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使臣见别国皇帝要说什么

古代使臣见别国皇帝要说什么

各藩属国来华,属于“来贡”,由礼部负责接待。各藩属国的贡期是不一样的,朝鲜每年一贡,琉球两年一贡,暹罗三年一贡。每当贡期,各国贡使携带表文、贡物至京,在礼部大堂设案举行呈表纳贡仪式。举行仪式当天,贡使由礼部官引至礼部,使臣对案行三跪九叩礼,礼成后礼部将表文送给内阁转呈给皇帝,贡物存在有关衙门内。如果赶上大朝、常朝,贡使则可以随朝臣一起觐见皇帝。如果不是朝期则由皇帝决定是否召见。召见时,贡使要行三跪九叩礼,皇帝通过翻译询问有关情况,表示慰问,若皇帝特示优待,还可以让使臣进入大殿,赐坐赐茶。第二天,贡使到午门谢恩后返国。
  西方各国来华时的礼仪,前期和后期是不一样的。据档案记载,清朝前期西方各国派专使来华的主要有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意大利、俄国和英国等。其使臣一般由礼部接待,将表文、贡物转呈皇帝,如果皇帝召见,则须按清朝礼制行跪叩礼。例如,康熙五十九(1720)年葡萄牙使臣裴拉理奉表来朝,康熙在畅春园九经三事殿接见了他。接见当日,礼部在殿阶下正中设表案,康熙帝升御座。贡使在鸿胪寺官导引下将表文放到表案上,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再膝行至御座旁亲手将表呈给康熙帝,再行三跪九叩礼,康熙帝赐坐赐茶。此后,雍正五(1727)年西洋博尔都噶尔王派麦德乐、乾隆十八(1753)年葡萄牙派巴哲格来华,都照此规定行了三跪九叩礼。到了乾隆后期,随着西洋各国与中国交往的日益频繁,各国逐步认识到觐见礼仪在维护国家地位和尊严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使臣们不愿意再给清朝留下朝贡归顺的印象,因而对清朝规定的觐见礼仪提出了异议。这一时期,西方使臣来华觐见皇帝,有的已不愿遵行清朝的跪拜礼。如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马戛尔尼来华,经过交涉,最后觐见乾隆时采取了折衷的办法,行单腿跪拜礼。而嘉庆二十一年英国使臣斯当冬来华,干脆就拒绝跪拜,最后被嘉庆赶了回去。

  世界近代史开始后,工业革命使西方各国的发展步入了全面高速的时代,中国的发展相对缓慢很多,国势也是日渐衰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如“弱国无外交”所表达的意思,此时的中国已经没有能力与西方各国维持正常的外交关系了。尽管西方各国纷纷在北京设常驻公使馆,但显然已经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了。这些外国公使狐假虎威,不断要求觐见皇帝,亲递国书,但又不接受中国规定的跪拜礼仪。而清廷内部围绕接见礼仪也展开了一场辩论,一部分大臣认为公使觐见时必须行三跪九叩礼,反对者则考虑到西方各国风俗,主张觐见时不必强行跪拜之礼。以中国当时的状况应对外交事务,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闹剧了。
  针对双方的争议,中外就觐见一事达成了协议:清帝在接见公使时坐立自便,是否赐酒赐茶也由皇帝自己决定,对于觐见的时间、地点由皇帝发布谕旨确定;各国公使觐见皇帝时不必行三跪九叩礼,但要行五鞠躬,以表诚敬。在觐见期间,公使除呈递国书外,不能擅自提出其他要求,只可回答皇帝的提问。按这一礼仪,同治十二(1873)年六月初五日,同治帝在中南海紫光阁首次接见了各国驻华公使。此后清帝接见各国公使都依这一规定行鞠躬礼。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清政府与侵华的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外加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共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觐见礼节又有所变化,规定使臣觐见皇帝在大内乾清宫正殿举行,使臣可乘轿至乾清门,呈递国书时清帝必须亲手接收等。到了这一时期,使臣来华所遵循的礼仪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两国正常交往时应当遵循的礼节的范围了,此时的觐见更像是外国使臣单方面的炫耀武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一国大臣要向另一个国家皇帝行礼时说什么
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派出使臣,那么这位使臣必须向出使国家行使该国的礼仪,简单点说,就是入乡随俗。例如,英国使臣需向唐朝皇帝行驶跪拜礼,唐朝使臣需向英国皇帝行驶鞠躬礼。但也有例外,当处于战争状态或不友好交往时,使臣可能会违背原则,如英法使臣就不向清朝皇帝行跪拜礼,而是行鞠躬礼。

大臣在他国的皇帝面前自称什么?
大臣在他国的皇帝面前应当自称:“外臣”。

A国大臣出使B国,那么A国这个使臣在B国皇帝面前如何自称?
3.使臣在使臣国家对其皇帝的称呼,这样表达了使臣对他的国家的皇帝的崇敬!

古代小国使臣见到大国国君如何行礼
此后,觐见礼节又有所变化,规定使臣觐见皇帝在大内乾清宫正殿举行,使臣可乘轿至乾清门,呈递国书时清帝必须亲手接收等。到了这一时期,使臣来华所遵循的礼仪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两国正常交往时应当遵循的礼节的范围了,此时的觐见更像是外国使臣单方面的炫耀武力。

古代帝王相见的开场白或异国丞相与本国帝王相见,外来使臣拜见等
4、 清朝,英国著名的马尔格尼使团留下了许多记录,当时乾隆皇帝:对待大使十二岁的小听差乔治。山顿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乾隆从他自己的腰带上拿下一个绣花的小包送给乔治。来源:[美]史景迁:《大汉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杭州图书馆 ...

古代某个国家使臣到另一个国家拜访见到皇帝要不要行跪拜之礼
当然要行礼了,这是礼貌问题。使臣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使臣人家行礼,不仅显得个人很有礼貌和修养,也彰显着这个国家很注重礼节和个人修养。。。

外国使臣去其他国家祝寿怎么称呼自己
东周时期使臣出使到别国,与对方国君对话时称“臣使”

使臣如何称呼别国的皇帝?
陛下。欧洲各国君主之间是平等的,因此使臣成别国皇帝为陛下,不过路易十四曾反对他的使臣称别国君主为陛下,因为路易十四自认为天主教世界至高无上的世俗君主,认为自己比其它君主身份更高,他解释说“这样相同的称呼会使人们感觉君主之间生而平等,而这种平等是绝对不存在的”,事实上,大国和小国君主...

古代使者出使别国的故事(是那些巧妙反驳别人的侮辱,掉过头来反侮辱他...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正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

急求有关和解的故事!如使臣出使别国的
”赵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见礼仪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妄想。”赵王同意这个意见,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