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不充分一直存在各领域,三农领域中的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1、中国40年发展,城市与乡村是两极化分裂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工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其中,农民进城打工,成为低价劳动力的供应源头,保证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提升了中国工业化的国际竞争能力,但抽干了乡村的劳动力和知识青年。而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中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最快,超大城市最多的国家,城市房地产泡沫,支撑了中国财富效应,支持了土地财政,成为城市财富聚集和城市建设的支撑,繁华的中国新型城市,却是建立在对乡村土地的极低成本的占有上,进一步抽干了乡村的不动产财富价值。

城市的繁荣,就是建立在对乡村人才劳动力土地不动产的低成本占有上。相反,被抽干的乡村,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区域,并因为垃圾遍地、污染严重、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生活条件差、社会服务缺乏、文化蜕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洼地。城市与乡村,成为两极化分裂日趋严重的中国社会最大的扭曲。当前中国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领域,就是乡镇与农村!


2、乡村振兴提出的大背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那么,乡村就应该成为落后的被抛弃的地方吗?农民不进城,还可以追求美好生活吗?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城市人想到乡村去享受田园乡居生活,乡村田园可以成为宜居的桃园吗?

用党关于新时期主要矛盾的理论来分析,乡村,这个中国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区域,如何才能有成效的发展,以满足乡村农民和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呢?

这就是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基础。深刻认识“乡村是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区域”,把握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内涵,是指导我们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课。

3、乡村不平衡不充分状况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阶梯式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从沿海到内地的大阶梯结构,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的阶梯式结构,从东部到西部的阶梯式结构,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再到乡村的阶梯式结构,形成了我国典型的非平衡经济下阶梯式发展。

在城市强大的虹吸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所有读书的学生,考取高中以后,实际上就离开了乡村。40年来乡村考学进城,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主体,也成为抽空乡村人才的主渠道。第二,进城务工,成为考学失败后的主通道。据统计,目前全国外出务工农民工已达1.7亿,他们难以获得城市户口和优良工作机会,成为巨大的城市打工漂流群体。另一方面,乡村“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乡村驻留主力。

乡村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也逐渐从经济、文化的源头沦为落后于城市的累赘。乡村在社会评价中,成为被城市反哺和被拯救的对象。

在经过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救助、乡村城镇化的实践后,我国乡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广大乡村地区仍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甚至越拉越大。交通不便、医疗条件不足、教育水平较低、乡村文化没落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乡村发展。乡镇和乡村的发展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无法突破的一个难题。

先看城乡收入差距: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43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是农村的2.7倍,更别提更加发达的北上广,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

其次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乡村道路前期建设标准低,需要大中修的道路里程占总里程的1/4;农村医疗设施及服务水平与城市差距巨大,近7成农民在就诊大中病时,会首选县级或更大规模的医院;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总量不足,建设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村庄不足2%。

不仅设施落后,青山绿水也面临威胁:我国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世界第一,造成土壤、水体中大量农药残留,影响农村环境与食品安全;此外,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严重,目前我国农村每年垃圾产量约1.5亿吨,处理率只有50%左右。

最后看农业生产:很多乡村农业生产还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占主流,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普及度不够,全产业链尚未形成,农业附加值低,无法支撑乡村经济的发展。

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就出现了下面的问题:

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在农业经营人员中,35岁以下人员仅占19.2%,一些人口流出大省的乡村耕地抛荒比例接近1/4,未来随着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的年轻人成为社会发展主题,“空心村”现象将愈演愈烈。

4、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与社会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重新阐述,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过去,我们追求的是GDP增速,追求的是经济规模与速度。可以称之为唯生产力论。而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思路,调整到了科学的可持续的绿色和谐发展模式上。这个主要矛盾问题背后隐藏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选择和思路差异。城乡两极结构的巨大反差,完全违背了党中央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理念。乡村发展,成为我们必需突破的攻坚战役。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对乡村的欠债实在太大了,再不加大力度发展乡村,再不创新推进乡村进步,中国社会经济的跛足结构,必将极大地阻碍国家的全面发展!

基于对中国发展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加速部署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选择!

5、乡村振兴怎么搞?

那么乡村应该如何才能有效地发展起来呢?如何才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起来呢?如何才能避免40年来持续形成的反向趋势,形成独立的发展方式呢?到底未来乡村是什么样子?乡村永远是农民的乡村吗?如何选择一个和工业化、城市化平行的乡村发展模式?是否能在乡村发展中形成在体制机制上、在政策法规上的配套支撑?

以上我问了7个问题,都是乡村发展面临的难题。乡村振兴到底怎么搞呢?!

