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可以发到邮箱里,
1092739093@qq.com;
也可直接写答案。

译文
李将军
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李将军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李将军
过了很久,孝景帝死,武帝即位。左右大臣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将他从上郡太守调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当边郡太守,屯兵驻防。出击匈奴时,李广的部队没有严密的编组和队列阵势,只选择有水草的地带驻扎,在宿地,人人可以自便,夜晚不打更巡夜,幕府公文簿册很简单,不过也派哨兵远出侦察,部队从未遇到危险。程不识就要求严格部队编组和扎营布阵,晚上打更巡夜,士吏办理公文表格必须清楚明细,全军不得休息,这样也未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军非常简单省事,然而敌人如突然袭击他,他就无法阻挡了;可是他的土卒也很安逸痛快,都乐意为他去死。我抬军虽然繁忙,但敌人也不能侵犯我。”这时汉朝边郡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然而匈奴怕李广的谋略,士卒也大多乐于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孝景帝时因为几次直谏调任太中大夫,他为人清廉,认真执行朝廷的法令条文。 李将军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里,而由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统领。这时单于发觉了这个策略,就撤走,汉军都没有立功。 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依法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转眼之间,李广已在家居住了几年,李广与前颍阴侯的孙子一起隐居在蓝田南山射猎。有一天夜间他带一名骑从出去,与人在乡下饮酒,回来走到霸陵驿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骑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前任的呢!”便让李广住在亭下。过了不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后病死,于是武帝下诏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霸陵尉同去,到军中就斩了他。 李将军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虎,他常自己去射。他在右北平射虎,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李广也终于把虎射死。
注释
(注:本注释只存在于原文的第三自然段。) 上郡:今陕西北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的一部分地区。 中贵人:宫中贵人皇帝宠幸使之监察天下的太监。 勒习兵:勒,统帅、监督。习兵,练兵。 大:大规模。 从:跟从。 击:攻击。 纵:放纵,放马奔驰。 将:率领。 且:将要。 尽:完。 走:逃跑。 是:这。 射雕者:射雕的能手。 乃:于是,就。 驰:追赶。 彼:那。 生得:活捉。 果:果然是。 之:代词。代活捉的人。 以为:认为。 陈:通“阵”,列阵。 之:的。 驰:奔驰。 还:回去。 去:距离。 以:凭借。 立:马上。 为:是。 诸:各个。 即:表假设。 以:用,用来。 遂:最终。 会:适逢,正赶上。 亦:也。 于:在。 取:攻打。 之:代词。代胡兵。 而:表修饰。 乃:才。 之:到,往。 弗:不。 屯:驻扎
编辑本段相关常识
《史记.列传》:“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编辑本段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李将军 出自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九、列传第四十九。 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编辑本段写作特色
李广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力作,这篇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在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才能。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如写他以百骑机智地吓退匈奴数千骑,受伤被俘而能飞身夺马逃脱,率四千人被敌军四万人围困,仍能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等等。通过这几个惊险的战斗故事,突出表现了李广的智勇双全。尤其是对李广的善射,作者更是不厌其详地精心描写,如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等。这些精彩的片断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往往笔端含情,在这篇《李将军列传》中更是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如写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但却能封侯拜相;写卫青徇私情而排挤李广。在这两段文字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李广愤而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写全军与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个人的悲痛,我们可以想象,太史公写到此处时一定也是眼含热泪的。 李陵 此外,如侧面衬托,反面对比,剪裁之精当,结构之起伏以及语言之精炼流畅、生动传神等等,都是这篇传记文学杰作的突出特点。 随着这篇杰作的问世,李广的英雄形象也就渐渐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佳句就生动地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一代名将的景慕赞佩之情。
编辑本段白话版
李广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名。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编辑本段后世评论
赞德 鸣冤 抗争——读《史记 李将军列传》 张强 陆平 李将军 梁启超曾批评“旧史官纪事实而无目的”,独推重《史记》的“怀抱深远之目的”。而司马迁作《史记》的目的,就是表现其理想、是非与褒贬。他虽守着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自称“述故事,整齐其列传,非所谓作”,但在史料的选择、编排上颇费苦心,故能成一家之言。这可以在《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中得到全面体现。 茅坤曾云:“(李广)乃最名将,而最无功”,然而在《史记》中,他却独受重视。 1.《卫将军骠骑列传》记录了“其(卫青)裨将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而独“为裨将者曰李广,自有传”。程不识与李广经历及地位均相当,但程不识只附于《李传》中简单提及其生平,与李广单独立传有天壤之别。 2.《史记》所载历代良将大都在篇题中直书其名,即使传主曾被封侯拜官,而以封号爵位为篇名,也在传文开首直呼姓名。李广官不过前将军,而得传名《李将军列传》,且在传首被司马迁称为“李将军广者”,可见作者对其敬重有加。 3.李广与卫青都与匈奴作战,李广作为裨将,其传在《匈奴列传》之前,而卫青作为大将,其传反在《匈奴列传》之后,可见司马迁对两者的褒贬。 司马迁对李广如此青睐,有几层原因。究其最表层原因,或说司马迁能够也已经通过文字传达的,是他写作《史记》列传的总意旨。 司马迁自称他的这部著作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对人生的理解(天人之际)又在社会总结(古今之变)之先。并说要为“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立传,可见《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推崇人格美。《太史公自序》作《史记》篇目提要中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这指明了司马迁为李广作传是因其仁、勇的为人,这与“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的徒为其战功大不相同。 司马迁曾在《报任少卿书》中表明他所推崇的人格美:“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李广作为武将,“善射”且“专以射为戏,竟死”,并依靠善射屡屡解困克敌,全赖“修身”之功;治军既宽缓不苟,又廉洁奉公,“得赏赐皆分麾下,饮食与士共之”,颇得“爱施之仁”、“取予之义”;杀霸陵尉,宁死不愿复对刀笔吏,有耻辱心,故有以寡陷众而不乱之“勇”;文帝为之哀,公孙昆邪为之泣,单于素闻其贤,“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立名于天下久矣。李广身兼五善,正是司马迁心中的理想人格,难怪传末一连串赞词,无一字涉及其它。司马迁写《卫将军骠骑列传》,是因为卫青、霍去病的军功,而对于他们的为人,司马迁认为足可列入《佞幸列传》,只配列于《李传》之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7
李广总的来说,是一个有勇有谋,箭法超群,武功盖世的人,但他也是一位有怨报怨的人,不过,他时运不佳,屡次带兵征讨匈奴都没真正胜利过,因此不被皇帝看中,不能封侯。以下是你所说的李广巧计退兵的故事: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景帝派一个宠信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抗击匈奴。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人骑士,与其交战,结果,匈奴人射杀了所有随从卫士,还射伤宦官,宦官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亲率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无马而步行,几十里后被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自己亲自射杀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道:“皆下马解鞍!”(《史记·李将军列传》)他手下的骑兵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说:“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果真不敢冒攻。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 但“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身为主将冒然追击而不通知大军,此不可取。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李广出生不详,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郎中,以骑士侍卫皇帝。多次跟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曾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虽有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
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被任为上郡太守。后李广又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
