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罗汉不能成佛,但菩萨道可以。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是小乘圣人,不愿来度众生,不能称为菩萨,也不能成佛。如果要成佛,必须要行菩萨道。
2、两者属性不同。阿罗汉是依照佛的教导修习四圣谛,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盘的圣者。而菩萨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有情。
3、两者的方式不同。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是小乘圣人,不愿来度众生。而菩萨道从最初发厌离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经过三大阿僧劫,便可达到成佛的目的。
扩展资料: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
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中最高果位。
Arhat∶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南传上座部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
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
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
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阿罗汉
1、两者修行的道不同:阿罗汉不能成佛,但菩萨道可以。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是小乘圣人,不愿来度众生,不能称为菩萨,也不能成佛。如果要成佛,必须要行菩萨道。
2、两者属性不同:阿罗汉是依照佛的教导修习四圣谛,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盘的圣者。而菩萨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有情。
3、两者的方式不同: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是小乘圣人,不愿来度众生。而菩萨道从最初发厌离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经过三大阿僧劫,便可达到成佛的目的。
扩展资料
佛家果位分大乘三种和小乘四种。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1、原始小乘佛教,按照从低到高,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原始佛教没有菩萨这个名词,菩萨是后人创造的。释迦摩尼认为佛就是觉悟的人而且只能有一个佛,他认为一切烦恼就是心创造的,只要抛弃一切欲念才能获得心的解放,心解放了就没有烦恼了。
2、小乘里面最低的须陀洹,是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後证四果阿罗汉,方断尽见思烦恼而永脱轮回。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证得以后永远不会堕入三恶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果位
区别如下:
阿罗汉,阿罗汉有四果,从初果就有了,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六种本能有两种恢复了,就天眼、天耳。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他看见;我们一般人听不到的,他听到,他有这个能力。我们在这个楼上讲经,他往下面看,每层人在那活动他都清楚,他能看见,没障碍。
如果证到二果,他能力更大了,二果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别人心里想什么事情他知道。到三果就有神足通,就能变化,能分身,这些小乘圣者能示现。
在大乘,像圆教《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他的六通能力跟须陀洹完全相同。第七信的菩萨断烦恼,我们现在用级别来讲,他相当於阿罗汉,小乘阿罗汉。
八信,那就相当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法界的菩萨位;十信,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位,在那个位次上神通变化就很大了。这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
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是小乘圣人,不愿来度众生,不能称为菩萨,也不能成佛。唯有菩萨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扩展资料
阿罗汉(佛教术语)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
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中最高果位。
Arhat]∶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南传上座部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 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罗汉果
佛家的阿罗汉果位与菩萨果位的区别
阿罗汉果位与菩萨果位在佛家中代表了不同的修行层次。阿罗汉果位是声闻、缘觉两种修行的最高阶段,实现了涅槃,断除了所有烦恼,不再轮回生死。而菩萨果位则是菩萨修行的层次,是向佛果过渡的阶段,虽然尚未达到成佛的境界,但已具备成佛的资格和条件。两者在修行境界、功德和能力上有所不同。二、阿罗汉果...
佛家的阿罗汉果位与菩萨果位的区别
2、两者属性不同。阿罗汉是依照佛的教导修习四圣谛,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盘的圣者。而菩萨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有情。3、两者的方式不同。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是小乘圣人,不愿来度众生。而菩萨道从最初发厌离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经过三大阿僧劫,便可达...
佛家的阿罗汉果位与菩萨果位的区别
佛家的修行路径中,阿罗汉与菩萨果位有着显著的区别。阿罗汉是通过修习四圣谛,实现了涅槃,他们是小乘的圣者,目标是个人的解脱,不愿度化众生,因此无法达到菩萨或佛的境界。相反,菩萨则是"觉悟的众生",他们的修行不仅关注自身的觉悟,更以度化众生为己任,这是大乘的特征。菩萨道超越了小乘的解脱道...
佛家的阿罗汉果位与菩萨果位的区别
阿罗汉是小乘的果位,自度而不度他,佛讲自了汉。菩萨是发菩提心自度度他的行者,最终成佛。地藏菩萨的弘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至于地藏菩萨现在是佛,还是菩萨,以我们的凡夫心是难以测度的。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发布于2013-06-18 举报| 评论 12 5 这个是等级 首先是佛最大 然后是菩萨 再下来是罗汉 ...
阿罗汉果位与菩萨果位的区别?
修行内容和目标不同等。阿罗汉果位是指通过修持四圣谛、十二因缘等基本教义,断除烦恼,证悟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阿罗汉是已经超越了生死轮回的束缚,不再受因果报应的影响,是一种彻底自由的状态。然而,他们仍然需要继续修行,以进一步实现更高的境界。菩萨果位则是指在阿罗汉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积累...
罗汉和菩萨有什么区别
在佛教中的地位不同1)佛:地位高于菩萨、罗汉。是修行所能达到的第一等果位。从罗汉修炼到菩萨,之后再从菩萨修炼到佛。成佛是所有佛教修行者的最高目标。2)菩萨:地位低于佛,高于罗汉。是修行所能达到的第二等果位。菩萨已经悟透了“五蕴皆空”,因为“有情”,尚未到一切皆空的境界,只是接近佛...
阿罗汉跟菩萨有什么区别?阿罗汉相当于哪个阶位的菩萨
从断见思惑断烦恼以及出三界这个角度比较,阿罗汉与圆教菩萨五十二位中的“初住菩萨”地位相当。但阿罗汉出离三界轮回就以为是最高境界,因此住于此境界,称为有余涅槃。而《华严经》讲的初住菩萨是刚刚证得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也永离生死轮回。但菩萨把这个境界当成正是下化众生上求佛果的开始,把这个...
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的区别
答案: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和佛是佛教修行过程中的不同阶位。其中,阿罗汉是声闻乘的修行最高果位;辟支佛代表缘觉乘的修行最高境界;菩萨是佛的继任者,代表着大乘佛教的修行者;佛则是觉悟者,是修行达到最高境界的成就者。解释:阿罗汉是佛教中的一个果位,代表修行的成就状态。他们通过听闻佛陀的...
阿罗汉和菩萨有啥区别?
小乘阿罗汉。八信,那就相当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法界的菩萨位;十信,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位,在那个位次上神通变化就很大了。这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是小乘圣人,不愿来度众生,不能称为菩萨,也不能成佛。唯有菩萨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请问金身罗汉与菩萨的区别?
从解脱道的角度来看,阿罗汉可以与大乘佛教的七地菩萨相提并论。然而,从大乘菩提的完整修行标准来看,阿罗汉的境界和七地菩萨相比,还是有所不及。因此,金身罗汉与菩萨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修行的层次和目标,前者代表的是小乘的最高成就,而后者则象征着大乘的不断进阶和无尽的慈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