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妈妈之后,你有没有这样想过?我一定要做个好妈妈,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失败,养育孩子我必须处处做得最好,我希望我的孩子每天都快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无忧无虑……
或许,你的焦虑就由此而生。
当孩子出现问题,当自己、当家人不能令人满意时,一 *** 焦虑就迎面而来!
别怕,让我们一起来面对——
首先,我们要做的,也就是一个中心,那就是要学会改变认知,因为观念决定一切。
第二,我们在面对焦虑的时候,必须两条腿走路,光靠自己有点累。要有左膀右臂,一个是改善和经营自己的夫妻关系,另一个是学会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然后是一个技巧——区分问题区。任何焦虑来了,你要先去考虑这是谁的问题,谁现在在问题区,谁需要面对,我能干什么?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与提升与自我的关系。我们从小到大,与自己的关系其实都是被忽略的部分。我们总是跟别人尝试着去建立关系,展露最好的自己。跟孩子,老公,老人,同事等等,我们都会去在意,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去尝试着向内,让自己跟自己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关系。所以这一点,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迎面焦虑,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
从平衡原理上讲,如果大家能有这四个方向上的内容,那么你的自我,不仅能够站立,而且还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愉快地健康地走得更好。
迎战焦虑的第一步,改变认知
当我们的身份发生了改变,成为了孩子的妈妈,我们的焦虑就蜂拥而来了。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新的身份——妈妈这个角色,是有一定的认知和相应的观念的。比如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我想带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怎么样,为此我希望自己能怎么去做……这样的一些认知,相应地肯定会带来一些焦虑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改变认知呢?
大家肯定听说过这句话: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又决定命运。
其实最终决定命运的,是你的观念。就是你在脑海里,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相应的命运。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做认知理论,它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以及相应的行为,不是由发生的事情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内心给这件事情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如何理解这件事情决定的。也就是说,事情本身,本来不是问题,但是导致你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是因为你是怎么理解这件事情的,你的理解非常的重要。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今天早晨,孩子跟你顶嘴了。
两类人,有两类反应:
一类人是非常的生气——孩子敢和我顶嘴?!很生气;
另一类人,孩子跟我顶嘴了?!他特高兴。
同样一件事情,就是因为他对顶嘴这一行为在脑海中的观念不一样,赋予的意义不一样,反应就不一样。
很生气的这类人,是为什么呢?比如他把顶嘴理解为不尊重,所以他会很懊恼,很生气。
那么另一种很高兴的家长,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对孩子跟我顶嘴这件事赋予的意义就是,孩子有能量了,他能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了,他敢于跟我说了。他把顶嘴等同于有力量,有独立的人格力量,所以他特别的高兴。
再比如:
妈妈们经常会有的一种现象就是,比如孩子生病了,你的情绪和反应就是你伤心自责了很多天。你觉得特别难过。
其实谁家的孩子都会生病,但是你为什么伤心自责很多天?因为你内心有一个观念就是我没有照顾好他,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这就是你的认知。所以你把孩子生病了就理解为我没有照顾好他,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那么很有可能你内心的更深的信念就是我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在认知理论当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叫ABC理论。A代表着事件,B代表着你的内心观念,C代表你的反应,也就是你的情绪。
比如,我今天在商场跟导购吵架了,为什么呢?因为我试了一条裙子,可我不想买,我告诉导购我不买的时候,他瞪了我一眼,然后我就他吵起来了,我很生气、郁闷。
那么大家可以考虑,在这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什么样的一个认知呢?其实在这个事件当中,具体的事件是导购瞪了她一眼引发了她的愤怒,所以吵架了。吵架了应该分在情绪和反应那儿,事件应该是导购瞪了她一眼,那么瞪了一眼在这个人的心目当中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她的内心会有一些信念。大家可以想想这个信念是什么?也许是她觉得自己一直没有钱,或者她的内心认为有钱的人才是被值得尊重的,那么你瞪我一眼就是你不尊重我,那么你是瞧不起我买不起这个衣服等等。
那么假如我们不那样理解,我的内心观念是我在这方面都比较有自信,我不买就是不买,怎么了?因为这个观念就会导致我没有任何的情绪,我反而会想这个导购这么势利,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所以大家看,最终导致你的情绪和反应的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你怎么去理解这件事情,而你的理解又跟你内心深深的埋藏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妈妈们常见的三种不合理的认知
第一种不合理认知:“完美主义”倾向
妈妈们最常见的不合理的认知就是内心深处的完美主义倾向,比如:第一,我一定要做个好妈妈,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失败,在孩子这一块我必须处处做得最好。再比如,我希望我的孩子每天都快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无忧无虑。那么当发现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这个妈妈就焦虑了,其实可能就某一件事情,但是妈妈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个事呢,就是因为她内心不合理的认知。
举个例子:
这个妈妈,她每天都会陷入到一种自责和抑郁情绪当中,为什么呢?
