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2014-08-06
众所周知,唐朝之前日语是一门只有发音没有标记文字的语言,现代使用的日语汉字是从唐朝流传而去的,日本人根据汉字的读音或者意思将中国唐朝使用的汉字进行改造成为了现在的日本汉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是在发展中逐渐变化的。
首先,日本语实用的并非只有汉字,而是由汉字和假名一起使用的,五十音图对应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虽然只是日语中标音的符号,但是也是由汉字演化而成的,并且还与中国的书画息息相关。日常用的平假名是由中国的行书变化而来,书写起来比较的圆润,流畅;而标记外来语和广告牌,商店名称的片假名是由中国的楷书变化而来,书写起来比较的方正刚硬。 而且它们也是中国汉字的简化。
然后,从唐朝至今一千多年的期间汉字的变化是巨大的,现代汉语使用的汉字为便于人们的书写已经简化了多次,如古代是“飞”而现在是“飞”,古代是“丑”现在写作“丑”,古代的“獣”,简化后的是“兽”等等。日本使用的汉字为了方便日本人的书写同时也进行了不少的休整,有些仍然使用繁体字有些,有些也做了简化。但是有些简化后依然相同,例如“宝”,“参”,“区”等等;还有一部分由于两国简化汉字的时候并未互相通知进而简化后不同的,又不是繁体字的不少,这一部分也是中国学生学习日语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它们非常的相似却又细微的不同,而我们却极容易因为习惯而写错,例如日本“残”中国写作“残”日本的“変”中国写作“变”,日本的“辺”在中国写作“边”等等,这一部分是中国学生的死穴也是考验中国学生的细心度的重点。从此也可以看出虽然中日都采用汉字标记可是存在巨大的差异。
不仅仅写法上汉字的差异很明显,读音上的一直不一样(日本自己先发展起来了读音,只是没有文字而已,尔后引进的汉字作为标记符号。),而令不少人闹出笑话的是相同的汉字在中日文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在日语中“人参”一词在中文意思是“胡萝卜”,而中文的“人参”那可是东北三宝之一:还有“学长”一词在日本是“大学校长”的意思,而中文的“学长”是写做“先辈”相信在日本你大学的校长不一定是你的学长吧! 中日的汉字的差异不仅仅是这些,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中日汉字的区别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体现两个民族的的不同习惯!
日本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比较短。现存最早的文字资料产生于公元5世纪,而且是用汉语记载的。公元478年,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之一倭王武致中国南朝皇帝的国书也是用汉文写成的。后来(约在公元10世纪),日本人又利用汉字的草书创造了日本式字母——平假名(如: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如:阿——ア;伊——ィ;宇——ウ;江——エ;於——オ),从而逐渐形成了汉字与假名相结合的日语文字书写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1981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收入汉字1945个。如果加上法务省公布的166个“人名用汉字”,一共才有2111个。但诸桥辙次编撰的《大汉和辞典》中却收入汉字5万余个。这些汉字绝大部分是从中国汉字中吸收的,仅有少数是日本自己创造的“和字”。日语中实际上共有48个假名。但因为每个假名都有平假名和平假名两种写法,所以也可以说有96个假名。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日语属于粘着语,即主要依靠助词、助动词的粘着来表示单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时态、否定、推量、被动、可能等语法机能。日语的语序是谓语在句子的最后,即在宾语和补语的后面而不是像汉语、英语那样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