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简短民间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端午节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端午的简短 民间 故事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的简短民间故事

1、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起源传说相关人物:屈原与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说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 文化 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端午节节日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端午赛龙舟活动端午赛龙舟活动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的习俗

1.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说来,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

同时也要强调一下,粽子清香糯滑,黏度高、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人尤其注意控制食量。

2.端午节挂艾叶菖蒲

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民谚说:“ 清明 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的简短民间故事相关 文章 :

★ 端午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200字

★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简短的

★ 端午的来历民间故事

★ 关于端午的民间故事

★ 2021年关于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 端午节民间故事

★ 民间故事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介绍
3、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4、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 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

关于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三、白蛇传说 关于白蛇白素贞与许仙的凄美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饮用了雄黄酒,差点现出原形。再加上法海和尚与白蛇的冲突,以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这些故事都广为流传,成为民间戏曲的经典曲目。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国伐楚后,吴王阖闾去世,皇子夫差继位。在伐越大胜之后,越王勾践请...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4、白娘子端午节的悲剧 白娘子,中国古典小说《白蛇传》中的女主角,她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在端午节这一天,许仙按照法海的计谋,强迫白娘子饮用雄黄酒。白娘子无法避免,饮后终于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这个故事反映了端午节期间的风俗习惯以及对妖魔鬼怪的恐惧。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介绍
3. 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东汉时期,曹娥为寻找溺亡的父亲,年仅十四岁投江而死。十七天后,她抱出父尸,其孝心感天动地,传为佳话。4. 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传说中的白娘子,在端午节饮用了含有雄黄的酒,因蛇妖属性而在许仙面前现出原形,导致许仙受到惊吓而亡。这一故事体现了民间对端午节...

端午的简短民间故事
端午的简短民间故事 1、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四篇
端午节的故事一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
1、东汉孝女曹娥的寻父故事:曹娥因父亲曹盱在江中溺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着江边悲痛地哭泣寻找父亲的遗体,经过十七天后,在五月一日那天,她自己也投江而亡。五天后,父女俩的尸体相拥浮出水面,这一感人至深的事件,深深打动了乡亲们,他们纷纷祭奠这两位不幸的亲人。2、白蛇传的端午情节:传说中...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哪些
有关端午节的传说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因此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期望找到屈原的尸体。(二)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五天后奇迹般地找到了父亲的尸体。曹娥的孝行被后人传颂。4. 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传说中的白娘子是一条白蛇修炼成精,与许仙结为夫妻。端午节时,许仙按照法海的指示逼迫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结果白娘子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这一故事体现了端午节时民间饮用雄黄酒以驱邪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以下传说故事:一、屈原抱石投江的传说 据说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由于国家被攻破,心中充满忧愤,抱石投进汨罗江中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包粽子,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与崇敬。二、白蛇端午饮雄黄酒传说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关于白蛇的故事,其中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情节...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