这个妈妈的事件是:每天早晨我都会因为孩子磨蹭而指责,或者是凶他,他在出门的时候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的指责。因为这个事,妈妈一整天的情绪困扰就是事后我会很后悔,她会自责一整天。为什么自责呢?是因为她的内心有一个信念,我是一个坏妈妈,孩子一定会恨我的,我没资格让孩子长大对我好,甚至于更抑郁的时候,她会说我是个失败的母亲,我甚至不配有孩子。
读到这儿大家是不是心里有类似的同感?不一定是这件事情,但是我们是否也曾经某一个时刻会自责,会内疚,会认为自己不称职,会认为自己不配有好孩子等等。其实最后我们发现这个妈妈其实是因为一直晚上睡眠不好,导致早晨起不来,然后早上起来以后又要给孩子做饭,所以她接受的边界就降低了,孩子稍微的磨蹭就会引发她的情绪,于是她就会骂孩子,骂完了就陷入这样的自责轮回之中。
最后妈妈认识到,因为我睡眠不好,早上起不来就决定我是个完全失败的母亲,这是不合理的。
第二种不合理的认知:绝对化的概括。
比如我们听过身边的一些人会,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或者说后妈都是恶毒的。再比如地域歧视,认为某个地域的人是不可信的等等,这就叫认知上的绝对化概括。放在孩子和家庭的身上,妈妈们就会有这样类似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从而导致自己焦虑,比如“完了,完了,我们家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可能输在起跑线只是因为你们家孩子没报什么班。我们把这类叫做糟糕透顶,或者也叫黑点注视效应。
这张纸白白的,所有的地方都有能写的空间,但是我们往往就会盯着这个黑点,认为这张纸已经被毁了,觉得有这个黑点已经不行了,我无法接受,对吗?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孩子偶尔的一个行为,我们就会把他想得非常的糟糕,这个孩子简直已经就不行了,那么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非常容易因为这样的一个事件,因为这样的一个习惯就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焦虑。
绝对化概括的不合理认知,还有一类典型的,就是二元思维论,非黑即白。
这一类妈妈的思维模式就是二元的,就是只有A或B,要么A,要么B,只有这两个可能,就是我怎么让孩子要么A,要么B,生活当中妈妈们肯定这样的感受也是比较多的吧?就是觉得非黑即白,不是这样就肯定就是那样,没有其他的路子,也没有其他的任何的可能性。
心理学认为任何的问题都至少有三个解决的办法,但是我们的妈妈们脑海中总是会只有两种,而且这两种是对立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考虑,那生活中有那么多的问题,如果这么去考虑问题的话,我们能不焦虑吗?
第三种不合理的认知:过分识别:夸大或缩小。
举个例子:
孩子今天不想上幼儿园了。你可能想,天哪这怎么行?!今天我同意你不上幼儿园了,那明天还了得,你以后都不爱上了我可怎么办?
孩子攻击了一下小朋友,你就想,天哪这孩子竟然变得爱打人了,这以后可咋整?他人际关系能好得了吗?
孩子偶尔撒了一个谎被你识破了,你就想,完了,这怎么办,这人品以后可怎么弄?
这是夸大最常见的,妈妈们容易过分识别一个事情,把它的功能夸大化。
缩小就是某个事情其实你应该想得稍微严重一点,大一点,但是你偏不。比如两个人结婚后老公从不帮你干家务,那个时候你也愿意干,也年轻,于是你就想算了,反正我喜欢做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不做就不做,结果你忘了这个分工,家庭干活的模式都是在男女朋友时期其实就定型了,你没给自己留一丁点后路,等到将来有了孩子,你精力顾不过来的时候,你想改变那就太难了。
我们寻找不合理认知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目的就是先把它找见,然后尝试着去改变,改变了之后,新的认知模式建立了,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知,然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情绪和行为好转了,好转之后,那自然咱们所说的焦虑是不是就能缓解?那么这样你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增强了。
对每一个困扰你的问题,你能够从知道真正起作用的是中间你的一个观念,你的一个认知,你如果能把它找见,那么你的焦虑相当于缓解了一半。
比如老公不做家务,那么不做家务这个具体的事情引起你的情绪状态是什么呢?我非常的生气,我会跟他吵架,那么这样的妈妈你就可以去找,你认为老公不做家务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要找到这个背后的那个认知,比如有的妈妈会认为老公做家务等同于他关心我,甚至于等同于他爱我的表示。所以你把这个你赋予的意义找到了,你就会释然,。原来我这么看重老公做家务,是因为我把他理解成他爱我。
所以我们只有找到你背后的认知,就是你对这件事情赋予的意义,你才能事是事,相应的情绪是情绪,你才能有能量去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你的问题才是单纯的一个问题。但是平常生活当中我们是做不到就事论事的,因为这个事被你赋予了很多的意义,你有很多的情绪,你有很多的负面的能量在里面。当你把你对这件事情赋予的意义找到之后,你就会认识得很清楚。
所以,解决问题本身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困难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如何处理捆绑在这个问题上的自己的感受,以及这件事情对自己带来的意义,这是最困难的。引起大家焦虑的也正是这一点。
留作业啦
我是好妈妈,还是坏妈妈?你的观念决定你的命运
因为你内心有一个观念就是我没有照顾好他,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这就是你的认知。所以你把孩子生病了就理解为我没有照顾好他,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那么很有可能你内心的更深的信念就是我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在认知理论当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叫ABC理论。A代表着事件,B代表着你的内心观念,C代表你的...
