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这首词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永遇乐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永遇乐》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
李清照的《永遇乐》全文,加解释、背景
永遇乐 诗人:李清照朝代:宋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见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
宋李清照永遇乐原文及赏析
〔怕见〕懒得。李清照在南渡以后,“常怀京、洛旧事”(张端义《贵耳集》)。晚年流寓临安(今杭州)时,孤独寂寞,贫病交加,每逢节日,更加思亲忆旧,感慨万千。这首《永遇乐》通过元宵节的今昔对比,抒发故国之思和国破家亡饱经忧患后的愁苦情怀。上片写元宵盛况。开头两句先以景物烘托节日气氛:落日象熔...
请教李清照《永遇乐》的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
永遇乐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永遇乐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如下:翻译: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地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
《永遇乐·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这首《永遇乐》,是有代表性的名篇之一。宋人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怀京洛旧事”的作品。词中所选取的题材,没有什么奇特,尤其是女真贵族军事集团南犯、宋朝南渡以后,不少词人都以回顾汴京的灯节之盛,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这首词所运用的语言,也很寻常,...
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诣。父李格非为当时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
李清照的永遇乐有什么思想感情
1、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2、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
永遇乐李清照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李清照的《永遇乐》描绘了一位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主人公形象,通过今昔元宵节的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在《永遇乐·落日熔金》中,李清照以落日金光、暮云波蓝的景象,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则揭示了主人公对春天气息的敏感与期待,以及对现实处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