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么提高写作水平,文学修养.写作文

如题所述

一、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然而,学生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不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促使学生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获得新鲜的感受,以使其有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1.留心观察。

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如要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他的肖像、衣着、言谈、举止、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时,首选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最后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带情观察。

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二、乐于积累,善于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再寄小读者》一文中,针对学生写作的困难做过这样的精辟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闪烁着景色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无话可说”是指没有生活的积累、生活的积淀,“形容不出来”是指缺乏语言积累、语言的表达。

1、生活积累,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

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①参于生活,融于生活。

学生并不是生活的局外人,学生写作文不仅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积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在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写作文前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夸奖他(她)”“我佩服他(她)”“他(她)真行”等即兴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有关材料。这样,既可激发学生表达人物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以选择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一切的体验、感悟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体验、感悟,从而成为作文的素材,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素材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某种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某件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某种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一定的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应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仓库”之中,素材积累多了,写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2、语言积累,解决‘形容不出来’的问题。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却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与他们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有关。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从广泛阅读中来,“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如何引导培养学生读书破万卷、广泛的阅读呢?

①拓宽阅读面。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一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是优秀作文选之类,让学生在写作上接受启示;三是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

②运用阅读卡。

要求学生对在平时教学的文章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名人名言及时摘抄,分类进行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定向专题阅读,就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时,要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三、乐于评改,善于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修改文章决非雕虫小技,养成习惯也决非一般认识问题,这是一切学习写作的人修辞立其诚的过程,也是文章去瑕纯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写作能力的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意志力以及办事认真负责的品质,都将同步获得增长。尤其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更是如此。”俗语说文章是写出来的,但好的文章却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修正思想的过程,久而久之,自然会写作文了,所以要让学生自己爱改作文,学生写写改改,改改写写,反复思考原来的认识,这样迂回曲折的过程,就是提高,就是进步。从一点一滴修正各个方面的谬误和不足到逐步完善自己作文,才是真正获得作文能力。一篇作文的评改,既包括教师点评,也包括学生自评、自改。

1、教师点评得法。

教师点评对写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而实现自己的潜能是人的最高需要”。作文点评应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作文点评成为学生爱写作文的催化剂。作文点评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有:赞语式点评、诱导式点评、商讨式点评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特点。

①赞语式点评。

作文评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引起学生研究自己作文的兴趣。我认为评语应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激励的语言,使每一次评语犹如一次亲切的的交谈和情感的沟通、交流,如在作文批语写个“你有进步,很可喜!”“看你这个词用得可真好!”“你这个成语用得恰到好处!”等等,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点评,变冷冰冰的技术分析为春风般的激励,他们就会因此而饶有兴趣地去研究自己的作文了。

②诱导式点评。

在写作文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自己去独立分析,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切忌粗糙圈画。如:“如果你能把小狗的生活习性写具体,那么你的文章会更吸引人。”这种富有诱导性的语言,这样我们的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可培养生写好文章的自信心。

③商讨式点评。

对学生的作文要以商量的中气对文章中不尽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或要求,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从更广的空间去审视、去修改。当然这个方法适合作文较好,写作兴趣较浓的学生。如:“你能换个更恰当的动词吗?”“这里用‘!’号是否比有‘。’号更切确呢?”这类简短而富有商讨式的口吻,学生看后会自然倍感亲切,能得到鼓舞和启迪。

2、学生自评自改。

①让学生合作修改作文。

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一两篇佳作,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上课台朗读,再及时组织学生重点讨论、品味,还可以请学生自己作介绍,介绍自己是如何构思这篇具体谈出一两体会,让在大家知道文章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处,从中受到启发。

②让学生写进步文章。

在学生合作修改作文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同学提出的各种建议,好的评价,包括错误的评价,进行整合,然后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文独立进行修改,把好的方面继续保留,把错误的方面进行修改,对同学提出的建议进行及时消化,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建议来重新写一篇作文,最后让学生通读两次作文,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作点评价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光抓枝叶问题,而要点面结合,抓住重点问题,还要关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写作习惯、写作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作文的评价应以激励为评价宗旨,评价定位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自己之间,在互换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之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进教与学的相互了解和深层次的沟通,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6
写作水平因人而异,有人擅长刀光剑影的议论文,有人擅长嬉笑怒骂的杂文,有人擅长恬淡优美的散文,更有人擅长写小说、写诗歌甚至写戏剧、写相声。
你说的条理清晰,是必须的,但文字优美就像我上文说的一样因人而异了。你看看自己的情况再说,不必非要追求优美。
想提高写作水平,多写多看是必要的,除了看经典、看大师之外,多看报纸杂志,推荐你看两种报纸,一个《南方周末》、一个《体坛周报》,前者高雅一点,后者市井一点,共同点是文笔很好,看看人家怎么烘托气氛,怎么叙事,怎么用有限的篇幅表达事件或者作者的观点。你也可以练习练习写信,给你女朋友写封信什么的,看看你有啥可写的。
另外,我感觉,文章这东西有需要就写,想写就写,不需要就不写,不想写就不写。一定要发自内心的想写或者因为工作、人情有需要才写,切忌无病呻吟。胸中无点墨,哪来的文章呢?
提高文学修养,就是多看书了。初级的境界是看得多,高一级就是有自己的鉴别能力、能看出好坏来,再高一级我就不好说了。本人才疏学浅也就这样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