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父母眼里的好孩子 和 老师眼中的好孩子 为内容
都说说是什么啊
怎么写?

父母之爱——力量的源泉

孩子小的时候都把父母看作是巨人,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常常说“我爸爸如何如何——”或者“我妈妈怎样怎样——”。
一个在外留学的女孩子在自己的厨房里煮开水,一不小心烫伤了手,她不知道做任何处理,却抓起电话打给远隔重洋的妈妈,“妈妈,我该怎么办?”而在几年后,当她自己成为一个小女孩的母亲的时候,她的小女儿受伤的时候,她却迅速的作出了反应,进行了一系列安全而恰当的处理。事后她回忆到,她自然的知道怎么做,虽然没有受过训练。

是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在我们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认识到父母并不是知识和真理的唯一来源,甚至很多人会推翻父母的权威性。但是,父母一直给了儿童无条件的关注与支持,从父母那里,儿童首先知道世界上有人爱自己,有人支持自己,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接纳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与热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他还会努力改变自己与发展自己吗?那么他也不会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人们对自己的接纳源于父母对其的接纳。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之一,它不仅会树立孩子的信心、自尊心、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决心,而且它本身也使父母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所以,请珍惜你成为父母的机会,并且努力的爱你的孩子。

家长应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不少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父母亲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

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

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付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充满了阳光,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卑和畏缩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过去常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其实,孩子生下来之后心理状况也如一张白纸一样,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时总是诉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首先,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例如,有位家长把一个七岁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钢琴、绘画、英语、书法、下棋、作文等等,结果孩子由于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仿佛学习考试都是为了家长,平时学习还可以,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得了,失眠、厌食、歇斯底里发作等,有的临近考试竟要放弃。

第二,家长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例如,家长对孩子写作业要求甚多,孩子写一笔要反复描,擦了写,写了擦,结果动作拖拉,有时考试都写不完,严重的还会造成强迫行为。
第三,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会传给孩子。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长非常担忧,经常抱怨、烦躁不安、絮絮叨叨,对孩子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
第四,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长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甚至更好,稍有一点缺点就横加指责,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有个5岁的孩子经常发脾气,做事没有长性,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老做不好,挨妈妈说,一天要说三次,没有表扬,所以想发脾气。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容忍孩子有缺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先反省自己的问题,放松一点,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助分析和矫正。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 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
7.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12.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回家。
如何对待儿童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逐渐长大之后,随着各种需要的出现,对环境的探索会不断的深入,慢慢的就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表现出任性的行为?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儿童的任性呢?

这种时候,父母只有两种办法。首先是绝对不能满足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第二是转移儿童的注意力。

拒绝儿童的要求,可能会引发儿童的一系列行为,如哭闹、打滚,以不做某某应当做的事情相威胁等等,这时候有些父母面对这些招数往往束手无策,可能坚持一会儿就妥协了,最后以孩子的胜利而告终,这是万万不可的。这样通常滋长了孩子的气焰,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学会了下次还要如法炮制,结果往往后患无穷。孩子会越来越任性。所以呢,父母从一开始其就要坚持住,绝对不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协,要把握好自己的立场,千万不能认为,只有这一个孩子,让着它吧!

拒绝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要尽量委婉,尽量给儿童摆事实、讲道理,用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家长知道不能答应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但却采用了简单粗暴 的方式来加以拒绝,甚至对儿童体罚,这样也是不合适 的。在儿童哭闹不休的时候,父母可以避开,没有了观众,小孩子哭哭也就累了,这时候要真的避开,可不要躲在门后偷听,一旦儿童发现你在窥视它说不定哭个更起劲了,小孩子还是满聪明的。

在儿童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绝而哭闹的时候,可以采取某些方法来转移它的注意力。比如说些别的事情啊,但是这种转移注意的方式应该是中性的,不应该是一种正强化。

父母跟孩子说理的技巧
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

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帮孩子消除心理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目前,不仅是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他们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呢?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所以,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做得不一样而被孤立,比如有的男孩子不愿跟着别人一起逃学、不愿在考试时跟同学一起作弊、不愿偷着学抽烟等等。他们会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被孤立,也会由此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坚持原则,不对的事就一定不能做;要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 要孩子知道,压力人人都会有,父母也常常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样,可以避免说教之嫌,孩子对父母的话也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榜样,以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尊 这样可以加强孩子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定力,也有助于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与挫折。在遇到一些具体事情时,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把一些适合孩子做的事交给他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对一些是非问题的讨论中多让孩子发表意见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办法。孩子有自尊就会有勇气、有胆量,就会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强迫孩子在课后去学这个、学那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的兴趣及所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便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愉快地健康成长。
当孩子有过错时,不宜在吃饭的时候责备或打骂他,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消化。

