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文化和历史

多点

佛 教 与 莲 花
一、佛教崇拜莲花之由来
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
在翻读佛经书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综上所述,莲华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佛教为什么如此崇拜荷花?简要地说有两方面原由:
第一,与荷花特性相关。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她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污泥而不染”与迎着酷夏骄阳而盛开的特性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佛教认为“六尘”,因世间充满“六尘”,故把人世间称为“六尘”。由于“六尘”的污染与干拢,人世间又充满着欲望与竞争,使人们难以班门平静,难得洁净。这种情况与“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的佛国净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进入佛国,必须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专心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别属性与人世间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已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相一致,保持洁净,以便顺利进入净土佛国。
第二,受到古印度崇拜荷花习俗的影响。
早在佛教诞生以前的印度,每当夏天,烈日炎炎似火烧,在这酷暑的日子里,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夏夜,或清晨,在盛开荷花的池塘、湖畔散步赏荷,绿水荫秀,粉红淡紫相间,芬芳四溢,使人赏心悦目,清风徐来,荷香随风从万绿丛中散发出来,令人的心肺像洗涤过似地顿觉凉爽。荷花池塘便成了避暑的胜地。
在古印度的十典文学中,常常以莲花比喻美丽的姑娘,如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说:“悉多有位女朗长得仪容秀美,浑身却像涂上污泥的莲藕,闪光的美容从不显露。”另外,在古典文学中形容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大眼睛。
在印度佛经中,还将释迦牟尼的诞生与荷花联系起来。佛经中说:释迦降生之前,皇宫御苑中曾出现了八种瑞相,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季花卉一同盛开,尤为奇异的是,在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花,白莲长出之时恰是释迦降生人间,释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还坐着一位盘脚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经《百缘经》说释迦牟尼就是莲花王子,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从前,在恒河上游有个国家,国王名叫波罗奈,又称莲王,治国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年病疫流行,求医药者甚众,国王见状大发慈悲,集中宫廷御医四处奔走,为百姓治病。御医们说,要治愈这种流行病,只有京城东北河中赤鱼的血肉,食之能愈,而目前河中无此鱼。王子听后,便投入河中化为赤鱼,献身为百姓治病。百姓纷纷前来割切赤鱼的血肉治病。奇怪的是赤鱼“割处随而复生”,赤鱼是割不尽的,如是持续了十二年之久,直到国内的百姓全部治愈。佛经说,这位莲花王子就是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
在《杂宝藏经》中还载有莲花夫人的故事:早在列量世之时,雪山之麓住着一位修行的仙人名叫提婆延。他经常小便在岩石之上。有一天,一只雌鹿来此石岩上舐了几下,不久便怀孕生下一女,端正殊妙,人称鹿女。后来提婆延得知鹿女是自己之后,便取来抚养。鹿女长大后,所经的路上,均出现了莲花,故又称莲花女。一次国王乌提延打猎路过看见地上有莲花七重,便四处打听鹿女,将她领回宫中,纳为王妃。到王宫不久便怀孕 ,一胎生了五百儿子。个个面目端正清秀,长大之后又成了五百大力士,成为国家的保护者。国王欣喜万分,封鹿女为第二夫人,时人又称莲花夫人。
在印度的佛经中,荷花的分类也与佛教相联,与今天的科学分类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中荷花的含义是广泛的包括不同属的睡莲等等。
以荷花颜色分之,佛经上有白、青、红、紫、黄等五色,称为“五种天华”。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
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数百,考试又名“百叶华”。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故又称“希(稀)有之华(花)”,佛祖释迦称她为“人中好华”。
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因色青故名。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不“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这五种莲花,为五大虚空藏菩萨所坐,佛经上说:
东方福智虚空藏,坐青莲花,乘银牛;
南方能满虚空藏,坐赤莲花,乘金象;
西方施顾虚空藏,坐白莲花,乘琉璃马;
北方无垢虚空藏,坐紫莲花,乘狮子;
中央解脱虚空藏,坐黄金莲花,乘水晶龟;
还有以莲瓣多寡分之,佛经上说有人华、天华和菩萨华三种。人华者,莲瓣仅十余而已,天华者莲瓣达数百,而菩萨华者,莲瓣多达千数,即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莲花,佛国莲华的象征。
二、莲花之美——“四德”与“十善”
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净土莲宗的建立与发展,对莲花的崇拜形式,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佛教把莲花的自然属性与佛教的教义、规则、戒律相类比美化,逐渐形成了对莲花的完美崇拜,把荷花的美德归纳成“四德”与“十优”。
佛经《涅盘经》说佛有四德,即常、乐、我、净。所谓常德,是指佛性常住不离,具有“历三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的固定德性。所谓乐德,是指佛陀乐于远离人世间生死逼迫之苦,乐于寂灭于涅盘净土佛国。所谓我德,是指佛陀虽在人世间,但早已忘记了凡夫俗子的“忘我”,而具备有“八自在”的“真我”。所谓净德,,是指佛陀远离人世间的垢污而无染,犹如清净的大圆镜,了无纤翳。
佛陀有四德,佛经也给莲花总结为“四义”,与“四德”相应。据《华严经》载,“大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
一如莲华,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
二如莲华,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
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比真如为众圣所用。
四如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比如四德,谓常、乐、我、净。”
《三藏法数》还把莲华的优点与菩萨的“十善”相比,作子更加细致的概括。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1.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也。(五浊者,即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2.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 共俱,比喻莲华,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3.戒香充满。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华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也。
4.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华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也。
5.面相熙怡。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华开时,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6.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闭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纱而不粗涩,比喻莲华,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7.见者皆吉。菩萨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华,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者皆吉祥也。
8.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华开敷而其华果具足也。
9.成熟清净。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比喻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示得清净也。(六根者,即眼根、耳根、鼻根、身根、意根。)
10.生已有想。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比喻莲华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华之想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以上的类比,内容虽无针对性,可比性也不大,但准确地把握了荷花的清秀洁净之特性与佛陀的精神使莲华得到了升华。
三、求往西方净土的莲宗
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经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形成了八个主要宗派,其中以称念阿弥陀佛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的净土宗与莲华的关系最为密切。净土宗的发展,使崇拜莲华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崇拜之风更加兴盛。