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景帝派一个宠信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抗击匈奴。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人骑士,与其交战,结果,匈奴人射杀了所有随从卫士,还射伤宦官,宦官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亲率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无马而步行,几十里后被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自己亲自射杀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道:“皆下马解鞍!”(《史记·李将军列传》)他手下的骑兵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说:“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果真不敢冒攻。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众臣认为李广是名勇将,武帝于是调任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这时程不识也任长乐宫卫尉,他俩从前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统帅军队,却有截然不同的带兵方法。李广治军简易,行军没有严格的编制、队列和阵势。常找靠近水源的草地驻扎。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逻自卫。军队的文书簿籍一概从简,但是也远远布置侦察人员,所以没遭遇过危险。程不识则以严格治军而闻名,他注重部队的编制,队列和阵式。晚上敲刁斗巡逻,军官处理军事文件到天亮,军队得不到休息,也没遇到过危险。可是士兵却苦于程不识之严,都喜欢跟随李广作战。程不识景帝时因数次直谏而被任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于文法。
汉武帝三年(前133年),汉用马邑城(今山西朔县)诱匈奴单于入塞。派大军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节制。单于发觉这种情况,引兵离去。
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战马,把少年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奔驰,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在家闲居期间,常与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到蓝田南山中射猎。曾有一次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广不让通行。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过了不久,匈奴攻人辽西,击败了韩安国的军队。于是皇帝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军中李广就把亭尉杀了,然后向皇帝上书谢罪。皇帝回报说:“将军,是国家的爪牙。《司马法》讲:登车不抚车前横木以礼敬人,遇到丧事不根据亲疏关系穿规定的丧服,振兵兴师去征伐不顺服的人,出征时,要统率三军之心,协同战士之力,这样才能做到一怒千里惊惧,威振则万物归顺,是以名声显露于夷貉,神威使邻国畏惧。报仇除害这是我期望于将军的,您若叩头请罪,这岂是我所指望的!”看来皇帝并没有因此而责备李广,倒欣赏他的这种做法。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广心胸的狭窄。
李广任右北平太守后,匈奴畏惧,称李广“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射箭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也终竟射死了这只虎。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他人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闭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但李广从不畏惧。
不久,郎中令石建死,李广被任命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数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广军无功而还。
公元前121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出征匈奴。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带领的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敢先入敌阵探察敌情。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冲人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回。回来后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李广的军士听了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四外抗敌。匈奴猛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不要发射,他手持强弩“大黄”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汉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但李广却意气自如,更加地整饬军队。军中官兵从此都非常佩服李广的勇气。第二天,他又和敌兵奋战,这时博望侯张骞的救兵才赶到,解了匈奴之围。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赏赐。博望侯张骞当斩,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封侯,当年同他一起为郎中的堂弟李蔡,人品才能不及中等,名声也远在李广之下,却连连得封,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后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李广的许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广却未得爵邑,官职也没有超过九卿。一次李广与望气算命的王朔交谈,说:“自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王朔说:“将军想想难道做过什么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广想想说:“我为陇西太守时,羌族人造反,我诱降了他们之后却又杀死了他们。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事。王朔说:“罪过没有比杀已降的人更大了。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武帝认为他年老未被启用。直到元狩六年才被任命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征。出塞,卫青得知单于的驻扎地,卫青决定自率精锐部队袭击单于。而命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出击。东路道远,而且水草极少,不利于行军。李广亲自请求为先锋,说:“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可是卫青曾暗中受到武帝的嘱咐,认为李广年老又命数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对阵。这时候,卫青的好友公孙敖新失掉侯爵,担任中将军随大将军出征,卫青想给他立功机会,所以把李广调开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与单于对阵。
李广当时知道这一内情,仍坚决拒绝调动。卫青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下道文书,让李广赶快到所在部队去,照文书说的办。李广没有向卫青告辞就动身了,内心极其恼怒地回到营中,领兵与右将军会合,从东路出发。部队因无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卫青的部队因单于逃跑也无收获,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
回师后,卫青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李广不予回答,卫青又派长史紧催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听候审问。李广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回到军部,对他的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李将军列传》)言毕引拔刀自刎。李广部下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他的,无论老者青年,皆为之流泪。 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
李广有子三人,长子李当户早死,有遗腹子李陵。次子李椒为代郡太守,也先于李广而死。幼子李敢常随军出征,李广死时,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李广死第二年,李蔡因罪自杀。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李广为郎中令。不久,怀恨其父李广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卫青却没有声张。后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宫狩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当时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宠,武帝辨说:“鹿触杀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大将军不答应他的请求,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并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右将军赵食(yì,义)其(jī,基)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26
又过了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天子认为他已年老,没有答应;好久才准许他前去,让他任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前119)。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大将军不答应他的请求,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并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出发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诚恳厚道像个乡野人,嘴笨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地哀痛,他的诚恳忠实确实得到了士大夫的信赖啊!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http://hi.baidu.com/liyubing2008/item/66534610dfc115fb9d778a3d

