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有关贝多芬的人生简历

如题所述

  公元1770~公元1827

  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莫扎特在此年去逝)。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颇受欢迎,二十五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给音乐带来的变化中有许多已经产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曲的长度,扩大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为使它成为第一流的乐器做出了贡献。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来启迪。

  贝多芬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各种风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还为柏辽兹、古斯塔夫、马勒、斯特劳斯等许多人开辟了道路。

  贝多芬在本册中的名次看来显然应排在任何其他作曲家之首。虽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几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贝多芬的乐曲比巴赫的乐曲拥有范围更广、数目更多的听众,而且贝多芬做出的众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般说来,用语言表达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能比用音乐表达得更容易、更清晰,因此文学是一个比音乐更具有影响的艺术领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虽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但还是比莎士比亚排得低些。在比较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时,我深受这样事实的影响:大多数人听音乐远比看画和雕像所花的时间多。因此我认为一般说来音乐作曲家比画家和雕塑家具有更大的影响,如果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享有同样的盛名。总而言之,大体上把贝多芬排在莎士比亚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具体见:http://www.nisz.com/bbs/dispbbs.asp?boardid=32&id=2288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1770-1827)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离法国国境不远的小城市--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为了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四岁即开始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贝多芬十一岁便辍学,专心在家学习音乐。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担任大键琴演奏者,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的地位。这些交响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响叙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借以联系起来,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动和思想的各个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生活问题,例如:英雄和他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英雄和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baidu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06-10-26
贝多芬的音乐才能表现的较早,这可从他八岁时就沿莱茵河而下行至科隆、荷兰等地举行旅行演奏一事得以说明,但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则不详.想来其父约翰·凡·贝多芬不可能具有教授这样天才儿童的能力,据目击者所传,他把贝多芬锁在房间里强制其练琴,或者是半夜醉酒回来后即叫醒孩子教他练琴直到天明.但是,幸而他能拜从巴赫所在地莱比锡来的内费为师,除作曲法之外,另外还学习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通奏低音奏法,其成果就是于十一岁时出现了作品,但实际上当时他已十三岁.由于他父亲把孩子的年龄隐瞒了两岁,贝多芬到四十岁左右时才知道了自己确切的年龄.
贝多芬在波恩时期究竟受到何等基础教育,不为人所知.他从六岁时似乎进入某一私立初级小学,但无确证.也许他在家庭中音乐的修业就是他所受的全部教育.然而他成名之后,学到了与环境相适应的教养.他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法语和意大利语,并阅读了一些莎士比亚、哥德等人的文学作品.此外,从他大量的书信,可以知道他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深度.
他父亲约翰的梦想是把贝多芬培养为第二个莫扎特.
贝多芬本人也对莫扎特抱有憧憬,曾一度赴维也纳,但关于他们的会见只留有传说,贝多芬自己也没谈到会见的详情.如前所述,瓦尔德什坦伯爵从维也纳来到波恩,通过此人的赞助,贝多芬得以再次赴维也纳留学.这时莫扎特在一年前早已去世,于是伯爵在临别赠言中写道:"要通过海顿学习莫扎特的精神."并介绍他拜海顿为师.在维也纳除去师事海顿之外,前后约十年之间,就学于几位优秀的老师,如对位法就学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歌剧主学于萨利埃里,四重奏就学于菲尔斯塔.然而,他并不是忠实地尊从老师教导的弟子.
贝多芬最初是作为钢琴家在维也纳舞台上出现的,但随着早期作品的发表,他逐渐被公认为作曲家,后来耳朵愈来愈失去听觉,他逐渐放弃了演奏.直到创作中期产生各部名作时为止,他和贵族社会一直保持了密切的关系,生活也无甚困难,但法国大革命的余波将全欧卷入战乱,导致了贵族的没落,贝多芬也随之在病痛和贫困中于维也纳结束了五十六岁的一生,但是他的创作活动,一直持续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关于贝多芬的为人,有种种的传说,其中包括不少传奇式的逸闻.特别是他由于失聪而躲进自己的小天地之后,人们对他进行了种种的夸张和歪曲,或把他当做伟人或把他视为怪人.
从各种传记和贝多芬自己所写的书信中,都可看出他具有与常人不同的性格.他从儿童时代就非常倔犟,容易激动,常常会失去控制而不讲究礼貌.不管对方是恩人还是贵族,他也毫不客气,不留情面.特别是对于自己的作品,他抱有绝对的自信,寸步不让.
他倔强、固执的个性,在失聪后愈来愈甚.但是,他对任何不幸都没有感到绝望,对命运的考验也报以强烈的抵抗态度.他虽然怀着绝望的心情将耳疾之事告诉了亲友,但同时说:"我绝不能忍受.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把它捏碎."同一封信中的后边还写道:"噢!如此美丽的人生,我愿再活一千次."在一年后的1802年的遗书中,他写道:"即使我享有了天寿,对我来说我也觉得死得过早."当然,后
来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他中期的所有名曲,都完成于这遗嘱事件之后,他在《命运》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乐曲中,很好地表现了这种火焰般的热情.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总是用大声说话,----这也可能是由于失聪的缘故----大声哄笑,好开玩笑,他虽不擅长此道却喜欢和人逗趣.他又喜欢给亲近的人起绰号.在他的创作中幽默的谐谑曲,可能就是反映了他这活泼的一面.对谐谑曲音乐赋于决定性特征的是贝多芬,在交响乐和奏鸣曲中,以谐谑曲取代传统的小步舞曲乐章,也始自贝多芬.
他一生没有结婚.对他的天才感兴趣的女性很多,但都没有把他选作丈夫.他做事笨拙,不善于表现自己,也不善于与人交往.他和房东常常发生争执,对他来说寻找住处和迁居是不断发生的难题,至今在维也纳还遗留着他曾居住过的几十处房屋.
贝多芬死后,从他的文件箧中,随同银行的股票等,发现了三封情书.情书是用铅笔写的,有日期但无年代,也没有邮寄地点和收信人姓名.这肯定是年轻时的信,其中一封的日期是"七月六日晨",另一封是"七月六日,星期一晚",最后一封信的第一句话是"早安.七月七日晨".情书写得极为热情,使人联想起哥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第三封信的抬头有"我永恒的情人"这一称呼,因此,这三封信后来被称为致"永恒的情人"的书信,这封信的结尾是"永远是你的,永远是我的,永远是我们的,L.上".
关于这位永恒的情人究竟是谁?所有的传记作家都伤过脑筋,一百几十年来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但是,综合诸说可以认为是不出裘莉埃塔·圭恰尔迪和特勒塞·布伦什维克这二人.布伦什维克伯爵一家是匈牙利贵族,姊妹自1799年开始向贝多芬学习钢琴.他与特蕾塞的交往持续了约十年,特蕾塞曾送给他一张与自己等身大的油画肖像.这张画像现在保存在波恩的贝多芬博物馆中,油画的背面写着:"赠给罕见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亲爱的
你,T.B.".研究贝多芬的权威塞伊雅,列举了种种事实和理由主张上述信件是于1806年写给此人的,但是,如果说是1806年,则七月六日不是星期一而是星期日,这与信件的日期又不相符合,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裘莉埃塔也出生于伯爵之家,于1800年来自维也纳,因为他的母亲出自布伦什维克家庭,因此当时立即就成了贝多芬的学生.她容貌美丽、性格活泼,并且具有音乐才能.据她晚年所谈得知,贝多芬虽贫穷但不要她的酬谢,却接受她缝制的衬衫等物.贝多芬将1801年所作的《月光曲》献给了裘莉埃塔,但她尊从父母之命,于1803年与加伦贝格伯爵结了婚.如果按照研究贝多芬的申德勒和马尔克思所说上述的情书是1801年写给裘莉埃塔的信,那么那一年的七月六日正是星期一.
总之,引人注意的是,贝多芬所爱的女性 ,都是贵族出身或是上流社会的人,这与哥德的恋爱对象往往是平民的情况正好相反.他的理想过高.从他有意识地选择《菲德利奥》的题材也可看出他似乎只是追求精神上的爱情.

