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晚年骄纵跋扈康熙却并没有治他的罪,这是为何?

如题所述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朱元璋历数凉国公蓝玉之罪,将其斩首后,剥皮囊草。因为蓝玉案,有1.5万人死于朱元璋的屠刀之下,其中不乏冯胜、傅友德、王弼等开国功臣。如果说蓝玉之死,是因为其“确实有罪”,但傅友德、王弼等人的死,足以证明:朱元璋在刻意诛杀功臣。和朱元璋相比,中国古代另一位著名的皇帝,并没有大开杀戒,此人就是康熙。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到南京明孝陵拜谒朱元璋,并且用“治隆唐宋”四个大字来评价朱元璋。的确,明朝虽然被清朝所替,但康熙对朱元璋,却十分敬佩。康熙和朱元璋,二人都是雄才大略之君,都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也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盛世。但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康熙始终不愿多杀一人,尤其不愿意诛杀功臣。
举个例子,朱元璋时期的两任宰相李善长和胡惟庸,最终都死于朱元璋的屠刀之下。而在康熙时期,最权倾朝野的“宰相”当属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人不仅为康熙立下大功,且都是皇亲国戚,虽然二人最终都获罪,但康熙只是将他们囚禁,并没有杀他们。不仅仅是对待文官,对待武将方面,康熙亦如此。
康熙二十三年,台湾郑氏终于臣服于清朝,康熙收复台湾,举国欢庆。在统一台湾过程中,最大的功臣,当属施琅。施琅,原本是明朝旧将,先后三次背叛旧主,最终被康熙所用。施琅率兵攻打台湾,逼台湾郑克塽(郑成功之孙)投降,为国家统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军功卓著,被康熙封为靖海侯。
施琅晚年,非常嚣张跋扈,多有“蓝玉”的风格。有大臣举报,所施琅在治理台湾期间,抢夺民田,贪污受贿等,康熙并没有将施琅问罪,而是对满朝大臣说:
自古以来,恃功骄傲,此理势之必然。
然后,康熙对施琅提出批评,让他“慎言慎行,避免授人以柄”。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康熙得知,施琅要把康熙赏赐给他的“御书”做成御碑,并且还要在家门口盖一个“御碑亭”。康熙立即派人通知施琅(注意,不是下旨,是派人通知,属于非官方,为保全施琅的面子),让施琅不要“于公所立碑,借端招摇”。施琅因此立即拆掉石碑,但颇为遗憾。
两年后,施琅回京,御史们纷纷写好了弹劾施琅的奏折,准备交给康熙。康熙对大臣们说:“施琅来到京城后,你们都不准弹劾!”康熙安排大臣们到宫门外迎接施琅,又安排侍卫扶着施琅跪拜自己,这是一种莫大的礼遇。施琅在路上,早就听到风声,担心康熙不信任自己。康熙安慰施琅说:
“朕思寇乱之际,尚用尔勿疑;况天下已平,反疑而勿遣邪?”
康熙的意思是说:当初派你攻打台湾,很多人都反对,我却不怀疑你;现在天下已定,我还怀疑你干嘛?施琅听闻后,非常感动,承认自己确实有诸多不法之举,并且认为自己年事已高,请求告老还乡,归还兵权,让康熙放心。康熙却拒绝了,康熙说:“将军用脑子,又不是用力气,你虽然年迈,朕还是信任你的!”施琅最终病逝在任上,得以善终。
在封建社会中,功臣立下大功之后,难免骄奢跋扈,甚至知法犯法,最后被诛杀者不计其数。康熙和施琅的例子,足以证明,康熙不想诛杀功臣。有学者称,康熙不杀功臣,这是康熙和朱元璋最大的区别。康熙虽然不是汉人,但他深谙孔孟之道,对“仁”字运用到极致。康熙不像他的孙子乾隆,满口的“仁”字,内心却十分严酷。康熙的谥号是“仁皇帝”,康熙的举动,对得起这个谥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施琅晚年骄纵跋扈康熙却并没有治他的罪,这是为何?
施琅晚年,非常嚣张跋扈,多有“蓝玉”的风格。有大臣举报,所施琅在治理台湾期间,抢夺民田,贪污受贿等,康熙并没有将施琅问罪,而是对满朝大臣说:自古以来,恃功骄傲,此理势之必然。然后,康熙对施琅提出批评,让他“慎言慎行,避免授人以柄”。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康熙得知,施琅要把康熙赏赐给...

