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各个时期的势力分布:
1、织田氏
崛起于室町时代,代代在尾张国担任三管领之一斯波氏的守护代。
2、丰臣氏(羽柴氏)
丰臣氏家祖丰臣秀吉原是尾张国爱知县中村内一位农民之子,后来加入织田军成为足轻,被织田信长重用。
3、德川氏(松平氏)
代表人物德川家康。占领三河国的家族,原臣服于今川氏。
4、武田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甲斐武田家家督武田信玄带领下势力大增,占领甲斐国、信浓国、骏河国、西上野国及部分美浓国、远江国、三河国、飞驒国地区。信玄死后势力大减,在织田军入侵下末代家督武田信胜及武田氏阵代武田胜赖自杀,武田势力灭亡。
5、今川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在今川义元带领下占领骏河国、远江国、三河国,今川义元起兵上洛期间被织田信长阻止,战役中今川义元战死,留守本国的家臣无法维持统治,三河国的松平氏(德川氏)独立,武田军及北条军先后入侵,今川势力灭亡。
6、毛利氏
镰仓时代武将毛利季的后人,后来成为迁到安艺国居住,是当地的土豪。家督毛利元就带领毛利氏兴起,控制中国地区十余国。后来毛利元就之孙毛利辉元向丰臣秀吉投降,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后发生关原之战,并成为西军名义上的指挥,西军战败后被减封至长门国、周防国,成立长州藩至明治初期。
7、后北条氏
京都御家人伊势盛时(北条早云)因解决今川氏继承问题,封为大名。
8、浅井氏
浅井氏是藤原北家闲院流正亲町三条家的庶流,京极氏的家臣。
9、石山本愿寺
根据地在石山的佛教僧兵,一向宗教派,在全国发动一向一揆。
10、朝仓氏
朝仓氏为日本天皇之后人,室町时代是斯波氏家臣。
11、上杉氏
上杉氏原为公家,室町时代被任命为关东管领的家族。
12、伊达氏
伊达氏为藤原氏山阴流之后,东北地区的豪族。
13、长宗我部氏
土佐国土豪,20代家督长宗我部元亲将土佐其他豪族消灭并统一土佐。
14、斋藤氏
斋藤氏家祖斋藤道三平民出身,父亲是僧侣。
15、岛津氏
岛津氏自镰仓时代至战国时代也是任九州南部萨摩国、日向国和大隅国的守护大名,是少数由守护大名变成战国大名的家族。
16、尼子氏
尼子氏是宇多源氏后裔京极氏支流之一,是京极氏的守护代。
17、最上氏
最上氏是清河源氏足利氏的支流,三管领之一的斯波氏的分家,是与大崎氏齐名的东北名门,在第十一代家督义光的努力下,一度获得幕府五十七万石领土(山形藩)。但义光死后,于1623年发生最上骚动,被幕府改易至近江国,以蒲生郡5000石交代寄合的身份维持至明治维新。
扩展资料:
战国前期的守护大名的领地:
兴福寺——大和
田山氏——河内 能登 越中 纪伊
细川氏——和泉 摄津 丹波 备中 淡路 阿波 赞岐 伊予 土佐
赤松氏——摄津 播磨 美作 备前
仁木氏——伊贺
山名氏——丹后 但马 因幡 伯耆 石见 备后
一色氏——伊势 三河 若狭 丹后
北田氏——伊势
土岐氏——美浓 伊势
斯波氏(后被著名的织田家以下克上取代)——尾张 远江 越前
今川氏——远江 骏河
武田氏——甲斐
小笠原氏——信浓
山内上杉氏——伊豆 武蔵 上野 越后
扇谷上杉氏——相模
佐竹氏——常陆
六角氏——近江南半国
京极氏——近江北半国 飞騨 出云 隐岐
宇都宫氏——下野
结城氏——下总
千叶氏——下总
若狭武田氏——若狭
富樫氏——加贺
大内氏——石见 安艺 周防 长门 筑前 丰前
安艺武田氏——安艺
河野氏——伊予
大友氏——丰后
少贰氏——筑前 肥前
菊池氏——肥后
岛津氏——日向 大隅 萨摩
宗氏——对马
战国中期:
织田氏——尾张
斋藤氏——美浓(后被织田信长攻下)
足利氏(幕府将军)——京畿(1573年为信长所灭,信长从此控制京城)
武田氏——甲斐
上杉氏——越后
朝仓氏——越前
浅井氏——近江(朝仓、浅井均被织田所灭)
