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下面哪一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如题所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早在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有对唯物史观所作的经典表述。这一表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及其基本原理的规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基本观点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是马、恩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作为唯物史观创立标志的这部巨著,其第一卷“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在论述第一个问题,即“A,一般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时, 对唯物史观作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真正是“第一次”的经典表述。

当代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因此,如果说经典作家通过对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而超越了以往的哲学的话,那么,异化劳动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商品拜物教批判,就构成了这一批判的不同探索,其中的继承和突破也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德意志意识形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近些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些论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更是反对。其论据之一,就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的哲学,有人认为它是斯大林的哲学体系,也有人承认它是恩格斯的哲学,但不承认它是马克思的哲学。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或是实践唯物主义,或是实践哲学,或是人本主义,或是实践人本主义等等。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第一创始人,如果辩证唯物主义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它就没有资格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事实怎样呢?这里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
  众所周知,与辩证唯物主义有内在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同提出的,这是学界公认的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但是,在19世纪50年代以后,马克思把主要时间、精力转移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恩格斯主要承担了哲学的研究与建设,其成果主要是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撰写的《反杜林论》和1873—1883年完成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虽然是一部论战性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学科建设著作,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框架就是在这本书中建立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也主要是在《反杜林论》与《自然辩证法》中阐明的。
  在《反杜林论》哲学篇中,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过程中,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自由与必然等基本观点;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科学地总结了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批判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辩证法,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详尽地论述了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的辩证关系,还阐明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劳动的学说。
  确切地说,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理论体系主要来自《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两本书。这两本书在哲学上离开了马克思吗?
  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与《反杜林论》都是支持的,而且很欣赏。比如,马克思在1873年5月30日,即读了恩格斯谈自然辩证法纲要的信的第二天就回信说:“非常高兴”。又如对 《反杜林论》,马克思逐章阅读过,其中有一章是他写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三版序言中明确地讲了这一点。他说:“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所确立和阐发的,而只有极小部分是属于我的,所以,我的这部著作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况下完成,这在我们相互之间是不言而喻的。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给他听,而且经济学那一编的第十章(《批判史》论述)就是由马克思写的”。马克思对由恩格斯运作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是赞赏的、同意的。他们在长期共同斗争中形成的立场、世界观是一致的,相互吻合的:马克思在讲到自己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时指出,他的辩证法不是头脚倒立的,而是有现实基础的,这个现实基础就是唯物主义,强调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统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中也不止一次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统一。他明确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可见,两位创始人虽有分工,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从根本上说,从起源上说,是由他们两位提出来的。
  尽管两位创始人没有把他们的哲学明确地表述为辩证唯物主义,但是他们对这种世界观的既唯物又辩证的本质特征却作过明确的肯定。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循其哲学思路,对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继续进行了阐述、发挥。据考证,狄慈根首先于1886年在《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领域中的漫游》一文中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处于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之间并与恩格斯有过交往的普列汉诺夫,在《黑格尔逝世60周年》一文中,曾不止一次讲现代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他后来在《论“经济”因素》中说:“据恩格斯的意见,现代唯物主义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以提“辩证唯物主义”是为了“着重指现代唯物主义的性质”。
  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至于列宁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著名论断更是大家所熟悉的。他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二版序言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在谈到自然科学方法的最新发现时,指出这“出色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基础地位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基础进行了论证。
  较早以“辩证唯物主义”命名写书的是德波林。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入门》写于1907年,1915年在俄国出版,普列汉诺夫曾为此书写了长篇序言。苏联20年代末陆续出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著作,内容大致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到30年代不断完善。斯大林于1938年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当时通行的哲学体系的简本。因此,说辩证唯物主义体系是斯大林创造的是不符合实际的。它起源于恩格斯代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理论观点,完成于苏联哲学家。中国解放前后均采用此体系。只是解放初期苏联专家采用过斯大林的简化体系。
