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广平府有个姓冯的书生,是明朝正德年间人士。自少年时就轻脱放荡,纵酒无度。
某日拂晓,他贪图早晨凉爽,到郊外散心,在路上遇见一位披着红色披肩的少女,少女容貌很是秀丽,身后跟着一个小丫鬟,踩着露水赶路,她鞋袜都被晨露浸湿了,深一片浅一片,冯生对这少女一见钟情,偷偷跟随,跟了一段路后,竟跟丢了。
将近黄昏的时候,他喝得醉醺醺地往回走,路旁原先有一座荒废已久的寺庙,他看见从庙里出来一个女子,正是他拂晓时遇见的美人。那个少女见他忽然朝庙里走过来,立即转身回了庙门。
他心里暗想:美人怎能住在庙里呢?
就把驴子拴在庙门上,进去一探究竟。
进了庙门以后,满眼都是残垣断壁,一派衰落的景象,台阶上长满了小草,好像铺了一层毯子。
正在他走来走去张望的时候,从里面出来一位须发斑白的老人,老人衣帽都很整洁,来到跟前问道:客人到这里想干什么呢?
他说:我偶然路过古刹,想进来瞻仰瞻仰。你老人家什么时候搬到这里的?
老人:老夫流浪他乡,没有一定的住所,暂时借用这座大庙,安顿家小。既然蒙受你的尊敬,光临到此,没有待客的东西,只有山茶可以当酒。
于是就很恭敬的把他当做客人请了进去,转过大殿,他看见殿后有一个院子,石头铺成的通道,光滑而又洁净,更没有荒芜杂乱的草木。进了卧室,他发现门帘、床慢和屏风、幕布,都散发着扑鼻的香气。
他坐下问老人的姓名,老人说:我姓辛。
他乘着酒兴突然问道:闻有女公子,未有良配,恕我冒昧,想替自己作媒。
老人笑道:请容我和老伴儿商量商量。
他当即要了一支毛笔写了一首诗,说: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云英如有意,亲为捣玄霜。
主人满面笑容地交给了身边的人。不一会儿,有个丫鬟和老人耳语了几句话,老人就站了起来,叫客人耐地坐一会儿,自己就撩起门帘进了里屋。隐隐约约地听见他们说了三五句话,老人就退出来了。
他想一定会把好消息告诉自己;但是老人却坐在那里和他谈笑,不再说别的。
他忍耐不住,就问老人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希望能够解除我的疑团。
老人说:你是一位卓越的书生,我倾慕你的风度已经很久了。只是心里有些不能明说的隐情,所以不敢答应你。
他一再请求说明拒婚的原因。
老人说:我有十九个姑娘,嫁出去的有十二个,她们的婚事,一向由我的老伴儿作主,我是不过问的。
他说:小生想要聘娶的是今天晨带着一个小丫鬟,踩着露水赶路的那个姑娘。
老人不语,二人默然相对。
他听见内室有嘤嘤细语的女声,就乘着酒兴,撩起门帘说:既然不能做夫妻,就让我一睹芳容,以消吾憾。
里面的人听见帘钩响动,都站了起来,很吃惊地看着他。
冯生见里面果然有个红衣少女,长袖流苏,云鬓微偏,亭亭玉立站在那里捻弄裙带。众人见陌生男子突入内室,满屋子的人都张皇失措。
老人大怒,喊来几个侍从,把他抓住,推出了大门。
他感到酒劲儿越发上喉,晕呼呼地倒在草莽之中,砖头瓦块像雨点似的向他打来,他躺了一会儿,听见驴子还在路边吃草,就爬起来跨上驴背,跌跌撞撞地往前奔走,夜色迷茫,他迷失了方向,走进了深山峡谷。野狼在他身边跑来跑去,猫头鹰在他头上鸣叫,吓得他浑身的毛发都竖了起来,心里直打战战。
他徘徊四望,不知这是什么地方,遥望黑森森的林子里,有灯光在闪烁,猜想必定是个村庄,就鞭打快驴,投奔过去。
来到跟前,抬头一看,只见面前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门楼。
他就用鞭子敲门,门仆问:何处郎君,半夜来此?
