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满井游记》的问题!

文章中有一句是 麦田浅鬣寸许 请问这句有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了暗喻。把麦田比喻成浅鬣(浅浅的兽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0
有使用
第2个回答  2010-11-10
有 把麦苗比成动物的毛

满井游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1、选择题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是哪一项?答案是D、若脱笼之鹄。2、选项中哪一项对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答案是D、呷浪之鳞。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比喻。3、请填写以下空格。《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朝散文家。袁宏道与袁中道、袁宗道并称“三袁”,被称为...

袁宏道《满井游记》的问题!
用了暗喻。把麦田比喻成浅鬣(浅浅的兽毛)。

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的一个问题
表偏正关系起修饰作用,翻译“用泉水煮茶的人…”如果表示顺接就要翻译成“用泉水并且\/然后煮茶的人…”并不通顺。

《满井游记》的一些问题
袁宏道25岁中进士,不受官,请假归家,又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纵情山水,访师问学,可见他追求自由的天性。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也充满了疏放不羁的精神,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他是一个漫步郊原的孤独者,“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遗落世事,在与自然风物的对话...

满井游记的一些问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二十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

文言文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 作者: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山...

满井游记有关习题
这完全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口吻。但所不同的是,柳宗元果然一游再游,写出了《永州八记》;袁宏道也许再没有重游满井,因为第二年八月,他就告假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以后虽又出仕,终非所愿,年仅四十二岁病逝。二、问题研讨 1.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一个孤独者的漫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

袁宏道性灵说这种文学主张在《游天目山》和《满井游记》中的体现...
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对以学问为诗。强调诗歌的“真”、“趣”、“淡”,认为这是“真性灵”的体现。《游天目山》和《满井游记》是袁宏道经典的性灵小品。这两篇文章叙事简练,结构简单;重在写景,抒发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典故的堆砌滥用。

满井游记 的阅读答案
——读袁宏道《满井游记》(马瑞芳) 袁宏道(1568—1610)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针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字摹句拟,制造赝鼎伪觚的风气,他大声疾呼:创作要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不要从人脚跟,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小修诗序》)他把死学古人的做法斥之为“粪里嚼渣...

袁宏道写<满井游记>的原因
抒发作者在官场感到苦闷孤独,是大自然的美景让他感受到了脱笼之鹄和喜悦之情,远离官场,所以才写<<满井游记>>,表明自己的心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