  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来看,马克思虽然没有称自己的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但这个理论体系是由恩格斯运作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是符合马克思的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的哲学,不是由于其中句句话都是马克思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于马克思的哲学,也不等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它之所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基本观点是两个创始人提出来的,它是一门科学,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其哲学思路加以建设、发展,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其根据不是谁说了什么,而在于其观点经受了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可以从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来看,而且还可以对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来源、科学背景(前提)作进一步分析。
  二、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科学前提
  广义地讲,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传统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作了长期的准备。狭义地讲,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它经历了从康德开始,经费希特和谢林的进一步发展,由黑格尔完成的唯心主义思想运动。最后费尔巴哈实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转向,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与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最为成熟。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是相信黑格尔的,后来又相信费尔巴哈,最终扬弃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吸取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吸取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并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可以简称“两个克服”,带来“两个统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直接理论来源来看,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在辩证法和唯物论两方面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和他们在理论上存在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弊端,使进一步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成了历史的必然。
  从科学的发展看,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古代的直观思辨,经过近代的经验分析阶段以后,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进入了以“整理材料”为标志的辩证综合阶段。一些以研究发展过程为特点的自然科学学科已相继出现并发展起来,如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揭示与生物进化论,即所谓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这一系列新的科学成果,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唯心主义的神创论和否认联系、发展、矛盾的形而上学,而且从不同的侧面具体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联系和物质统一性。自然科学的发展从经验分析进入辩证综合阶段以后,自然科学领域中这一划时代的发展,必然使唯物主义采取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形式。
综上可见,唯物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哲学与科学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立场、世界观的转变,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只是自觉地实现了这一必然性,通过偶然实现了必然。
  三、对马克思几个有关提法的理解
  1.关于“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
  前面已提到,马克思是从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经过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而创立自己的哲学的。他在受到费尔巴哈的启示,认识到黑格尔哲学的神秘性以及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的片面性之后,在尚未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时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像费尔巴哈一样,开始时把自己的哲学世界观称之为“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他在该书中说:“我们这里看到,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本主义既有别于唯心主义,也有别于唯物主义,同时是把它们二者统一起来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活动。”我们知道费尔巴哈是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即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看自然和人及其相互关系的,是主张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曾受过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影响,但从来不是一个费尔巴哈主义者,在赞同费尔巴哈的时候,又要超越费尔巴哈。当时,他所说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就有这个特点。一方面,他尚未完全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仍然用费尔巴哈的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又用自己正在形成中的实践观点即主体的感性活动的观点,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超越费尔巴哈。
所以,他所说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是开始着眼于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界与人的统一来解释自然和人。怎样在实践基础上看人与自然的统一呢?首先,从自然方面来看:与人不同的自然界,即人迹未到的自在自然,如原始森林、未开垦的处女地等等,仅仅是自然界或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人相脱离。与人统一的自然界,则不是单纯的自在自然,而是经过实践作用打上了人的意识烙印的人化自然,也可以说是进入人的认识实践视野范围之中的现实客体。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桥梁。
其次,从人的方面来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富有自然力、生命力,其肉体是自然的,生理行为是自然的,是自然界中特殊的有意识的存在物。但是,在劳动实践中,在人自身的自然与他身外的自然相互作用中,既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又与自然统一了。在这一统一中,人从自然界获得了劳动对象、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及人与人发生关系的经济纽带,从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发展。
可见,马克思当时所说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不是指的自然观(对自然的总的根本看法),也不是指一般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宏观把握),而是指社会历史观(对社会的总的根本看法),是用费尔巴哈的术语表述出来的新的哲学方向。其用意是坚持唯物主义方向,并开辟唯物主义向上发展(即向社会历史领域发展)的道路,但未达到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水平;己经包含着唯物史观的萌芽,但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这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尚未形成,不能以此为根据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
  2.关于“新唯物主义”
  马克思在1845年春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新唯物主义”概念。新唯物主义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唯物主义的含义如何呢?《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的著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单行本序言中的话来说,提纲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提纲》共11条,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
  ①提出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者一样,离开人的实践活动消极地直接观察客观事物,不懂得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意义。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②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指出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抽象的自然的人,把抽象思维意志和感性看作人的本质,把思维、意识当作独立的本质。所以他在批判宗教时不能阐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途径。马克思精辟地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纲》还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表明了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下半截对自然的了解是唯物的,上半截对社会的了解是唯心的。
