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春天,一位女游客到美国访问两个月。
一次,在纽约白罗克伦博物馆的公众活动中,一位高个子男人从人群中挤过来,亲切地握住这位女游客的手说:“您还记得我吗?”
该女游客被问得一头雾水,她寻思着,自己在美国没有亲戚朋友啊?
那位高个子男人见女游客没有认出他,连忙说:“我可记得您啊!在志愿军的战俘营里,圣诞节时,您还发给我一件小礼物呢!上面写着‘和平’二字。”
原来那位高个子男人,就是当年那个不愿意背粮食的俘虏詹姆斯。而这位女游客正是当年志愿军女翻译刘禄曾。
令刘禄曾没想到的是,28年过去了,这个当年的战俘,居然还记得那个特殊的日子。这也勾起了刘禄曾对那段时期的回忆。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志愿军总部在上海紧急招募一批青年翻译人员入伍。原因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上,面对抓获的俘虏,无法进行审讯,缴获的英文文件也没人能看懂。
正在读书的刘禄曾听说志愿军在上海招募翻译人员,也兴冲冲地报了名。没想到竟被录用了。志愿军在上海总共招募了23名翻译人员,女翻译人员有10名,其中就包括刘禄曾。
得知刘禄曾要去朝鲜战场当翻译,刘禄曾的母亲并不支持,她劝女儿说:“战场是男儿的主场,你一个女儿家,放着好好的书不读,跑去做什么?”
刘禄曾将祖父刘秉璋抗击外敌的故事搬出来,跟母亲掰扯一番。
刘禄曾的曾祖父是晚清名臣刘秉璋,官至四川总督。她们家世代挂着曾祖父的画像,并因他为荣。因为曾祖父抗法守土的事迹代代相传,有口皆碑。
刘禄曾的母亲也不是普通之辈。她的母亲魏文俊是大家之后,其上辈与曾国藩、李鸿章家族有姻亲关系。她的母亲是魏家唯一的女儿,抗战前带着三千银元的嫁妆到官商之家刘家。
刘家有投资钱庄和布庄生意,住着八栋三层楼的洋房,房子里都安装了自来水。刘禄曾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母亲担心刘禄曾吃不了那个苦。刘禄曾不仅不听母亲的劝告,还将母亲留给她的金手镯和金项链都捐了出来,为抗美援朝购买飞机大炮用。
如果不去朝鲜,刘禄曾的路线是报考华东军政大学。但是随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角响彻大江南北时,刘禄曾也气血贲张,她毅然投笔从戎,拎着大包小包兴高采烈地奔赴朝鲜。
十几岁的小姑娘,对战场的残酷一无所知,凭着一腔热血就踏入了战场。
她和同伴没有经过军训,就匆匆地乘坐着闷罐车,从上海一路北上。穿过鸭绿江后,她才发现,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战争的狼藉。
她的心不由一紧。
她被分配到了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敌工部,也就是宋时轮的兵团。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英语翻译,审讯战俘。
刘禄曾回忆说:“第九兵团的团部设在一个叫‘球场’的村镇废墟上,条件很艰苦。”
当时已是第三次战役,敌工部里堆放着大堆的英文文件和宣传品,领导要求刘禄曾要将那一堆英文文件抓紧时间翻译出来,还要注意收听敌台,随时翻译敌人行踪,将情况报告上级部门。
刘禄曾原本以为不上战场,只是做做翻译,是一个轻松的活。当她翻开那些文件后,她一脸迷茫。文件里全部是军事术语,而她一个学法律的,对这些专业术语从未接触过,如何翻译?刘禄曾无奈地独自抹眼泪。
敌军的飞机在志愿军阵地上空盘旋,每天都有受重伤的志愿军战士被从前线抬下来,刘禄曾看着一个个受了重伤的志愿军战士,都紧咬牙关,没有人哭鼻子,抹眼泪,她倍感愧疚,于是她擦干了眼泪,问其他同志借了一本词典,开始将一些军事用语分类抄到本子上,疯狂补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当她能胜任工作的时候,她不但不再矫情,还满满的成就感。
随着战事的推进,九兵团要向“三八”线方向行进,一天急行军90里,都是步行。脚底下就没有好走的路,遇山路要爬,遇水路要往过趟。每个人除了自己的行李外,还要背五斤米。
在上海,出行都是坐小 汽车 的刘禄曾,脚上打了血泡,走一步脚生疼,落在队伍的最后面,差点要掉队。好心的同志并没有放弃她,而是拉来一头牛,让牛拉着她走。