谁知道有关贝多芬的人生简历
裘莉埃塔也出生于伯爵之家,于1800年来自维也纳,因为他的母亲出自布伦什维克家庭,因此当时立即就成了贝多芬的学生.她容貌美丽、性格活泼,并且具有音乐才能.据她晚年所谈得知,贝多芬虽贫穷但不要她的酬谢,却接受她缝制的衬衫等物.贝多芬将1801年所作的《月光曲》献给了裘莉埃塔,但她尊从父母之命,于1803年与加伦贝格伯...

贝多芬的简历
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

最短的贝多芬简历字数200个之内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7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代表作有交响乐《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

贝多芬的简历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

贝多芬的简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祖籍是荷兰(一说是波兰)。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公认的最像贝多芬Beethoven的画像 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生平经过哪些不幸的遭遇
1、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

想贝多芬简历?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

贝多芬简历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著名音乐家的简历
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根据当代的考证显示,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

收集贝多芬、霍金、张海迪主要事迹
1789年5月,贝多芬与任宫廷乐师的知友赖歇尔一起进入波恩大学。贝多芬象海绵那样从莱辛、歌德、席勒的著作里吸取养料。贝多芬与波恩的名门布罗伊宁一家有亲密往来。从聚集在布罗伊宁家的年轻艺术家那里贝多芬获得了有关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他还结识了一位名叫瓦尔德施泰因(1762—1823)的朋友。 1792年7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