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一代名士,千古风流,是怎么被人害死的?

如题所述

导语:宋朝不杀文人,明朝文官架空皇帝,嵇康一代名士,千古风流,为何会被人害死?

我国历史上文人在大多数朝代中,地位还是很高的,经过科举成为秀才后,就有了许多特权,秀才见到县官不用下跪行礼,还拥有不用受刑的权力,特别是在宋朝,明朝两朝文人的地位达到了最高峰,在宋朝赵匡胤制定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言官,不杀谏官,使得文官毫无忌惮地进谏,甚是都敢跟皇帝对喷,反正是没有死刑,大不了就被贬谪离开京城,有宋一朝,历史上那些大文学家官员几乎没有不被贬谪的,晏殊、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都被贬谪三次以上,但由于他们确实有才华,有很快地东山再起。

在明朝,文人官员也有相类似的情况,文人通过科举就能入朝为官,当首辅大臣,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特别是晚明时期,有文官集团组成的内阁几乎架空了皇帝,使皇权形同虚设,多次跟皇帝叫板,甚至以触怒朝廷大官和皇帝为荣,有明一朝,只要经过科举考上秀才就可保自己衣食无忧,可见,文人的地位有多高。同样是文人,在魏晋时期就没那么幸运了,嵇康是魏晋时期一代名士大儒,却被人迫害致死。我们先来了解下嵇康!

嵇康,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嵇康在当时可是个相当出名的人物,据说嵇康八尺有余,相当于现在一米九以上,一身仙骨那叫一个飘逸,可谓是风姿绰约,在魏晋那么注重美的时代,嵇康当之无愧的成为了高颜值的代言人,嵇康的好友山涛赞叹他:就像玉石一样。可见能被同性说帅,那的确是真帅了。当然嵇康出名的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才气。

嵇康擅长写文章,当然他这么优秀的人写诗也很棒,风格清峻,嵇康流传后世的的书,现在也还在被人广泛的诵读,反映出了当时的时代思想;嵇康也十分注重养生,传于后世的《养生论》在问世后,火遍了大街小巷,嵇康不仅有颜值,还非常有才,这样的人谁不想与他相交呢?

但嵇康的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下去,这就和嵇康嫉恶如仇的性格有关了。嵇康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鄙视权贵,在当时很多名士不愿意搅入朝堂的勾心斗角,就选择退隐山林,作饮酒作乐的山林中人,嵇康也选择了退隐山林。大自然没有官场中的污浊和尘世间的嚣杂,但嵇康的蔑视权贵也突出表现在不与钟会相交,这也迎来了钟会的记恨,最终嵇康一代名士就被钟会这种心胸狭隘的小人害死了,死时年仅39岁。

嵇康行刑时,平静淡然,没有一点恐惧之感,弹了一曲广陵散后坦然赴死。嵇康在狱中给自己的儿子嵇邵留了一份家诫,再告诫儿子要注意人情世故,不可太死板,帮助别人不要一帮到底,远离官吏,可见嵇康也怕儿子步入自己的后路。嵇康性情洒脱,旷达不羁,可谓是嵇康之后再无嵇康,嵇康的名士风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魏晋小人当道,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就被迫害,嵇康的死是出于小人的嫉妒。

嵇康的遭遇看似跟个人性格有关,其实跟那个时代有关,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山涛、向秀、阮咸、王戎、李伶,有不少人得到善终的,其实那都是醉生梦死,明哲保身的结果,但其事业和所施展的舞台与宋朝和明朝不可同日而语。在魏晋那个动乱的年代,他们只得把精力往游山玩水上转移,往玄学上转移,往佛道上转移,因而出现了不少有关于山水的哲理诗,这也是后来程朱理学形成的基础。

以嵇康为代表的魏晋清淡,名士风流,其实是无力反抗时代,自我躲避,自我陶醉的结果,也是文人对国家、对社会、对时代最无奈的选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嵇康是一代名士,千古风流,是怎么被人害死的?
以嵇康为代表的魏晋清淡,名士风流,其实是无力反抗时代,自我躲避,自我陶醉的结果,也是文人对国家、对社会、对时代最无奈的选择。