今川氏——东海道·骏河(1560年今川义元在桶狭间被信长讨死,今川领地被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瓜分)
德川氏——三河
伊达氏——奥州 出羽
毛利氏——西国(主要为安艺)
北条氏——关东·相模
长宗我部氏——南海道·四国
龙造寺氏、岛津氏、大友氏(九州三雄)——九州
参考资料:
织田氏
崛起于室町时代,代代在尾张国担任三管领之一斯波氏的守护代。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大名,于桶狭间合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全国,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 )逐渐控制京都,之后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先后两次打破“信长包围网”,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
582年于本能寺之变中,织田信长遭家臣明智光秀谋叛,在本能寺中切腹自尽,本能寺也化为熊熊烈火,其死后被重臣丰臣秀吉继承。
丰臣氏(羽柴氏)
丰臣氏家祖丰臣秀吉原是尾张国爱知县中村内一位农民之子,后来加入织田军成为足轻,被织田信长重用。
织田信长死后运用其出众之手腕及政治力量,击败信长之直系子孙及织田家中其他众臣,继承信长的地位。后来击败全国其他大名,统一日本。1598年秀吉死后,1615年其家族被降伏于其下之重臣德川家康推翻,日本统一。
后来在德川氏稳定霸权的过程中,允许当初被赐丰臣朝臣、羽柴氏的大名们,可以舍弃这个姓。江户时代还以丰臣朝臣为本姓的大名家,只有秀吉夫人北政所宁宁的娘家木下氏。木下氏在明治维新后因为本姓与苗字合一的法令,必需只能使用其中一个姓,现在已经极少看到有人姓丰臣了。
德川氏(松平氏)
代表人物德川家康。占领三河国的家族,原臣服于今川氏。
今川义元被织田信长击败后独立,并与织田信长结盟。信长死后臣服于丰臣秀吉,成为五大老之一。1598年秀吉死后,由于关原之战胜利,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实力增强,与丰臣氏出现矛盾,1615年推翻丰臣氏,开创长达250年的江户幕府,结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
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享年74岁。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扩展资料:
1、日本战国(1467-1615?)一词最早出现于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但酷爱中国军略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于形容日本的格局。而中国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2、大名(日本古时封建领主称呼)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由比较大的名主一词转变而来,所谓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园的领主,土地较多、较大的就是大名主,简称大名。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家园,大多拥有其所属武力,一般称之为武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院、护卫,规模越大,进而成为统领一国的领主,那就是所谓的大名了。
