在全社会中,真正的人才,比例并没有增加。
  
   当科举退出了历史舞台一百年后的今天,谁又能想到,新式学校成了以制造文凭获取利润的工厂,在选拔人才的机制方面,反而不如科举制度有效了。如今中国可以说教育的培养机制空前发达,除了发放各级文凭的学校,还有考各种资格证书的培训班,每一种教育机构,背后都隐藏着利益机制。办学的一方着眼于营利,求学的一方着眼于文凭和证书。什么人才,什么创造性,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制度僵化的时代,一般都是平庸盛行的时代。陈丹青为什么能说出:“如今的艺术院校连‘文革’都不如”这样激愤的话?就是因为如今平庸盛行。借着中国废科举一百年的机会,我们有必要痛切地反思一下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30
这句话说得有些绝对了,不能这样说。
1、实际情况是,上了大学的不一定个个有出息,没上大学也不是个个没出息。
2、有没有出息,不在于学历,而在于是不是持续学习,并能有效转化知识。
3、学习,也不是单指书本学习,山川河流、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包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4、转化知识,主要在于勤于实践和敏于思考。
5、当然,从概率学上讲,上大学比不上大学的人更容易有出息。
第3个回答  2021-08-31
也不是这么说,大学只是一个学习平台,能上这个平台的人就不会太差,可是如果在大学不努力,天天都好吃懒做的话,学业荒废,也不会有出息的,如果在大学里也好好学习,那么以后出来也很有出息。
不上大学,但在社会上认真工作,用心对待事情,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也会活得非常精彩哦
第4个回答  2021-08-30
我个人观点不在于大学或成才,而在于学习。俗言道:长到老学到老,临终三天没学到。这就充分说明一问题,天才来自实践与勤奋好学。其实有些东西不一定在书本上而在于实际应用。而在于社会关系学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才能创造成就,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只一个俗人,但是大道理我懂!人不能每天在幻想中过日子,这样很累,只是凭心而论,让那些追求知识最高境界的家长们放心,成才树不说、不成才树要砍,如今孩子压力很大,顺其自然,创造世界未来是劳动。美好明天是奋斗。

有个青年上完高中没有靠上大学,以自己健康的身体满腔热血去应征入伍要保卫祖国,结果到了最后,还是没竟争过有钱人的矮瘦孩子,也只有在一家饭店里打工,因青年长得比较帅气,再加上勤快开朗,饭店老板很是看重,调到一大分店任店长,工资也可观,就连个别大学生都在他饭店里打工,说明人生就是让人难以想象和预料,读了大学的没有创劲也不行,有些没读过大学的,甚至连高中都未上过的孩子早早出来打工磨炼,个别孩子最后还真磨出了人样来。
总体来说,多读书是好事。这是毫无凝义的。但就现实社会来说,没念大学的,认真的学好一门技术,和有的差一些的大学的毕业生,相比,工资收也相差不大,更有甚者,大学生可能还比不上,有的人,家里条件好,大学是混出来的,有的学生,工作都难找,这也干不好,那也干不好,我们村就有,回村里瓦厂干活。

1.从宏观来看,看你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若是战争年代,整个社会是以战争为价值导向,学校都不安全,何谈学历呢。可能你会打仗就是有出息。
2.从微观来看,看你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若是本就家财万贯或者家里是高官厚禄,学历所带来的资源远不如家族背景。
3.从行业来看,360行,行行出状元。不是每个行业都要求高学历。比如厨师,比如木匠,比如铁匠等等,中国的高等学府可不会开设这些技能类专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