从东晋起,我国佛教徒中出现了一种祈求向往莲花盛开的弥勒净土,即兜率天的思想,它的创始者是名僧道安。
道安(314—385),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父母双亲早亡,18岁出家为僧,受到名师佛图澄(232—348年)的常识而成为高足弟子,他读了《弥勒佛下生经》后,崇拜弥勒净土,向往兜率天。于是在弥勒佛像前念佛立誓,起愿来世往生弥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的这种思想又影响了他?足子弟慧远。慧远继承与发扬了师父的核心思想,更加热心于西方极乐净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他把向往的弥勒净土改变为弥陀净土?
慧远(334—416年),东晋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人,从小好学,13岁时,跟舅父到洛阳游学。21岁时到太行恒山拜道安为师,学法达十三年之久。太元三年(378年),苻坚攻下襄阳,道安被迫请至长安主持五重寺,慧远只好离开师父远行,希望到罗浮山(今属广东)修道。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受到师弟邀请而上庐山西林寺。他在庐山讲《般若经》,深受欢迎,各地名僧信士,望风来集,后来便在西林寺之东,重新辟地建寺,人称东林寺。寺前有二大池,为名人谢灵运捐钱开凿,池内种有白莲。元兴元年(402年)慧远与当时名士一百多人在庐山东林寺阿弥陀佛像前念佛立誓,他说:“今生今世,满目只见尊卑上下,贫富贵贱,勤苦劳务,各怀杂毒;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戮,迭相吞噬;一生一世,犹如烈火焚烧,其苦不能尽言。而西方净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莲花香洁,鸟鸣雅音;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以此相比,岂能不令人向?看中道理,看似浅显,人之明白,其实深不可测啊!”总之,他指出现实世界既然如此黑暗可怕,世人又无法改善,真不如勤于修练,专心佛事,一心一意追求西方极乐世界为佳。前来参加立誓的名僧信士都十分赞同,决定共同起愿,往生盛开莲花的西方极乐净土。同时约定,每人根基不同,到达这种境界会有先后;凡能捷足先登者,必要提携后进同志,共达目标。他们立誓之时,正值东林寺前大池内白莲盛开便取名白莲社,被宋人奉为莲宗初祖。慧远之后,名僧辈出,适至唐代,一位仰慕慧远结社念佛的名僧善导,读了《观无量寿经》后,大为赞叹,亲往庐山东林?追寻遗踪,凭吊慧远。回到长安后,制订宗仪法规正式创立了净土宗,宋人称为莲宗二祖?
从宋至明,杭州逐渐成为净土宗的传播中心之一,被誉为莲宗六祖、七祖、八祖的大师均是杭州人。六祖延寿(904-975)俗姓王,字仲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国王钱弘叔从杭州录隐寺请至永明寺(今杭州净慈寺)的第一代主持,他白天在佛寺内念经诵佛,晚间又回南屏山顶行道念热衷期往弥陀净土。他主张净禅兼修,他所撰写的《宗镜录》一百卷名垂中外,以致高丽(今朝鲜)国王亲自选派名僧肖往净慈取经学佛。七祖省常(959—1020年),宋初住杭州昭庆寺,仰慕庐山东林寺慧远结社念佛之遗风,在杭州西湖昭庆寺前建净行社,参加的名僧儒士达一千多人,入社者一百二十多人,在阿弥陀像前立誓专心事佛共同往生西方净土,省常当场自刺指血,和入墨汁,挥毫抄录《华严经·净品行》,每书一字三拜,三围绕,口念佛名阿弥陀佛。佛经写完,震动杭城,翰林学士苏易简为这撰序,雕印一千从份,分施他人。八祖莲池大师(1535—1615年)?明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俗姓沈,名朱宏,字佛慧,号莲池??2岁时,出家杭州云栖寺,先修禅,后专修净土宗。在云栖寺修佛达三十余年,人和“云栖大师”。他作《阿弥陀经疏钞》,通俗解释净土教义,名闻佛坛,弟子和赞凶“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以护,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弊,”誉为莲宗八祖。
随着净土宗在唐宋时期影响的日益扩大,逐渐成为信徒最众的宗派。净土宗所供奉的是阿弥陀佛,亦称无量寿佛,专主念佛往生,认为若信念虔诚,持念佛号即可托生西方佛国净土。所谓净土,是和世俗众生所居住的秽土相对而言的。西方净土又称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地上铺的是金、?、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等七种宝莲池。这七宝莲池,又十分奇特,池里的水能听从洗浴者意念的指挥,你想令水灌身,你想洗澡穿衣打扮,装饰着璎珞珠宝的华美衣服应念而至。用不着举手就穿在身上了。你想听音乐,七宝森林中清风时发,传出了美妙的声音``````这里没有痛苦、烦恼和争吵,唯有快乐熙和。
这个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据《无量寿经》与《阿弥陀佛经》记述,很久很久之前,有位名叫法藏的国王,弃国出家修佛,在佛前许下四十八愿,表示成佛后,他所管辖的佛国净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凡是佛国众生都可以转坐到此地,过着美衣足食的安闲自在生活,并且人人都?以修成阿罗汉、菩萨等。据说,法藏经过了无量数劫,积功累德?终于成佛,号称阿弥陀佛。不论你是出家僧人,或在家信徒,也不论你是阴功积德的善人或是作恶多端的歹徒,只要你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能受接引而往莲华盛开的西方净土。《三藏法数》中说,一昼夜一心专注称念阿弥陀佛前来迎接你往往生极乐净土。

