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应酬,不应酬就做不成生意么?

如题所述

在我看来,这真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件事情。

曾经听某个朋友说,要想讨好领导,要苦练两个技能,一个是酒量,一个是牌艺(打升级那种)。还听说过,某某当领导后,酒量大涨。昨天我老公喝醉了酒回来,因为年底感谢单位各领导支持,敬了领导不少酒。有次朋友聚会,有位做生意的朋友来晚了,自罚三杯(喝红酒那种高脚杯)白酒,他喝得龇牙咧嘴,我心疼那些被当白开水一样灌下去的酒。当年的演员傅彪,据说就是帮朋友做生意的时候,喝酒把肝喝坏了。这都不是个例,相信除了在外企工作的人,其他中国人大概都有体会。

这种酒桌文化的吊诡之处就在于,除了少数有酒瘾的人,这些敬酒和被敬酒的,似乎没人是真喜欢以这种方式喝酒(灌酒)的。那为什么还要做这种自虐虐人的事情呢?我没做过研究,只能提出一个假设,我认为这是一种符号化的“自我贬抑”姿态。

不太熟的两帮人,上了酒桌,互相敬酒,来者不拒,喝趴下了,就好像过了加入黑社会的仪式,从此就是自己人了。那些情愿喝醉也不拒绝敬酒的人,就被认可具有某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一般被称为“实在”,我认为这不过是“顺从”的另一种说法。至于这人是否真的“实在”,真的很难讲,所以说我觉得这是一种符号化的“自我贬抑”——放弃自我意愿而顺从别人的意志。如果一起喝醉了,就更好了,分享过醉酒丑态的人,就跟一起嫖过一样, 因为共享一种不堪的状态而有更紧密的私人交情。

官场、职场、商场上还有一种,是下级对上级的敬酒,下级为了表示敬意,必须一干而净,甚至连干数杯的,而上级可以随意。这里“自我贬抑”的意味就更明显了,喝酒近乎一种通过自我惩罚来表达敬意的方式。甚至家族内部,小辈对长辈的敬酒,也是一样性质。

和这种正式场合“仪式化”的酒桌文化相比,朋友间的喝酒要自然很多,爱喝多少喝多少,一边喝一边聊天,会碰杯,会添酒,甚至也会喝醉,但并没有刻意的“自我贬抑”。这样的酒局也是西方比较常见的,甚至日本的居酒屋文化,也是一种放松的平等状态。

我无意将这议题归结到“国民性”里去,其实我倒是更想对此做历史学的考察,这种“仪式化”的酒桌文化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从哪个圈子开始的,其仪式的具体涵义和表现方式是否有改变等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2
生意不是一个人玩也不是和自己人玩,应酬本质上来说是沟通,沟通需要一个渠道,这个渠道可以是打个电话,发个微信等等,其中应酬吃饭也是其中一种,但为何众多渠道中最后我们选择了应酬吃饭呢,这是因为:
1、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谈事情先谈感情
2、现在我们的应酬已经超越了以前单调吃饭,增加了更多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一起吃饭,一起唱歌,一起喝酒等等,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链
3、不仅是我们国家需要应酬,其他国家也是,可能国内的应酬方式更加“粗放些”,国外可能相对“高雅”些
4、应酬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看付出的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如果有利于社会正常发展,说明存在是合理的
第2个回答  2019-09-17
60.70.80时代的特色,90以后的人会比较直接不一定非要喝酒,拼酒的都不是朋友,真朋友也不一定喝酒,没钱赚的酒没人喝,有钱赚的生意没有酒也有人抢着和你合作,喝酒不过是自己骗自己的愚蠢把戏而已,现代人看透这一点,所以都是直接谈利益合作,最多吃个高级晚宴,再过几十年拼酒已经终将成为历史笑话
第3个回答  2014-11-18
对,应酬对生意而言是一种手段,当然你在做生意的时候要看生意对象是哪种人,应酬也分很多种,所以对症下药,想要做成生意就必须跟着社会步伐,这个社会就这样,很现实没办法!
第4个回答  2014-11-18
应酬对生意而言是一种联络方式的手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