李将军列传(节选)的翻译
翻译: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

《李将军列传》节选的翻译是什么?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两人都侍奉孝文帝。景帝时,李蔡积累功劳升到禄秩二千石。孝武帝时做到代国的相。元朔五年做轻车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合于封赏的律条,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间,代替公孙弘做丞相。李蔡的人品在下中等,名声在李广之下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封邑,官职...

“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出自哪里...
《李将军列传》原文节选: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译文: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头箭头没入其中,近看才发现是...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 急!!!
大将军不答应他的请求,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并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 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右将军赵食(yì,义)其(jī,基)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 答案:李将军英勇善战,多次立功,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但因一次战斗失利而被判罚。在他落魄之时,仍能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英勇。具体的传记节选翻译为:解释:1. 李将军的军事生涯:传记中记述了李将军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擅长用兵,多次率领军队打败敌军,因此...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翻译,李将军列传(节选)
此后两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出征匈奴,行军的路线不同。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时,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将李广部队包围。李广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敢先入敌阵探察敌情。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冲人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是什么?
节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人物背景: 李广于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

李将军列传节选的翻译。 广即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此言虽小,可以逾大...
”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169109656....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
李广将军,出身陇西成纪,世代习武,尤其擅长射箭。他的英勇事迹在雁门之战中初露头角,尽管被匈奴包围,他以智逃脱,展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敢。在右北平守卫期间,匈奴畏惧他的“飞将军”之名,数年不敢侵犯。李广的射箭技术高超,连石头都能穿透,但他对待部下公正无私,士兵们深爱他。然而,李广在两次...

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其中有一篇李将军列传,记载了李牧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军事才能。李牧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军事将领,曾经多次参与战争,战功卓著。以下是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及翻译:原文:李牧者,河东人也。少孔子之道,好古文、诗书。年二十三,从齐将田忌伐赵,为车骑将军。田忌败,李牧为赵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