到了宿营地,战士照顾她背不动,为了帮她减负,先将她身上的米解下来煮了吃。还会多流出一些热水,帮她洗脚,挑破她脚上的血泡。
不光是战争中的危险,自然环境更是恶劣。志愿军需要与敌斗,还得与天气斗。刘禄曾难以想象,大雪纷飞,零下四十多度的气温,在防空洞里工作的她,腰冷、脚冷,冷彻骨头,她还因此患上了关节炎。
一次,大雪封山,大雪将防空洞口给封严实了,刘禄曾和战士出不去,外面的人找不到洞口,差点要闷死在里面。险境求生的她和其他战士在防空洞口里面挖雪,外面的战士听到声响后,这才找到了洞口,将她们救了出来。
还有一次夏天,遇到了泥石流。当时刘禄曾正在在小河旁的草棚里翻译,只听到轰隆隆的响声。敌工科科长比较有经验,连忙扛了两棵树干,架到小河上,向她吼道:“快跑!快跑!”她跟着科长不顾一切地跑过了河,爬上了一个山坡,回头看时,她们工作的那个草棚被泥石流冲塌了,刚才的那条小河一下子变成了大河,一瞬间的时间,整个村庄都被淹没了。
经历过一次次与敌之间的斗争,一次次与自然的对抗,刘禄曾也由一个矫情的名门闺秀,成长为了一个坚毅的战士。
急行军的时候,她也不再拖后腿,走到了队伍的中间。遇到战俘,她也可以独当一面进行审讯了。
第五次战役后,前线又下来一批战俘,他们蓬头垢面,有的拄着拐棍,有的打着绷带,有的披着军毯,掩不住狼狈。
刘禄曾挨个审讯他们,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所属部队、姓名、军衔、番号、并做好登记,进行编排和食宿安排。
当时山地运输非常困难,志愿军战士自己吃的粮食都要到十里地以外的后勤部去背。何况突然增加了这么多战俘,粮食需求压力也增大,粮食运输困难重重。
于是领导决定,除了伤、病员之外,其余的战俘也参与背运粮食。可战俘们并不愿听从命令,她们有的躲到厕所不肯出来,有的趴在被窝里不起来。
有些战士们非常恼火,吼道:“他们自己吃的粮食也不背,让谁给他们背,我看用枪押着去,看他们乖不乖?”
因为不符合俘虏优待政策,领导并不赞同用枪押着去,认为这样做只会助长战俘的对抗情绪。
刘禄曾看到后,便自告奋勇前去做说服工作。刘禄曾先找了几个战俘中的积极分子,让他们做好带头作用。然后召集全体战俘开会,向战俘们讲了志愿军的宽待政策。
经过刘禄曾的劝说,之前不愿意去背粮食的,也乖乖地站起来,排到背粮食的队伍中。
刘禄曾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表彰。
1952年10月,刘禄曾从九兵团政治敌工部,调到了刚入朝参战的24军政治部敌工团,担任英文翻译工作。
11月上甘岭战役之后,快到圣诞节的前夕,战斗在“三八线”前线的志愿军战士,急需要一名能在前沿阵地向敌人喊话的英语宣传人员,利用圣诞节对敌人发起心理攻势。
24军本来是找一位男翻译上前线喊话,可是那位男同志平时只做笔译,不会口译。这时刘禄曾站出来说:“我去吧。”
领导见刘禄曾是一个女同志,让她上前线还有些迟疑。但是当她看到刘禄曾果敢的气势,便同意了。
此时的刘禄曾早已不是刚入朝的那个上海娇小姐,而是有两年战争经验的战士,她的脸上没有丝毫畏惧,目光坚定。
刘禄曾带头,组织了一个7人宣传小分队,她们带着一台小型手摇发电机,一套大功率的喇叭,其中刘禄曾负责用英语广播,4名志愿军战士负责护线,防止电线被炸断,2名朝鲜人民军战士轮流手摇发电。
从24军军部到前沿阵地的边队指挥所,要经过好几道敌人的封锁线,其中最后一道线还被称为“死亡之谷”,就连草也被敌人炸得一根不剩。作为敌人严密控制的一条封锁线,每隔七分钟,敌人要向这里发射一阵排炮。
敌人想通过“死亡之谷”,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将我志愿军困在山头。即使在这样严密的控制下,志愿军也摸索出了一个应对办法。
当敌人在不断向封锁线上倾注钢铁的时候,我们志愿军也产生了一支钢铁运输队。他们每天傍晚夜色朦胧的时候开始为前线运送食品。他们摸索到了敌人的排炮规律,当炮声一停,他们立即像箭一样冲过这道“死亡之谷”的封锁线。
刘禄曾的宣传小分队跟着运输队,也冲过了“死亡之谷”。
那时候有个说法:白天是美军的,晚上是志愿军的。
刘禄曾与小分队穿过了封锁线,来到了前线坑道。她的高音喇叭早就被前沿的战士安在山头的掩体,一到了晚上八点钟,刘禄曾就准时对敌人广播,每天广播到凌晨一点钟。
当时间愈接近圣诞节的时候,前沿阵地的炮声就越少。尤其到了夜晚,就更安静了。整个山谷里回荡着刘禄曾的声音,和那声音里透出来的绵绵乡愁。