《 我从荷塘来 》 上传日期:2003-5-5 作者:郑铭之
有人说:“世上的人,很少会把自己的童年给忘掉的”我也认为此话不假;在我故乡的童年记忆里,确实有不少零零碎碎的挥之不去的影画在我的脑海里游荡,那记忆中的涟漪,荡漾而开的是我无数的遐想和回味。 我通常喜欢在自己写作的桌台边放上一盆鲜花,比如兰花、仙人掌什么的……今天却与往常有些不同,兰色刺青的花瓶里插养的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花种——荷花,望着她我端详了许久,淡淡地、不留痕迹地让心中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故乡在我的记忆当中,最是不能忘怀的,是在离我家不远的一片荷塘,每当是花开季节的时候,我便会抽出大部分的时间来游离于塘水间,乃至于中学读书时读到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时候总有一种特别的亲近的感觉。 春天,荷塘周围的草坪总是绿油油湿露露的,一脚踩下去,总好象是踩在浸了水的浮萍上似的,穿了干干净净的解放鞋都给透湿了(这可是当时好多同龄的小朋友想要买的鞋子哦,当时穿着这鞋觉得可神气了); 荷塘里满是绿色的荷尖,象万把尖刀般迎天而立,不时的还有一群群红色的鲤鱼在荷尖间自由愉快的穿梭着,追逐着,嬉戏着,偶尔在你不注意的一时间,仰起头在水面漂亮的画上几个圈圈,这时候我们总是很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些鱼的互相交耳表情和对着我好奇的眼神; 偶尔不时的还会调皮的碱起几片碎瓦片,在开阔的荷塘水面击起层层水花,戏弄着水里的鱼,搞的满塘的鲤鱼四处乱窜,躲着我们远远的,不时的还有几只小白莺飞过我们的头顶,停栖在荷叶尖尖,时而梳理着白色的羽毛,时而飞到另一端的荷尖上,时而闭着瞌睡的小眼一动不动的立在荷尖上,煞是可爱。 夏天,当阳光以九十度垂直呵护在这片阔广的荷塘之上的时候,四周到处都是成绿,绿的草,绿的树,绿的塘,绿的荷;才从青绿中裹开的荷叶,在夏日火火的空气中轻松地喘着气,荷叶和荷叶之间偶尔会钻出几包雪白的花苞,最是骚人的便是那远近高低的蝉鸣,象是在为祥静的荷塘谱写出一曲沸腾的生命之歌; 若是到了夜晚,朱先生的荷塘手笔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几触风景,我想自古喜好荷花之人甚多,也许是她“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的品和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榭玩焉”的性,才博得了天下贤人圣者所醚好。 试想古人:静静的在皎洁的月光下,约三两知己,盘席而坐,举杯邀月,析览史册,谈笑风声,闲弹天籁,呤诗对词,何不快哉,乐哉也!再加上塘里执迷不悔的小蛙,呱呱地叫禅,那蛙儿整个夜都被她弹奏的严严实实,象贝多芬那样的自信和充满着狂傲;这整个幽夜都和着她的叫鸣,直到天明月去,清雾弥漫的时候,肯定是月落日出方可罢休,人生如此,遐意之至啊! 南方最是多雨季节,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要对着荷塘看个饱,飘飘的雨更是给荷塘增添了几分美感,我不禁提笔写了首古诗来抒抒情: 萍水孤折乱枝头/雨飘情思梦里走/碧珠昭昭舞翩迁/莲随波动交枝奏/几里芊芊出浴更/万点乱红破青真/欲饮乡思无言纵/醉花醉影更醉人 …… 逝去了火辣辣的夏季,迎来的正是满塘莲香的时节; 这个时候,鱼也歇息了,蝉哇也不声了,仿佛是不敢在这样的一个季节去和莲花媲骚;一切都开始走向尽头,草枯黄了,树也也开始凋落了,而惟独此时的莲花,在秋的世界里增添了许多快意; 荷瓣舒懒着开着,象是个会说话的仙女,只有成群的蜻蜓在荷花的天空里跳起了“华尔兹”; 在秋意丝丝绵绵的爽风中,荷花开放的格外的鲜艳可人,笔直的美妙的身材,在秋的图画中亭亭玉立,风挤动着荷,荷挤动着叶,在叶和叶,花和花的中间,干和干相互交错着,挨碰着;一阵秋风吹过,荷塘就象是千军万马般,摆开了排山倒海的阵式,风过之后依然回归到“微风轻轻吹,小荷轻轻醉”的境界; 那时候总是有位老人(听说那个老爷爷都近八十的人了,却从还是孤身一人?荷塘中央的木屋就是他的家,老人最大的乐趣便是看养着这片荷塘和逗我们这班毛孩儿),他划在荷塘的“刀光剑影”之间,采摘着莲藕莲籽,唱着几十年不变的歌: “水清清,风淡淡,老夫撑杆又划桨;穿莲杆,过塘槛,嗅风嗅莲满鼻香,呀满鼻香……”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一群小孩总是,围跑到荷塘岸边耐心地等待着来老爷爷的归来,老爷爷每次都会带好多的莲花莲藕莲籽,采摘下来的莲藕和莲籽都很清甜,每次他看到我们开心的在吃着莲藕的时候,和互相调皮地玩耍着他那老船桨,他那黝黑干瘦的脸上总会露出丝丝幸福的笑脸;最让我不解的就是,平日里那么苦的黄连居然就是脆甜莲籽的莲心,我想这也许就是“苦从甘来”道悟吧! 也许是南方气候的原因,莲花败落,通常是在秋尽冬来的那一两个月,败絮阑珊,折枝倒叶,一派后唐时期的衰败和和无助; 难怪有许多著名诗人词人,常用败落的荷花来比喻百姓的疾苦和政治的衰败,如“残荷对破影,夜宿泣故国”如“数十里残叶败荷,逾千万百姓饥寒”……也有许多的古代近代文人派画家,在作画的品习中常常画荷的题材都是残破枯萎的败塘景象,来抒发或者表达自己冷漠孤高,与世不格的境界; 我在想莲花的品自然是高,可是在她那品性的背后是要经得起多少的风风雨雨的考验和洗礼啊。 最爱看在风雨中的荷,坚韧而从容,在千千万万颗的雨点拍打在荷花和荷叶的时候,荷花就象是海浪般的层层叠叠,而丝毫没有伤害到她的“一丝一毛”,这种“能曲能伸”的精神的确值得我来借鉴。莲花是博大的,只有真正的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宽大的胸怀去谅解他人和包容他人,我想这样的人生道路在在雨过天晴的时候,将会象彩虹般的灿烂; 学会生命如荷花般,将灿烂美丽的那一季交给人们,把自己的根和种子留给人们,虽然要在冬季的那一刹那将自己的尸魂都埋葬到塘底,但是这不就是为了明年的土壤更加肥沃,让明年的花开的更加的耀眼无比吗? 如今那个故乡撑船养荷的老人家早已不在人世了,也许这一生,他就是为了荷花而到这个世界来走一趟的;是啊!四季在不断的交替变换,而人也随着岁月老去而老去,可惜的是岁月有大把时间来老,而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而且是只有那么可怜的几十年,我们要拿什么做赌注呢?但愿莲花随我来,我随莲花去……
《秋荷》 白露袭莲蓬,儿孙聚籽宫,炸雷催芰绿,碧叶又冠红
《枯荷听雨》