我是好妈妈,还是坏妈妈
好与坏只是相对的,站在不同的一面说坏,但别一面就是好的。事物没有任何的绝对好与不好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妈妈吗?
再者,你这个妈妈做的好还是不好,其他人说了都不算,你的孩子最有发言权,孩子的感受和意见才最重要。而实际上,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里,我们都是好妈妈。即使你做的饭并不美味,你唱的歌并不好听,你也没有别的妈妈会讲故事,没有别的妈妈有创意。但他每天所接收到的,就是最真实的、完整的妈妈...
坏妈妈作文
坏妈妈作文1 我讨厌我的“坏妈妈”,更讨厌她对我的唠叨。 先说吃饭吧!吃饭的时候妈妈总先夹菜给我,总把我饭堆成了一座小山。还说多吃菜对身体好。听着妈妈的唠叨,我心里想着“烦死了”。 学习上,如果我在家写作业,要是字写得不好,妈妈就会撕了让我重新写。搞得一样作业写好几遍,经常把作业写到深夜。
孩子说我不是好妈妈?合格的父母到底长成什么样子?
儿子正玩得上瘾,不但被夺了玩游戏的机会,还被数落了一顿,心中非常愤怒,哭喊着,“坏妈妈”“臭妈妈”“你不是个好妈妈”。 李姐一听儿子顶嘴,更是火上浇油。又是罚立站,又是软硬兼施,折腾到10点,作业也没有改,两个人都满肚子的委屈和愤怒。 李姐觉得很委屈。她说,为了儿子,她牺牲了所有的自由和时间。怕...
好妈妈与坏妈妈三百字作文
坏妈妈好妈妈 人们都把护士医生称为白衣天使,而我却并不这样认为,至少以前是这样……一个夜晚,狂风怒吼,电闪雷鸣。我们一家人坐在温馨舒适的家中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看着搞笑片。这是我暑假回来后妈妈第一次晚上在家;因为平时她一向都是会被一个电话就叫走的哦。今天是奥运会开幕式,一个特别...
好妈妈的歌词是什么?
好妈妈的歌词是:慈母愿你会知 我最热爱是谁慈母愿你会知 我发恶自觉大罪时时在家 揾妈妈出气平时做工 谷气死忍冇胆Air一句返工点敢驳嘴奀皮好妈妈 Dut你恶你我冇恶意好妈妈 讲到尾我最爱你 Woo~Mama Mia 我揾妈妈出气出气 我要吐晒乌气Mama Mia 太过委屈咗你只有 你对我过错不记一返工即时...
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妈妈?
首先,对于我来说,妈妈的第一种身份是伟大的母亲。无论何时何地,母亲永远都在牵挂自己的孩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孩子。然而,我可能总是会让母亲失望,抄不完的心,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不会让我吃一点苦,尽量满足我所有的要求。有时候想想,确实不该惹...
每当孩子说“臭妈妈,坏妈妈”,有多少妈妈中招?
一个好的妈妈,是孩子感受引导的老师,是教会孩子表达能力的开始,是帮助孩子走向“小社会(幼儿园,社区)”的开端。 当孩子说出了类似“臭妈妈,坏妈妈”或哭的行为时,妈妈们,不要立即否定孩子的感受,静下来,不生气,不讽刺,等孩子不哭后,再与孩子对话。 有的妈妈之前问:那我的孩子无法沟通,一定要哭个半个小时或...
恨自己妈妈怎么办
以前我觉得是我做的不好不够孝顺,现在我明白了,她就是那种根本不懂幸福生活为何物的人,也不懂怎样让身边人幸福 她只会打压你,不懂尊重你,她从心里乃至语言都在打压我们 她的举动根本就不是培养人,而是毁灭人,因为她的愚蠢。母子不和,母亲有极大责任 1 母亲做人不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