因为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对胃肠的消化功能有影响。当进食时,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胃肠的消化液分泌旺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很好。在人们情绪不好时,大脑皮层对外界环境反应的兴奋性降低,使胃肠分泌的水分液减少,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这样就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使人没有饥饿感,吃不下饭,即使勉强吃下去,也常感到肚子不舒服。

另外,也不要让孩子边听故事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这些都会影响消化,而造成孩子食欲不好,消化不良等。
孩子懒惰与否,不是取决于遗传因素,而是环境造成的。其中,家长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有的家长,孩子从小到大都如珠似宝,孩子想自己做点什么事情,不是怕它做不好,就是怕弄脏衣服,再不然怕孩子浪费时间。结果等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时才悔之晚矣。
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应该从儿童很小的时候开始。孩子小时候,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总是跃跃欲试,帮大人扫地、洗碗啊什么的,这时候家长只要注意引导就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在儿童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不管做的结果如何,也不管事情有多小,家长都要热情的加以鼓励,这样,孩子才会体会出自己动手 的乐趣。
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劳动中,比如妈妈洗衣服的时候,也要求孩子一起加入,洗红领巾之类,使工作变的有趣一些;同时也趁机教会孩子一些劳动的技能。
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密切配合老师的活动。儿童特别喜欢模仿,可以适当的在其面前表扬一下其他孩子如何勤劳等等,同时不要忘了告诉他,“只要你愿意,也能和他一样,咱们一起试试吧?”在这方面。老师往往做的很好,很多儿童在幼儿园或学校里都很勤快,在家却什么都不做;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向老师们学习,正确引导孩子,但是提供榜样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引起儿童的逆反心理。
如果要观察四五岁以上的孩子自发性是否发展顺利,父母们应注意一下,孩子是否很愿意与小朋友一块儿玩耍。如果与小朋友玩得既活泼又淘气,那么就可以认为孩子的自发性发育顺利。
这样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会和小伙伴的意见发生冲突,出现吵嘴、打架的事情。这种情况证明孩子有了自我主张,做父母的应当持信任的态度予以关注。孩子们即使是狠狠地打了一架,第二天也会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又在一起玩了。
在这一点上,孩子显然与大人不同。大人之间要是吵了架,就很难和好了,有时候甚至还会断绝交往。
当孩子发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比自己一个人玩更有趣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找出这样那样的方法来解决好冲突。
如果妈妈在孩子们争吵的时候出场了,会怎么样昵?
大多数的母亲会仲裁谁对谁错。可是,孩子的吵嘴和打架决不是坏事情,所以,被指定为坏孩子的那一方,心中会留下创伤。
还有的母亲会各打五十大板,即让双方相互说“对不起”。然而,由于孩子的吵嘴打架并非坏事情,所以这种做法依然会在两个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
充满活力的孩子会在争吵中学会与朋友相处的方法。争吵,然后和好———经过这样无数次的反复,孩子渐渐地能够理解对方,同时也学会设法让对方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朋友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
过去,在空地或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地玩耍的孩子们的身影。没有大人的介入,他们在群体里相互争吵、打架,然后又自己和好。就在这一来一去之中,孩子的交友能力便锻炼出来了。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场所,孩子们很少能够成群结队地玩耍,锻炼交友能力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说起吵嘴、打架,为此而烦恼的家庭还真是不少。兄弟姐妹之间,年纪越是小,年龄越是挨得近,就越容易争吵、打架。不过,这种争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得少起来,所以,只要没有什么危险,父母还是不要干预的好。

例如,妈妈看见大的孩子打了一下小的孩子,于是,妈妈就说:“是哥哥先动手的吧,哥哥不好。”然后就让大的孩子承认错误。可是这却错了。因为大的孩子出手的时候,正好被妈妈看见了,而在这之前,小的孩子已经踢了哥哥一脚了。这是常有的事情。
事件是连续发展的,无法只取其中一部分来进行裁判,而且这种裁判的本身也并非正确。如果要裁判的话,必然其中一方要做“坏人”,可是,父母是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坏人的。
此外,自发性发展顺利的孩子,会对家务事、特别是烧菜表现出兴趣,很想帮妈妈做事情。这时候,如果不嫌麻烦地给他当帮手的机会,并教他烹调的方法,孩子的技术会逐渐变得好起来,甚至自己一个人也会做简单的菜。
当孩子能够独自不费劲儿地做出荷包蛋时,他们的自信心将一下子增强起来。可是,当孩子想来做帮手时,却被妈妈拒绝:“别来添乱子了。”这样的话,孩子会失去做家务的兴趣,变得在妈妈想要他帮忙时也不答应了。
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最关键的时期。有关专家指出: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应注意三方面:第一、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尊重孩子,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第二、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第三、家长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据报道,有调查表明,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等4座城市里:90%以上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几乎100%的家长认为最苦恼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而身体好,思想好都排在后面。可见高期待已成为我国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的重要情绪结。这种情绪结一旦产生,就会容易产生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精神虐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溺爱,也大于打骂体罚。
而有过“精神虐待”的孩子,会出现很多心理行为上的障碍,比如自卑、焦虑、自私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社会。

