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会计造假问题

如题所述

1 我国会计存在的虚假问题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还尚未建立,利益主体多元化、产权不清晰、权责不分明,导致了社会各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道德危机,不讲诚信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这样的大环境势必波及会计行业,以至造成了会计信用缺失的现状。
2 会计做假的原因
2.1 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信用建立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因而产权实际上也是不清晰的。于是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为维护信用的建立而投资,导致其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又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审计部门也因此失去了利害关系人(股东)对他们公正审计的压力。当受托人着眼短期利益时,他们就不可避免会选择不守信,而这些不讲信用的行为将通过会计造假并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
2.2 “委托——代理”契约中缺乏独立存在的委托人。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应包括委托方、代理方两方:一方是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即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实际经营者即代理人。委托方独立地位如何决定着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会计诚信的实际履行程度。若委托人能明确其存在,意味着委托方有可能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会计诚信的实现会比较现实;相反,一旦找不到确定的委托人,就意味着委托方不可能对会计产生作用,此时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实现的动力和必要,于是会计造假会层出不穷。
2.3 企业及会计人员独立性差,且法律保护不够。身为企业会计人员本应对企业负责,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但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就表明他们必定依附于企业而存在,这种地位上的不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人员监督职责的履行;另外《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有检举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对其进行打击报复。但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与社会现实环境还是存在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会计人员的任免、晋级、聘用等切身利益均由领导决定,坚持原则就会遭到压制,从而缺乏现实的监督勇气和行为。受经济利益驱动,有的单位或部门领导为了自己或部门利益会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编制虚假会计报表,以此寻求一定的经济利益以至政治好处。
2.4 政府监管部门政策行为多变,为会计失信创造了条件。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就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建立长期的社会信用机制就越困难。如:政府对某些经营领域及经营业务时放时管,对有些市场时开时关,随意改变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
2.5 社会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及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意见。一般来说,审计虽然不能发现所有的错弊,但可大大降低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审计聘任权的转变、审计市场的无序竞争和审计与会计服务一肩扛,使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丧失,严重威胁着会计诚信的建设和维护。中天勤与银广厦、安达信与安然便是最好的说明。
3 治理会计造假问题的对策
3.1 委托人地位独立 在会计行业中,会计成为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若处于信息劣势,则可通过现代会计制度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效保护委托人利益;但若委托方未能独立明确其地位,会计造假就会成灾,由于委托方不明确又会导致会计信用缺失的受害主体不确定,从而会进一步加剧会计信用缺失。为此,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十分重要。
3.2 明晰产权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前提或规则。讲求信用就是人们为获得长远利益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道德规范。由此可见,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在此前提现实存在的条件下,信用便得以建立和维护;否则没有清晰的产权作基础,也就不会有人为获得长远利益而恪守信用,信用就无从谈起。
3.3 严格内控
3.3.1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合理配备会计岗位人员,实现会计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规范会计核算资料所需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会计账簿、报表的合法有效性进行规范,以保证各单位依法设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对各类会计基础资料的监审力度,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
3.3.2 实行管理参与制,以有效监督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发展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对经理管理权力的再分配,即对雇主、雇员之间的不平等权利关系进行的调整,从而使掌权者权力受到更好的约束,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得到提升和补偿,以实现权力的监督、约束和平衡,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3.3.3 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股东大会要定期审议公司财务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
3.4 改进并逐步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 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不尽合理是诱发会计造假的经济根源,只有改进和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造假。①建立起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②改进现行绩效考核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考评除看数字外,更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进行。
3.5 规范政府行为 西方国家的失信者是由社会和市场自然淘汰的,所以不可以给政府过多的权力,要严格限制并明确界定其权力范围。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审批;清理政府部门几乎不受限制的制定利己不利人的法律和政策的权力;禁止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保持政策稳定性等。只有政府率先守信,政府政策才能真正有效,管制也才能恰到好处,产权才能得以保护,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讲信用的风尚。
另外,依靠政府获得垄断权力的行业协会和认证中介机构,对信用的建立有害而无益。他们依靠垄断寻租,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信用,因此,必须对与会计密切相关的中国会计协会、注协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协会才会真正懂得关心信用问题。
3.6 实施诚信工程,建立诚信档案 加紧建立和实施注册会计师、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管理及考评制度,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事务所和个人要记录在案,以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和个人的执业危机感及诚信意识。
3.7 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我国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守行业操守的企业或个人,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后就应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8
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
如今,会计资料的告假手段越来越高明,也变的越来越复杂。如果只是从原始凭证上来看:虚假的出库单、虚假的入库单、虚假的购货发票、虚假的成本计算单、虚假的保管账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还有很多企业是使用假账真算的方法,在一开始就是虚假的原始凭证上进行核算。然后按照真实的经济业务凭证来进来操作。这些造假形为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治理:
  
