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的李商隐和马嵬的袁枚,这两首诗古诗背景一样,但各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李商隐的两首《马嵬》: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两者的《马嵬》诗比较起来,是不是有如下特点:

1、李商隐的诗,隐讳地讽刺了唐玄宗作为君王保不住爱妃。但袁枚的诗,则说民间的夫妻别离要比君王的夫妻别离更动人。

2、李商隐的诗重在描绘马嵬坡的别离场景,手法为“赋”。而袁枚的诗直接对比君王的夫妻离别与民间的夫妻离别,手法为“比”。

3、李商隐善用典故,可称用典大师,但两首马嵬诗却用典不多。袁枚的四句短诗,连续用了四个典故,生动、感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马嵬的李商隐和马嵬的袁枚,这两首诗古诗背景一样,但各有什么特点?
2、李商隐的诗重在描绘马嵬坡的别离场景,手法为“赋”。而袁枚的诗直接对比君王的夫妻离别与民间的夫妻离别,手法为“比”。3、李商隐善用典故,可称用典大师,但两首马嵬诗却用典不多。袁枚的四句短诗,连续用了四个典故,生动、感人。

马嵬的李商隐和马嵬的袁枚 这两首诗古诗背景一样,但各有特点
一、《马嵬》主旨: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

李商隐的《马嵬》和清代袁枚的《马嵬》做一对比,看看在主题上有何不同...
李商隐的马薇一般都是体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为主,清代袁枚的马巍主要以教训和借鉴为主

袁牧与李商隐《马嵬》的技巧异同
2、李商隐的诗重在描绘马嵬坡的别离场景,手法为“赋”。而袁枚的诗直接对比君王的夫妻离别与民间的夫妻离别,手法为“比”。3、李商隐善用典故,可称用典大师,但两首马嵬诗却用典不多。袁枚的四句短诗,连续用了四个典故,生动、感人~

简答李商隐马嵬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马嵬·其二》唐代: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思想: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 ...
(意思对即可。)小题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抒己见(或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在诗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莫再吟唱《长恨歌》的主张;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杜甫《石壕吏》与白居易《长恨歌》所写之事两相对比,形象地说明李、杨的爱情悲剧是他们自己所作所为造成的,而...

李商隐的马嵬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比较
回答:《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长恨歌》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古诗鉴赏,对两首诗进行分析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如何理解 马嵬 意境?简短些
1\李商隐的《马嵬 [wéi]》,描写人生变幻无常的无奈感叹之意,以及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往昔已逝,物是人非事事休啊~2\袁枚《马嵬 [wéi]》,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同时,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

马嵬原文及赏析
在众多咏马嵬的诗作中,这也是立意新奇的一首。作者写这首诗不是把眼睛只盯在唐玄宗和杨贵妃身上,既没有替天子分忧:“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也没有为贵妃写怨:“地下阿瞒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罗隐《帝幸蜀》),而是高瞻远瞩,纵览天下,反思历史,从宏观上进行对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