他回答是个迷路的人。
门仆回:稍等一会儿,我去通传主人。
他就侧着身子,神着脖子等着。忽然听见开锁的声音,拉开两个门扇,出来一个健壮的仆人,替他牵着驴子。他跨进大门,看见院里的房子很华丽,厅堂上点着明亮的灯火。坐了一会儿,出来一位妇女,打听他的姓名。他就把自己的姓名告诉了她。过了一会儿,有好几个丫鬟,搀出一位老太太,说:郡君到了。
他站了起来,很恭敬地想要跪下磕头,老太太制止,让他坐下::你不是冯云子的孙子吗?
他说:是的。
老太太说:你是我外甥的儿子,老身是晨钟已停,夜漏已歇,残年即将结束,至亲骨肉之间,长时期没有来往,都很疏远了。
冯生说:我从小死了父亲,祖父的亲友,十不识一,素未拜望,不知你老人家是谁,请您指教。
老太太说:你会知道的。
他不敢再问,就坐在对面回忆。
老太太说:外孙子为什么半夜三更跑到这里来了?
他自吹自擂地夸耀自己的胆量,就把刚才遇到的情况,一件一件地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笑笑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何况外孙子又是名士,做一门亲威,绝不会使他们受辱,野狐狸精为什么把自己的身分抬得那么高呢?外孙不用忧虑,我能给你要到那个女孩。
他唯唯诺诺地向她道谢,老太太顾左右曰:我不知道辛家的女儿竟然这么漂亮。
有个青衣婢女说:他有十九个女儿,都翩翩秀好,自有风格,不知官人想要聘娶他哪一位姑娘?
冯生说:我想要聘娶的是十四五岁的那一位。
丫鬟说:这是十四娘,三月里,曾跟随她的母亲来给郡君拜寿,您老人家怎么就忘了呢?
老太太笑着说:是不是穿着刻有莲花瓣儿做高底鞋,里面塞着香末子,蒙着面纱,步行而来的姑娘?
丫鬟说:是了,就是她。
老太太笑说:这丫头最会玩弄花样,讨人欢喜,不过的确漂亮,外孙的眼光果然不错。
老太太说完就对青衣婢女说:打发一个小丫鬟去把十四娘给我请来。
丫鬟去了没多久,就把十四娘给带回来了,冯生站在帘侧,看见一个红衣女子,对着老太太倾身下拜。
老太太扶起她,道:以后你就是我外孙媳妇了,不必再使奴婢的礼节。
女子起身,娉婷而立,红袖低垂。
老太太用手撩起她的鬓发,又捻着她的耳环问:十四娘近来在闺中忙些什么呢?
十四娘低声应道:闲时只是绣花又回头看见了冯生,十分羞赫不安。
老太太言:这是我的外甥,很诚心地想要聘娶于你,为什么狠心将他赶出去,大半夜的在野外流窜呢?
十四娘低头不语。
老太太又言:我请你来,没有别的事,就是为了给我的外甥作媒。
十四娘吓得不敢说话,始终默然。
老太太见她一直不说话,直接让人打扫床铺和准备酒食,想让他们当场完婚。
十四娘腼腆道:请允许我回去禀告父母。
老太太:我为你作媒,还能有什么差错吗?
十四娘:郡君的命令,父母当然不敢违抗,但婚姻之事如此草率,奴婢就算死也不敢奉命。
老太太:小女子志不可夺,倒真配得上我的外甥说完将十四娘头上一朵金花拔下教给冯生,叫她回家,择一个良辰吉日,好定婚期。
青衣婢女送走十四娘以后,又叫人送冯生出去,让他一直往前走,走了一会,冯生回头一看,村庄和房舍都已消失,只有一片杂松树林和一些荒坟,他想了半天,才想起那个坟是薛尚书的坟墓。
薛尚书是他去世祖母的弟弟,所以才叫他外孙,他心里知道是遇见了鬼物,又不知十四娘是什么人,长吁短叹地回家了,回到家以后就开始查黄历,找一个日子等待着,等了几天又担心鬼物之约不能作数,一时更加惆怅。
等了半个多月,打扫好的新房已然落灰,就在他心里已经放弃的时候,突然听院外一阵喧哗,他还没跑出去,装着新娘的彩轿已经到了院子里,两个丫鬟扶她进入新房,陪嫁的东西只有一口大瓦缸,抬放在墙角。
他并不在意这些,只为自己娶得美貌娘子而开心,夜里,他问十四娘:那个郡君是个死鬼,你们家为什么对她这样顺从?