精神虐待”有多种表现。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发现了孩子的思想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便采用警告、恐吓、揭短、讽刺等方式来治服孩子,这极大地束缚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精神。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便常用挖苦的形式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照自己孩子的缺点,这使得自卑这团乌云遮盖了孩子的心灵空间。众多的精神虐待并没有使家长感到满意,继而家长又加大了 “精神虐待”的强度,导致了恶性循环,并且诱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因此,孩子的心理发育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千万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在幼儿园门口,常有一些家长恼怒但又必须装着笑容哄那些哭闹着不肯入园的小孩。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家淘气、在校胆小怕事、偏食、怕见生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这个年纪的孩子人际关系不佳,可能有下列几种因素:一是智力或基本能力有问题,以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意思,或表达不好,怕人嘲笑,于是更胆小;二是因交友受挫,导致害怕与人交往;三是没有交友的动机,不觉得朋友有何好处,觉得自己玩也可以,或纯粹个性内向,不喜欢与小朋友玩。

就外界因素而言,则存在以下情况:楼房代替了四合院,邻里之间不相往来;老人怕孩子出危险,不让孩子出去玩;保姆代替了父母的劳动,却弥补不了父母的情感,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

怎样才能帮助小朋友不再“害怕”和他人交往呢?

在日常生活中,可训练孩子沟通表达的能力。比如以非权威式教养方,让孩个多有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试着回答“你希望吃什么”之类的问题。

对小孩子要多鼓励,建立其信心。另一方面,可多问他在学校或幼儿园的情况,让他报告一下同学们的动态,如孩子抱怨某人对他不好时,可反问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同学较好?”“你不喜欢他对你这样,有没有和他说?”让孩子想想该如何确切地表达自我,让别人明白他的情绪和想法;然后和孩子“模拟”一番,在何种情况下该怎么做,怎么说。

还要经常带小孩出去与人交往,比如周末带小孩到好朋友家过夜,让小孩体味到与人交往的快乐;母亲要尽量自己带孩子,尽管孩子还不会说话,也要多与他交流,多拥抱和爱抚孩子。如果已经出现了人际交往问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解决,如让孩子在款垫子上浪翻。爬行,用软毛刷刷孩子的身体,让孩子骑着羊角球跳等,严重的,就需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下面这项练习是利用各种情绪激烈的状况,来测验母处理手法认知的能力。它也提供你一个练习如何对孩子消极的感受做情绪辅导式的反应。

在每一个项目里,提供了一人"错"的父母反应。然后要求你在这种情况下,猜测孩子的感受及讨论父母的处理方式。最后,要求你提供一个新的、确认孩子情绪的做法。

实例:孩子在一家大的百货公司里走失了,而家长十分替他担忧,过了一会儿,一名店员寻获一个明显不安的孩子,并帮他找到父母。

错的反应:"你这个笨小孩,我为了你都快发疯了。我不会再带你逛公司了。"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式:家长吓坏了,处理的方式是为了孩子安全,同时是为了防止同样的情形发生。

