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注释
⑴太常引:词牌名。
⑵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⑶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苏轼《洞仙歌》词:“金波淡,玉绳低转”。
⑷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甘子布《光赋》:“银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圆上魄,飞镜流明”。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⑸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说,她后来“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⑹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
⑺“斫去”三句:化用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诗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意。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酉阳杂俎》载:“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飞镜又重磨”的出处是哪里
“飞镜又重磨”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全诗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宋代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出自哪里?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

飞镜又重磨的上一句
出自:《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代词人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白话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

太常引辛弃疾原文及翻译
辛弃疾《太常引》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翻译: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古诗赏析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

飞镜又重磨的解释飞镜又重磨的解释是什么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_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解释: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诗词名称:《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本名:辛弃疾。别称: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

一轮秋影转金波全诗注释
一轮秋影转金波出自《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以下是这首诗的注释:1、这首词的上片描述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下片则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困惑和乘风直下长空、砍去桂树,让清光更多的愿望。2、上片中,“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月亮仿佛是一面磨亮的铜镜,洒...

太常引古诗翻译赏析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八月十五,夜空如洗。词人抬头望天,只见一轮满月当空,月光皎洁,似金波流转,又似飞镜重磨,光亮如新。“秋影”,秋月。“金波”,喻月光清明柔和,如金色流波。“飞镜”,指月亮,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飞镜重磨”,比喻中秋之月如新磨的铜镜一样,光...

《太常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的中秋之夜。这一年作者35岁,似乎不当有“被白发欺人奈何”的感叹,但旧时代的文人每于仕途...

求仲秋诗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台湾民谣:《中秋旅思》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