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山区农村儿童的阅读习惯

如题所述

还记得孩提时走进校园,那琅琅读书声常萦绕耳畔,回荡在校园上空,而不知从何时起,校园里少了那琅琅的读书声,手不释卷的美好体验正和我们渐行渐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莎士比亚也曾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结合我校每年一届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以及我校的《偏远山区农村完小小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我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变课程
  我班学生留守儿童占半,这些孩子自觉学习意识差,他们的阅读,主要靠的是课堂,而课堂上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留给学生阅读,课余休息时间,学生热衷于参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哪有时间阅读。周末回到家,早就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根本没有读书的时间和精力。农村的学生家长生活压力大,生活大多艰辛,闲余时间少,即使有时间,也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而无从辅导学生读书。甚至有点学生家长有点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学习读书,而是无所事事,自然而然地效仿,学生的课外阅读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又如何能实现呢?我决定让课外阅读变成我班的一门课程,扎扎实实搞好读书活动。
  1、创建图书角,为阅读搭建平台
  学生的阅读资源有限,亟待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的平台,我通过献书、购书、借书创建了一个班级图书角。献书即发动科任老师和同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献给班集体;购书即发动学生捐出自己一星期的零花钱,并把班级中平时回收废品的钱筹集起来购买新图书。借书即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一批图书,等同学们阅读完后再去调换新图书。
  2、定时间,阅读成常规
  每天8点50分到9点10分是我校的早会课时间,这20分钟常被大家用来作安全常规教育,我想:何不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去,而这宝贵的20分钟用于阅读呢?而且早上人的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在这段时间读书,能得到质的保证,于是我将班上的阅读活动时间定在每天早上8点50分到9点10分。
  3、定目标,规范阅读活动
  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是没有阅读计划的,喜欢的书看一看,不喜欢的从不问津。看书时走马观花,很少带着问题读,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而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目的是支柱。读书不思考犹如吃饭不消化。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并根据不同的书籍,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为各种读书汇报活动做好准备。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要学到什么!
  二、师生同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1、同读中指导
  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如果对学生阅读不加任何指导,即使学生会去读书,那学生大多可能会停留在看漫画,笑话,脑筋急转弯之类图片较多的书,由于这样的书图片多,文字少,没有给学生带来实质上的帮助,更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利用读书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性阅读,指导他们如何读好书,如何根据不同的书籍作读书笔记,并定期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交流所读刊物,把自己看过的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使学生乐在其中。
  2、同读中示范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一桶水远远不够。现在的学生对老师并不想原来的盲目崇拜,要想征服他们,首先得有自己的魅力,否则,你的一切努力都只会付诸东流,所以在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自己先要“博览群书”,至少你要看过你介绍给学生的书,这样你才知道,这本书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读一读。
  三、活动促阅读
  学生掌握知识后,特别在课外了解到新鲜事情后,总想在同学们面前展现出来。因此,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每天利用早读课的时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活动: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名著知识擂台赛、课本剧表演、阅读之星评选……这样的活动既是对学生阅读活动的成果检验,也让学生在多形式的活动汇报的激励中获得满足感,增强阅读兴趣,积累阅读动机,不断拓宽视野,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将以上三方面合为一体,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生阅读的兴趣将获得极大的调动。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定能得到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7
读书,交流,展示,提高兴趣
第2个回答  2021-04-07

如何培养山区农村儿童的阅读习惯
因此,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每天利用早读课的时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活动: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名著知识擂台赛、课本剧表演、阅读之星评选……这样的活动既是对学生阅读活动的成果检验,也让学生在多形式的活动汇报的激励中获得满足感,增强阅读兴趣,积累阅读动机...

浅谈如何提高山区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加大学生阅读量是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 学校、家庭应多为学生购置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农村小学大多没有多少图书,而且大多内容陈旧,不适合学生阅读,更谈不上有图书馆。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家长认识跟不上,也没有几本课外书籍,农村小学生基本处于无书(课外)可读的状态。而...

让每个山村少年的书桌上,都有一套《少年中国地理》:偏远山区少年...
这个项目旨在解决山区儿童对家乡和祖国地理文化的了解不足,提升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缩小城乡阅读差距。通过《少年中国地理》,孩子们将通过历史、人文角度探索中国大地,从地质变迁到大国工程,感受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脉络,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捐赠《少年中国地理》不仅是书籍的传递,更是知识的传...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恢复高考,可以让孩子们读一读《红岩》,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把他们的阅读视野从狭小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成了局外人、旁观者,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学生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扩大他们的智力背景: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读物的老师占30,否定了这种做法!倡导“读经风气”是想从根本处着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

怎么让孩子爱上阅读?
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儿童精神食粮的供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可以动员各种社会资源为儿童阅读创造条件。第三,儿童绿色阅读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中小学校在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是阅读的示范者、引领者、推广者,要给孩子们自由阅读的空间,要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图书角成为...

全民阅读如何冲破3大瓶颈?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阅读推广人孙慧阳建议,各类阅读活动的开展要细分人群,创新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切实有效。面对增长缓慢的人均阅读量,徐升国认为,培养国民阅读习惯不是朝夕之功,而是要长期努力,持久推动,让阅读活动蔚然成风,带动人们的阅读热情,从而提升全社会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自信心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自信心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1]。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受挫能力较差...

城里小学和农村小学的主要差别在哪呢?
其次就是办学特色的差别,城市小学会更加偏向一些城市化的办学特色,孩子们接触到的社团等活动也能也更加的新颖,比如说话剧社团、主持人社团、足球篮球社团,除此之外,孩子们能够获得的展示锻炼机会也相对较多。农村学校也会建设这些相应的社团活动,不过有些农村学校会根据自己的特色开设校本课程,比如针对...

农家书屋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让农民亲眼看到农家书屋带来的好处。找准“高端”读者,形成示范效应。大部分农民目前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业余时间以看电视为主,棋牌娱乐和交友聊天也占很大比例。种养能手、中小学师生、企业家或乡村干部等,属于农村的“高端”读者,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在当地形成较好的示范效应。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一切阅读资源,保证了基本的阅读时空条件,给学生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把他们的阅读视野从狭小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3、培养阅读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