  ③提出了旧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有着根本不同的阶级基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理论形态。
  综上可见,作为革命变革产生的“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新唯物主义虽然也属于唯物主义营垒,但与旧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新唯物主义对旧唯物主义来说,新在哪里?集中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建立了以辩证唯物的物质范畴为基石的包括科学实践观点、矛盾观点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其二,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向上发展,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所以,我们说新唯物主义的科学含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实践哲学或实践人本主义。
  3.关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涉及“实践唯物主义者”的一段话
  现在理论界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其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这样一段话:“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这话的原意是什么呢?所指是什么呢?是不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称谓呢?其实,“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和“实践唯物主义”这两个概念是有明显差别的。在这里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是共同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指的就是共产主义者,反过来说共产主义者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这里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理论形态的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联系前后文可以看到,这是针对费尔巴哈来说的。费尔巴哈只是在理论方面体现了唯物主义。他把唯物主义仅仅局限在理论范围内,仅仅以解释世界为满足,仅仅同唯心主义进行理论的斗争,而不能付诸实践,把唯物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他只能成为理论的唯物主义者,而不能成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对现实世界只诉诸直观,而不诉诸实践,这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理论活动才是真正人的活动;他不懂得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人的生产实践和革命实践的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人不仅依赖于现实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它要求把“哲学变为现实”,把唯物主义付诸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者应该成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实践”唯物主义的人。
  可见,马克思的本意是指:新唯物主义者(辩证唯物主义者)不仅应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且也应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地改造世界,把唯物主义付诸实践,也就是说使唯物主义超出理论范围,转化为“消灭剥削压迫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可见,这并不是对他自己哲学的称谓,不是给自己的哲学所做的界定。
如果不顾马克思的原意,不管“唯物主义者”与“唯物主义”概念之区别,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是有违原意的。我认为这种表述,在合理的意义上,充其量也只是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但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与本质特征。如果一定要说“实践的唯物主义”,也只能把它作为直观唯物主义的对立物,而不能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物,说它高于辩证唯物主义、超过辩证唯物主义。
  更要看到,在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中,实践唯物主义一词的流行含义很不确定。在这个称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而完整的内容被限制,被割裂甚至被歪曲,比如有的论者把实践不适当地抬高到世界本体(万物本原)的地位,说“存在是实践中的存在,本体以实践为本体”,把实践唯物主义等同于实践本体论,否定物质统一性原理,模糊或忽视哲学基本问题,为唯心主义的侵袭打开方便之门;又如,有的论者阐述发展观时,只讲实践的辩证法或主观辩证法或主客体关系辩证法,忽视或否定自然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从而否定辩证法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主张辩证法非本体论化。还有的论者甚至对“实践的唯物主义”中的唯物主义也觉得碍手碍脚,主张干脆把它去掉,说什么“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看法,是没有得到彻底克服的教条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残余,是过时世界观的最后残余”,“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一元论而不是物质一元论”,是“实践哲学”、“实践主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7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创作的著作。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第3个回答  2016-04-24
  1、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2、《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的历史唯物主义作品。
  3、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下面哪一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早在1845—...

马克思在下面哪一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1、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的历史唯物主义作品。3、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

哪篇文章首次系统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该书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哪篇文章首次系统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该书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 )
【答案】:A A项,《德意志意识形态》由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B项,《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第...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基本...
马克思在序言中简单地介绍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及经过,介绍了他从19世纪40年代起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精辟的概括,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马克思在序言中得出的革命结论,对指导国际无...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这部作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强调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答案】:A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第二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作的哲学著作。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各种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A项正确,当选。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答案】:D 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首次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思想性质的著作,不是一本系统的理论著作,但其中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以下是一些关键观点: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阶级斗争: 他们强调社会的主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