敌人听得入神,也记住了刘禄曾的声音。刘禄曾用声音迷惑着敌人,即便是部队换防的时候,刘禄曾仍然不停地广播,这让敌人觉察不出我军的动向。
一次播完后,刘禄曾沿着另外一条路返回,本以为那是条隐蔽的路,没想到敌人在那里加了五里长的封锁线,火力密集。
刘禄曾跟着打头的志愿军一路快跑,跑了半个小时,才跑出了封锁线。回到我军掩体后,战士们都吃惊地望着她问道: “这么密集的火力,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刘禄曾回忆起那段生死线上的日子,也不由感慨道:信仰的力量真的是强大,不仅是迷茫时的指路灯,还能让人克服恐惧。
1953年7月23日,正当我志愿军准备向对面山头发起进攻时,突然接到了上级的停战通知。
刘禄曾话音刚落,坑道里的战士们洋溢在一片欢腾之中,他们将站在喇叭跟前的刘禄曾抬了起来,呼喊着:“我们胜利了!”
停战协议生效后的第二天,刘禄曾和战友们奉命下山,她终于不用担心枪林弹雨的下山了。见到山下一个小坑里有积水,刘禄曾和战友欣喜若狂地奔过去,洗手、洗脸、洗头发。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多长时间没有洗头、洗脸了。
来朝鲜这么久,刘禄曾第一次感觉到阳光温暖可爱,空气清新怡人,那是和平的味道。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79年,距离朝鲜战争结束已经有28年时间。作为外事工作者的刘禄曾接到新的任务,她要陪同86岁的著名教育家吴贻芳博士到美国访问两个月。
在纽约白罗克伦博物馆的一次公众活动中,一位高个子的男子走过来,亲热的握住了刘禄曾的手向她问好。
刘禄曾还没反应过来是谁,对方连忙说:“您不记得我了,我可记得您啊!当年在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我可是您的战俘啊,你还给我发了印有‘和平’字样的小别针呢。”
原来,这位高个子男子正是,当年被第九兵团部押到战俘营的詹姆斯。当年22岁的他因为偷了人家的 汽车 犯了罪,自愿到朝鲜战场上抵刑一年,没想到刚上战场,就当了俘虏。
被俘后,他不愿意参与背粮食。刘禄曾去看他时,他正好在发烧。刘禄曾便给他请来战地医生诊治,他才得以痊愈。
一天,刘禄曾走过战俘营,看到一个小兵正在刮詹姆斯的鼻子玩,刘禄曾立即上前阻止了,因为我军的战俘优待政策里有规定,不能侮辱战俘的人格。
没想到治病、刮鼻子这些事,给詹姆斯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已近中年的詹姆斯,已经成为了美国一家餐厅的老板,他还特意邀请刘禄曾去他的餐厅小聚。当时刘禄曾的行程安排比较满,也没有前往。
抗美援朝那一战,无论对我们志愿军,还是美军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刘禄曾一直从事外事工作,到了退休的年龄她也是退而不休,那种军人的坚毅气质已经深入到了她的骨髓里。
直到晚年,在南京军民纪念抗美援朝的各种活动,她都会参与演出,将抗美援朝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并荣获勋章数枚。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向世人表明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民族意志,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不断弘扬和继承。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之夜莺——刘秉璋的曾孙女刘禄曾》,宋路霞著
《 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刘禄曾:当年审讯过的美军俘虏,在美国认出了她》
1979年,美国一餐厅老板对一中国女游客说:在朝鲜我曾是您的俘虏
1979年春天,一位女游客到美国访问两个月。 一次,在纽约白罗克伦博物馆的公众活动中,一位高个子男人从人群中挤过来,亲切地握住这位女游客的手说:“您还记得我吗?” 该女游客被问得一头雾水,她寻思着,自己在美国没有亲戚朋友啊? 那位高个子男人见女游客没有认出他,连忙说:“我可记得您啊!在志愿军的战...
