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哪些著名工艺品

如题所述

1.清代金银器

清代金银器工艺空前发展。其金工技术更加成熟,模铸、焊接、锤打、镂雕、鎏金、錾花、累丝、镶嵌珠玉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尤其还出现了在金银器上点烧透明珐琅或以金掐丝填烧珐琅的新工艺,堪称一绝,清代金银器的产品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佛塔供器,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宫廷用金银器更是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陈设和佛事各个方面。清代金银器主要产于北京、南京、杭州、苏州、扬州和广州等地,这些地方的金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技艺。清代、蒙古、西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金银器工艺也很发达。

2.清代珐琅器
清代珐琅工艺继承明代景泰蓝(掐丝珐琅)传统而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乾隆时期空前发达,器形应用范围扩大,大到家具、佛塔,小到鼻烟壶、文房用具,都用珐琅工艺制作。珐琅釉色也有增加,新出现了粉红、翠绿、黑等新色,使珐琅色彩更加丰富。清代珐琅的主要成就是创烧出画珐琅和錾胎珐琅。画珐琅,即铜胎画珐琅,也叫“烧瓷”。与瓷胎画珐琅一样,是康熙时从西方引进的,二者仅胎不同,一个是铜胎,一个是瓷胎,其他都非常相似。画珐琅有两大类,一类为实用品,如瓶、盘、碗、罐、盒、香炉、鼻烟壶等;一类为装饰品,多用于家具、钟表的嵌件。錾胎珐琅,是在金属胎上锤打、押金刻,浮雕出纹样,然后填充珐琅药料,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原为西欧工艺。清时传入中国,乾隆时盛行,乾隆后期因珐琅工艺滥用,导致珐琅工艺整体水平下降。

3.清代玻璃器
我国的古代玻璃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清代达到了繁荣阶段。清代玻璃生产分南北两地,南方以广州为中心,北方以博山县的颜神镇为中心。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在博山县的东北设立了玻璃公司,聘请了7名德国技师制造玻璃,传播了欧洲的玻璃制作技术。清代玻璃色泽艳丽,轻薄质脆,其最重要的创造技艺是“套料”,就是在白玻璃胎上粘贴各种彩色玻璃的图案坯料,然后经碾琢而成。其风格与当时的竹刻牙雕相似,“细如毫发”、“扪之有棱”,并发展到以彩色玻璃为胎。

4.清代陶瓷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虽其生产设备和工具并无多大变化,但从胎、釉成分的选择和配制,到烧造、装饰技术,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清代陶瓷如北宋一样有官窑与民窑之分。官窑专为宫廷需要烧造各类瓷器,并仍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广泛影响着全国的民窑制瓷,主要成就有釉上彩、单色釉、青花、三彩等。富丽堂皇、明艳华丽是清宫瓷器的特点。景德镇也有大理的民窑,其最富有特色的产品是五彩、青花和三彩。此外,江苏宜兴窑、福建德仕窑、广东石湾窑都是著名的民窑基地。

5.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初期基本上沿袭明式,乾隆时开始出现清代特点,造型越来越繁复,装饰越来越华丽,使清代家具发展到顶峰,乾隆以后开始衰落,清末直接影响京作、苏作、广作等民间家具兴起。清代家具以宫廷家具为代表,乾隆时的清宫家具就像当时其他宫廷工艺一样,也是多种工艺手法综合运用,除了彩画、雕刻外,还广泛吸收漆艺装饰手法,例如剔红,更有甚者,还镶嵌珐琅、瓷片、玉石、螺钿等,器形繁锁堆砌,装饰富丽堂皇,技术巧夺天工,但艺术格调下降,不及明式家具高雅。

6.清代妇女服饰
在我国历史上,满族妇女给人的感觉比以往历代的妇女都修长。这并不是满族妇女都长得高大,而是借助于服饰的缘故。譬如满族妇女梳的旗髻,就比普通汉族妇女的发髻高出五至六寸;又如装有"花盆底"的旗鞋,也比普通女鞋高出二至三寸,有的甚至四至五寸。这样两者相加,就高出一尺左右,加之满族妇女所穿的服装,又多以长袍为主,长袍的下摆多垂至地面,掩住旗鞋,更显出妇女俊俏颀长的身姿。长袍外面加一件马甲,也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装束。这种马甲与男式马甲一样,也有大襟、对襟及琵琶襟等形制,长度多在腰际,并缀有各式花边。汉族妇女服饰,在嘉庆、道光之前,仍保持着明代的形制,以衫裙为主。乾隆年间的妇女衫袄,式样比较宽大,长度一般在膝盖以下。腰间系一条宽阔的巾带,内穿长裙。衣领仍用圆领或斜领,很少用高领。嘉庆以后,衣衫趋向窄小,长度也有明显缩短。有的还在衫袄外面加罩一件无领无袖的齐膝背心。下裳除穿裙子之外,也有穿裤的。裤子的样式也时有变化,初用大裤管,后渐改成小裤管,裤管的末端镶有花边。从光绪年间起,由于裤子的流行,妇女穿裙者渐渐少见

参考资料:http://www.tcscw.com/ArticleInfo.asp?Id=439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8
清的瓷器不错。还有那些木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28
瓷器啊 景德镇的 什么珐琅彩 啊 加上江南丝绸 都有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