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0-02-27
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这漫漫的时空中,地球,就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一样给予人类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连续繁杂的进化过程。从上一次冰河解冻后几千年,人类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从那时候起,人类走出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真正的改造这个世界,直至现在。在这漫长的改造过程中,得益的是我们人类,而受害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已被“改造”得面目可狰。
你看:大片的原始森林,变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一次性”筷子,而用这些“一次性”筷子挟起的除了河豚(其实,就有那么几个在“拼死吃河豚”)以外几乎所有动物类、鱼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土里藏的悉数在劫难逃。大片大片的植被无情地被破坏了,地球终于愤怒了,大自然终于愤怒了。晴天,大自然回赠人类的是“沙尘暴”;雨天,送予人类的是洪涝猛兽。
每当我们伫立长江大桥,望着桥下滚滚不息的乌黑的江水,我们的人类在干一件什么样的傻事蠢事害人害己的事呢?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不知是谁说的一个话:
“谁能灭绝人类,是自己。”
原来,到头来,害自己灭自己的造孽者正是我们自己!
于是,我们在中学里学的“生产力”的概念,应该改一改了,应把原来的“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改成“人们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
于是,愚公该不该移山值得大家讨论了。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去破坏我们的家园,而不是自己移居呢?
望着烟囱里冒着的浓烟,我们的心有一种撕裂的痛;望着不知从哪儿冒出的黑臭的有毒废水往江河里放,我们的心有一种撕裂的痛。
于是,我们总有一天会说,离灭顶之灾不远了呀!
到底什么关节出了毛病?
我们该猛醒了。
原来天诛地灭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不是天与地,而是我们自己,自己!天不想诛你,地也不想灭你,是你自己灭自己。既然天要诛你地要灭你,又何必当初造你呢?造了你们人类,反过头来去“破坏”造物主,岂不是自作祸害自遭殃吗。
我们该猛醒了。
自然造了人,人要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大自然才能一如既往供益不止。我们千万千万不能再扣错这一环了:
——人类赖以生存“链条”中的紧要一环。
第2个回答 2010-02-27
留给他人与留给自己
人活于世,都在做事。但这做事的态度与行径大不相同。有的人做的虽是有关于自己的事,但他认为自己的事总是与他人相关联的,自己做事从根本上说是离不开他人的,因此他做事的时候,既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又要顾及他人,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需要对别人谦让,需要与他人合作,需要与他人分享。
可还有另一种人,他们做事的时候总想着自己,总想着眼前,从不为他人考虑。他们总是把自己眼前的利益看得比天还大,以至于有时后会采取一些不择手段的行为。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表现出思想方法的差别,也体现出道德境界的高下。有一则故事:小羊要独穿沙漠,临行前,妈妈说,千万别把路边的草吃光。途中小羊突然想回家,却因为自己来时耐不住饥饿,把那路两林本稀硫的小草连根吃掉了,所以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它这时才明白了妈妈的话:那既是留给后来者的希望,更是留给自己的后路啊。在这个故事里,小羊由于年轻幼稚,把路两边的草全部吃光,结果把自己推上了绝路。在这里,它启示我们,当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把好处留给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留给我们自己。由此想到,在当代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有一些竭泽而渔、吃干挖净的行为呢?比如,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我们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可有的官员为了自己任上的政绩,大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搞新的“圈地运动”来供房地产开发,这种不顾子孙后代的行为,与小羊吃光路边草的做法何异!
也许从眼前看,这样做确实使做事的效果比较显著,作为官员可以作为自己晋升的资本。但从长远看,它留给接任者,留给后人的隐患与祸害将是成倍的代价!这是要为自己留下骂名的。因此,做事的出发点如何,眼界如何,说到底是思想境界如何,将决定做事的最终结果如何。任何伟大的事业盖莫如此。《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说的是,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过得去;在享受甘美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这实际上也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要有一个前瞻性的眼界,要有一个比较高的思想境界。
因为,在我们做自己的事时,需要为他人考虑,为子孙后代考虑。
第3个回答 2010-02-27
你老师说的对,这个作文的主旨就在于“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和与别人分享”。你可以这么理解:不论做什么事时,都不要把事情做“绝”,在你为别人着想,给别人希望之时也就给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本文主旨的重点在于奉献别人,得利自己,一举两得嘛,说白了,就是你为别人多考虑了,那么自己也会得到益处,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不论你在困难之时还是得意之日,亦或日常平淡的生活中,都不要忘了把有利的一面与别人分享。这其实是一种“双赢”的生活哲学。老师之所以说你与中心不符,就是因为你的侧重点不对,你只写到了奉献、写到了予利于人,而未写到自己也能在其中得到好处,能多一条路,即你没有表现出这种双赢的内在联系。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应该掉过来说才更合适,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和你这篇作文的主旨十分相似。不过你写的时候不可太露骨,不要说成我奉献别人就是为了自己得利,说成自己能得到好处就行。另外,你也可以在写的过程中加以引申和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就是“仁”吗,所谓仁者爱人,人爱仁者,即是此理。
今天时间不多,匆忙之下只能略微分析这点了,其中可能有很多不足之处,你自己可以再想一想,做个补充,也可以去找老师,让他给你详细解读一下,这样一来你明白,他高兴,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第4个回答 2010-02-27
《放弃也是一种快乐》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一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取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一切不快乐,都和我们的要求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着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执迷于某个事物上了。
譬如说,你爱上了一个人,而他(她)却不爱你,你的世界就微缩在对他(她)的感情上了,他(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为你快乐和痛苦的源泉。有时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却想去强求,或可能出于盲目自信,或过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不断地努力,却遭来不断的挫折。有的靠缘分,有的靠机遇,有的得需要人们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来欣赏,不是自己的不强求,无法得到的就放弃。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
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懂得了放弃的真意,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冷静主动,放弃会让你变得更智慧和更有力量。
什么应该放弃?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浪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名利的争夺……一切源于自私的欲望,一切恶意的念头,一切固执的观念都应该放弃。
然而,放弃并非易事,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诸多不可为之事,勇于放弃,是明智的选择。只有毫不犹豫地放弃,才能重新轻松投入新生活,才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
生活中缺少不了放弃。大千世界,取之弃之是相互伴随的,有所弃才有所取。人的一生是放弃和争取的矛盾统一体,潇洒地放弃不必要的名利,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会放弃,本身就是一种淘汰,一种选择,淘汰掉自己的弱项,选择自己的强项。放弃不是不思进取,恰到好处的放弃,正是为了更好地进取,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得意与失意,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一个老人在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弄掉了一只,周围的人都为他惋惜。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从窗口扔了出去,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道:“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来说也没有用了,如果有谁捡到一双鞋,说不定还能穿呢!”
显然,老人的行为已有了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断然放弃。我们都有过某种重要的东西失去的事,且大都在心理上投下了阴影。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总是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事实上,与其为失去的而懊恼,不如正视现实,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也许你失去的,正是他人应该得到的。
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有时,失去不一定是忧伤,反而会成为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反倒是一种奉献。只要我们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失去也会变得可爱。�
人生箴言:
放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辉的未来。放弃决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