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整体把握教材

如题所述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整体把握”之后,人们对“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格外重视,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操作,都有充分的体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提供了师生对话的中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而且教师还必须要有创造性地用教材,而不是纯粹地教教材。那么,整体把握教材要注意什么呢?(一)“整体把握”不只是把握整篇课文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称作文章,是因为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文章这个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在几种因素的作用下,文章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环环相扣,互为贯通,臻于完美。从整体出发去解读文章,能够把局部同整体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因此,我们认为,整体有不同的层次,即: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不等于仅仅感知、把握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朱熹语)的。换句话说,提倡“整体把握”的本意是试图用“整体直觉”的传统方式,取代语文教学情境中学生阅读的那种“肢解分析”,从而克服语文教学中零敲碎打的分析和繁琐零碎的题海训练所带来的病。 (二)“整体把握”不只是靠学生个人 现在有一种倾向,许多教师不加分析地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至宝,极力推崇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主张“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情、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这有正确的一面。因为,教师代替学生读是肯定不对的,要坚决改。但也必须认识到,光让学生自己读也未必全对。比如,阅读课让学生坐进阅览室自己翻书、古诗文让学生自己背记等就未必合适。教师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这是真理;但教师的服务不等于准备一桌饭菜,“噢,学生你吃吧!”学生是独立的主体,但他处于学的位置;教师服务于学生,但他处于教的位置,这是须臾不可忘却或错位的。因为,一个人要准确地体会、领悟文章,是需要“资本”的,而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必需的“资本”,包括人生经验、包括眼力。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有的学生独立阅读的“火候”不到,就需要教师的“催化”,帮学生调好“火候”后才适宜自己去“体味”。有的学生根本就还未点着“火”,或者是“火”烧得不是地方,此时光靠学生的内功于事无补,就需要教师“发功”,给学生引火、给学生导路 。 (三)“整体把握”不只是把握课文内容 把握文本内容固然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但是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句、段、篇的结构和恰当的表达方法来显露的,所以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布局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写作思路。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结构布局。如果说,材料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解决了“言之有理”的问题,那么,结构布局则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因此,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所以,在实施“整体把握”时,必须多方兼顾,充分利用教材潜在因素,精心设计,促进课文内容、思想与结构的“三维”的整体把握和有机融合。 (四)“整体把握”不只是在初读阶段实施 与“整—分—整”相比,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除了含有“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外,关注的重点,还从阅读教学的入手处,转到了后面的那个“整”,矛头则指向中间的“分”,试图对之加以彻底地改造,大致是以下几点:①针对教师以大量讲解替代生阅读的弊端,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把握”。②针对教师(实际上是教材和教参)讲解课文内容(词句含义、段落大意、思想感情)多是“似概括、似解释、似阐述、似发挥,甚至就是在重说一次更别扭的语句”的怪状,主张让学生自己“感知课文”。③针对教师在讲解中字词句篇、语修逻常面面俱到的“肢解”,主张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④针对“肢解模式”进而针对“分析”,主张阅读教学采纳使学生“整体把握”的方式,比如“注重诵读”。显然,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与“整体—部分—整体”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还以原来的认识去看待和使用“整体把握”是不恰当的,应该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并且使课末的“整”比初读的“整”内涵更为丰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整体把握教材
从整体出发去解读文章,能够把局部同整体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因此,我们认为,整体有不同的层次,即: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不等于仅仅感知、把握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

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
我在进行第一篇课文识字教学时这样设计:1、学生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先读准字音,再多读几遍)3 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
我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及其意义概括为以下四点:一、 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旨在使教师能够对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目的、阶段目标、文本内容有比较清晰的概念。意义: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只有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能够更明晰自己的教...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整体把握课文
一、从“导读”入手,整体把握本组课文内容新课程语文教科书从一年级开始,围绕专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单元,构成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各个单元之间,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整体推进。每个单元的前面大都设置了“导读”,“导读”的内容虽然根据各年级、各组教材的不同要求而定,但基本都体现了编者...

如何正确把握好小学语文教材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浅谈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分析
1.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 教材的整体设计要体现内容领域的核心。本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提出了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它们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也是教材的主线。因此,教材应当围绕这些核心内容进行...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教材】语文教材
(一)尊重教材 新课改之后的语文教材为我们灌输了全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是指导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的方向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就必须端正心态,重视教材、尊重教材。1.整体把握教材编写特点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特点是,强化基本功练习,难度渐进式加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整体上...

怎样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太过单一,要多样,要有交替,要有变化。相同的方式和方法,一般至多能连续使用两次,决不能超过三次。另外,人教版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美,要注意根据课后要求和提示,重视和训练“美读”和背诵。二、思路清,教路明,易操作。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教路”一般为“导课-读...

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
一. 把握语文本质,明确价值向度1. 辨析语文的本质对语文本质问题,自古就有“文道之争” ,或是只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语言形式,忽略语言所载的文化,思想内容和思维过程;或是只突出思想内容,而忽略了语言形式。“文”“道”有机结合,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阅读中热衷于课文内容分析,将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当作...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小学生模仿性强,容易兴奋,激动。在教学中我用有声有色的范读来领路,让学生模拟入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我在教《称赞》一文时,就小獾称赞小刺猬时说的:“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我是这样指导的:先范读后问:“孩子们,你们闻到了苹果的香味儿了吗?”孩子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