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如题所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释: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通过这句简短的描述,杜甫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自然景观的画面中。当我们想象这个画面时,我们可以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鸣叫,它们的歌声如同音符一样跳跃在空中。同时,我们还能看到一行白鹭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它们的洁白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幅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翠绿的柳树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宏伟。黄鹂的鸣叫声如同清晨的钟声,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片纯净的净土。而白鹭的翱翔则展示了生命的自由和无拘无束,它们像是在诉说着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同时,这句诗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不要忽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与黄鹂和白鹭一起,我们可以在翠绿的柳树下,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我们可以在蔚蓝的天空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真理。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珍惜这个美丽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让我们像黄鹂一样歌唱自己的生活,像白鹭一样自由翱翔。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和和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是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氛围,这里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成双成对,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诗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整首诗咱们是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学过的。

下面附上全诗,以便更好地赏析诗句:

【全文】

杜甫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末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

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脉络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确。

关于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诗约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第2个回答  2023-08-0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

句诗描绘了一个优美而和谐的场景。黄鹂是一种鲜艳的小鸟,它们栖息在翠绿的柳树上,在那里欢快地歌唱。它们的鸣叫声穿透了整个景色,给人带来生机和愉悦。

同时,一行洁白的白鹭在蓝天中飞翔。白鹭是一种高雅的鸟类,它们纷纷展翅飞翔,仿佛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蓝天湛蓝无云,给人一种广阔、清澈的感觉。

这幅画面以其明亮的色彩和动态的元素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黄鹂歌唱、白鹭飞翔,它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展示着自由和美丽。整个画面给人带来宁静和愉悦,也带来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全诗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成对的黄鹂在翠柳枝上欢叫,

一行白鹭上青天。成行的白鹭飞上如洗的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窗框里嵌着千秋积雪的西岭,

门泊东吴万里船。大门外泊着万里东吴的航船。

诗人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全诗解读、赏析:

广德二年(764)春,杜甫闻知其好友严武复为东西川节度使,还镇成都。严武屡屡来信相邀,于是杜甫携家由梓州重返成都草堂。这一时期,诗人生活较为安定,心情较舒畅。成都初春,花红柳绿,生机盎然。触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赞美之情,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全诗共四首,这是其中第三首。

苏轼曾以“诗中有画”评赏王维山水之作,而这首绝句似乎更像一组清新淡雅的水粉画,并列的四扇屏。分看一幅一景,合起来又是一大幅意境开阔、情趣和谐的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柳丝新绿,翠芽初吐,枝条婀娜迎风摇曳,两个黄鹂飞戏其间,时时发出清脆的欢唱。这幅画或可叫作“柳岸闻莺”。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点点,列队翱翔。这一幅或可叫作 “春回雁归”。两句之中一连用了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把那风和日丽的明媚春光描绘得绚丽多姿。一般说,诗家较忌用颜色字,用多了显得柔糜浮艳,杜诗这里用后却取得了意外的效果,因为这四种颜色基调和谐,清淡素雅,令人倍感新鲜明快,赏心悦目。这一联对仗工稳而不失板滞,句中运用了两个动词“鸣”、“上”。一个表声响,一个表动态,声动相间,显得参差错落,诗情画意被渲染得有声有色。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是对仗极工的联句,这一联妙在“含”字上,诗中嵌一“含”字,犹如画龙点睛,把整个后两句点活了。西山雪岭,峰顶积雪终年不化,但距成都甚是遥远,平时是望不到的,只有万里无云空气清澄的日子才能隐约显露出来。诗人在屋内偶然一瞥,透过窗口,却有幸看到了。读这一句要注意诗人在屋内的位置角度,不是凭窗眺望,而是距窗较远,否则“含” 字无着落。西岭雪峰仿佛是镶嵌在室内的一幅图画,近在眼前,诗人感到特别赏心悦目。接着,诗人的视线由窗口又移向门前,门前停泊着通向下江东吴的船只,由成都沿岷江穿三峡,过两湖到东吴,行程数千里。这句写眼前景,但也流露出诗人心中事,战乱已平息,可以出川返乡了,诗人的欢愉心情更增加了一层。“千秋”、“万里” 均非实指,一言时间之久,一言空间之远,足知诗人的联想是何等开阔而豁达。这一联句中的两个动词 “含”、“泊”,亦最见诗人匠心。“含” 如口中衔含,这样把静物说活;“泊” 字不仅是停靠,更有摇荡漂泊的动感。

四句一句一景,但诗人的视距不尽相同,一近一远,又一远一近,交相辉映,从不同角度把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草堂春意图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恬静幽雅的艺术享受。

杜诗以律为绝,这首诗当是最典型的一例。前人评价不一,有人疵之为 “断锦裂绘之类”(胡应麟《诗薮》卷六)。无疑,这首诗在形式上很像七言律诗的颔、颈两联。但确实是一首意境和谐、结构完整的诗。设想,又有谁能再补上首尾两联?如有能者,定为蛇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2-2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画面: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杜甫《绝句》,全诗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7-28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
在远处,绿柳成荫,翠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黄鹂鸟在柳枝间欢快地鸣叫,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生机勃勃。
同时,在天空中,一行白鹭飞翔于青天之上,与黄鹂的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大自然的和谐氛围。
这句诗通过描绘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幅清新、和谐的自然风光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解释: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通过这句简短的描述,杜甫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自然景观的画面中。当我们想象这个画面时,我们可以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鸣叫,它们的歌声如同音符一样跳跃在空中。同时,我们还能看到一行白鹭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它们的洁白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

绝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

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
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早春图。表现的是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鸣唱。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

绝句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描写的是什么时的景色
此诗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具有喜庆的意味。出自唐代杜甫《绝句四首(其三)》,原文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节
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生动画面。这句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正值杜甫经历东川漂泊后,因严武重镇蜀地而重返成都草堂,心情愉悦。诗中,黄鹂的鸣叫与翠柳相映成趣,白鹭的飞翔则增添了天空的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这首诗的后...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写的什么景色?表达的什么感情
这句诗描写的是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赏析:这首《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连用了“黄”、“翠”、“白”...

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写的是什么季节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草堂四周生机勃勃。后两句分别描述诗人窗前远眺和门前之景。《绝句》描绘了草堂周围四幅独立画面,展现了早春的秀丽景象,欢快明亮中蕴含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先描“黄鹂”与“白鹭”,彰显早春生机之盛。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描绘诗人感受湿气早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