日本各个时代中大名的定义都有些不同,不过一样都是统领某一个领地的地主之意。大名这个称谓的意义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大名”一词在不一样的时代,意义上则有着某些差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战国百度百科-织田信长 百度百科-大名
织田氏
崛起于室町时代,代代在尾张国担任三管领之一斯波氏的守护代。
下克上的风气令织田氏推翻斯波氏统治尾张,织田氏家督织田信长透过长年征战成为拥有当时全国最广,足以统一全日本,领地横跨20多国的大名,1582年于本能寺之变中,织田信长遭家臣明智光秀谋叛,在本能寺中切腹自尽,本能寺也化为熊熊烈火,其死后被重臣丰臣秀吉继承。
丰臣氏(羽柴氏)
丰臣氏家祖丰臣秀吉原是尾张国爱知县中村内一位农民之子,后来加入织田军成为足轻,被织田信长重用。
织田信长死后运用其出众之手腕及政治力量,击败信长之直系子孙及织田家中其他众臣,继承信长的地位。后来击败全国其他大名,统一日本。1598年秀吉死后,1615年其家族被降伏于其下之重臣德川家康推翻,日本统一。
德川氏(松平氏)
代表人物德川家康。占领三河国的家族,原臣服于今川氏。
今川义元被织田信长击败后独立,并与织田信长结盟。信长死后臣服于丰臣秀吉,成为五大老之一。1598年秀吉死后,由于关原之战胜利,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实力增强,与丰臣氏出现矛盾,1615年推翻丰臣氏,开创长达250年的江户幕府,结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
武田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甲斐武田家家督武田信玄带领下势力大增,占领甲斐国、信浓国、骏河国、西上野国及部分美浓国、远江国、三河国、飞驒国地区。信玄死后势力大减,在织田军入侵下末代家督武田信胜及武田氏阵代武田胜赖自杀,武田势力灭亡。
今川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在今川义元带领下占领骏河国、远江国、三河国,今川义元起兵上洛期间被织田信长阻止,战役中今川义元战死,留守本国的家臣无法维持统治,三河国的松平氏(德川氏)独立,武田军及北条军先后入侵,今川势力灭亡。
毛利氏
镰仓时代武将毛利季的后人,后来成为迁到安艺国居住,是当地的土豪。家督毛利元就带领毛利氏兴起,控制中国地区十余国。后来毛利元就之孙毛利辉元向丰臣秀吉投降,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后发生关原之战,并成为西军名义上的指挥,西军战败后被减封至长门国、周防国,成立长州藩至明治初期。
后北条氏
京都御家人伊势盛时(北条早云)因解决今川氏继承问题,封为大名。
最大领土时占领9国,雄霸关东平原。后来因没有遵守丰臣秀吉的停战命令被丰臣军入侵,北条氏政开城投降,后北条氏势力灭亡。
浅井氏
浅井氏是藤原北家闲院流正亲町三条家的庶流,京极氏的家臣。
后来京极氏发生御家骚动,浅井氏成功抢夺近江国北部三郡。因为织田信长攻打浅井氏的恩人朝仓氏,迫浅井氏加入信长包围网对抗织田信长。被织田军反攻,家督浅井长政自杀,浅井氏灭亡。
石山本愿寺
根据地在石山的佛教僧兵,一向宗教派,在全国发动一向一揆。
多次一向一揆后成立多个由一向宗教徒控制自治区,甚至推翻地方大名势力。被织田信长派兵围攻多年后显如决定投降并退出石山,但显如长子教如依旧死守石山,被信长放火烧山。
朝仓氏
朝仓氏为日本天皇之后人,室町时代是斯波氏家臣。
后来朝仓氏与斯波氏不和,不久后独立,根据地是越前国。加入信长包围网对抗织田信长,被信长击败。信长包围网因为武田信玄死亡而瓦解,织田军入侵朝仓、浅井的领土,朝仓、浅井联军战败。末代家督朝仓义景领兵退守贤松寺,朝仓军中部分将领倒戈,朝仓军战败。朝仓义景在家臣介错下死亡,朝仓氏被织田氏吞并。