孩子的感受:恐惧
对的反应:"你一定是受了极大的惊吓,我也被吓坏了。来吧,让我抱着你一阵子,然后再谈谈发生的事情。"
1、孩子放学回家后:"我永远不再去那所学校上课!老师在我的朋友面前向我吼叫。"
错的反应:"你做了什么事才叫老师向你吼叫?"
讨论家长处理方法:
孩子感受:
对的反应:
2.在浴盆里,你的孩子说:"我恨我的伙伴。我希望他去死。"
错的反应:"这话太吓人了。在这屋子里,我们是不这样子说话的。你不恨你的伙伴,你是喜欢他的。我不要再听到你这样子说话。"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3.晚餐时,你的孩子说:"哎呀,我讨厌这道菜,我不吃。"
错的反应:"你有得吃就吃,你还要喜欢它!"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4.你的孩子外出回来说:"我恨那些小孩。他们不跟我玩,他们对我真小气!"
错的反应:"假使你不是一个胆小鬼,他们会愿意跟你玩耍的。不要小题大做。你要起来反击?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5.你的孩子说:"我希望今晚不是你来陪我,我希望×××来陪我。"
错的反应:"多么可怕的话!你是个不关心别人的小孩。"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6.你孩子的朋友来访,我孩子说:"我不想跟你一块儿玩这个玩具。你不准玩它!"
错的反应:"你是个自私的小孩,你应该学习去与别人分享。"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答案
1.讨论家长的处理方式: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有杰出的表现,并且得到老师的喜欢。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引起老师的不满。
孩子的感受:难受。
对的反应:"那一定让你很难受"
2.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他和伙伴和睦相处。
孩子的感受:愤怒。
对的反应:"我知道你的伙伴有时候确实让你气愤和烦燥。发生了什么事情?"
3.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喜欢已准备的食物,同时家长不希望再下厨。
孩子的感受:厌恶。
对的反应:"今天的菜似乎不对你的口味。你想吃些什么?"
4.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可以与其他的小孩愉快相处,同时不要使他或她的感情那么容易被伤害。
孩子的感受:忧伤。
对的反应:"那一定伤透你的心,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5.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对父母今晚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有所感激。
孩子的感受:忧伤。
对的反应:"我能够了解你确实想念×××,我也想念着×××。"
6.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与访客可以共同分享乐趣,并且表现大方。
孩子的感受:愤怒。
对的反应:"有时候要分享一样心爱的玩具是很困难的。让我们把这个玩具收起来,拿别的你愿意与别人一块儿玩的玩具吧。"

你应该怎样批评孩子?

儿童的教育中,批评与奖励的作用同样重要,都是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手段。但是,对儿童的批评,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主要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批评的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不要在自己和孩子都气急败坏的时候,应该在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进行。当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对于父母的批评往往会顶嘴,至少在心里大唱反调。即使是金玉良言,他也听不进去。不要把饭桌作为批评的场所,在饭桌上批评孩子很可能会造成儿童的厌食,而且也得不到教育的效果。
批评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尤其要避开客人和小朋友。在客人和小朋友面前批评孩子,会大大的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孩子觉得以后没脸面对这些人。这是个惨痛的经验,希望你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经历。可以把孩子单独唤到自己面前,心平气和但是郑重的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批评要及时。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的给予批评,不然,你说什么,他却已经忘到恼后了,不记得自己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了,那么还有什么批评的意义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02
只要教育方法好,孩子自然就会是好孩子.

