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耳,苍耳子,扯不断,理还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采耳》是《诗经》收录的第三首诗歌,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大意是:采啊采啊采卷耳,采来采去不满筐(心思不在采上面)。叹息思念远行人(老公吧),(干脆将那)竹筐放在大路旁。

让她把竹筐放到大路上去思远方的人儿吧。竖秋关心的是那竹筐里的“卷耳”。

“卷耳”当是《诗经》那个时代的重要食材。再看主人公高头大马还带着仆人的状态,想必卷耳也应该是很好吃的美食级材料。

几千年过去了,卷耳还在吗?如果还在,现在叫什么菜?

一、卷耳是什么

《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据其载:“卷耳,苓耳也,形似鼠耳,丛生如盘”。孔颖达引陆玑云:“叶青白色,白华(就是白花),细茎蔓生,可煮为茹(应该是吃的意思),滑而少味。”陈启源、桂馥皆以为今中药“苍耳子”。

如果是苍耳子,那不就是一味中药吗?

且看度娘对苍耳子的解释:苍耳子,中药名。苍耳子属于常用中草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等功效。卷耳属的植物在中国有差不多20种,所以,不在乎你看到的或者你知道的是哪种。

卷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天会开着簇生的白色小花,常常生长在田野、路边及山坡草丛中。

古人常把他们的嫩苗当野菜食用 。那就是食材吧?

二、卷耳好像不是苍耳子

苍耳子应该是卷耳的一种,而且是卷耳成熟的果实,苍耳子应该不是《诗经/卷耳》中那位美女采集的东西, 美女采集的应该是苍耳的嫩苗。 因为苍耳子含有一些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的神经以及肌肉造成影响。如果身体已经中毒,那么会表现出恶心想吐、全身无力、头昏眼花还有肚子痛、呼吸困难、心情焦躁、手脚发凉等症状。如果问题比较严重,那么有可能出现黄疸、昏迷、体温下降,最后有可能导致混洗以及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想来,古人在千万次的人体实验中应该在早就知道了苍耳子的毒性,除非用作药物是不会轻易去吃的。

所以,卷耳是卷耳,苍耳子是苍耳子。 可以说,苍耳子是已婚的卷耳,卷耳是幼年的苍耳子。哈哈!

三、竖秋看到的苍耳子

小学语文书上有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竖秋小时候是个放羊娃。经常看到一些草果子粘上了羊尾巴。我不去管它,几天后,羊尾巴又干干净净啦。

现在想来,羊尾巴上粘着的就是苍耳子!其实,苍耳子有个别名就叫“羊带来”或者“粘婆子”。不过,搜了半天只找到一张“狗带来”的照片。

上小学那段时间,我们经常将路边的苍耳子摘下来,乘人不备,将它们扔到同学特别是女同学的头上,在人家的无可奈何、越扯越乱中寻开心、惹谩骂。

四、《卷耳》为什么要用“采采卷耳”而不是其他比如荇菜

身为杂草的苍耳,虽然有毒,但非常有用。比如,嫩苗可以做菜,皮子可以做麻纺织,果子可以做药。最大的用处,也许是有病治病(比如鼻炎),无病饱腹吧。

而《卷耳》中那美女不采荇菜、不采葛藤,偏偏要采苍耳子,那是有她的意思的。关键在于苍耳子那满身的细细密密的钩子,粘在夫君的身上,既可以带到远方,也可以终身陪伴。不像那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也不像那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只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就像那粘啊粘啊我粘粘粘,可是怎么也粘不住,采呀采呀我采采采,就是怎么也采不满一撮箕,最后干脆把撮箕丢在大路上,想象那苍耳子粘在夫君的头发上,跟着夫君去远方,又想象那夫君此时此刻站在高岗上,他身上、他马上也沾满了苍耳子,也在盼望着团聚的日子。

如此看来,卷耳,讲的是不离不弃!

卷耳,苍耳子,扯不断,理还乱
而《卷耳》中那美女不采荇菜、不采葛藤,偏偏要采苍耳子,那是有她的意思的。关键在于苍耳子那满身的细细密密的钩子,粘在夫君的身上,既可以带到远方,也可以终身陪伴。不像那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也不像那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只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就像那粘啊粘啊我粘粘粘,可是怎么也粘不...

异地恋被人看好吗?
我用作者一人幻想的方式来解读一下:女子采摘苍耳子的时候,心思难以集中在劳动上,所以采了半天连个浅浅的筐子都没装满。不是偷懒,全因心里忧愁有所思,思念到难以继续手中工作,只能把筐子暂且放在大路旁。想象着她的丈夫也和她一样心里忧伤,想象他爬上高高的山,他的马累到不能动弹,仆人也快撑不下去了,高山上没有...

研究诗经的植物意象需要买哪些书
3. 卷耳(又名苍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周南·卷耳》思念是恒久的光,它从心里透出来,落到眼前的苍耳上,就思念的人来说,那一刻她变的酥软了,就苍耳来说,它物化成魂,进入人心思虑的海洋里,不再仅仅是凡俗世界里的苍耳。自然和人,在这个时刻,同时产生了双重的意义,爱恋和寄托,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