嵇康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精神领袖, 司马昭为何要杀嵇康呢?
从钟会的角度来说,有两个理由杀嵇康:一是嵇康得罪了钟会,二是钟会揣摩出司马昭想杀嵇康的心意,为了迎合司马昭,钟会就建议司马昭杀了嵇康,钟会一直就是个迎合司马昭的人,司马昭伐蜀,没一个人支持,连名将邓艾都反对,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从军事角度看,钟会不如邓艾军事能力强,他支持司马昭纯...

西晋名士嵇康为何被杀:“诬陷”朋友“盗嫂”
一代大名士嵇康,就这样因为一封与朋友绝交的私人信件《与吕长悌绝交书》,而被统治者扣以“言论放荡,害时乱教”的罪名,判处死刑。这样的判罚看起来强词夺理,不可理喻,但绝非司马氏集团所独创,也非司马氏集团所独有。事实上,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在对待不肯与之合作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名士时,都不屑于精选案件,巧设...

嵇康最后是怎么死的?
嵇康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详情如下:他为人耿直,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长乐亭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

西晋名人嵇康被害原因“诬陷”朋友偷妻
所以,大人,你应该把嵇康处死,以正风俗,净君王。”有学问又有心计的钟会,用姜子牙和孔子的典故,杀死不愿与他们合作的名士,怂恿司马昭杀死嵇康。早有杀嵇康之心的司马昭听说圣人杀了异己,就更加血淋淋、理直气壮了。目前,糯康的死刑判决书已经签署。大名人嵇康,因为一封亲笔信与吕长悌绝交书,和朋友分手,被判死刑。

嵇康之死
嵇康下狱后,三千太学生为之请命,要嵇康做他们的老师。遭到司马昭的拒绝后,他们又要和嵇康一道入狱。这充分说明了嵇康在当时文士中的影响力。嵇康如果仅仅是不合作也就罢了,但是他竟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反对司马氏代魏自立。这样一个如此有影响的人,竟然反对他谋篡曹魏大权,司马昭如何能够容忍...

嵇康简介 揭秘嵇康之死
嵇康的朋友被人陷害入狱时,嵇康出来仗义执言,惹怒了司马昭,而此时钟会火上浇油陷害嵇康,嵇康因此下了大牢,不日处死。行刑当天,三千学生到刑场为嵇康求情,但也无济于事。行刑前,嵇康脸色毫无变化,只看了看天色还没到行刑时刻,便拿着最爱的琴在刑场上弹了一曲《广陵散》。一曲终了,嵇康从容...

嵇康之死
钟会:嵇康兄,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压抑着怒火与怨恨。)就这样,不愉快的散场。马上嵇康邢于东市,死前弹一曲《广陵散》,却成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代名士就此陨落。或许许多人认为这都是他在作死,但想想看他是一生为中国文化又奉献了什么,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座右铭,虚假的礼教...

关于嵇康的典故
气得钟会拂袖而去。嵇康却来了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怒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暗恨嵇康对他的轻视。后来嵇康惹怒司马昭,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后,钟会借机中伤,一代名士就这样被司马昭下令杀害。嵇康临死前,却将儿子嵇绍托咐给绝交的山涛抚养。向秀听闻好友的恶...

嵇康打铁的故事揭秘嵇康之死
所以对嵇康怀恨在心。嵇康的朋友被人陷害入狱时,嵇康出来仗义直言,惹怒了司马昭,而此时钟会火上浇油陷害嵇康,嵇康因此下了大牢,不日处死。行刑当天,三千学生到刑场为嵇康求情,但也无济于事。行刑前,嵇康脸色毫无变化,只看了看天色还没到行刑时刻,便拿着最爱的琴在刑场上弹了一曲广陵散。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