教育艺术36计
时间:2006-9-20 17:21:04 << [我要发表评论]
--------------------------------------------------------------------------------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好的教育可以使一个坏孩子、笨孩子成为有用之才,而蹩脚的教育能将一个好孩子“治”成一个危害社会的渣滓。同样的道理,在同一件事的处理上,不同的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这就涉及到教育的艺术。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日常工作中的积累,收集了36个教育故事,姑且称为“教育艺术三十六计”,与大家共赏。
第1计:爱是基础
取意: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或者说,一个没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就别谈什么教育艺术。因此,具有爱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素质。一个教育者,只有心里装着学生,时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在教育学生时,才能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从容,多一份艺术。
快乐之花
有一女孩季娜,一次祖母病重,她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让她能在病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是,时值寒冬,到哪里去找鲜花呢?
学校暖房里有许多菊花,其中最美的一棵是全校师生极为喜爱的那朵蓝色的“快乐之花”。季娜一心想着病重的祖母,忘了学校的一切规定,大清早便走进暖房,采下了那朵“快乐之花”。正在这时,一位最爱护花的老师走进了暖房。她看到季娜手里的菊花,大为吃惊。但是,她注意到孩子眼里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问明情况后,这位教师感动地说:“季娜,你再采三朵花,一朵给你,为了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了他们教育出一个善良的人。”
第2计:严师出高徒
取意:严与爱并不矛盾。教育的艺术不是说对孩子只能进行夸奖,而不能去批评,批评甚至是惩罚也是必要的。关键是我们要掌握好时机、火候和方式,把惩罚和体罚、恶意中伤甚至是虐待区别开来,做到严爱结合。因为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将其治于死地而后快。
这真遗憾
美国的斯特娜夫人是一位享誉盛名的早期教育家。有一天,孩子问斯特娜夫人:“我想到同学家里去玩,可以吗?”母亲说:“可以,但必须在12点前回来。”可那天孩子比预定的时间晚了20分钟才到家。斯特娜夫人见孩子回来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指了指墙上的钟。孩子知道回来迟了,马上歉疚地说:“是我不对。”吃完饭,孩子赶紧换了衣服,因为每到星期二她都要和母亲去看电影。这时,斯特娜夫人又让孩子看看钟,并说:“今天来不及了,戏和电影是看不成了。”孩子难过地流下了眼泪。斯特娜夫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说了一句十分惋惜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这真遗憾!”
面对孩子的过错,尽管斯特娜夫人只说了寥寥几个字,并未采取其它任何处罚手段,但是使孩子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母亲的要求如果是正确的,那就必须绝对照办,否则你就得为此付出代价。
第3计:身教重于言教
取意: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还不知道去挑拣“好”与“坏”,什么都学。家长或教师的一举一动他们都可能去模仿、学习。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千万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因为你无意中的行为,都可能在小孩子的头脑中留下印象,甚至是烙印,影响孩子的一生。
是你教我的
有一天,母亲和孩子到一栋大厦去办事,走进大厅时,电梯正在进人,她们加快脚步想赶上这趟电梯。这时从后面走进一位老婆婆,年轻的母亲本能地向后一让,请老婆婆先进了电梯,这时电梯已经满员了,母女俩只好静静地站在电梯门口,等着下一趟。办完事出来又乘电梯,这一回,电梯里只有母女俩和一位老爷爷。电梯开到底层,门开了,站在门口的女儿却把身体向后一让,说:“老爷爷,你先请。”老爷爷说:“孩子,你先请,爷爷走得慢。”女儿仍不肯自己先走,坚持让爷爷先走出电梯。
母亲幸福地抚着女儿的头,问:“你为什么要请爷爷先走出电梯呢?”女儿说:“是你刚才教我的呀!”
第4计:“美”人计
取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孩子,更愿意受到大人的表扬和夸奖。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将更多赞美的言辞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而往往忽略了对差生的鼓励和表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越是各方面都表现差的孩子,对赞美的渴望就越强烈,因为他们受表扬的机会太少了。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一次表扬就是一点进步的积累,一句赞许就是一份信心的提升。
没有负担
有这样一个家庭,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父亲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爸,你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病,你想一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用担心再有人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有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就高兴起来。第二次,考了全班第29名,父亲看到了儿子的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你比上回前进了十几名了!”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第10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9名了。”就这样,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父亲总是坚持正面激励,从不训斥责骂,而孩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第5计:打草惊蛇
取意:一般情况下,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老师的想法和做法是不让学生知道的。但有时候,让他们知道一点“底细”,反而有助于事情的解决。故事中,老师就是给学生透漏出信经常收不到的“底儿”,巧妙地为学生减了压,使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
邮局“不负责任”
有位女生,爱上了自己的老师。无法自拔的她忍不住给老师寄去了信。然而,信投进邮箱,女生立即后悔了:老师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还那么小,老师看完信后会怎么看待?要是让同学、父母知道了,自己怎么面对?女生越想越怕,原来“炽热”的爱霎时被恐惧吓得无影无踪。为能躲过此劫,她甚至想到了死。可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老师表情一如往常,他照样春风满面地上课。
