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简介

100字(详细)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
[张海迪简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张海迪的故事]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
2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47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她会说些什么……
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26岁,今年就要47岁了,2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
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线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线,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
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当时到了1986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
(解说)199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6次大手术。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
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线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我说不,你会说。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
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
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
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的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
(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
鲁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
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
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
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解说)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
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那天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推着我去看电影,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
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
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电影,去露天剧院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
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
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
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
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01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也有人说是小儿麻痹症)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3-08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也有人说是小儿麻痹症)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7743.htm#1

第3个回答  2010-03-18
张海迪,女。山东文登人。自幼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她以坚强毅力,长期与疾病和困难斗争,发愤学习,自修完小学、中学基础课程,并学习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和无线电技术。学习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万余人次。她爱好音乐、绘画。对人生充满信心,并帮助周围青年奋发向上。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后任山东聊城地区文联创作员、山东省青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1984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分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著有《张海迪书信日记选》,译有〔英〕《海边诊所》。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第4个回答  2010-03-12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关于张海迪的故事简介 张海迪人物介绍
1、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济南出生。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2、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

关于张海迪的资料张海迪的简介
1、张海迪,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山东文登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党,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学位,德国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国际艺术家之家访问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2、肢体残疾。历任山东省莘县广播事业局无线电修理工,山东省聊城市文联创作室创作员...

残疾作家简介 5位残疾作家介绍
张海迪,汉族,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代表作品有《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2、史铁生 史铁生(...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简介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团队中,有一位杰出的女性成员,她就是张海迪。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她拥有汉族背景,1982年1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1981年9月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她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持有在职研究生学历,尽管身体上存在肢体残疾,但这并未阻碍她的发展。张海迪的职业...

张海迪故事简介
1、1970年,张海迪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张海迪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2、张海迪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张海迪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3、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张海迪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

生命的追问作者简介
出生于1955年9月16日的张海迪,是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她的人生故事充满了坚韧与成就。济南是她成长的起点,尽管五岁时因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这并未阻碍她的求知之路。1970年随父母移居山东聊城莘县,张海迪凭借无比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程,甚至精通了针灸,成为当地的一名行医者。19...

张海迪的故事简介
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语言,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3、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没有沉沦,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孤独的碎片作者简介
张海迪,这位1955年9月诞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杰出女性,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作协全委会的委员。她的创作生涯丰富多元,作品涵盖了长篇小说与散文集的领域。她的代表作之一是长篇小说《绝顶》,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赢得了读者的赞誉。她的散文集《生命的追问》则...

求身残志坚的名人简介
身残志坚的名人简介 张海迪 张海迪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她自幼就患有高位截瘫,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张海迪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并坚持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她不仅成为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代表人物,还积极参与社会...

轮椅上的梦作者简介
张海迪,1955年出生于济南,一位坚韧不拔的女作家,拥有哲学硕士学位,她是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的一级作家,曾是九届和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她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挑战,却充满了坚韧与梦想。五岁时,因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