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主要内容

简洁一些,200字左右。越快越好,在线等

《呼兰河传》,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1940年完稿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分为7章,由茅盾作序。

《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生活为原型。结构不同于一般小说,各章故事相对独立,没有主角人物,也没有故事主轴。

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呼兰河人虽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没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

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呼兰河人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对生命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的关怀上。

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为神鬼服务的设施:几家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相应的便是异彩纷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也就在这些信仰风俗中找到他们的一点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乐趣。

第三、 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

第三章写“我”幼时的生活,总共九个小节,除了第三、第九两个小节外,其余七小节都是以祖父或者祖母开 头,中断以前的言语,继续新的言说。第三章是整部小说的重彩油画的聚焦点,描绘了“我家”的后花园。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除第一小节外,其余四小节的开头分别是: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

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 二伯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

第五章承接第四章对租住在西南角小偏房里,以赶车为职业的老胡家的介绍而来,写老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

第六章写有二伯。本章节是《呼兰河传》“最像小说”的一章,它从小团圆媳妇,也就是第五章泼墨浇成的黑洞内部开始,将笔墨集中在滑稽中透着悲悯的灰色人物有二伯身上,以极大的耐心和顽强意志,筑造了一条灰色的过渡地带。

有二伯既可厌又可怜的品质,恰好和他既住在“我家”,但又不是家庭成员的特殊位置,构成了内在呼应。以第六章的灰色人物有二伯为缓冲和过渡,形成了一片独立而稳定的区域。

结尾处,有二伯因“绝后”而生的哭泣,顺势为全书最后一章,即第七章勾画冯歪嘴子一家——焦点是冯歪嘴子小儿子咧嘴一笑中露出的“小白牙”——的命运,营造好了势所必至的运笔方向。

冯歪嘴子的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

写作背景

根据现有资料,《呼兰河传》大约开始写于1937年12月。1937年抗日战争淞沪会战爆发后,萧红、萧军等作家逃离上海来到内陆武汉,期间萧红在武昌小金龙巷写就第一和第二章。

随着抗日战争的扩大化以及萧红自身的各种遭遇,这一期间小说创作几乎停滞。1940年1月,萧红抵达香港,同年8月《呼兰河传》的创作得以继续,并于12月20日完稿。

《呼兰河传》首先于1940年9月1日至12月27日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上连载。1941年5月30日,《呼兰河传》首次经由桂林上海杂志出版公司出版。

之后陆续有1943年6月桂林河山出版版本、1947年上海寰星书店出版版本、1954年5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版本、1979年12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本以及1998年哈尔滨出版社版本。小说的英文译本于1979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译,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Tales of Hulan River)。

作者介绍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本名张廼莹,曾用名张秀环,乳名荣华,笔名萧红、悄吟、田娣、玲玲,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女性主义作家。

萧红以开阔的悲悯胸怀关注人的生存境遇以及生命意义,浑然天成地创造出富有灵性的文学作品。作品情感基调悲喜交杂,语言风格刚柔并济,写作视角和行文结构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3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2个回答  2010-03-16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呼兰河传梗概 呼兰河传内容梗概
2、《呼兰河传》,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

《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内容是什么
《呼兰河传》,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呼兰河小城的生存环境封闭窒闷,死气沉沉,除了老胡家的大孙子媳妇“跟人跑了”和有二伯提及的“俄国毛子”这一出...

《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是《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结尾处,有二伯因“绝后”而生的哭泣,顺势为全书最后一章,即第七章勾画冯歪嘴子一家...

呼兰河传内容概括
1、《呼兰河传》一共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2、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

《呼兰河传》每章概括怎么写?
第二章:呼兰河的精神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会。人有病就跳大神,敲鼓、杀鸡,人们都赶来看。七月十五鬼节,呼兰河上放河灯,和尚道士在河沿上打起场子做道场。人们倾城而出到河沿上去观河灯。每当丰收或干旱不雨,就要唱台子戏来求雨或谢龙王。庙会上,人们虔诚地在爷爷庙跪神,...

呼兰河传每章主要内容概括
2、第二章: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3、第三章: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
1、《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2、《呼兰河传》共七章,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三、...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如下:《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一部代表作,主要内容聚焦于中国北方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及人物命运。这部作品以作者童年的视角,描绘了呼兰河及其周边百姓的生活面貌。主要呈现了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地理风貌以及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物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北方小镇的社会生活...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一部经典小说。主要内容聚焦于中国北方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以及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主要内容概述:《呼兰河传》描绘了呼兰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及百姓生活。小说中,萧红通过对家乡呼兰河细腻而独特的描绘,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国北方小镇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状态。同时,小说也通过主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