有一天,在和学生聊天时,老师指责邮局“不负责任”,他的信件经常遗失。直至此时,女生才全身释然:自己的那封信被幸运“丢失”了。
数年后,当大学毕业的该生去拜访自己曾爱上现在仍很尊敬的这位老师时,老师将保存了多年的这封信交给了她。这时,她才恍然大悟,连忙站起来向老师鞠躬:“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第6计:笑里藏刀
取意:教育学生不一定要用训斥、体罚等有伤学生自尊的手段,面带微笑,和风细雨,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句祝福、一次表扬甚至比严厉的批评更有效。
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曾经遇到了两个学生打架,当时其中的一个学生正用砖头砸向对方。陶行知先生及时制止了他们,并让拿砖头的学生到他的办公室去。没想到陶先生让学生坐下后,微笑着拿出一块水果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来,你反而比我先到了。”学生听后一脸困惑。接着,先生又拿出第二块水果糖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停下来,你马上就停下了,表示对我的尊重,我应该感谢你。”学生听后更加不解其意。先生又拿出第三块糖说:“与你打架的学生是一个经常欺负女同学的学生,我对你的侠义精神表示敬意。”这时那位学生已经泣不成声了:“先生,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先生拿出了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咱们的谈话也应该到此结束了……”
第7计:欲擒故纵
取意:受教育者犯了错误,在没有好的机会,想不出好的办法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处理,可以暂时放一放。当机会出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对其进行教育,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与百次
沙漠中有父子俩,牵着骆驼,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干渴使他们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而沙漠仍然一望无际。这时,父亲看到黄沙中有一枚马蹄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那是沙漠中先行者的遗留物。父亲对儿子说,捡起它吧,会有用的。儿子抬起失神的眼睛,看了看,原来是一枚马蹄铁,心想在这漫天无际的黄沙中,会有什么用呢?
儿子摇了摇头,没有弯腰。于是,父亲俯身拾起放入衣袋中。什么也没说,仍继续前行。终于,他们走到了一座城堡,在城堡中父亲用马蹄铁,换下了500枚酸葡萄。当他们再次走入沙漠时,干渴再次使父子俩的喉咙冒出青烟。父亲此刻边走边吃并不时抛下一枚枚酸葡萄,每抛下一颗,儿子便俯身捡起吃掉,为了这几百枚葡萄,儿子竟弯了几百次腰。
第8计:偷梁换柱
取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且随着的环境的变化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通过转移学生的兴趣去转变学生,而很多老师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故事中,主人就是通过转移孩子的兴趣,将孩子们的兴趣由精神上的享受转移到对物质的追求上,从而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
绝妙的规劝
一群淘气的孩子总是往一个花园里扔砖头,主人很无奈。有一天,他找到这群孩子说:“我看你们扔的很高兴,不如大家进行一个比赛,谁扔的最远可以奖10块钱。”孩子们一听有“奖金 ”,比平时扔的还带劲,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果然得到了钱。第二天,孩子早早就来了,主人说今天第一名只能得5元钱。孩子们仍很兴奋,5块钱也不少啊!第三天,奖金降到了1块钱,有一些人嫌少就走了,但仍有人继续玩。第四天,主人说今天胜利者只能得到1毛钱。孩子们听了很不屑:“就1毛钱,谁给你扔啊!走!”孩子们走了,从此再也没有来过。
第9计:反间计
取意: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困难、有挫折、有不如意,作为教育者,可以帮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并利用其对某事物的反感或仇恨,想办法激发其征服的欲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父亲的策略
儿子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对父亲说:“我的上司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父亲说:“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你们公司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这样你将公司当作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儿子听了父亲的建议,从此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的方法。一年之后,父亲问起儿子的工作:“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我发现这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如今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儿子自豪地说。
“这是我早就预料到的,”父亲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来你痛下苦功,当然会对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上司,却不会反省自己,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
第10计.连环计
取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化一个学生不是仅靠一两次说教就能完成的,教育者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决不能因为一两次教育的失败而放弃。而当教育开始起效果的时候,更需要教育者进一步爱护和督促,让差生最终走入优等生的行列。
编程高手
北大附中老师张思明曾遇到这样的一件事:班上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摆弄计算机,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境界和较高的编程水平,但由此耽误了不少功课。特别是他不爱学习化学公式,认为那是靠记忆的东西,有了计算机,学着些东西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结果他的化学考试很不理想。
张老师便去找他谈心,给他出了一道“计算机”难题:计算机能不能对输入的某个公式自动配平呢?这位同学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回家以后就开始了研究。可他为了编写程序,就必须先把化学公式的配平原理搞清楚,不久,他在理解化学公式配平方法的基础上编好了程序。