6、围绕主要矛盾分析并形成解决方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脉络

我认为,城乡二元背离,乡村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必需依靠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选择的依据和方向。

一方面是政策改革与措施保障的领域。政府如何把乡村振兴放到重要的位置,从而给予其独立发展的政策支持,包括一号文件的顶层设计、对“三农”问题的一系列补贴措施、精准扶贫措施等等。

另一方面是市场激励与可持续良性发展结构的培育。在乡村发展中,缺少市场的支撑能力是最大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市场问题,那么乡村问题的新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政府的支持,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交由国家承担,将激发市场持续发展的活力交由市场承担,两条线同时并进,相互推进,相互支撑,才能构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脉络和动力机制。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到,在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中央政府及各地区政府必将采取的措施方向:

第一,大幅加大财政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对乡村环境整治的投入,加大对乡村民生的投入,解决乡村发展的金融支持。

第二,加大改革力度,彻底调整不利与乡村进步的城乡二元体制。

第三,解决农民依附于土地的问题,使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真正获得突破解决。

第四,释放资产和资本要素的流通能力,导入市场化动力,真正形成市场活力,形成乡村市场要素配置的突破,进入乡村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轨道。

下期预告:

乡村振兴不是农村振兴!中央 1号文件到底指明了怎样的方向,乡村振兴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跳出老路,打破固化思维,绿维文旅将会在下一期节目中继续给大家分享。谢谢大家收听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会。

绿维文旅是泛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创新引领机构,城乡规划、旅游规划“双甲级”规划设计院,中国特色小镇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商,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提供策划规划、开发运营 、投资融资、风貌设计、创建辅导、IP导入等服务。

绿维文旅以“创意经典·落地运营”为理念,率先提出“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旅游小镇“产城一体化”模式,参与编制《北京市旅游小镇评定标准》、《旅游小镇分类与评价标准》、《体育小镇评定标准》、《生态城镇指标体系》、《康养城市标准》等,出版了小镇四部曲--《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旅游小镇开发运营指南》《特色小镇孵化器》《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指南》,和旅游小镇、体育小镇、生态小镇等专刊,搭建“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服务平台”,创新“特色小镇孵化器”服务模式,为特色小镇提供一揽子全链全程服务解决方案。

至今已完成文旅小镇、艺术小镇、体育小镇、康养小镇、温泉小镇、生态小镇、农产小镇、音乐小镇、职教小镇、古城古镇等各类特色小镇数百个,其中古北口镇、“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古堰画乡”乡愁艺术小镇、官桥新材料特色小镇、宝峰禅韵小镇、殷村职教小镇、水浒文旅小镇、辽金文体小镇、黄帝康养小镇等,都已经成为业界经典和示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首先是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东中西部农业基础、农村面貌、农民收入的差距,不言而喻。可以说,整个东中西部的差距,主要是农村的差距,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基本在中西部的偏远农村地区。其次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尽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城乡差距有所缩减,但“救护车一响,半头猪白养”“一人上大学,全家拉饥荒”的状况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远没有消弭。再者是“三农”内部发展不平衡。生产生活生态,“硬件”上得比较快,现代农业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但“软件”改观比较慢,基层组织力量不强,乡村治理滞后,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不够紧密,发展欠缺。优秀传统文化水土流失,新的先进文化耕种不足,不良文化乘虚而入,因此,树立文明乡风任务艰巨。
第2个回答  2021-03-15
一是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尽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增强,城乡差距有所缩减,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还有明显差距,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差等并没有根本解决。
二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广东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布约占全省的80%和70%,而人均GDP却不到珠三角的1/3,全省近80%的国内生产总值、77%的工业增加值、83%的财政收入均生产于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由于地理区位、自然禀赋、经济基础等原因,与珠三角地区的农业生产基础、农村面貌、农民收入的差距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还分布有70.8万户、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不平衡不充分一直存在各领域,三农领域中的是什么呢?
当前中国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领域,就是乡镇与农村! 2、乡村振兴提出的大背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那么,乡村就应该成为落后的被抛弃的地方吗?农民不进城,还可以追求美好生活吗?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城...

三农指的是哪三农
三农问题的产生源于农业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的不平衡。农民因收入不稳而进城务工,但城市并未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空心化,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它关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长远目标。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三农”领域的表现有哪些?
三是“三农”内部发展不平衡。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广东省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生产、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农村仍然存在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治理滞后、涉黑涉恶问题严重,农村自治与法治、德治结合不够紧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流失,新的先进文化培育不足,树立文明乡风任务...

中国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1)土地承包。如何使土地承包合同合理化,如何处理和使用家庭承包的土地,如何使土地承包合同适应人口变化等因素,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2)宅基地问题。宅基地与耕地不同,一直是农民的私有财产。现在看来还不清楚。宅基地属于谁,农民的宅基地处置权和使用权与承包地有什么区别,宅基地的管理和分配...

服务三农是什么意思
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临国际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个家庭生产单位无法进行市场竞争...

《聚焦三农》中指的是哪三农?如何看待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即就是指的是农业、农民、农民工这三个。(有人说我这里的三农问题和官方的定义不一样。这一点我承认。),农业历来都是中央的大事,每年的国务院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可以说中国的发展,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三农,解决好,中国才能快速的得到发展。有句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农业的各种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里,工业、城市发展得很快,农业、乡村则发展得很慢,后者自然变成了弱势。谁从事农业,谁赔钱。既然不能从耕作里获得合理收入,农民自然也就不会对土地投入太多。他们不会精耕细作,不会考虑土地肥力的可...

三农指什么?详解,十一五又是什么?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一些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什么就是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农村城镇化及社区化、均等化、农场化;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尽管我们的“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三农问题是农民苦农村穷农业危,那么哪一点最受重视?
城乡二元体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发展角度来看,全球所有国家都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相较城市往往是落后和贫困的,因此城乡二元结构带有普遍性;而从制度设计角度看,城乡二元体制是中国所特有的,就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户籍制度的障碍,阻断城乡之间的流动。过去40年改革过程中,户籍制度已经...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