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前面临着什么样的市场

如题所述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原因

发布日期: 2012-05-02
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发布了《2011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报告》,该报告指出:2011年下半年,将有66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近30万人,以及700多万中专、职高、技校及“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将集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这使得我国待就业人数数量的增长超过就业岗位的增长;然而,随着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就业机制逐步形成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等方面的变化,社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大量岗位空缺;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供需矛盾怪象,具体原因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影响着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良性供给:
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存在“斥市场”的倾向。我国多数高校建立初期的特点是:规模小、对政府依赖程度高、专业设置类型少且更新速度慢。随着高校的发展,这些方面呈现稳定的趋势,但市场经济的浪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受个体理性影响的决策者不愿取消传统专业,只在原有的基础上简单地重构一些新兴专业。另外,他们很难定期地做大量市场调查并分析何类专业具有强竞争力,使得一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师资力量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造成大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应对市场需求。例如当前市场对电子信息技术、金融、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大,但由于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和硬件条件差及专业系统设置不合理,难以大量招生。农、林、地、矿等冷门专业,由于师资力量相对充足,而不愿少招。这种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结构调整的现状严重地制约了传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竞争力。①
高校专业内容设计的“弱实践性”和“低实用度”特征。一方面,大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高校在建设初期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播与继承,这必然使高校的教学内容实践性低:实践教材较为滞后,实验设备落后,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中国师生间单向流动的“填鸭式”传统教育方式以及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高校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进一步降低。在现实中,教学过程在教室或实验室等空间中进行,上课时间与实验课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增加了高校提高其教学实践性的难度,也使其改善教学实用性降低。
部分高校就业服务的不完善,使人才供应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软化”。虽然近年来我国多数高校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但却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完整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体系化程度低,且操纵性不强(重形式,轻建设;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培养)。在现实中,很多大学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内容和信息已过时,而且一些条目的设置只是形式,缺乏实际的内容。一些调查也指出:大多数院校择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而忽视了对新生的教育及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终解决。
总之,大学生的知识教育与未来就业的不匹配,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随着新知识与技术不断涌现,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服务不到位等弊端使大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不能适应市场要求,无法顺利进入就业市场。
二、政府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大学生实现良好就业
政府工作不到位致使大学生与人才市场取得联系的“媒介”――信息渠道不畅通。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掌握有效合理的信息对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问题存在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08年4月我国开通“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②但我国就业服务体系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使现实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我国开拓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双向选择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等有形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过于单一化,无法为毕业生及时地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
政府工作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出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等方面不平衡的问题。根据经济学中的资源禀赋理论,东部地区充分利用地域、人才、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使本地区经济快度发展,与之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缓慢,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存在着严重不平衡,在择业标准中对就业地区的选择都过于集中化:到经济发达、发展迅速的东部城市的占大多数,他们宁可在“蚁域”中做“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蚁族”,也不愿意做中小城市的“贵族”。再者,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传统经济发展缓慢,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劳动力边际收益低,农村收入少,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而城市现代工业发展迅速,对城市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劳动力边际收益高,收入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户籍制度的限制逐渐降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进入城市,导致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严重失衡,大学生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及择业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
刚入大学时,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大一阶段规划人生过早,懈怠自身的规划及发展目标,没有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或规划质量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优势的发挥。另外,在理应弥漫着浓郁学习科研氛围的大学,出现了一道不和谐的风景线――逃课。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这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力③的培养。就业力的弱化进一步影响着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良性供给。
另外,大学生择业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功利化倾向,择业时更加倾向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域,更加关注单位给予个人的经济待遇,这种功利主义倾向也会诱使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够理智,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存在不合理性,总是期望优越的工作环境,较高的工资待遇,较完善的福利,却忽视了自身在单位的发展空间。这种不合理的择业观也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良性供给。
在现有的就业模式下,一些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大学生怕落差,怕被边缘,在找工作中缺乏主动参与精神和竞争意识,信心、勇气不足,导致他们失去就业良机。与此相反,另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对工作单位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对招聘单位所提供的待遇不屑一顾,以致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
四、企业的发展观念影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良性需求
对于学历不高的求职人员,用人单位不需要对其学历资本进行过多地补偿,他们就业机会更大。受错误用人理念和短视行为的影响,用人单位认为现在的社会人员流动率高,只要能适合现在职位的需要即可。若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符合企业要求,企业也不愿意聘用大学生。总之,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当人力资本边际收益为0甚至出现负值时,用人单位是不愿意继续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投资的。此外,有的用人单位夸大大学生的不成熟性,考虑最多的是社会经验,在招聘考核时,常常设置一些不现实的条件,使毕业生的就业难上加难。