1.加强会计、税收及相关法规的学习宣传。针对于会计人员教育方面尤其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从思想上、制度上杜绝会计报表造假行为的发生。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会计人员的观念也在转变,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可以说是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一种道德的进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拥有庞大的会计人员队伍,这支队伍的定理不能仅靠凭着良心的职业道德,还要依赖健全的法规法制来约束,建立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对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市场经济中参与各方的会计信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相关的财政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有些规定,做好如下几点工作:(1)、定期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给会计人员灌输造假的法律意识与业务的处理技能。(2)、对于那些没有尽责的会计人员,需吊销他们的从业资格,让其不能再从事相关会计岗位工作。(3)、对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业主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惩罚业主。在大量大中专经济类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情况下,此项工作实行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方面规范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是愿意到企业去工作的。
4健全法律规范体系,加大会计信息造假的惩处力度 (1)、对于会计造假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尽量减少造假现象的发生。(2)、制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完善的法律法规。 (3)、提高执法效果,权责分清,惩罚对象和标准准确。 (4)、增加对会计人员进行保护的机制和环境,摆脱受制于领导局面。

扼制会计造假的对策
扼制会计造假的对策包括:1、给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有力的法律支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任何个人及经济组织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2、加强会计法律监督:会计人员之间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建立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制度及有关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有法必依,违法必...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有哪些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1.不断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 诚信守法是对每一个会计从事人员乃至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一位会计工作者职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质量的好坏,要想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必须先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为此,应该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

扼制会计造假的对策是什么
5、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行动准则,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岗会计...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有哪些?
最后,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会计造假成本。目前,《会计法》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较小,间接成本低,导致一些会计人员不顾底线、无视法律进行会计信息伪造。因此,应依据我国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处罚方式,确保会计人员不敢越雷池一步。综上所述,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需要从建立职业道德、强化内部控制和加强法律法规...

会计舞弊的防范方法有哪些
三、 加强会计监督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 假现象的有效防范,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 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 督。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将专业监督和群众...

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哪些?
治理会计造假,首要之务是提高造假成本。让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超其可能获得的私利,从而打消其造假的动机。这需要从法律、监管、企业内部控制等多个层面着手,构建起严密的防范和惩治机制。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形成合力。解决会计造假问题,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

财务造假财务造假的治理
在治理财务造假问题上,首要的是强化单位责任主体的履行。单位应承担起应有的职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有效的民事赔偿制度,是增加财务造假成本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生造假行为,受害者应有权寻求经济赔偿,以此形成威慑,遏制造假行为的发生。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关键。通过...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
1、严格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 会计造假事件的产生,也有一个过程,从造假念头的产生、执行、到假象的出现,中间经历策划者、组织者与具体实施者。而为会计人员又是主要、必不可缺的实施者,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好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重要条件。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如何治理会计造假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治理: 1.加强会计、税收及相关法规的学习宣传。针对于会计人员教育方面尤其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从思想上、制度上杜绝会计报表造假行为的发生。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会计人员的观念也在转变,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哪些?
针对会计造假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对策。首先,强化监管,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其次,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追究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加强会计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最后,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