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威。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巫山高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求分析这两首诗因可平可仄而平仄有变之处 并对拗救做一下说明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平仄怎么拗救
孤平拗救是指在"平平仄仄平"句式中,除句末平声字外,前两个平声字被变仄,必须在第三个字位置补回平声字。如"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对句相救则是出句拗句后,对句第三字位置补回平声字以相补救。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拗救和对句相救有助于保持格律诗的韵律美感,体现了诗人对语...
格律诗词的拗救?
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作"拗救"。有拗救的格律诗,可以称作拗律体,不视为出律。学过格律的朋友就知道格律分析以五言为主,七言相对只是在前面增加两字平仄,对结构关系没有影响。拗救也一样,所以我们用五言来分析拗救。拗救的方法,分为三种。句内...
古诗词里的拗救具体依照什么规则?
③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
请高手帮我分析这几首诗的押韵、平仄、拗救,在总结一下每首诗是否符合...
1.首联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特殊变格,上句拗三四字,以下句第三字改仄为平救。句法同“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颔联上句拗第三字,下句拗第一字,宽泛地说可以算救了。颈联律句。尾联上句拗首字,以下句首字改仄为平救。整首诗以家、爷、花、涯为韵,在平水韵下平六麻...
分析杜甫《登牛头山亭子》 平仄,拗救,对仗情况
中仄仄平平(韵)路出双林外 亭窥万井中【中:一东】 押韵 江城孤照日 山谷远含风【风:一东】 押韵 兵革身将老 关河信不通【通:一东】 押韵 犹残数行泪(平平仄平仄)忍对百花丛【丛:一东】 押韵 全诗只有第七句与基本格律不符,但三拗四救,拗救之后已经合律,而且很常用。颔联颈联对仗...
怎么判断近体诗的平仄以及拗救?
一、判断标准:平水韵,中华新韵,不同的标准平仄不同。二、近体诗正律。三、不合正律的有拗的时候在本句或下句救了。
请分析下面这首诗词的平仄,指出其中的入声字和拗救现象: 过故人庄...
第一句中的鸡按照格律应当仄,这种情况下句第三个字还个仄声至相救。同理,场圃的场应该仄声,下句第三个位置用仄声话来救。即大拗必救的原理。最后一句还来就菊花的菊本身就是入声字,符合格律。
格律诗词中的“拗救”是什么意思,具体有哪几种形式?
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作拗句。出现了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作“拗救”。如果补救成功,这首作品就是“拗律体”,如果无法补救,那就是诗病或者直接出律了。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下,只要二、四、六关键位置平仄是交替的,没有出现诗病,就不需要拗救。关键位置失替...
律诗平仄拗救
字自救并救出句。陆游的《夜泊水村》则结合了(a)(b)类的拗救。总的来说,律诗通常遵循平仄规则,看似不合律的诗句可能是通过拗救手法保持了律诗的和谐。唐诗中这类做法尤为常见,宋以后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也擅长运用。虽然我们无需模仿,但了解拗救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唐宋律诗的韵律结构。
什么是格律诗拗句又该如何拗救?
常见的拗救有以下几种:当句拗救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如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寞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