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及解释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及解释

一、原文:

出自  秦 吕不伟编订的《吕氏春秋·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二、译文:

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扩展资料

一、掩耳盗铃的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二、作品简介:《吕氏春秋》

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道理】: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12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中文名:掩耳盗铃 外文名:to 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注音:yǎn ěr dào líng 本义: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喻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感情色彩:贬义词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目录

成语资料 

    基本信息 
    成语辨析 
    成语示例

出处原文 

    原文 
    译文

寓言故事 

    中文版 
    英文版 
    故事寓意

 基本信息  【汉字简体】掩耳盗铃 
  【汉语注音】yǎn ěr dào líng 

 

  【汉语释义】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遮蔽,遮盖;盗:偷。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含贬义。 
  【语法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语】开诚布公 
  【押韵词语】肆意横行、相辅相成、功到自然成、明镜鉴形 
  【相关谜语】聆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成语辨析  【辨音】耳:不能读作“ér”。 
  【辨形】铃:不能写作“玲”。 
  【辨义】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但掩耳盗铃专指“自己欺骗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骗自己”以外,还有“欺骗别人”的意思。 
成语示例  ◎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那件事情才过去了,今天把人民的代表都打了,这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是蒋介石打的是谁打的?赶快去认错,赶快去陪礼才对。 
  ◎你女朋友站在背后吃吃地笑,说你这叫掩耳盗铃。 
  ◎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而走,则④钟大不可负⑤;以锥⑥毁之,钟况⑦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⑧掩其耳。恶⑨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⑩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译文  原词是掩耳盗钟。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害怕自己听到钟声,这就太荒谬了。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2)得:得到。 
  (3)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4)则:但是。 
  (5)负:用背驮东西。 
  (6)以:用。 
  (7)锥(zhui):锤子。 
  (8)“况”(huàng)然:“况”地;况,象声词,形容钟声。 
  (9)遽(jù):立刻。 
  (10)恶:害怕。 
  (11 )悖(bèi):荒谬。 
编辑本段寓言故事中文版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英文版  Plug One' 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very foolish thief. Do you know what he did one day? well, he wanted to steal the bell on his neighbor' s door. He walked up to the door, took hold of the bell and pulled hard. The bell made a very loud noise. The thief was frightened and ran home. Then he sat down to think. "I must do something about the noise, " he said. He thought and thought. At last he had an idea. "Ah, I' ll put some cotton in my ears. Then I won't be able to hear the noise. " The next day he went to the door of his neighbor' s house and took hold of the bell. This time he pulled even harder. The bell rang loudly but the thief did not hear anything. With another hard pull he got the bell out. Just then the neighbor came running out. 
  "Steal my bell? I' ll teach you a lesson, " the angry man shouted, and he hit the thief on the nose. 
  The foolish thief did not know how the neighbor found out he was stealing the bell. "Why did he come out just then? " he wondered. [1] 
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第3个回答  2013-02-24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道理】: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第4个回答  2010-03-07
32EQR3WQWR23RQWRWR23R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E23R23R3R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掩耳盗铃》 文言文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及解释
一、原文:出自 秦 吕不伟编订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二、译文: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有个人趁机偷...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及解释
解释:1. 文言文翻译: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背着逃跑。但钟体积大而重,难以背起,于是就用铁椎将钟砸毁。当钟发出响亮的声音时,他担心别人听到钟声会过来抢夺自己的钟,于是赶紧将自己的耳朵掩住。2. 故事寓意:“掩耳盗铃”这一成语,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讽刺故事,用以讽刺...

求掩耳盗铃文言文的解释,还要一些难理解的字的解释和掩耳盗铃所告诉我 ...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 【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2、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翻译和寓意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翻译和寓意:翻译: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和道理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翻译:晋国的大夫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发出了况况的声音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和他来抢夺这只钟,于是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及解释
一、原文修正:出自秦相吕不韦编纂的《吕氏春秋·自知》篇,有个关于掩耳盗铃的故事。故事讲述范氏家族灭亡后,有百姓盗得一口大钟,想要偷走。但钟体积庞大,难以搬动,便打算用锤子敲碎。第一次敲击,钟声响亮,他害怕别人听到,便掩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钟声了,这是愚蠢的想法。二、...

掩耳盗铃文言文
主人觉觉失钟之动静,因查其故而知盗,贼便当场擒获。何以窃者欺己,不畏旁人知其所作,故欲掩耳盗铃焉。今日所见愚事不止盗铃一人也。常人常怀贪心之念,每每想行事不见人知,然所作所为终难逃众人之眼。此文警世警醒人心,勿贪不义之财,勿行掩耳盗铃之愚事。解释:从前,有一个小偷想要...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及解释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