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
审题的基本方法是读题。“一读而过”不行,“一读而过,提笔就做,一做就错”这是规律。要“三读”。一读知道题目的梗概,明确讲的是什么事;二读稍作思考,弄懂题目的条件与问题;三读深入分析,思考解题的方法与途径。另外,在读的过程中,要动动笔,边读边圈点,利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已知的未知的,易混的地方画出来,为正确解题走出坚实的一步。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用“----”划出关键问题,正确判断出单位“1”的量,用“=”划出,等等。又如计算题的读题,要看清运算符合,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总之,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一定要教育学生舍得在审题上下功夫,并且要形成习惯。
三.先作图,后分析
解简单应用题,运用上述以读为主,读想结合的解题方法,很快便会找到解题的门路,使问题得解。但对于文理和事理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应用题,光用读题的方法进行审题分析就不行了。此时,必须在初读的基础上,按照题意先作示意图,然后抓住示意图进行意图进行推理分析。
“先作图,后分析”有两大特点和优点。①示意图把题目的内容,条件与问题集中反映在图上,既简明,清晰又生动,形象,具有半直观半抽象的特点,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借助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同动作,从而发挥“全脑”作用,使问题迅速得解。正因为这样,所以解一些难度稍大或很大的题目,初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作出示意图分析后,便立即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格局。
例如:解应用题:“一列火车匀速从甲站开往乙站。行驶了7小时,距离乙站有598.4千米,行驶了10小时,离乙站还有38204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是一道文理和事理稍嫌复杂的应用题。小学生往往会把598.4千米当做7小时所行的路程,把382.4千米当做10小时所行的路程。但是一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题目的数量关系便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即(10-7)小时行驶了(598.4-382.4)千米。据此列式计算就很容易了。所以,在解难度大一些的题目,一定要培养学生“先作图,后分析”的作业习惯。
四.先计算,后验算
数学计算是一种心智技能。计算的正确性直接影响着学作业的质量。数学作业,除去天空题,判断题,说理题外,一般都要进行数学计算。所以,提高计算的正确性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
目前,学生的数学计算,由于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够,由于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式的影响,错误现象经常发生,错误率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除去加强计算教学外,应特别重视验算的指导,培养学生“先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计算的验算,主要应抓三点。①思想重视,培养有计算就要验算的理念。②验算时,先查一查题目有没有抄错,数字有没有写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复算或换算。③应用题的验算,首先要进行估算,即看看运算的结果是否与题意相符,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如果不符,就要从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的检查入手,进行计算的验算。总之,“先计算,后验算”也要形成习惯。
五.先做题,后想题
在日常作业中,学生解完了题,一般就是认为是“万事大吉”可以“交卷”了,其实“解完题”仅仅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还有一半的任务是“想题”。“先做题,后想题”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要求,也应该养成习惯。
做完题后的“想题”有三大功能:一是想想解得对不对,起一个检验的作用;二是想想题目的特征,应用范围和解题规律,把解题的心得与体验上升至理性的高度,用以指导今后的解题活动;三是想想有无更好的解法,从而开拓解题思路,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作业习惯是在长期作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动力定型”它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具有行为的自动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性与敏捷性,而且可以为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内容比较广泛,除去准确,整洁,认真,及时等要求外,主要应抓好“六先六后”作业习惯的培养。
一先复习,后作业
作业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活动,学生作业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程度。一般地讲,学生对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越理解,对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越掌握,对知识间的关系与联系越了解,那么,作业的效益必然要高,要好。所以在作业练习开始之前应教育和指导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并且要形成习惯。即在动手作业之前,先要把当天所学的新知识系统复习一遍,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种知识点易出出错的原因,这样真正理解了,记住了,融会贯通了,再开始作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学习的任务观点重,学过新知后常常没有复习巩固,就进行作业,以致边作业,边查公式,边看例题,作业的效率和效果可想而知。
二.先审题,后解题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正确解题。题意不明就动手解,自然就会“差之毫厘,”。小学生的任务观严重,为了赶时间,往往题目到手,眼光一溜就着手解起题来,不是题目审错,就是以偏代全,漏掉条件。这是一种很坏的毛病,需要教师加强教育,严格督促,坚决克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