张老师抓住他想证实自己编程实力的迫切心情,又接连提出了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是不是书上任何一个化学公式用你的编程都能配平呢?你的编程除了适用简单的公式外,是不是还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公式?这两个问题不但促进该生对化学公式的复习和记忆,而且使对化学公式的学习更加深入。
面对学生的进步,张老师充分肯定了他的编程实力,鼓励他学好各门功课,为自己考入大学计算机系创造前提条件。从此,该生的学习更加自觉和主动。因为通过张老师的引导,他知道了两件事:一是自己能学好,二是自己必须学好。
第11计:将计就计
取意:受教育者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小孩子在犯错误后,往往害怕老师或家长知道。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于他们有些错误,有时候我们不必要揭穿其中的真相,当面批评他们,应该给他们的自尊留一点空间,然后利用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当范文
李老师在批改一个女孩的作文时,发现是抄袭的。当时,他很想在的作文本上写上大大的“抄袭”二字。可静下来想想,这样做,她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吗?考虑再三,李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微笑着对她说:“你的作文有进步,相信你一定花了不少时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老师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你,请你把作文好好改一改,然后在班上朗读,好吗?”小姑娘没说话,低着头走了。第二天,她拿着改好的作文来了,李老师发现她重写了作文,虽没抄袭的精彩,却是她自己写的,老师还是表扬了她。在班上朗读时,她念得十分自信,并赢得了掌声。从那以后,女孩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12计.趁火打劫
取意: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的时候,是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温暖,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时候。此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真情付出去感化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深刻而持久。
蘸满爱意的责罚
调皮的学生约翰·詹姆斯·麦克劳德,出于好奇,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宠物。校长知道后,非常恼火。后来了解到其杀狗的目的是想看一看狗的内脏,嗅觉敏锐的校长认为这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决定罚这个学生画两幅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另一幅是狗的骨骼图。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很是愧疚,带着“赎罪”的心理,对校长罚他的两份特殊的作业,完成起来十分卖力。当麦克劳德毕恭毕敬地把两张画好的图交给校长时,校长还专门对他进行了指点,要他再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为了画好这两幅图,小麦克劳德翻阅和参考了不少生物解剖学方面的书。就这样,他渐渐地爱上了生物学。后来,他竟成为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并和医学家班廷一起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由此而荣获192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第13计:金蝉脱壳
取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或学生搞“恶作剧”,或受外界干扰,甚至个别学生和老师持对立的态度……如果老师不讲究点策略,很容易使事件升级。此时,教师只有不温不火,不急不燥,以柔克“刚”,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进一步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假如你是老师
一天早读,去教室辅导,看到后排有一同学趴在桌上,我顺手拿起一本书朝他背上轻轻拍了一下,他猛抬头,摔出一句:“干什么?我没有睡觉!”满脸骄横。当时我恨不得立即赶他出去。此时,同学们并不知道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我尽量克制自己,努力保持平静的心态,微笑着说:“那你说,你趴在桌上,老师该怎么办?噢,对了,听说你的作文写的不错,你写一篇《假如我是老师》的文章吧。”当时,他没有说话,我继续在教室里巡回辅导。当天午饭后,这位同学到办公室找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那样没礼貌。”看得出,他是真心悔过,我自然原谅了他。
第14计:以其道治其身
取意:受教育者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可能都是一些通情达理的人。遇到一些不讲道理、胡搅蛮缠的人,最好的回击是:用他对付别人的方法去对付他。
子教父
一个人特别不孝顺老人,总嫌自己的父亲年老多病,是个负担。有一天,他把父亲放进了一个竹筐中,与自己的儿子一起把老人抬到山中无人之处,放下后就往回走。儿子说:“爹,把那个竹筐拿回来。”此人大惑不解,儿子接着说:“等你老了好用来抬你呀!”这位父亲幡然悔悟,又回头把老人抬了回来,以后对老人也孝顺起来。
第15计.指桑骂槐
取意:现在,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在公开场合教育学生教师一定要注意策略。有些事情在处理的时候,不一定要直接针对事件本身,可以采取迂回战术,旁敲侧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感悟,从中找到差距,认识到自己缺点和错误,从而得以改正。
凳子拿的
“老师,我的钱丢了,30多块呢。”张滑边说边掉眼泪,我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班里竟发生这样的事。
我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就在走向讲台的一霎那,突然意识到:如果此时去批评全班,效果一定不会好,毕竟拿钱的是一个人。倒不如……
于是,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高声告诉大家:“同学们,不要慌,我知道谁拿了张滑的钱了。”同学们都惊讶地望着我。“是凳子,请大家对凳子说一句话。”聪明的孩子马上领会了我的意图。一个同学说:“凳子,你这样做不对,快还给人家吧。”一位说:“你是一时糊涂,改了还是好孩子。”……孩子一个个激动不已,只有刘虎红着脸,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此时,我心里已经明白了。
第二天,刘虎早早地来到学校,把30元钱交给了我。我告诉他:你真勇敢,这件事是我们俩之间的秘密,谁都不要告诉别人。他哭了。
第16计:假痴不癫
取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经验和认知的缺乏,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达不到家长、教师要求的程度,这是很正常的。对于这些无大碍的错误,作为教育者,没有必要去批评他们,或者假装不知,或者编一些小故事激励他们,也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欺 骗