上杉氏
上杉氏原为公家,室町时代被任命为关东管领的家族。
被北条军〔后北条氏〕入侵,被迫将家督交给长尾氏,就是上杉谦信。上杉谦信以越后作为根据地向关东发展,谦信死后发生御家骚动,由上杉景胜继承。织田信长死后向丰臣秀吉投降,并成为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后发生的关原之战中支持西军,战败后被减封,建立米泽藩至明治初期。
伊达氏
伊达氏为藤原氏山阴流之后,东北地区的豪族。
家督伊达政宗消灭东北地区多个大名,占领陆奥国。小田原征伐时臣服于丰臣秀吉,令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关原之战中支持东军,战后原本幕府打算加封至100万石,但被揭发与一揆军有关所以被改封,建立仙台藩至明治初期。
长宗我部氏
土佐国土豪,20代家督长宗我部元亲将土佐其他豪族消灭并统一土佐。
实行兵农合一政策成为强国,并北上攻打四国其他大名。1585年统一四国全岛,但不久后丰臣秀吉派兵登陆,长宗我部元亲被迫投降,并失去土佐以外的领土。元亲之子长宗我部盛亲在元亲死后继承家督,在关原之战中支持西军并战败,失去领土成为浪人。大坂之阵中加入丰臣军协助防守大坂城,最后战败。盛亲被德川军成员蜂须贺氏的家臣长坂七郎左卫门所捕获,最后被斩首,长宗我部氏直系绝后,但旁系没有灭绝,元亲的四弟岛亲益(长宗我部国亲指染家臣岛氏妻子所生的私生子)的子孙岛亲典于大坂之阵时加势丰臣家,败北后返回土佐国,其后岛氏便成为土佐藩的下士,在明治维新后认祖归宗复姓长宗我部。
斋藤氏
斋藤氏家祖斋藤道三平民出身,父亲是僧侣。
道三年轻时卖油为业,后成为美浓国豪族长井氏家臣,后入继长井氏。虽然在美浓重臣反对下,但美浓守护大名土岐赖艺依旧升道三为家臣。后消灭美浓国内其他家臣、豪族的势力,最后将土岐赖艺逐出美浓,统一美浓。与织田氏家督织田信秀不和,但与信秀死后与新任家督织田信长结盟。后来被儿子斋藤义龙发动叛乱,道三军与义龙军激战于长良川,道三被义龙军士兵杀死,死前写下让国状给信长。道三死后不久义龙也去世,斋藤龙兴继位。信长以道三写下的让国状向美浓进军,斋藤龙兴战败,美浓被信长占领。斋藤龙兴逃出美浓并加入三好三人众并成为家臣,继续反抗信长。最后在三好军与织田军之间的战争中阵亡,斋藤氏灭亡。
岛津氏
岛津氏自镰仓时代至战国时代也是任九州南部萨摩国、日向国和大隅国的守护大名,是少数由守护大名变成战国大名的家族。
在家督岛津义久带领下,以及义久之弟岛津义弘指挥的军队,成为九州最强大名,打破了由龙造寺氏、大友氏和岛津氏三家平分九州的局面。猛将岛津家久曾经带军重创龙造寺氏,杀其家督,攻占龙造寺氏不少领土。也领兵攻打大友氏,迫大友氏向丰臣秀吉投降。后丰臣秀吉联合大友氏、龙造寺氏及其他已经臣服秀吉的大名入侵九州攻打岛津氏,虽然义弘多次击退丰臣军,但因不敌丰臣本部令岛津义久被迫投降。投降后丰臣秀吉任命岛津义弘继承家督,后在关原之战中加入西军对抗东军,最终败北,在幕府任命下成立萨摩藩至明治初期。
尼子氏
尼子氏是宇多源氏后裔京极氏支流之一,是京极氏的守护代。
家督尼子经久乘京极政经离开出云时控制出云国,独自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出云国地区的霸主。尼子义久时期被毛利氏入侵下被迫投降,族人尼子胜久不服,在旧部支持下重占出云新山城,复兴尼子家。后再败北逃到京都,4年后因幡国大名山名丰国的支援,欲从因幡攻打出云,最后以失败告终。尼子胜久后与织田信长结盟,成为丰臣秀吉的中国方面军一队分支。尼子军攻占宇喜多直家支城的上月城并成为该城守备,被毛利军与宇喜多军联合攻城,战败后自杀。
最上氏
最上氏是清河源氏足利氏的支流,三管领之一的斯波氏的分家,是与大崎氏齐名的东北名门,在第十一代家督义光的努力下,一度获得幕府五十七万石领土(山形藩)。但义光死后,于1623年发生最上骚动,被幕府改易至近江国,以蒲生郡5000石交代寄合的身份维持至明治维新。
日本战国时期各势力有哪些?
