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句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歌和文章的意义是难以确切解释和完全阐述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这句话说明了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解读的多样性,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而这种理解和感受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因此,对于诗歌和文章,我们应该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也应该允许读者有自己的解读和感受。
二、诗句出处
1、【出处】
这句话出自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是董仲舒在解释《诗经》时提出的文学观点。《春秋繁露》是董仲舒创作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以《春秋》为纲,并参照鲁史《春秋》记载的十二诸侯国发生的大事,分类编排,以“推明孔子修《春秋》之意”为主要内容。全书共十八卷,每卷大旨列于题下,略述作者大旨,以归诸一义,明儒所谓“微言大义”(《四库全书总目》)。董仲舒在书中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其中“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理论,为作者政治上的主张。他认为孔子修《春秋》的目的是为了“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以立人道”。
2、【原文节选】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犹玉未理也。
或曰:谓玉未理,则美恶不生。答曰:理而未至,非也。
《诗》之至理,古今之极,吾子自未知之。”
3、【节选译文】
“诗歌的意义是无法完全解释的,文章的含义也无法完全阐述,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一样,虽然本身具有美恶,但还未被揭示出来。《诗经》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是古今之道的极致,但有些人却不知道这些道理。”
4、【节选赏析】
这段话想表达的意思是,诗歌和文章的意义是难以确切解释和完全阐述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一样,虽然本身具有美恶,但还未被揭示出来。但同时,《诗经》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是古今之道的极致,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该深入挖掘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从中获取启示和智慧。因此,读者应该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也应该允许读者有自己的解读和感受。
三、使用场景
这句话适用于强调多义性和解读的多样性,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有助于促进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交流和文化氛围的场景下。例如以下几个的场景:
1. 在文学评论中,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对作品的多义性和解读的多样性的认可和尊重。
2. 在教育领域,可以用这句话来强调对学生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尊重和鼓励,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 在文化交流中,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承认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的历史、价值观和表达方式。
4. 在人际交流中,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理解,承认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都可能不同,有助于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交流环境。
四、相关拓展
与“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这句话一样表达了诗歌或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解读的多样性,强调创作意图和作品本身的意义是有限定的,而读者的理解和感受是无限定的名言名句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汉代扬雄《法言·君子》
2. “诗无达诂,画无通神。”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
3. “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4. “艺术是无限的,无论如何解释都是有限。” 德国哲学家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5. “诗歌是流动的,解释是静止的。”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6. “音乐在乐谱上,感情在弦外。”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这句话的意思是:
它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应用古《诗》(即《诗经》)的一个方法或原则。
注释:
“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
拓展:
鉴于这些经生儒者的唯心倾向与实用目的,他们认为古《诗》的时代已逝,事过境迁,难以解释,因此根本不必忠于原作,而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随心曲说,加以引用。如《诗经·魏风·伐檀》明是一首愤怒抨击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刺”诗,但董仲舒据其“《诗》无达诂”之说,割裂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化“刺”为“美”,认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样冷嘲热讽的话,歌颂了统治阶级的“君子”“先其事,后其食”,是不会尸位素餐的。这样理解和运用“《诗》无达诂”,就把一部古《诗》肢解得面目全非了。
“诗无达诂”意指对同一文学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见仁见智。换言之,文学作品并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意义,也没有一种确定不变的理解和解释。因为“诗无达诂”,对诗文意境、意义、寓意的理解是没有止境,亦没有最完美答案的。
诗无达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鉴赏命题之一,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达”就是通达、明白、晓畅的意思,“诂”就是训诂,用今言释古义,“达诂”就是通达的解释。诗无达诂的意思就是,诗歌是不能用语言来解释的,是要靠意会而不是言传的,诗歌没有确切的解释。这些与我们诗歌是靠意象来传情有着亲密的联系。
“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它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应用古《诗》(即《诗经》)的一个方法或原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这句话怎么解释?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传达的核心观点是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它们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可以被单一、确切地解释的。这句古语揭示了文学作品的开放性和主观性,意味着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文化背景和个体经验下被赋予不同的解读。二、诗句出处及原文节选 1. 出处...
"什么叫""诗无达诂
“诗无达诂”意指对同一文学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见仁见智。换言之,文学作品并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意义,也没有一种确定不变的理解和解释。因为“诗无达诂”,对诗文意境、意义、寓意的理解是没有止境,亦没有最完美答案的。诗无达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鉴赏命题之一,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怎么解释?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意思是对诗歌、文章没有一成不变的或是通达的解释理解,它是因人而异的。希望帮到你。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这句话怎么解释?
与“诗无达诂”相似,“文无达诠”强调的是文章的多义性和解读的不确定性。文章是语言的艺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背景知识等都会对人们的理解产生影响。因此,没有一种绝对的、固定的解释能够完全涵盖一篇文章的所有意义。三、文学解读的多样性 文学作品的解读具有多样性,这正是文学的魅...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这句话怎么解释?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即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可能有各自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源于文学的多义性和解读的多样性。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诗歌和文章的深层意义有待读者去发掘和解读。对于《诗经》这样的经典,其至理和极致之道可能超出个人的理解范围...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怎么解释?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这一观念揭示了诗歌和文章的解读往往因人而异,缺乏统一的通顺明白的注解。"诂"和"诠"指的是对古代语言和方言的解释,但个体理解和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解读往往无法完全贴合原文原意。翻译和注解的标准“信、达、雅”中的“达”强调的是通顺,尽管追求的是与原作一致,但...
你如何理解「诗无达诂」?
董仲舒《春秋繁露》:“诗无达诂,文无达诠。”两者意思相差不大,前者的意思是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文无达诠”类比即可。很像《周易》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每个人受站立的方向和角度的影响,见解也各不相同。西方莎翁也有一句名言,“一千个人...
诗无达诂是什么意思
诗无达诂的意思是: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读音为shīwúdágǔ,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五《精华》:“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达诂”例句:1、所谓诗无达诂,也不纯粹就是读者反应的胜利,因为一首好诗在后世寻找和唤起的,那些具体时空里不息的生命...
诗无达诂这一观点谁提出的
董仲舒。诗无达诂出自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诗无达诂,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这句话的意思是,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
如何评价张颂文在《心居》里的演技?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文艺评论,向来欢迎见仁见智。但我觉得,评论始终有个底线,论点和论据,缺一不可。只有论点无论据,就是在扒文艺的裤裆,当众耍流氓。先说论点,张颂文在《心居》里的表现可圈可点,他没有辜负演员的称号。下文我将会逐一拆解张颂文是如何塑造展翔这个人物的。首先,我们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