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姥姥代替了在外工作的父母去了学校。小顺一下午都惶惶不安,想:老师一定会对姥姥讲自己的成绩如何如何的一塌糊涂。
终于等到姥姥回来,小顺低着头只等姥姥数落。可是姥姥容光满面,看起来十分高兴的样子,他一脸的诧异。想不到老师竟对姥姥说他表现得很出色。
后来,小顺上了大学,暑假里他第一个去拜访了小学老师。谈起这件事时,只听这位老师忏悔地对他说:“那天,我说了你很多不好的话,可第二天,你的反应让我吃惊。从那以后,你的成绩直线上升,我一直都在纳闷儿……这时,小顺才明白是姥姥善意的欺骗挽救了他。
第17计.苦肉计
取意:不是去体罚学生,而是教育者在教育、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不惜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为代价,以实际行动感染他,让他体会到教育者的一片苦心,加深对某些事情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撒 谎
一次周末,和儿子约好,下班后他骑车去接我,可是按约定时间过了两个小时,儿子还没有回来。
等待中,正好遇到儿子的同事,他说儿子和几个人看电影去了,我只好耐心地等。
过了一会儿,儿子回来了,令我吃惊的是,他竟撒谎说路上车坏了。
“我可以等上10个小时,但我无法容忍你对我撒谎,儿子。”我气愤地转过身来,决定自己走回家去。儿子迎上去,想要解释什么。我接着说:“我很生气,不是对你,是对我自己。你看,我已经认识到,作为一个父亲我很失败,我现在要走回家去,并在这18公里的路上进行反省。”
在3个多小时的路途中,儿子始终推着车跟在我身后,也是从那以后,儿子再没有撒过谎。
第18计:激将法
取意:小孩子毕竟不象成年人那样成熟。当学习或工作中出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放弃。有些学生如果经常说一些鼓励、表扬甚至具有煽动性的话语,可以让孩子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对于一些争强好胜的孩子,有时说一些消极的、反面的话语反而能激发起他们的斗志。所以,对有些人歧视也是一种动力。但我们一定要看准对象、掌握火候、适可而止,否则,也可能毁掉一个孩子。
美丽的歧视
英语课上,张老师让大伟背单词,当时他正在下面读一本武侠小说,回答不上来。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没出息,你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你如果能考是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面对老师的歧视,大伟“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说完,大伟把武侠小说撕得粉碎。结果,第一次高考差了100多分的大伟,第二年只差了17分,到了第三年竟超出分数线80多分。
升入大学的大伟多想见到张老师,当着面告诉他自己已经考上了大学,而且是重点大学。然而一年以后,他收到了张老师的一封信:大伟,对于有的同学,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心灵的手术,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我说的对吗?
此时此刻,大伟才明白是老师美丽的歧视挽救了他。
第19计:台阶艺术
取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比较尴尬的局面,处理不好,极易在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为教育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取一些委婉、机智、幽默的教育手段,为学生制造一个“台阶”,既缓解了师生之间的矛盾,也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真爱劳动”
一天,我去班上检查值日,刚到门口,见班上调皮捣蛋的郑军正拿着扫帚要打一个同学。我开始很生气,可一想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弄僵了不利于转化他。于是,我面带微笑地说:“郑军不是明天值日吗?今天帮别人值日呢,真爱劳动!”郑军愣在那里,以为要挨批,意外听到的却是表扬,脸一红,还真的扫起地来。
第20计.擒贼擒王
取意:根据受教育者个性和特点的不同,以及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我们应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决不能以偏概全,或者采取“一刀切”,而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选准突破口,抓住要害处,这样解决起问题来,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它会哭的
著名教育家孙敬修遇到小学生攀折树木,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会疼的,当然要哭了,等他们长大了还要为祖国建设服务呢。”孩子们一听,一个个红着脸低下了头。以后,再也没攀折过小树。
第21计:幽默艺术
取意: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场面,或老师说错了话,或学生做错了事……如果教师不分轻重,只照顾自己的“面子”,而不注意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横加指责,很容易对学生的自尊造成伤害。这时,教师如能随机应变,采取一些幽默的手段,将尴尬局面化解,效果会非常的好。
出乎意料的批评
在师范上学的某个晚上,我们几个在寝室闹着玩,把盛满水的塑料袋放在门的上面等一位同学进门。就在这时,班主任王老师去寝室找人,见门虚掩着就推门而进,“哗”的一声,一袋子水顺身而下,衣服全湿了。房间里的学生都吓得目瞪口呆,静等老师的训斥。谁知王老师却笑着说:“今天是不是泼水节?我怎么不知道啊!再说咱们这儿也不过这个节呀。”大家都笑了,那个往门上放水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王老师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以后同学之间开玩笑要讲究一个‘度’,适可而止,但不要这样。”
第22计:沉默是金
取意:当你遇到棘手的事件又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沉默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其实,沉默的过程是教师给自己流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同时给学生反思自己行为过错的机会。因此,恰当地运用沉默,有时比直接批评或斥责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无声胜有声
刚接一个班的第一节课,就碰上麻烦事。那天,当我拿着书兴冲冲走进教室时,看到的却是班上两个男生正在打架,此时,同学们的目光一齐射向我,而那两个男生也停止了打架。其中一个双手叉腰,昂着头,不屑地看着我,显然不把我放在眼里。其实在此之前,我已了解了他的“底细”---调皮捣蛋,老师都拿他没办法。看着他趾高气扬的样子,我知道此时无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的,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冷处理。于是,我只当什么都没有发生,径直走上讲台,说:“同学们,请大家坐
第2个回答  2020-06-16

第3个回答  2020-01-26
懂礼貌,听话,有一颗爱心的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
第4个回答  2006-11-02
告诉你个真理 好孩子是好父母+好老师培养的 如果不是好孩子 要么你碰到了坏父母 要么就是坏老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