薛尚书现在是五都巡环使,几百里内的鬼狐都要受他驱使!
结婚没几天,冯生一个姓楚的同学,听说他娶了狐狸妻子,拿着送食物的借口来到冯生家里,邀他饮酒,以示庆贺。
没过几天,又写信邀他去喝酒,十四娘知道以后,对冯生说:那个楚生,猴眼鹰鼻,不可深交。
冯生听从她的劝告,没有去赴宴,竖日,楚生亲自登门,责问他为什么没有赴约,又带了一些自己写的歪诗,让冯生评鉴,冯生有些嘲笑他的诗作,楚生面色难看,两人不欢而散。
十四娘面色凄凄:楚生是个豺狼之辈,你不听我的话,谨言慎行,灾难离我们不远了。
冯生没有在意。
后来冯生又和楚生玩到一起了,二人去考学使,楚生第二,冯生第二。
楚生作宴,邀请冯生,派人请了好几次,冯生才去,冯生醉酒后又开始嘲弄楚生,座上客人都大惊失色。
等冯生回到家里酒醒以后十分后悔,就把这件事告诉十四娘,十四娘失望道:你真是一个浅薄而不自知的人,你一再损坏自己的德行,奚落小人,已经招惹了杀身之祸,我不忍看你穷困潦倒,就此告别吧。
冯生惊骇,痛哭流涕,请十四娘留下救自己。
十四娘半天才道:如果想要我留下,必须约法三章,戒酒后闭门读书,断绝一切人情往来。
一段时间以后,楚生派人送来一封急信,十四娘看也没看就扔火里烧了,并没有让冯生知道。
但冯生在去吊唁朋友的丧礼上碰到了楚生,楚生硬拉着他上家里喝酒,冯生碰到酒就好鱼儿入水,不多时就酩酊大醉了。
刚好楚生的老婆是个妒妇,因为丫鬟送茶进了他的书房,就被老婆用大棒打死,楚生记恨冯生的嘲弄,就想了一个毒计,将醉酒后的冯生和死了的丫鬟睡到一起,然后报官。
冯生被抓进大牢中,十四娘流着泪给他送钱:我早知有今日,你为何不听我的话啊
知府审问他,冯生没办法给自己辩解,天天遭受严刑拷打。
十四娘去看他的时候,他满心都是悲痛和气愤,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自此,十四娘为他日夜奔走,半年以后才把冯生解救出来 。
他回到家后不久,十四娘对他说:我若不是被情爱所困,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你被关押的时候,我在亲戚间来往奔走,没有一个人能够帮我,那时的辛酸和苦楚,实难详述,现在看到这庸俗的尘世,更加抑制不了心里的痛苦,我已经为你找好了佳偶,我们就自决别吧。
冯生听罢,流着泪长跪不起,请求十四娘不要离开他。
十四娘这才留了下来,她把找好的儿送到冯生房里,冯生拒不接受,但十四娘的脸色却一日不如一日,没有光彩并日渐衰老,半年以后,变得黑瘦矮小,冯生很尊敬她,始终没有变心。
又过了一个月,十四娘忽然得了重病,躺在床上不吃饭也不喝水,冯生给她煎汤喂药,像伺候父母一样细心,没过多久,十四娘就过世了,冯生悲痛不已。
后来,冯生娶了儿作妻子,一年后,儿生下一个男孩,遇到灾荒,无米下锅,他忽然想起十四娘的嫁妆,墙角的那口大瓦缸,过去常常看见十四娘往那口缸里投钱,他将墙角挖开,打碎大缸,满缸的金钱掉落一地,自此富甲一方。
很多年以后,他的仆人到太华山办事,遇到了十四娘,她骑一匹青色的螺子,丫鬟骑着驴跟在后面,见面就问: 冯郎安好吗?请你帮我问候他,告诉他我现在已经名列仙籍了。
说完以后,就消失在了山道上。
聊斋志异之辛十四娘(民间故事)
十四娘:郡君的命令,父母当然不敢违抗,但婚姻之事如此草率,奴婢就算死也不敢奉命。 老太太:小女子志不可夺,倒真配得上我的外甥说完将十四娘头上一朵金花拔下教给冯生,叫她回家,择一个良辰吉日,好定婚期。 青衣婢女送走十四娘以后,又叫人送冯生出去,让他一直往前走,走了一会,冯生回头一看,村庄和房舍都已消失,...