1979年,美国一餐馆老板对中国女游客说:在朝鲜,我当过您的俘虏
1979年,一名中国女游客和她常住在美国的一名老同学一起,前往白罗克博物馆游玩,最后被留下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参加聚餐,没想到的是,就在聚餐的过程中,餐馆的老板在看见这名中国女游客之后,情绪突然变得十分激动,立即上前对她进行了询问,问她是常住在美国,还是从中国前来游玩。这样的热情让...
刘禄曾: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79年访问美国,被餐厅老板一眼认出
第一次见俘虏,刘禄曾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是露天审讯,敌机前来扫射,俘虏们吓得四处逃窜,非常狼狈。 这些俘虏主要是美军,也有个别其他国家士兵,刘禄曾需要在3天内审清俘虏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分门别类送到志愿军战俘营。 要完成这项任务并不容易,审讯战俘不光要懂英语,还要掌握军事用语、军队编制、敌军概况以及审讯...
刘禄曾: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79年访问美国,被餐厅老板一眼认出
餐厅老板詹姆斯·伯特纳忽然发现,人群中有一位50岁左右的中国妇女,那张面孔让他感到熟悉。这位中国妇女名叫刘禄曾,是当年上甘岭坑道中唯一的女性译员。刘禄曾第一次来美国,在这儿也没有什么朋友,而这名外国人会是谁呢?她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仔细打量着对方,突然惊喜地问道:“你是詹姆斯吗?”詹姆斯点了点头,两人像...
在中国打工的朝鲜姑娘多辛苦?餐馆老板:拿一百五十元,做一个月
虽说朝鲜的女孩子各方面都特别的好,但是在中国打工只拿150块钱一个月肯定是假的。因为他们在中国和朝鲜的边境城市工作的话,实际薪水是5000~6000的样子,另外餐馆还会负责他们吃住。但并不是说没有150块钱的事情,要说这150块钱是给女孩子们的零花钱,至于他们的工资是要带回国内的。毕竟出国在外...
电影《黄海》没看懂,请哪位给讲一讲电影的剧情,特别是最后一段在银行...
《黄海》分成四个章节,分别是:出租车司机、杀人者、朝鲜族、黄海。这四个章节的主要主人公当然是悲剧的金久楠,其中出租车司机、杀人者和黄海都是在集中描述金久楠苦逼的命运,而朝鲜族这个章节是描述民族的大章节,人物众多,是很多不明剧情暗藏玄机的关键段落。关于这个朝鲜族这个章节,我想特别说一下,里面的金承贤和金...
一年时间,我去了印度和朝鲜,开始思考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今年刚过完年,从朝鲜旅行回来,同样的问题,不过是换了一个主语,“朝鲜真的是那样吗?” 并不是想刻意去一些别人不太愿意去的地方来炫耀自己的旅历,也并不是胆子大到专门往这样的国家去以寻找生命的刺激,只是太多的好奇希望能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得到满足,只是在旅行这么多年中,始终并愈发相信“我若以善待人,人必...
哪位能给我一篇关于营销方面的小故事 我们明天要演讲 谢了
日本札幌市5名中国学生自筹资金开办了一家中国四川风味餐厅,又当老板又当侍应生,生意颇红火。2名泰国学生买来中国菜谱依法调制烹炒,在街对面也开起一家川味餐馆,菜价比中国人的便宜一半,但生意清淡。菜价再降也未见起色,因为日本人相信正宗。泰国学生拟免费供餐一周,挤垮对手,遂请来日本谋士决断。谋士曰:“不可。
我国的著名小吃(五个)?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国105个城市必吃菜! 1.台北:鸳鸯火锅 很多香港艺人都为之疯狂,据闻郭富城在离开时就把火锅材料打包回去再过瘾。火锅最重要的是汤底,有多少店就有多少种汤底,但没有人知道汤底的材料和制作方法。跟吃川菜一样,火锅的麻辣程度是分等级的,鸳鸯火锅是一半辣一半不辣,...
讲一个幽默而又有哲理的小故事
书店老板回答,“别的书销路很好,都卖完了。” 【顿悟】 “拍马屁”是个奇怪的词:你象是在奉承他,又象是在侮辱他。 8、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