索额图明珠罪臣,人生赢家魏东亭
我认为,这其中既有着对魏东亭身为朝廷封疆大吏,对其官阶与职位的尊敬,也有着对其与康熙特殊关系的忌惮,当然除此之外,康熙对于魏东亭也是非常尊重与推崇,进而也令这两位内阁宰辅对其是更加的肃然起敬。 《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 历史 上并无此人,他的原型实际上曹寅,不过其中也包含了一些 历史 上索额图的事迹。魏...

年羹尧手握30万大军,雍正动他的时候,他为何束手就擒不反抗呢?
在颜小二看来,首先,年羹尧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反心,所以在雍正动他的时候,他才没有反抗;其次,害死年羹尧的,可能不是恃宠而骄,而是那老生常谈的四个字“功高盖主”。为什么这么说?请继续往下看。1、关于年羹尧“失宠”原因的主流看法:恃宠而骄关于年羹尧的“失宠”的原因,从颜小二收集的资...

雍正为何要杀年羹尧
因此,雍正不仅没有给蔡珽治罪,而且升任他作了左都御史,成为对付年羹尧的得力工具。 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

为什么说年羹尧飞扬跋扈却能得到善终?
成为曹操一样权臣危及自己统治。再加上年羹尧的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也使雍正皇帝对他的信任减少,借着机会削弱他的官职并且定罪,逼着他最后在狱中自缢。雍正也不是滥杀功臣的,如隆科多最后也没杀。雍正逼死年羹尧,还是由于他不懂谦虚低调,过于飞扬跋扈,危及到皇权。这也验证了古话:见利收好!

年羹尧、隆科多和张廷玉都是朝廷重臣,为何结局却大不同?
可为何他对张廷玉又如此厚待并倚重呢?张廷玉是文臣,又不曾深度参与康熙身后“九龙夺嫡”之事,肚子里没有藏着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况且他性格稳重,为人低调,从未恃宠生娇,擅权跋扈,忘乎所以,非常符合雍正的用人标准,所以深得雍正赏识、重用。张廷玉是重臣、宠臣。重臣是江山社稷...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他们都是罪有应得吗?
他解释道是因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是“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就是说这二人出身卑微,没有政治身世、门阀之威,却能取得天下,他们的本意只是为民除害,并非谋权篡位,实属不易。然而这得国最正的二人却也是中国历史上诛杀开国功臣...

抢岳父小妾,害正妻成人彘,被雍正扳倒的隆科多真的死有余辜吗?
一、擅权结党。隆科多任吏部尚书时,主管人事任免,按说官员的提拔和免职,最后都需要雍正确定,但是隆科多为了扩大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在很多时候,他都没有经过雍正便直接对官员的任命做出决定了,因此朝中有人将此称为“佟选”。二、居功自傲。隆科多由于被康熙指命为托孤大臣,于是他经常...

《雍正王朝》里面年羹尧最后被百官逼死,是罪有应得吗?
年羹尧跋扈是肯定的,只不过这种跋扈到底是他的取死之道呢,还是自保之道,这个就难说得很。关于年羹尧的跋扈,《清史稿》中是有明确记载的:“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入觐,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

年羹尧被削官夺爵已无反抗能力,为何雍正还要杀死他?
如果这样写,语义并没有多少区别是,从文法上看,也没有错误。还有人说,年羹尧写成了“夕阳朝乾”,这就说不通了。因此,雍正以此为借口,治年羹尧的罪:年羹尧并非粗心者,将朝乾夕惕写作夕阳朝乾,是“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谬误之处,断非无心”。此说在《清世宗实录》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