青阳渡 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 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 南朝梁吴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夏歌 南朝、梁萧 衍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咏荷诗江 洪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殷英童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古风 (其二十六) 唐李 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 唐李 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子夜吴歌(其二) 唐李 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咏江南可采莲 南朝梁刘 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祖孙登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王昌龄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京兆府栽莲 唐白居易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荷塘集

采莲曲 [1991]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小舟穿莲看不见,罗袂莲叶共翻卷。采莲遗郎郎不语,郎言心似莲子苦。郎不语,莲子苦,鲤鱼风断秋风浦。一朝莲落霜来飞,妾将嫁作他人妇。隔莲相望日斜斜,唢呐吹过莲塘去。采莲曲 [1992]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近花红胜火,远水广如天。左摘葱葱叶,右撩波中颜。隔莲谁家子,注目神相牵。不为采莲乐,乐得伊人怜。采莲移郎后,采莲移郎前,两口莫得语,两心共翩翩——独采江南莲,莲叶何田田!采莲曲 [2001 / 5]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湖里小舟能曲折,岸头郎马能蹁跹。住舟一曲郎已去,菱歌绕水空清妍。江南且采莲,莲叶空田田。看郎去马去如箭,待郎归马缓垂鞭。不知同行去已尽,湖光黯黯暮如烟采莲曲 [2001 / 5]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上池荷正美,不得往其间;东家同龄女,巧笑会所欢。下池荷正美,不得往其间;西家新嫁妇,正与夫缠绵。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满湖采莲去,独自转回船 按,以上二首为碰壁斋新作,远不逮十年前旧什矣偶成 [1987] 叫落残英无限粉,忙莺又向碧枝遮。如何万萼伤春意,集与红蕖一夜花?野荷 [1987] 落尽群芳始出葩,长将玉影弄余霞。雾深红颊烟为蕾,冷浸青衾梦作家。有思谁从纤鲤托,无情莫向暮莺斜。何曾自许凌泥洁?一样凋零堕污洼。 市上卖荷蓬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9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14727.html
<<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画莲>>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那年月,地球上气温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Ice Age)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莲的历史
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莲被视为圣洁和美丽的象征。在古代文献中,莲经常被用来描绘纯洁和高雅的品质。例如,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和绘画中,莲常被用作主题,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命力来象征高尚的情操和坚韧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莲在宗教中也获得了...