五、家庭方面等特殊的相关因素影响了大学生供需状况与其就业的实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度逐步提高。家庭完全可以支持他们下一代的生活,导致畸形的群体出现:“啃老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即将就业或待就业的大学生没有就业的危机感和迫切感,这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实,传统的家庭教育使得大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念:人们认为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上了大学就可以翻身,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城市中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例如,大学生很少主动愿意到西部和基层等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工作。
另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很多老年人没有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加上我国房价的居高不下、物价增长迅速,居民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致使很多已经到退休年龄的人仍占据着大量工作岗位,压缩了年轻人的工作岗位。
为化解这个矛盾,高校应通过教学改革,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并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学生满意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政府应通过就业服务系统,实现就业指导、就业政策、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等全面合作,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应通过各种途径把自己培养成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总之,缓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的程度及其消极作用,实现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需要高校、政府、学生等多方的努力与合作,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也曾指出,中国在高速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带来中、高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矛盾,这些因素在2020年前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新一代的脊梁,寻求努力自身生存机会时,也应该承担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应肩负自身更重要的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运用自身所学理论,对自身从事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整体运行地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注释:
①宋智灵:《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 2006年8月
②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2008年4月25日 教育部部长 周济
③就业力即现代企业雇主期望21世纪员工能够具备的特质,是一种使个人获得并保有一项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静,牛永红.大学生应注重能力的培养[J].科技与经济,2006(4).
[2]游敏. 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1).
[3]何晓丽.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04).
[4] 陈志伦.新形势下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培养和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0(05).

-----------------------------

大学生有哪些途径了解市场需求

1去各个招聘网站浏览最近的一个招聘动态有利于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方向
2去各个产业研究报告资讯网站浏览各个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景比如前瞻网
3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对自己毕业后就业方向一个定位
4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制定一个职业规划 个。
招聘会 朋友介绍 网上投简历 自己去找。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怎样的就业形式?
一是就业人数多,就业竞争力大。近五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高,2019年高校毕业生还只有834万,但是在去年(2022年)就已经超过1000万,达到1076万。而官方预计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在1185万人左右,再创新高。受到疫情以及世界经济疲软和俄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并不景气,4、5月份国民经济增速减缓...

简要论述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走向
一、就业市场的现状 1. 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但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职位的增长速度,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招聘名额往往远远不能满足应聘者的数量。2. 就业难度加大 许多就业岗位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而大学毕业生...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环境分析是什么?
1. 一般社会环境:在当今时代,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无处不在,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科技发展浪潮不断涌动,人才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各种人物纷纷登场,让人不禁感叹世界变化之快。2. 特殊社会环境:(即将面临职业行业的环境)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较大,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

简要论述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走向
1、 就业岗位选择广泛 随着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可以选择的就业岗位非常广泛,从传统的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到新兴的互联网、文化创意等领域都有机会。2、急需人才岗位仍然存在 尽管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仍有许多企业在用人方面遇到瓶颈,急需相关专业的...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人数众多、就业高峰期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同时面临着既严峻又充满机遇的形势。2. 大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是其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次决策,它直接影响到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3. 从社会层面来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4. 从...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形势概述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受全球经济形势、国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二、就业难点分析 1. 就业竞争...

大学生就业面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生可以选择从事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工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规划,实现个人发展和成就。4、挑战: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更激烈的就业竞争。5、当前时代的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快,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知识。6、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生活节奏加快,...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环境分析是怎么样的?
2. 特殊社会环境: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庞大,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突出。3. 经济环境: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大学生当下的就业形势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庞大的招聘人数,但是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形势严峻。第一,就业市场需求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饱和状态,工作岗位的需求相对于汀流的毕业生数量要少得多。二是毕业生专业与岗位的不匹配。大学生在选择专业领域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职业咨询和对社会需求...

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如何
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需要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增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机会。03 形势严峻 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导致服务业向制造业急转弯,经济转型加快。同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门槛相对较高,找到理想工作的难度较大。此外,国家经济发展放缓,就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