日本战国时期各势力分布图:兴福寺——大和田山氏——河内 能登 越中 纪伊细川氏——和泉 摄津 丹波 备中 淡路 阿波 赞岐 伊予 土佐赤松氏——摄津 播磨 美作 备前仁木氏——伊贺山名氏——丹后 但马 因幡 伯耆 石见 备后一色氏——伊势 三河 若狭 丹后北田氏——伊势土岐氏——美浓 ...
日本战国时期各大名势力和各分国的详细石高数据、资料?
这是本文章最有价值的地图!根据《小倭奴帝国统计年鉴》和等人大瞎编的石高所统计出的每平方公里石高图!每平方公里200石以上为紫色,140石以上为蓝色,100石以上为绿色,70石以上为黄色,45石以上为橙色,以下为红色。不过图里虽然说是日本战国,其实都可以算是17世纪了:从地图中可以看出,近畿周边、...
日本战国的地图,要很详细的那种
日本的各种战国地图如下:
【地图】日本战国石高、人口、面积图
太阁检地石高图是亮点,全国总石高为1850.9万石,但存在误差。通过与庆长乡帐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石高数据的波动。为了更精确,等人大通过脑补和研究,给出了1600年的推算结果,全国约为2223万石,与庆长乡帐相近但略高。通过石高与面积的结合,每平方公里石高图揭示了日本战国时期土地肥沃度,近畿、...
求日本战国各个时期的势力分布图
日本战国各个时期的势力分布:1、织田氏 崛起于室町时代,代代在尾张国担任三管领之一斯波氏的守护代。2、丰臣氏(羽柴氏)丰臣氏家祖丰臣秀吉原是尾张国爱知县中村内一位农民之子,后来加入织田军成为足轻,被织田信长重用。3、德川氏(松平氏)代表人物德川家康。占领三河国的家族,原臣服于今川氏...
日本战国时期各大名势力和各分国的详细石高数据、资料?
1. 五畿七道图:展示了日本旧国郡区的分布。2. 五畿、近、中、远国图:展示了日本战国时期的国力分布,分为红色下国、黄色中国、绿色上国、紫色大国。3. 【地图】日本战国时代势力地图集:介绍了各个国家的势力范围。4. “石”的介绍、兵役的后勤、尾张国力的推算等:解释了石高在战国时期的...
日本战国关原合战时期的地图(全国)、
上图是关原合战前1600年(日本历庆长5年)的日本战国时期地图(当时北海道还属于蛮荒之地无大名实际控制)上图是关原合战前日本全国态势图1600年(日本历庆长5年),并标出了所在区域实际控制大名及所属阵营情况。(黄色区域为东军及所属阵营,蓝色为西军及所属阵营)...
日本也有战国时代,在此期间各个势力分布是怎样的?
日本战国{1560年}地图如下: 公元1467年,随着应仁之乱、享德之乱(中国习惯称之为永享之乱)的爆发,战国的大幕拉开。日本当时的分为东西两大阵营,从上图中的地理形势上,我们可以看出控制东京方面的西军在形式上具有压倒性的实力,东军则完全处于劣势。不过在当时的东军中,比如武田,上杉,今川等关东大名们都在后来...
日本也有战国时代,在此期间各个势力分布是怎样的?
在历史上的日本战国时代,国家分布情况如下:五畿(ごき):即天皇京畿一带的五国,又称畿内(きない),包括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七道(しちどう):分为东山道、东海道、北陆道、南海道、西海道、山阳道及山阴道。这些道依照日本地理及地势命名。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共一国(十区...
日本战国时期的势力划分
日本战国时期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如下:1、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2、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3、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