莲的历史
“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

介绍以下时期莲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
莲文化的起源——新石器时代莲藕由野生到栽种培植和利用。-莲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被赋予美丽、高洁、芳香的含义,成为了美女、尚洁的象征。-莲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两汉时期,莲藕的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多。人们开始用莲表达对亲人...

莲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至今天,可谓渊源流...
莲文化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莲藕由野生到栽种培植和利用。- 莲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被赋予美丽、高洁、芳香的含义,成为了美女、尚洁的象征。- 莲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两汉时期,莲藕的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多。人们开始用莲表达...

莲的历史,品种,用途等!
因莲是佛教文化其中的元素,故莲也常用于佛教艺术作品中,其中中国铜领域第一人的朱炳仁先生的当代熔铜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就是莲,有写意的写实的,将莲的表现丰富多样,而独具艺术特色。 佛教崇拜莲花之由来 当人们走进寺庙,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

莲的历史
莲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300万年前)早得多。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 quoiagly plost 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

莲花的象征意义(莲花的寓意和花语)
莲花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早在《诗经》时期就有关于莲花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莲花不仅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还逐渐流传到其他国家。3. 莲花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 莲花在佛教文化中被赋予了非常高的地位,被称为“法华宝花”,象征着佛陀的圆满法身和纯净心灵。在佛教寺庙中,莲花常常作为供品...

莲花的历史资料
莲花,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在佛教中是一种圣洁物,因此莲花纹在瓷器、陶器纹饰中经久不断。1、东汉:用高温釉画成单个莲瓣;2、酉晋后期出现莲瓣纹,一件器有几个莲瓣;3、六朝时期莲瓣的特征是短、肥胖、粗大,多为刻花;4、唐代的莲瓣也还比较肥胖,排列比前朝紧密些,多为刻花;...

莲的传说或故事(3个)其中一个做梗概 速度,
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庙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

荷花的又名叫什么名字
荷花的又名叫做莲花。这是因为在中文中,“荷”和“莲”常常被用来指代同一种植物,它们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渊源。首先,荷花作为水生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被誉为“花中君子”,象征着高洁、纯净的品质。荷花能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