聊斋奇女子中辛十四娘的故事梗概
辛十四娘,白衣佳人,清雅脱俗,虽然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在荒郊破落的禅院之中,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十四娘。十四娘不似她十八个姐妹一般,自私乖戾以吸取世人的阳气来增强自己的法力,着意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以修道成仙为志,希望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
聊斋奇女子中辛十四娘的故事梗概
1. 辛十四娘,红衣丽人,美艳绝伦,身为狐妖,心性善良,与狐狸父亲和十八个姐妹一同住在荒郊的破落禅院中。她在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辛十四娘。2. 不同于其他姐妹,十四娘不吸取世人的阳气以增强自己的法力,而是刻意行善积德,以修道成仙为己任,追求精神上的超脱。3. 一日,十四娘见姐妹们勾引...
聊斋中辛十四娘讲的是什么故事?
《聊斋》中《辛十四娘》描述了辛十四娘,红衣佳人,长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虽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禅院之中,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她着意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修道成仙为志。小说对辛十四娘的性格的生动刻画,与小说中冯生被害的曲折经过是同步...
《聊斋志异奇女子之辛十四娘》剧情介绍
辛十四娘,为狐狸小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在山中古刹,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十四娘。十四娘不似她十八个姐妹一般,自私乖戾以勾引男人、吸取男人的阳气来增强自己的法力,着意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以修道成仙为志,希望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 与此同时,十四娘得悉姊妹胡媚欲勾引冯生,...
求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的白话文
隔日,十四娘才知道这事,泪如雨下,哭着说:“我早知道会有今天的事情了!”于是按日给冯生送钱。冯生见到府尹,不能伸冤,早晚被打,皮肉都被打下来了。十四娘亲自去探监询问,冯生看到她,非常悲哀,说不出话来。十四娘知道这陷阱已经挖得很深了,劝他招认,以免皮肉之苦。冯生哭着答应了。 十四娘斡旋的时候,...
求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的白话文
辛十四娘是个美丽、良善的狐女。结婚以后,她规劝冯生,与一些酒肉朋友断绝交往,一日邀冯生宴会,席间公子吹嘘自己文墨,一些无聊文人,都应和称赞,独有冯生指出了他的文词拙劣。公子怀恨在心,其后,公子因调戏婢女,被其妻发觉,打死了婢女。公子又将冯生邀去饮酒,趁冯生酒醉,移婢女尸体于冯生床上...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原文及翻译如下:辛十四娘是一首古曲,原文为“小廊清曲玉盘尘,九十龙钟动地神。金花酒,银醑飧,辛苦十四娘。”,意为一个受苦的女子用金花酒和银醑食物来安慰自己。1、历史渊源 辛十四娘是中国古曲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传统说法认为这首曲子起源于明朝时期,后来在清代流行...
读《聊斋·辛十四娘》的故事,教你治愈婚姻内耗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辛十四娘的故事讲述了如何在婚姻内耗中找到自我救赎和成长。不同于其他狐鬼美女的爱情故事,辛十四娘以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目标,帮助自己的丈夫走出困境,同时实现自己的修行愿望,最终位列仙班。冯生的轻浮与辛十四娘的理智形成鲜明对比。她懂得守护自己的修行,即使面对诱惑也不...
辛十四娘故事梗概
十四娘面对此情此景,挺身而出,忍受狐朋狗友楚仲卿的欺辱与刁难,只为救夫心切。她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洗刷了冯相如的冤屈。但好景不长,冯相如出狱后,却因亲戚们的谗言,不分青红皂白,对十四娘做出了伤害之举。十四娘心灰意冷,选择决绝,离开了这险恶无情的人间,也决绝了是非不分的冯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